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December 11, 2020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甘文锋 2020-12-11 立法会可以做和应该做的工作仍有很多,有些事情不应等到人大或中央有所决定才发言,应该尝试由下而上向中央或人大进言。希望爱国阵营的立法会议员能把握好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做好他们的本分,不要再让中央以及香港的爱国人士失望了。 自从特区政府宣布立法会选举延期至少一年后,无论是政府还是建制派,在这段特殊时期对如何做好立法会工作都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及计划,只是不断收集意见,因此部分爱国人士感到时间在白白流失。究竟该如何行动,现时建制派中亦有不同声音。当前,我们宜尝试提出几个原则方向,把本届立法会余下的工作排出轻重缓急的次序。立法会工作三项原则首先,继续推动陆港融合。其实一直以来陆港两地融合都是大势,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提出之后,这个方针已经定调。不过,香港仍有很多人对融合表示反对,一部分人是基于政治原因,另一部分人仍因为对内地缺乏了解而不愿走上融合之路。回归多年,无论是中央还是港府,在融合这件事上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很多时候都不确定该硬推还是软销。在反条例的事件中,我们看到现时香港拒绝融合的最大得益者,其实是境外势力。只要香港存在分离主义或反融合势力,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心回归等多方面,他们都会对中央造成压力。不管这些势力是否自身崇洋媚外,或是得到外国势力资助,其所带来的后果并无二致。因此,在今天中美相争的格局下,无论是为了国家安全,还是国家发展,陆港融合已是必然要下决心走下去的一步。陆港融合是对中国不友善的境外势力所不愿见的,以前我们还可能因要保持对外经济和人文交流关系,不愿把陆港融合推进太快,以免在港的外国人有不必要的负面想法,但以今时今日的形势来看,实在没有什么需要顾忌了。从香港长远利益角度看,有助于推进融合的事情,立法会要先做先过,而且要鼓起勇气,向政府进言力推。第二,立足长远,改革政制先于推出政策。虽说现届立法会延长期限最少为一年,而非只有一年,但如果立法会要继续延长现届任期,即使有类似疫情的充分理由,也会引起较大政治震荡。一年后如果没有社会或经济上的充分理由,而只是因为某些浅层原因把立法会继续延期,那必会导致香港社会更加撕裂,同时亦极有可能引起欧美国家的注意甚至谴责。在决定延长立法会任期后,建制派虽然提出了不少政策建议,例如二十三条立法或长者2元优惠由65岁降至60岁等等,政府依然念念不忘“明日大屿”项目,希望在今届立法会继续闯关。然而,这些政策之争都未触及要害。虽说有一年会期,但立法会在重开后短短时日已经几次流会,可以预计留给政府及建制派的时间不会很多。以上的政策固然重要,但权衡轻重,现届立法会应把握现时建制派占多数的机会,乘势而上,改革政制,为长远管治夯实基础。立法会延期后本应立即启动这些工作,但公众却未见立法会做出任何行动。光阴似箭,立法会应该起而立行,为建立适合香港社会的权力架构做出贡献。第三,对不同社会力量分而治之。香港是中美对抗中的一个战场,今天香港立法会要做的事并非仅影响香港一地。在反修例社会运动之后,社会各方阵营在本质上已出现质的变化,建制阵营与反对阵营已不仅仅是在政策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分歧,而是变成亲中和亲美的分歧。反修例运动前的内部矛盾,因为旷日持久的对抗,由量变发生了质变。可以预期亲美的阵营,在今后的日子里已不可能再对中国保持忠诚,期待他们幡然悔悟、人心回归,无异于缘木求鱼。即使中央在政策上向他们倾斜,也只能是浪费资源,还可能引起亲中爱国派的不满。因此,未来的政策应准确向爱国者倾斜,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一来可团结爱国阵营,二来可吸引中间派及新一代。政策建议以上工作原则应该贯彻到具体政策上。第一点,关于陆港融合原则,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后,相信港府及爱国阵营的立法会议员对此应该有较清晰的方向。