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 Zuolai 2011-08-17 Historical facts must be recognised before humanitarianism may progress beyond grieving to bring about a new understanding and to seek common...
Year: 2011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石之瑜 2011-08-17 布雷维克将台湾想成他心中浪漫的“理想国”,那是他自己的思想路数,由他。布雷维克美化台湾的理由是错的,结论也是错的,这也无所谓。但他其中否认台湾有什么多元主义的价值信念,则准确揭穿台湾矫情的多元主义假象,因一语中的,而让台湾各界尴尬股栗不已。 大陆左右之争在知识界方兴未艾,甚至愈演愈烈,但这并不影响挪威的右翼恐怖分子布雷维克以现实眼光来主张与中国维持关系。换言之,大陆这么大的地方,保守与否的意识形态没有影响他,但是台湾这么小的地方,他反而用意识形态眼光去看。 布雷维克赞许台湾是拒绝多元主义的成功的“民族国家”,这引起台湾各界的不安。长期以来,台湾人自诩为华人社会中堪为典范的民主自由与多元文化模式,为何成为恐怖分子赞扬的反移民与反多元的“民族国家”? 布雷维克的判断是基于什么理由,目前不得而知。不过近年台湾因为追求政治独立,反对与中国大陆统一,推动各种“去中国化”的文化政策,则是有目共睹。加上长期反共,自然不赞成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这也与布某的反共思想不谋而合。 然而,“台独”势力推动“去中国化”时所用的理由,竟是保护多元文化,因为他们认为台湾已被中华文化垄断,所以“去中国化”的目的乃号称是鼓励多元文化。同理,反对一党政治的前提恰是自由民主,因为两党轮替比一党专政更多元。所以,“台独”乃至于台湾人可以说,台湾的反共与“去中国化”是多元主义必经的过程。 让其他文化取代中国文化,让两党轮替,这两点都可以说是某种多元化,然而,多元化不等于多元主义。台湾有多元文化有目共睹,至于有没有多元主义,恐怕就没有不那么显而易见了。 至少,台湾人崇拜白皮肤,歧视有色人种,是生活中无孔不入的习性,台湾文化继承了汉文化的血缘主义传统,因此说是种族主义的文化毫不夸张。不过,台湾的种族主义不是暴力导向的,把民族主义与暴力结合,会吓坏台湾人。 随着台湾政治选举化的浪潮席卷全岛,知识界与媒体纷纷提倡多元文化,多元文化主义在台湾是具有霸权地位的显性话语。然而,除了满足美好的自我想象外,台湾不过是以为自己已实质晋身成另一个美国,处处用美国标准来打扮自己,审视他人。 可记得包括十余年前李登辉“总统”对李光耀资政诸多忘恩负义、大言不惭的指指点点,换得后者风度翩翩的一句,灼伤了耳朵。身处多元主义的李“总统”充满杀气,遭西方多元主义者质疑的李资政则有容乃大。他们的对比何其讽刺! 李登辉无非就是台湾所谓多元主义的典型,他对异己毫无容忍,凡是与自己意见不同一律诋毁,甚至能够铲除就铲除。这样的习性在民进党执政后变本加厉,利用忠诚查核、文化预算、人事倾轧等等手段,凡与自己意见不合即加以整肃。 俟国民党重新入主,并未一改积习,以致凡是党政力量所及,绝不容许所谓言论市场自由发展。因此当局继续紧盯媒体、追踪笔名作者、发动电话骚扰,就连智库中的低阶助理以个人名义发表评论,都要求事先审批。 值此可知,台湾的多元现象不是多元主义下对异议或差异的尊重欣赏,而是政治实力尚不足以歼灭铲除的力有未逮。假如政党或政府有能力箝制言论,不论是用硬实力,或透过威胁利诱、人情包围等软手段,就绝不会放过。 妙的是,政治人物对政敌违反多元主义都能指证历历,像民进党指控国民党用置入性营销强迫收视特定政治讯息,而民进党却正是此一政策的始作俑者。而国民党对民进党发动忠诚查核大惊小怪,但执政后同样会整肃政治不正确的公务员。 其结果,台湾言论市场上的各种文本看似五花八门,可是编辑、作者、读者等等的脑中,多数只问结论中的政治立场。设遇有政治立场不确定的,就算分析得再透彻,旁人仍可能会因为文章没有表明立场,而看不懂其间简简单单的分析。 脱离权力场域的话,台湾社会确实多元的很,不仅百教并存,其他就算是光怪陆离的实践,泊来的也好,本土的也好,彼此总能维持井水不犯河水。然而,这与多元主义距离远矣,毋宁说是固有文化中的放任主义在作祟。 故倘若有朝一日其中某派、某人因故得罪了当道,成为祭品,其他各家只会事不关己,绝无因心中对多元主义的执着,而愿意为正义采取群起抗争的可能。 严格说,布雷维克关于台湾拒绝多元主义的说法,其实有问题。台湾自始没有多元主义,没有的事如何拒绝呢?