Blog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纪硕鸣 2011-05-03 尽管2012大选给马英九的时间已经不多,但只要马英九放开手脚大胆做,以过去三年累积的资源,在最后的冲刺中完全有可能找到连任的曙光。 台湾2012年大选“双英对决”已是定局,将是现任“总统”马英九和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之间的一场争夺战。对马英九来说,更是执政三年多来展示政绩的民意测验。尽管国民党重返执政舞台,掌握了一定的执政资源,但这场争取连任的选战,对小马哥来说并不会轻松。不是因为蔡英文率领民进党已经走出了阿扁时代的阴影,以女性领袖的稳重、谦和甚至亲民给台湾民众的清新形象给马英九以压力,而是马英九至今尚未完全率领台湾走出阿扁执政八年的衰败。         根据民进党委托做出的民调显示,蔡英文的支持度为42.5%,马英九35.04%。即使是民进党内部初选落选的苏贞昌,其支持度也达41.15%,马英九仅33.79%,无论是蔡或苏都领先马英九7个百分点以上。台湾《苹果日报》的民调,蔡英文更以56.21%大幅领先马英九的29.38%。虽然民调仅为参考,但这些数据显示,争取连任的台湾总统选举,对马英九可谓殊死之战。         马英九执政三年,虽然有改善两岸关系、争取国际空间、经济复苏等业绩,但与民众三年前以高票支持马英九的期待还有距离,还没有可以值得炫耀的政绩。而一些负面事件却令人印象深刻。如前年的“八八水灾”,至今还令许多民众难以相信马政府有能力可以整治灾难,能够治理“国政”;此外,“恐龙法官”的提名作业、“国光石化案”(虽已撤案,但亦种下难以抹除的伤痕)、“扁案”牛步判决、一些“部会”的行政疏失等等,均已在三年来大小选举的失利中显示出民众的失望之情,这些都成为马英九继续连任的负资产,也是马英九很努力在做,民望却一直不高的原因。如果现在就选,马英九能否胜出真的很难说。         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败多赢少的选举成绩,让蓝营对马英九蝉联“总统”的机会,越来越不乐观。面对2012台湾的大位之战,台湾许多评论家都说,马英九上位以来,讨好绿色选民却得不到绿色选票,靠蓝色选票却不断流失蓝色支持者。马政府一直集中火力宣扬在两岸协商交流当中,捍卫“主权”、捍卫“国旗”、捍卫尊严、要求大陆撤除飞弹等等,这些向绿营支持者发出的政治宣示,难道就能改变亲绿选民的意向?同样地,看在蓝营支持者的眼里,这些政治宣示也只是无感的广告辞令而已,并没能在泛蓝中产生凝聚力。         蔡英文可以整合派系纷扰的民进党,几次立委补选连胜,走出陈水扁贪腐的阴影。相对的,马英九过度谨守个人界限,他和他的团队墨守成规,瞻前顾后,少了一点“阳刚之气”。尤其是,他的性格使然,一再为少数意见掣肘,却对蓝营及中间选民缺乏响应,党内多种声音得不到整合,久而久之积成怨气。面对绿营团结声音喊得震天响,蓝营头面人物却仍然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呈现出蓝营严重的内耗。马英九、连战、吴伯雄、宋楚瑜等蓝营大老,仍陷于相见不如怀念的窘境。       ...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汤本 2011-05-03 奥巴马面临的反恐战争并没有结束。后拉登时代的危机,与拉登时代,同样沉重。 根据美国媒体披露,美国中情局通过刑讯、高科技和人力侦察,探知本拉登住在距伊斯兰堡只有40多英里的山间别墅,于是出动美国最精锐的海豹队用“手术刀”式袭击,击毙包括反抗的本拉登在内的四男一女。美国官方特别强调这是战斗中死亡,而非行刑式处死。接着由本拉登老婆之一认尸,再作DNA及脸部确认,斯蒂文森航空母舰用50分钟的伊斯兰仪式海葬了本拉登。于是,恐怖袭击和反恐战争的后拉登时代到来。        后拉登时代有什么特点?根据皮尔(Pew)研究中心民意调查,奥巴马支持度大涨。之前, CNN民调显示25%的美国民众质疑奥巴马是否出生美国,奥巴马似乎可以度过风波而竞选力度大增。中情局局长帕内塔(Panetta)在就任国防部长之前,等于向公众证明了自己领导国防和反恐的实力和领导力。        然而,奥巴马面临的反恐战争并没有结束。他可能面临以下几种局面:        一是,乘胜追击,剿灭所有恐怖分子。这就引发两个问题:能消灭干净吗?剿灭所有恐怖分子还要花多少钱?钱从哪里来?不能排除美军剿灭大部分恐怖分子,剩下一些流寇,由阿富汗的安全部队解决。美国可以顺利在今年7月撤军,给奥巴马竞选第二任,带来板上钉钉的效果。        二是,恐怖组织将指挥系统从金字塔变成蜂窝网状,同时恐怖组织分散化、本土化、年轻化,在通讯方式上避免电子追踪,采取原始化的手段。而且,他们的恐怖袭击或许将更极端化和更非常规化。这正是当下美国政府所发出的警告,担心出现更严重的袭击。        三是,有没有可能恐怖分子在奥巴马的呼唤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以尊重、宽恕、妥协,走向和平。