在十四五规划的建议稿中,重点提到香港要与大湾区其它城市合作,特别是香港与深圳在创新科技方面可以紧密合作。香港院校的研究能力以及大量来自全世界的人才,加上深圳完整的产业链,应该可以将香港及深圳共同建成世界的创科中心,支持整个大湾区甚至中国的发展。然而,从近几年的表现可看到,香港政府完全没有魄力推动陆港融合,市民清楚地看到政府官员经常避事,以现时的既定政策作为不作为的弃战牌。举例来说,早前中央派医疗队支持香港做新冠病毒检测,政府即使不做全民强制检测,也应该配合推出健康码,增加市民参加自愿检测的诱因,而市民在安装健康码后,将来进入内地也能更方便。这本是一个让市民认识内地先进技术优势和好处的机会,对香港人融入大湾区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惜香港政府官员却让机会白白地溜走了。本届立法会在剩余任期内,可以配合政府加快通过让居住内地港人投票的建议,甚至可以采用内地的软件程序进行电子投票,以免香港人投票的数据被外国取得。此外,在地域融合上,政党亦要留意不能搞香港特殊的法案,例如在房屋政策方面,不应再建议“香港村”等等。那是否意味着不能向内地建议合作发展呢﹖也不是,将来的建议应以双赢作为基础,而非香港向中央或广东省“攞着数”。举一个例子,早前有人建议香港向珠海租借桂山岛,当时就有几个方案,一是将现时香港的监狱搬到该岛,腾出土地建屋,那不单对珠海没有好处,还会令内地人有负面感觉,觉得香港只会将厌恶性设施给内地,可谓下策;二是直接借地建屋给港人,虽然未必引起负面观感,但对珠海也没有任何好处,是中策;另有一建议是香港将货运码头搬到珠海,再与珠海市政府合作开发新的货运码头,两城共享成果,政策可以达至双赢,这才是上策。即使最后商讨后未必能成事,但香港人特别是立法会议员的提案不能只顾及香港私利,而是要想方法与邻近城市互惠互利。如果立法会议员的提案都不往双赢的方向去思考,那还谈什么融合﹖第二点是关于改革政制。本届立法会热衷谈论的内容还是长者乘车优惠,或是加热烟是否应受监管等等。这些民生议题是工作的一部分,但以今天香港的情况,很明显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办。特别是现时建制占优的局面可能为时不长,更应该集中精力调整政治制度,以长期维持政治优势。现时香港面临三个重要选举︰特首选委选举、立法会选举以及区议会选举,三个选举都有可以做的提议和工作。以区议会为例,这次建制派大败,估计难以在一至两届选举中取回失地,如果建制派没有行动,那区议会议席及其所带来的庞大资源都会被反对派长期占用。区议会的设置本来就没有写在基本法内,其功能完全可以由现时政府委任的分区委员会替代,那区议会从优化管治的角度而言是否可以取消﹖如果不取消,那是否可以削减区议会或区议员的资源,将这些资源分配到分区委员会或其它咨询架构﹖这些都是立法会议员可以公开讨论甚至建议的。最后一点是关于分而治之。现时香港社会撕裂已经由量变引起质变,不再是内部矛盾,而是敌我矛盾,立场决定一切。在管治上一定要认清这一点,即有部分人已完全站在美国的一边。因此现时爱国阵营所控制的立法会所提的政策应该要适度向爱国人士倾斜。例如疫苗在稍后推出后,将会成为重要资源,那如何安排谁先接受注射﹖又例如将来通关初期,应该是分批逐步增加人数,那份额该如何分配﹖如果在安排上全部依靠特区政府,那政府基本上不会考虑管治及政治层面,甚至有可能会透过很多非政府组织做安排,结果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资源白白送给以亲外国为主的机构。此外关于移民国外或有双重国籍的香港人,立法会也要尽快研究完善法律,确保他们在未来不能在港投票,影响香港的管治。今天分而治之不是要增加社会矛盾,因为今天香港的矛盾已到顶点。集中资源向爱国者倾斜,是在政治上向香港社会表达明确信息,港人治港应由爱国者作为主导。今天的建制派议员,在思考政策上要有这个决心,去维护在港爱国者的主导地位,这才是建制派应有的担当。总结而言,立法会可以做和应该做的工作仍有很多,有些事情不应等到人大或中央有所决定才发言,应该尝试由下而上向中央或人大进言。本届立法会任期余下不到一年,执笔时香港政府刚以人大决定为由取消四名反对派议员的议席,建制派应当更能主导立法会。希望爱国阵营的立法会议员能把握好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做好他们的本分,不要再让中央以及香港的爱国人士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