等到后来话语层面有了,虽然不能深入情感,起码不会发生所谓拒绝多元主义的情事。 只能说,因为没有多元主义,所以对违反多元主义信念的现象麻木不仁,甚至参与其中摇旗吶喊,落井下石,以便政治表态,换取好处。像布雷维克这样为信仰而滥杀无辜,台湾绝无仅有,有的只是由上到下为了眼前好处而进行的政治牺牲。 这是为什么即使明明违反多元主义价值,台湾的政府与政党还是时兴对言论的查核,关心政治正确与否的问题。有权者或是利用政治正确的教条,铲除特定人,来骚扰并牵制政敌,或者干脆直接指控对手政治不正确。 台湾没有大陆的左右之争,只有全民比赛爱台湾与朝野比赛反大陆。两岸属于混血的汉民族,则反大陆、反华都是反对同族人,故台湾显然与布雷维克想的单一民族思想不同。而汉族是混血的民族,也与布雷维克以为的单一民族不同。 布雷维克将台湾想成他心中浪漫的“理想国”,那是他自己的思想路数,由他。布雷维克美化台湾的理由是错的,结论也是错的,这也无所谓。但他其中否认台湾有什么多元主义的价值信念,则准确揭穿台湾矫情的多元主义假象,因一语中的,而让台湾各界尴尬股栗不已。...
HU Ciguan 2011-08-16 The disclosure of the power struggle within the Pan-Blue camp to the public, has diminished the initial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the...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刘春龙 2011-08-16 从半岛局势来看,美国并不是韩国一个人的美国,美国有时也乐意脚踩两只船,和朝鲜幽会。而朝鲜选择在朝美关系稍有起色之际向韩国试探性开炮,后者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8月10日晚,韩国官员称,朝鲜军方再次向延坪岛海域发射了三枚炮弹,其中一枚落在边界附近,韩军进行了应对射击,以示警告。朝鲜方面则称“炮声”源于正常的爆破作业,韩方捏造炮击事件,是又一次反对朝鲜的阴谋。 尽管双方各执一词,但从各大媒体的报道来看,互射炮弹应是既成事实。去年以来,朝鲜不断向外界展现自己的强硬立场:去年11月23日炮击延坪岛海域;12月1日自曝宁边核机密;12月23日朝鲜军方表示必要时将展开基于核遏制力圣战。朝鲜一连串行动的背后,当然有着其自身的逻辑和目的,而此次朝鲜再用炮弹向半岛及世界发声,时机尤其耐人寻味。 部分韩国媒体认为,朝鲜方面10日连续在有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进行两次炮击,不应是简单的演习或误射。韩国军方和朝鲜问题专家认为,朝鲜此举暗含多种目的。首先是警告和牵制韩美8月16日至26日举行的“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朝鲜此前已经发出警告并要求取消这一演习。韩国政府人士认为,朝鲜警告韩美演习和激化北方界线纷争,旨在强调美朝签订和平条约的必要性。其次是试探韩国不久前成立的西北岛屿防卫司令部的应对态势。第三,8月15日是朝鲜半岛从日本殖民统治下独立的光复节,也是大韩民国政府成立的日子,朝鲜此举无疑在给李明博制造麻烦,向他的强硬政策施压。 上月底,朝鲜外务省第一副相金桂冠的美国之行,让世界舆论再次聚焦朝鲜半岛局势。对于金桂冠此行,朝美双方态度罕见的一致,都给予高度评价。双方认为,这次试探性的对话,对今后朝美关系的发展以及六方会谈的重启都具有重要意义。虽说对于美朝关系的改善以及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人们还需要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但是将金桂冠的美国之行称作“破冰”似乎也并不为过。毕竟美朝双方因不同的利益诉求,都需要打破持续长达19个月的僵局。“我对这次对话感到满意……北方与美国或者北方与南方相互争论和批评有什么好处?”当地时间8月2日,朝鲜外务省第一副相金桂冠结束与美方的对话,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向媒体记者抛出这样几句令人捉摸不透的话。 从半岛局势来看,美国并不是韩国一个人的美国,美国有时也乐意脚踩两只船,和朝鲜幽会。朝鲜一直靠核试验为自己赚取世界眼球,也常不忘略施粉黛诱惑美国侧目。