这第三种选择,太过理想化。因为当下恐怖战争起源的以巴冲突,因为定居点和隔离墙“木已成舟”,以巴双方很难妥协。即便温和派阿巴斯忍辱负重,承认以色列的所有占领区,极端派不会答应,更何况恐怖组织基地及基地成员?!        尽管美国媒体一天到晚在宣传基地组织仇恨美国的自由,但在基地成员眼中,他们只是打不过美军,只有拿美国老百姓作为超限战对象。因此,奥巴马5月1日的讲话中,“我们没有选择战争,战争选择了我们”,显然只是一种选择性的事实陈述。奥巴马无法回答911发生后五岁美国孩童对父母的问题:“为什么他们如此仇恨我们?”也无法回答洛杉矶时报读者的责问:“我们美国人的血为何为以色列流淌?”...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刘方 2011-05-01 要改善劳资关系、重构工作安排以增加生活方式选择、促进社会和谐,香港有关的制度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0年7月17日凌晨6时半,经过马拉松式辩论,《最低工资条例》以45票赞成、1票反对,在香港特区立法会三读通过。2011年1月5日,立法会通过附属法案,确定《最低工资条例》实施日期为2011年5月1日,第一个最低工资水平为每小时28元(港币,下同),该水平每两年将至少检讨一次。         5月1日《最低工资条例》正式实施,掀开香港历史上重要的一页。但是,由于立法规定尚有改善空间,各方当前共识程度较低,最低工资推行过程中,香港社会难免出现阵痛。   香港社会争议不断       设立最低工资会否增加工人失业、破坏经济竞争力等问题在香港本地已争论多年,国外研究的结果也莫衷一是。近两年,当立法已成必然事实之后,香港社会在最低工资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点分歧:         第一,最低工资的合法性。有反对最低工资者指出,《基本法》第五条保证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港府法律意见则认为,香港于1940年已通过《行业委员会条例》 ,该条例赋予行政长官制定最低工资的权力,所以最低工资法例属于原有资本主义制度的一部分。         第二,最低工资的参照水平。劳方一般要求最低工资水平应足以让工人及其家属维持有尊严的生活。这是所谓的“家庭工资”,在香港适用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七条中亦清楚列明。资方及港府却认为,“不同家庭的人数和需要可以有很大的差异,整体家庭开支因而差别甚大”,把最低工资的目的视为抽象的“防止个别雇员工资过低”。  ...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谭志强 2011-04-29 如果少了南部选民的保证,马英九明年一战必然会打得相当辛苦;即使连任当选,也会赢得相当惊险。 三月底、四月初笔者赴台,和不少台湾政界学界人士交换了若干台湾政局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最新变化。或许这些意见对关心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人士,仍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民进党初选提名竞争激烈         就台湾的内部政局来说,大家目前最关注的当然是民进党内部有关2012年“总统大选候选人”的“初选提名”。就个人“人气”和以“全民民调”为游戏规则的“初选提名”态势来看,既年轻,又有超高学历(台大法学士、哈佛法学硕士、伦敦大学政经学院法学博士),再加上“卖相”(女性、温和、理性)良好,更有前民进党主席兼前行政院长谢长廷等民进党派系前来投诚支持的蔡英文,相比己经不再年轻、只有台大法学士、并且“土气十足”、“卖相”(早就中年秃顶)欠佳且在党内比较孤立的苏贞昌来说,自然对台湾北中部、年轻人以及中产阶级三大区块的选民来说,拥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问题在台湾一向“南北有别”,占总人口中过半数的南部选民的“特殊偏好”,从来都非外人所能准确预测。再加上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的突然宣布参选,苏贞昌的参选经验又比只参选过一次“新北市市长选举”的蔡英文丰富许多,虽然苏贞昌的民意支持度与蔡英文相比仍然有所落后,但是,经过一阵初选的动员和对辩过程之后,苏贞昌的支持度一直紧追蔡英文。         民进党最近进行的党内“初选提名”,苏、蔡两大阵营都把对手当作目前最主要的敌人,出手时都可以说是“拳拳到肉,刀刀见血”,招招都“入肉见骨”,对双方及其追随者造成不少新仇旧恨。这便形成不管是苏(蔬)赢还是蔡(菜)胜,“蔬菜配”的机会都是微乎其微,因为“初选”过程形成的怨恨太深,不管苏、蔡中哪一位赢得“初选”,都很难去找落败的对方做自己的选举搭档。         至于许信良“明知落选仍为之”的参选,就目前的态势来看,最大的好处是令苏、蔡两人都不能再在民进党未来的“中国政策”上东躲西闪,顾左右而言他,一定要拿出一点“政策”或“纲领”之类的东西出来回答选民。  ...