朝鲜选择在朝美关系稍有起色之际向韩国试探性开炮,后者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8月5日宣布,将美国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从AAA级下调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3A主权信用评级。市场信心脆弱,欧美股市大幅度震荡下跌,进而波及亚洲乃至全球。资本主义老毛病发作之日,或许正是朝鲜展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绝佳时刻。 台湾最新出版的一本亚太防务杂志,有文章对朝鲜的“舞水端”中程弹道导弹进行了分析。文章透露,美国方面研判这种导弹可以携带核弹头,也可以携带多枚的常规弹头,其打击力已经有所扩升,能够有效突破美日在东亚所设的所谓导弹拦截网络,对冲绳和关岛的美军基地都可以进行有效打击。美国担心,朝鲜未来可能会利用伪装的货轮,包括购自俄罗斯或者伊朗的潜艇,从海面发射或潜射这种中程导弹。朝鲜公开的资料显示,朝鲜第一支中程弹道导弹师去年已经正式成立,由金正日的儿子、未来的接班人金正恩直接领导。朝鲜在军事上的任何动作,都是在为金正恩积累立威扬名的政治资本,以便实现权力的平稳交接。 看来朝鲜的炮弹可谓用心良苦,而且非常经济,承载了朝鲜想表达的多种意思。
Tianda Institute 2011-08-15 The increasing intern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economic recovery in the Euro zone , and the European sovereign debt crisis are the...
全球主要货币汇率趋势评析(四) 天大研究院 金融与经济课题组 2011-08-15 一、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5年7月21日至2008年4月10日。2005年7月21日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由8.2765调至8.1100,升值2.1%。至2008年4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9920,首次突破7.0整数关口。这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5.5%。 第二阶段:2008年7月到2010年6月,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基本维持在6.83附近。 第三阶段:2010年6月19日至今。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强调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动态管理和调节。之后人民币进入快速升值通道。2010年12月31日,1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6.6227。步入2011年,人民币升值的节奏明显加快,人民币涨势如虹,接连创出美元对人民中间价新高。2011年3月11日,1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6.5750元。 与这三个阶段相对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也明显地分为:大幅单边升值——走稳——小幅升值三个阶段,参见图4-1。 图4-1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态势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 2009-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先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平稳期,之后进入小幅升值的轨道。2009年全年及2010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变动幅度极为有限,一直围绕着1美元兑6.83元人民币上下微幅波动。自2010年6月19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新启动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震荡下行,人民币呈现出双边波动基础上的升值,参见图4-2。 图4-2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受金融危机时期特殊的汇率政策的影响,2009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集中在1美元兑6.8250-6.8400元人民币的区间内,全年累计升值0.12%。尽管2009年1月至5月人民币呈现出单边升值的态势,其升值幅度也仅为0.2%。随后,经过短暂的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稳定在6.8250-6.8300的区间内,参见图4-3。 图4-3 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 注:为月平均值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2010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了2009年下半年的平稳走势,6月19日之前,汇率仅累计波动了0.009%。自6月19日人民币汇率改革重新启动之后,人民币再次进入升值轨道,截至2010年12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下探至6.6227,全年累计升值达3%,参见图4-4。汇改重启的近一个月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明显扩大,第一周就上升0.55%,第二周升幅达0.81%,第三周升幅跌回0.76%,第四周升幅重回0.81%,表明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及振幅加大的趋势开始显现。此外,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弹性明显增强,日波幅最大为329个基点,最小为34个基点,平均为101个基点,是2005年汇改至2008年7月底期间平均77个基点的1.3倍。...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吴祚来 2011-08-12 现实的人道关怀,只能在正视历史史实的前提下,超越历史恩怨,以期通过新的谅解,共谋和平发展。 黑龙江方正县立碑纪念“日本开拓团”,甚至要求本县商户牌匾也要标上日文,引起学者与公众的不满,不满的理由很简单:“日本开拓团”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一部分,他们名为开拓,实为殖民,他们均配备武器。据有关历史资料介绍,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涌入中国东北“开拓”,也就是“日本开拓团”。到1945年,日本组织了共计14批次、总数为7万户、20万人的集团式开拓移民团。日本向东北移民旨在改变东北的民族构成,造成日本人在东北的人口优势,使东北成为其进一步占领中国大陆的基地。日本在对中国大陆进行殖民的同时,也在通过配备武装的移民,防御俄国人与他们争夺这块他们已到口的肥肉。 随着媒体与学者对此事件的深入追问,当时的历史事实更多地被揭露出来。譬如日本第一批“开拓者”,警备占50%,农耕仅占20%。在“试验移民期”,很多“武装移民”因生活物资匮乏,经常袭击当地村落,奸淫掠夺无恶不做,被当地百姓视为“屯匪”。 如果方正县政府正视历史,就应该为当时的历史设立一个小型博物馆,收藏相关文物,还原历史真相,使中日双方青少年认识历史。如果要从人道伦理角度纪念当地非正常死亡的故人,也应该主要纪念因日本殖民开拓造成死亡的本国国民。 当时的“日本开拓团”在二战结束后,许多人无法即时回国,有许多人因战乱或贫困而死亡,活下来的移民与后代,多与当地百姓结婚生子,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开始返回日本,并因为姻亲等关系,将方正县本土居民带到日本,从而形成较多的经济交流与频繁的人员往来。当然,同时带来的,不乏商业投资与双边贸易。正是因为利益驱动,方正县政府出资建立“日本开拓团”纪念碑。 显然,方正县既没有正视历史,也没有考虑到国家民族情感,考虑到的只是现在能引进日本资本进入自己的市场,或成为“日本开拓团”后代的旅游目的地。这样的单面思维,必然引起国内学界与公众的强烈不满,如果当地政府考虑周全,不设这样的文字纪念碑,而让日本开拓团牺牲者们的后人在当地设立一块巨石,作为“无字碑”,既可以安慰当年的亡灵,又可以让其后人寄托哀思,可能更为妥当。 