2011-04-28 4月27日,民进党宣布党内初选民调,蔡英文以微弱优势力压苏贞昌,将代表该党参加2012大选。同一日,国民党中常会提前通过提名马英九竞选连任。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的选举,正式形成“双英对决”局面。4月28日出版的台湾媒体对此进行了各个角度的观察和评点。 4月27日,民进党宣布党内初选民调,蔡英文以微弱优势力压苏贞昌,将代表该党参加2012大选。同一日,国民党中常会提前通过提名马英九竞选连任。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的选举,正式形成“双英对决”局面。4月28日出版的台湾媒体对此进行了各个角度的观察和评点。     《中国时报》以“双英对决 看谁抓得住民意趋势”为题发表社论。文章指出,“马英九、蔡英文都是学者出身、形象接近,蔡英文更有‘女版马英九’之称,但是愈相像的人,也就是愈可怕的竞争对手,可以说,2012这场选战,并没有哪一方有绝对优势,未来九个月,双方阵营必然是寸土必争,失分最少的那一队,应该就是胜选的团队”。     该报社论分析指出,“有执政优势的国民党,现阶段较无内部整合的问题。”而且“马英九发表的‘脚踏实地向前行,台湾一定赢’参选声明中,细数这三年来的政绩,并且率先喊出‘改变已经发生,改革不能中断’的诉求,颇有强化执政优势、以逸待劳的态势。”另一方面,“蔡英文虽然胜出,但是她即将要面对的内部整合,其艰困复杂,可能远甚于惨烈的党内初选”。     文章认为,“未来的胜负关键,仍在哪个党的政策最符合民意趋势。这次大选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就是两党有趋同的态势……两大党未来提出来的多数政见,必然难以分辨。”“如果说,国民党开始掌握台湾民意的新趋势,并且展开调整;民进党也在转向……民进党深知两岸政策仍是该党的罩门,但是民进党传统的意识形态,却无法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因此在四次政见发表会中,蔡英文都采取战略模糊的态势。” “蔡英文想要胜出,势必要整合全党提出可行的两岸论述。”     《联合报》社论点出“蔡英文的三个罩门”。文章说,“经济政策、两岸政策与人格整合,将是蔡英文总统大选之路上的三大罩门,并归结到对其人格质量的考验。”     文章指出:“进入‘总统’大选后,这类两岸议题及经济议题应当获得彻底通透的辩论,这是蔡英文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因为这将涉及对蔡英文人格整合的评价。就环保政策言,蔡英文自关说国光石化环评的‘行政院’副院长,摇身一变为反国光石化的旗手;又从督促核四赶工的‘行政院’副院长,摇身一变开出了核四不商转及2025非核家园的政治支票。这究竟是真实‘反省’,还是投机‘变脸’?就两岸政策言,蔡英文参与制作的‘两国论’,已在1999年使李登辉陷于内外交迫;难道现在蔡英文还要再一次以否认‘九二共识/一中各表’,让国人回到内部痛苦撕裂、外交烽烟四起的李扁时代?再者,蔡英文已在2000年因阻挡陈水扁承认‘九二共识’,而使陈水扁八年走不回他的‘新中间路线’;难道现在还要再一次以‘不承认九二共识’,让国人去领教蔡英文的‘理性让民主更有力’?”     文章最后质问:“如此善变且自相矛盾,蔡英文的人格质量必须禁得起民意的深究。蔡英文的优势是形象清新,但形象清新并不等于人格整合;当社会评价逐渐开始思索蔡英文的人格质量,并引发议论及质疑,选战的主轴或许将会由操作面,转向基本面。蔡英文赢了初选,此时却是修补政策矛盾及填充人格缺口的开端。”     《联合报》记者李光仪在“直言集”中指出“马连任4大挑战”。这篇署名文章认为,“展望明年‘总统大选’,马‘总统’的连任之路已不可能走得轻松,稍一不慎,甚至有翻车之虞。”文章指出,马英九连任面对的四大挑战分别是,“有效整合党内和泛蓝支持”、“在稳住基本盘与抢攻绿营选票之间取舍”、“将政绩转化为选票”和“提出未来四年远景”。     《自由时报》社论则认为“民进党的挑战才刚开始”。文章忠告蔡英文:“民进党真正的挑战现在才要开始,眼前可以预见的三大艰险已经历历在目,每一项都需要以超越既有格局的胸襟、智慧与能力妥善处理,有任何一项出现缺口,未来即无乐观的权利。”     文章认为,民进党所面对的“三大险阻分别是来自民进党、国民党与共产党。”文章承认,“这次民进党为期一个月的初选过程,固然较之2008年的互砍见骨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在性质上却有若干不同。上次是激烈对战后的严重外伤,这次却是表象平和但阴招频出的内伤,外伤要愈合需要时间,内伤待调养同样难以收短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