因为在世界各地,我们都能看到,一些国际性或国内战争结束后,双方阵亡的将士名单可能出现在同一面纪念墙的正反面,它的意义是,正视历史史实,并对所有牺牲者做人道意义上的纪念。如果在揭示历史真相的基础上,以妥当的方式予以纪念,在战争结束65年之后,应该并不为过。现实的人道关怀,只能在正视历史史实的前提下,超越历史恩怨,以期通过新的谅解,共谋和平发展。 正当方正县有关方面无以面对公众言论指责之时,另一种力量超出网络与社会舆论界限,进入公众视野。 8月2日网友“湘军五百”等5名男子从北京出发,第二天到达该县,将“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碑涂污、砸毁。事发后,5名男子与当地民警发生冲突,后被带到了方正县公安局接受讯问,但很快释放并让他们返京。 方正县当局是否想过这样的结果?这样的事态肯定会在日本媒体引起轩然大波,对方还没有感受到方正县的“亲和”表现,敌意的甚至过激的言论与行为已开始铺天盖地而来。 面对中日过去的历史,我们总能看到截然不同的两种现象。一种是不尊重历史与民族情感。譬如将日本军旗缝成衣服穿在身上招摇过市,饭店让保安扮演日本军人站岗,甚至近日媒体曝光黄山市一个旅游景区,居然让旅客扮演鬼子,去抢花姑娘,以此招揽观光者。将沉痛的历史嬉谑化,没有任何耻感。这种现象在一些相声小品里也屡见不鲜,演员们皇军八路的叫个不停,互相调笑,没有廉耻的恶搞,历史正义没有了,追求的只是观众们一时的哗笑与经济效益。 另一个极端,就是许多人深陷于历史,将过去的仇恨固化。中日之间任何风吹草动,都要扯上过去的历史,将早已结束的战争,一直背在身上,刻在脑海里,时不时揭开伤疤,新仇旧恨搭在一起清算。稍有不同的理性声音出现,就会被骂成汉奸,恶骂加攻讦,将仇恨肆意发泄到同胞身上,对自己同胞的恶骂,令人目不忍视,仅仅因为观点不同,就视对方为败类、为仇敌,欲诛之而后快。这种借着爱国主义旗帜而挞伐同胞的行为,不过是让自己获得道德上的崇高感与精神上的快慰,似乎纸上爱国,恶骂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就能证明自己是一个纯粹而高尚的爱国者,有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中日战争一直没有结束,他们一直与自己心中的敌人在进行着一场永远的战争。任何干扰他们战争心情的人,都会受到抨击与谩骂。 这些人甚至忘记了法律的底线,方正县立碑事件,完全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合法解决问题。五位网友出于义愤,就直接坐上火车,用民间的方式实现自己心中的正义,但任何不经过法律而自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可能是违法的。即便是当年罪大恶极的日本战犯,也是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予以审判。审判会不会出现不公正,会不会因为证据不足而错释战争罪犯?有可能,因为法律要保证的是法律的尊严与正义过程,其次才是终极正义。如果任何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个人义愤去行动,这个世界不会好起来的,法律也会形同虚设。 所以,“方正立碑事件”与“网友砸碑”事件,以及“日本开拓团”的历史,都需要我们去追问。“日本开拓团”的历史,需要中日历史学家们去探讨、分析。方正县政府更应该通过口述历史与征收民间文物来还原历史真相,而立碑的决策是如何形成的,经费又出自哪里?有没有经过人大通过,有没有广泛征求民意,并征求历史学家的意见?如果只是领导拍脑袋做出的决定,相关领导应该承担责任,这些经济损失与政治损失,应该对决策者进行问责。而对砸碑网友的追问,应该促使我们深刻反思。在真相还没有被揭示,当地政府还没有做出进一步反应之时,网友就自以为是地以为自己代表了广大民意,甚至代表法律,用超越法律的途径泼污毁碑,这样的行为是不理性的。因为一块碑立那儿,不会造成灾害,但贸然砸碑则伤害了法律的尊严。如果法律都轻易被人们虚置了,爱国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迫于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方正县自行拆除了纪念碑,我建议将拆除的碑块封存起来,不要毁弃掉,也永不修复,将来如果建成“方正日本殖民展览馆”,把它放在馆中。十年二十年后,当人们都平静下来的时候,再去看看,看看属于过去的历史,还有属于当代的历史。我们保护文物,是为了反思历史,提升理性,而不是为了复活仇恨,这一点,我们需要形成共识。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胡慈贯 2011-08-11 蓝营内斗消息曝光后的初期心理冲击正在降低,目前蓝营群众心理上对宋的厌恶似乎多于同情,这种情绪一旦发酵扩散,在危机感的影响下,出来投票支持马英九的群众可能反而增加。 台湾政局瞬息万变,大家才刚看完绿营因为立委提名不当惹出的派系内斗,紧接着就是蓝军的家变。亲民党现已摆出战斗态式,一幅要兄弟阋墙,和国民党斗个你死我活的样子。讲好听点,这反映出台湾政治与社会的活力;讲难听点,这正应验了大陆的一句话,不到台湾不知文革还在搞,不但朝野如此,自己人也是照砍不误。 宋楚瑜延续亲民党命脉 话说国民党、亲民党及新党原本系出同源,但是由于李登辉的恶整,先是新党出走反李,接着宋楚瑜也在2000年“总统”大选失利后组织了亲民党,想要在国、民两大党之间扮演监督、制衡的关键力量。新党及亲民党都曾有过一段辉煌的日子,但是后来由于选制的设计不公,以及为了对付共同敌人民进党,亲、新两党数度委曲求全,三党多次密切合作,终于在2008年成就了马英九的当选,实现了第二次政党轮替。这是蓝营的黄金时期,而其代价是亲、新两党几告消失。 在此过程中,亲民党和国民党虽然几度谈到合作,甚至合并的问题,但终究未能成其事功。其中原因众多,而两党各有算计,彼此仍有心结,确为主因。从国民党不肯释出“立法院”更多席位给亲民党,马英九为人处事不够圆融周到,拒绝把“兴票案”的款项还给宋楚瑜,金溥聪控告宋楚瑜毁谤其做假民调,到宋楚瑜坚持参选台北市长,险些危及郝龙斌的连任之路,再加上宋楚瑜还不时放话批评马英九执政不力、能力不足等等,都让双方关系火上加油,越来越僵,搞得双方像仇人似的。 七月下旬,宋楚瑜突然大动作地宣布在2012年大选中亲民党绝不缺席,橘营开始在全台各地点火备战,打算提出分区与不分区的立法委员参选名单,甚至喊出“三党不过半,人民才有伴”,“摆脱蓝绿恶斗、为人民发声”的口号。而宋本人还接受电视访问及绿营准机关报《自由时报》的专访,高分贝地痛批马英九,对其执政能力猛力抨击。看来亲民党心意已决,不惜与国民党全面开战,瓜分蓝军的票数。 对此,国民党呼吁橘营要以大局为重,不要做出亲痛仇快的事情,强调国民党的努力不断、诚意不改。除了马英九亲自出面喊话之外,前荣誉主席吴伯雄也表示愿意出面帮忙协调,党秘书长廖了以也不断释出善意,表示不管是区域及不分区立委提名都有商量的空间,在蓝绿五五波的选区甚至不排除进行新的民调,共同推出一位候选人,以免被民进党渔翁得利。而马办选举操盘手金溥聪则是立刻撤回对宋楚瑜的诉讼,但仍未得到亲民党的正面响应,现在局势仍然僵持不下。 客观来看,这些年来国、亲之间的风风雨雨,亲民党的不满、委屈或许确有其事,宋楚瑜的所谓“文王之怒”恐怕未必完全是为了个人恩怨。毕竟一个政党成立之后就有其自然的生命力,有些事也未必是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能改变。宋当前的作法应该是想要延续亲民党的命脉与发展,而要达成此一目标的最佳方式就是抢攻“立法院”的席次。此之所以老宋要说关键是在“国会”,亲民党想要跨过5%的门坎,取得三席以上的立法院席位,成立党团,因为唯有这样将来才有资源、发言权及影响力。 虽说橘营高层及老宋自己都一再表示,亲民党会顾全大局,不会让蔡英文得利,但在金溥聪撤告之后,宋参选正当性大减的情况下,宋本人对于选举布局仍然采取暧昧的态度,继续对马英九提出强烈的批评,纵容橘营“立委”参选人刘文雄指控“马金体制”祸国殃民,这些都加深了许多蓝营支持者对亲民党的不满,认为宋是泛蓝团结的破坏者,即或他的目的不在搅局,但也会造成相同的后果,大家担心最后变成两败俱伤,重演2000年的大选失败,丢掉政权的结果。宋楚瑜几乎成了蓝营的全民公敌。 话说回来,如果持平理性的来看问题,马英九政府执政三年多来确实也并非事事尽如人意,马政府的许多措施甚至伤了不少支持者的热情,而国民党的“立法委员”尸位素餐者更是不在少数,难怪社会上总会有含泪投票或不投票的说法,一般民众多半认为,只要老宋参选目标不是一对一的“总统”大选,只要确保不会拖累蓝军的整体席次,如果能让同属蓝军、系出橘营,但更具有战斗力及论述能力的人进入立法院也并非坏事。这就是橘营当前所打的算盘,想要努力争取的地方。 绿营冀望坐收渔人之利 至于民进党方面,虽然其公开的立场是并不寄望于蓝营的分裂,但如果说有心人想要利用、扩大泛蓝阵营的矛盾,这当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足为奇,反正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本来就是政治斗争中的必要手段。目前所知,民进党表面上是隔山观虎斗,但私下却利用媒体专访的方式,来蓄意扩大蓝军裂痕,而且还放话表示不排除与亲民党合作,其前提当然是要让国民党走下坡。由此可见,民进党对于蓝营分裂确实是见猎心喜,难怪有人主张应该用行动暗助宋楚瑜的“总统”参选联署,其目的当然是要藉此把马英九拉下马来,重新夺回政权。 另外,我们可以再用同属绿营但更极端的李登辉的最近谈话做为例证。当年李登辉为了政治斗争,用“冻省”的方式把如日中天的“省长”宋楚瑜活活搞垮,多次骂他“宋叛”,诬指老宋“得了官癌”,一心只想要做官,还骂他说是“请鬼拿药单”,“提篮烧香、虚情假意”。但现在看到宋要参选,很有可能搞垮马英九,这位李老先生居然夸称宋楚瑜的卓越行政能力,说是选“立委”太小,要他选个更大的,好真的为民服务。李登辉的阳谋摆明了就是蓄意要挑拨马、宋关系,让他们来个玉石俱焚、两败俱伤,绿营可以坐收渔利。 而另一个一向与李登辉关系不错,而且还有旺盛政治企图心的台塑少东王文洋也出面表示,如果宋楚瑜要选“总统”,他愿意当其副手。看来想要裂解蓝营的力量还真复杂,李登辉及民进党的影子随时都在。至于其他的第三势力目前未见动静,最后会不会眼见混水可以摸鱼,也趁机加入战火,目前还不可知。但万一出现这种情况,大家也别过分惊讶。 解铃还看国亲内部协商 对于中国大陆来说,既然这次选举结果会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区域安全的稳定,以及中国的战略发展机遇产生影响,大陆不敢掉以轻心乃理所当然之事。老宋参选对蓝营可能造成的冲击不言而喻,北京对老宋的举动恐怕相当不以为然。如果香港中评网的评论意见可以引为佐证,老宋在大陆的眼中几乎已经是橘子变绿,倾向台独,正在走向危险的边缘。看来北京已经快把老宋骂到臭头,这或许能够反映出中国大陆当前对宋的看法。如果说北京也想尝试透过管道,劝老宋应该适可而止,或也并不让人意外。 最后,谈到未来的可能发展,一是要看马英九及国民党如何因应,释出具体善意,以免局势由所谓人民内部的次要矛盾,进一步恶化成为敌我之间的主要矛盾;二要看宋楚瑜究竟如何拿捏,如何见好就收、全身而退,以免偷鸡不着还要蚀把米,把自己搞臭、搞垮;三是要看民进党的挑拨是否奏效;四是要看外部的压力或劝告能否发生作用。其实问题的主要症结还是在国、亲之间的协商,双方如何能够达成共识,各退一步,但又不能给外界有密室政治或两党分赃的印象,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总而言之,宋楚瑜的参选及亲民党的加入战火,让原本就已胶着的选情更加复杂。在最坏的情况下,如果马英九的声望继续下滑,不管其原因为何,比如说是天灾处置失当或民进党暗助有方,使得老宋的民调居然上升到30%以上,或支持其参选总统的联署人数居然超过50万,这时局势将会失控,不过这种可能几不存在,大家先不要自己吓自己。蓝营内斗消息曝光后的初期心理冲击正在降低,目前蓝营群众心理上对宋的厌恶似乎多于同情,这种情绪一旦发酵扩散,在危机感的影响下,出来投票支持马英九的群众可能反而增加,这时还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戴庆成 2011-08-10 我们实不必过分夸大“陆客自由行”的效益,特别是临近明年台湾大选前夕,大陆相关部门更应该提高警觉,采取措施,避免让大陆自由行旅客成为民进党影响选情的工具之一。 大陆政府6月28日正式启动内地居民赴台个人游(陆客自由行)后,一批又一批大陆游客踊跃赴台旅游。这对台湾经济尤其是旅游业而言,自然是一大喜讯,也势必会对两岸关系发展带来一定的正面作用。只不过,我们同时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切勿将“陆客自由行”的影响力无限上纲,误以为它是两岸关系和谐的“万灵丹”,否则到头来只会失望而回。 “陆客自由行”并非“万灵丹” 自从胡锦涛主导大陆对台政策以来,北京政府最近几年已由过往追求两岸统一,开始转而重视预防台湾走向独立。为了“防独”,大陆近年来更频频展现弹性,于经济等领域惠及台湾。这一思维的改变,乃促使两岸过去几年的经济交流互动日益频密。 众所期待的“陆客自由行”政策上路后,能为台湾带来多少效益呢?据台湾观光局评估,以每日500人,每人停留7至15天、每天消费245美元计算,每年可以为台湾创造91亿至195亿元新台币,大大促进岛内经济发展。 按照大陆政府的战略考量,“陆客自由行”显然是“以经促统”手段之一:只要两岸由经济融合的初级形式开始接触,就算日后两岸互动不会一帆风顺,但台湾肯定也无法走向独立。在这个基础上再构建两岸统一大业,就不是奢望。 然而,“陆客自由行”政策虽然有助两地经济进一步融合,却不等于能够促使两岸统一。以下数字可以说明之:两岸关系过去三年因为国民党重新执政而大大和缓,而大陆也向台湾送上多项经济大礼,但台湾岛内多项民调却仍然显示,大部分台湾民众依然支持维持现状,支持统一的不足一成。 个中原因,是因为近10年来台湾的教育及媒体都在宣扬及型塑台湾的主体认同,以致岛内民众不知不觉地已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台湾意识”或想象。许多台湾的年轻一代提起身分认同时,都会称自己为“台湾人”,彼岸的大陆只不过是一个相邻的大国或有血缘关系的国家。大陆要促进两岸统一,当务之急应是加强开展两岸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在台湾民众心目中培养、建立一个同属大家的中华民族“想象共同体”,而非只是侧重赴台个人游之类的经济政策。 香港自由行的两个教训 事实上,参考香港经验后,我们更须清醒意识到,大陆居民赴台自由行甚至还会带来一些反效果。 其一,个人游2003年在香港推出后,至今已推广至49个大陆城市,超过6000万人次透过“个人游”计划赴港。从香港的整体利益来看,自由行确实给香港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只是局部得益,受益产业仅限于旅游、零售等行业,其它业者无法受惠。与此同时,内地游客多了,人流兴旺的地区店铺的售价和租金也节节上升,于是通胀提早重临,结果反而令许多低下层的港人及中小型公司近年经历苦痛,进而对大陆同胞的大量“入侵”反感。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自由行后,类似情况恐怕也很难避免。 其二,近年大批自由行内地旅客到香港,带来大量钞票之余,也带来许多生活陋习;加上许多人在港抢购奶粉、生活用品,乃促使不少港人愈加排斥大陆,转而认同“香港人”的身份。不难想象,“陆客自由行”在台湾推出后,也难免会衍生出大陆居民在住宿、行程、购物等方面与台湾民众发生纠纷的事件。若深绿媒体进一步炒作,借此攻击和诬蔑大陆游客和大陆政府,便会引发愈多的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印象趋向负面。这反而不利两岸关系发展。 或成为影响选情的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陆客自由行”更有可能成为民进党影响未来台湾选举的一个工具。尤记得2008年台湾“总统”大选时,不少在香港工作和学习的大陆人士都赴台观选。当时有一名来自大陆的香港城市大学研究生,在选后当晚到马英九住宅等候探望,并接受了台湾电视媒体采访,结果却被台湾传统大肆炒作,声称“他不仅详细探查马英九住家附近的地形位置,同时还拍照纪录”,很可能正准备对台湾“准总统”马英九不利。最后要陆委会发表新闻稿澄清,证实该名内地学生的确是来台观选,加上大选已经结束,这宗“间谍案”才没有引起更大政治反应。 明年是台湾“总统”选举,假若有一群大陆自由行游客在台北参观时,巧遇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然后争先恐后与之握手,其中一名大陆居民突然扑上前贴身拥抱蔡英文,蔡英文意外遭受皮外伤——不难想象,亲绿的媒体便会大肆宣传,声称这是大陆政府派来的刺客,准备心怀不轨手持武器对蔡英文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进而大打悲情牌,呼吁支持人士出来投蔡英文一票,结果蔡英文以大比例胜出“总统”选举。在高度政治化的台湾,这一幕并非不可能发生。早前一名大陆女旅客强勾马英九脖子试图拍照,便被台湾媒体炒作,炮轰政府保安不力。 近年来,内地游客赴海外的旅游文明质素已大有改善。但在成千上万的内地游客中,难免仍有极少数游客有不文明的表现。这些大陆游客在台湾的不良行为,极有可能被当地政党利用,进而影响两岸关系。换言之,我们实不必过分夸大“陆客自由行”的效益,特别是临近明年台湾大选前夕,大陆相关部门更应该提高警觉,采取措施,避免让大陆自由行旅客成为民进党影响选情的工具之一。《台湾观察》2011年7月
CHEN Youwei 2011-08-09 It has been fifteen years since China introduced the policy for party and political leaders may not hold office for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