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G Jiuyuan 2020-05-14 The 2020 Taiwanese General Election, a landmark ev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will exert significant impacts on political trends...
Day: May 14, 2020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盛九元 2020-05-14 2020年台湾地区“大选”是两岸关系发展中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对台湾政治走向、两岸关系走向有着重要影响。 2020年台湾地区“大选”是两岸关系发展中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对台湾政治走向、两岸关系走向有着重要影响。2020年台湾选举的相关情势分析严格地讲,此次韩国瑜的得票情况与2016年朱立伦基本相同,韩所增加的7%选票大多数来自原先宋楚瑜流失的选票。相关数据也呈现出台湾政治格局的新特点:1.依台“中选会”统计,本次选举人数超过1,931万人,其中首投族118万,18-40岁的新世代选民总数有677万,成为最大的投票群体。2.蔡英文的得票率是57.13%,得票数8,170,186票,达到台湾地区领导人自选举以来得票数的历史最高点(1996年李登辉581万票,得票率为54%;2008年马英九765万,得票率为58.45%)。3.从基本盘上看,国民党应有45%的支持率,民进党约55%,但韩得票率仅38.6%,即使加上亲民党也仅42.86%,未达到基本盘,可见中间选民(知识蓝、经济蓝仍未归队,尤其是“郭粉”)没有支持韩国瑜。4.从区域分布看,尽管国民党执政县市达到15个,但在此次选举中仅新竹县、苗栗县、金门县、连江县、澎湖县、花莲县、台东县(七县市中除新竹县外,均为台湾“老少边穷”地方)的得票超过蔡英文,在六大都市区韩国瑜的得票数均低于蔡英文。5.此次选举打破了两个规律,一是在现任地区领导人谋求连任的2004年和2012年,蓝绿阵营候选人的胜负差都低于6%,而此次却扩大至15%,甚至远超民进党的预期;二是一般来讲,“九合一”选举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大选”,但此次却显示出“钟摆效应”,其变动成因尚待相关选举数据全部公布后再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上述数字显示出台湾政治与社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因此,对台湾民意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需要进一步提升,以便更加精准地掌握两岸关系发展走向,有效推进实现和平统一的进程。选举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此次选举是两岸关系发展中具有重要分水岭意义的事件,有三个重要的意涵:一是在新世代的政治参与高涨情况下,台湾政治生态中“绿大于蓝”的格局仍在持续扩大,这是对台工作必须面对的新形势。二是台湾民众对“被统一”的恐惧感已经成为压倒经济、民生因素的深层次心理诉求,再加上民进党一系列的政策操作(包括“国安五法”、“反渗透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订”等),导致民众的“芒果干”意识急剧上升,成为此次选举最大的变数。三是台湾民众对于与大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有相应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反台独”可以获得积极的支持,但“促统一”的政策实施却难以获得有效回应,因此“反独”和“促统”之间需要有相应的分际和区隔,从而使对台政策更有针对性。从另一角度看,台湾内部“斗”、“乱”与“衰”的总体态势也没有改变。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台湾内部的政治斗争会进一步加剧。可以预见,民进党会挟当选的民意继续采取各种措施彻底“斗垮”国民党,进一步限制和“消灭”统派力量,由于国民党基本盘仍保持稳定,这种排除异己的做法延续和扩大必然会加剧台湾社会内部的争斗和冲突。2.台湾整体发展的“乱”和“衰”态势没有改变。此次选举的主轴没有落在民生和台湾社会经济应有的发展方向上,而是仍以“统独”之争为核心展开。在缺乏强有力对手的情况下,选后民进党内部的派系之争、权力之争会进一步加剧,台湾社会经济发展中“乱”与“衰”的态势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扭转。针对上述情况,对台工作需要破除三个误区:一是坚决杜绝“和平统一无望论”,“和平统一”是长期性的目标,不能因为选举结果出乎意料而动摇。二是对国民党的走向仍要保持关注,切忌国民党“崩溃论”,不要忽视国民党作为“反台独”重要力量的影响力。三是克服对台政策“无效论”的观点,对台工作是整体性工作,涉及台湾各层面、各领域,而选举则受到各种主客观甚至偶然因素的影响,两者的性质和任务并不完全重叠。可以说,如果不是对台湾人民工作有了一定成效,台湾社会对“被统一”的担忧不会如此强烈。因此,现阶段的重点是化解台湾民众的疑虑,不应单单着眼于台湾选举这个单一因素而“因噎废食”。选后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走势分析此次选举,民进党以超过自身预期的结果胜选,这对台湾社会与政局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今后将大体呈现出以下的走势:1.存在民进党长期执政的可能性。由于基本盘的扩大和接班态势明显(赖清德与郑文灿),再加上新世代对所谓的主权和民主价值的关注度提升,除非国民党在两岸论述与培养新生代方面出现大幅度的改善与调整,否则很可能不得不面对民进党长期执政的局面。2.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危险性和挑衅性加大。从目前情况看,维持两岸低度交流、确保台海和平是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核心目标。从蔡选后的公开讲话可以看出,她对于政绩、改革目标和两岸事务处理的方向把握和执政能力有了更大的信心。可以研判,蔡英文在两岸政策上将沿“中华民国台湾”的方向继续延伸,以“不设任何前提”的“平等对话”作为处理两岸问题的“平衡阀”,“中华民国台湾”将成为大陆必须面对的政治挑战。3.国民党遏制“台独”的能力和意愿有所弱化。由于选举惨败,国民党内部路线和权力斗争会更加激烈,中生代接班难以避免。由于中生代缺乏完整的大中国教育,对于“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地位并不认同,整体两岸政策与民进党趋同即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坚持台湾前途应由2,300万人决定,台湾应有相应的国际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国民党作为“反台独”政党的力量必将有所弱化。4.美国打“台湾牌”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选后,蓬佩奥在贺电中已经表明台湾要配合美国“印太战略”的要求,希望藉此将台湾更好地绑在美国的“战车”上。疫情的发生将使美国更多地考虑加大打“台湾牌”的力度。另一方面,台湾也极力“倚美抗中”,为“台独”争取更多的利益和空间。可以预期,随着民进党的权力稳固和美国遏制中国大陆的战略需求,美方将加大“以台制中”的力度,将台湾视为遏制大陆崛起最重要支点(在很大程度上已超过美国对盟国的需求)。为此,美国一方面会加大对台湾的支持,尤其是在军事、法律、民主价值等方面,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法案将相继出台,而“台北法案”只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已;另一方面会不断要求两岸进行“不设前提”的和平对话,从而将“不统不独”、“日渐远离统一”格局长期化、常态化。5.两岸经济“脱钩”会有进一步的发展。选后,台湾在经济上“去中国化”的举措会进一步加强,包括积极参与CPTPP的谈判、全面推动TIFA协商与台美的FTA谈判、加大“新南向”实施力度,这些在经济上的选边态势会进一步强化,相关企业的“脱中”进程会加快。此外,台湾当局的“反融合”举措也会进一步强化,以限制大陆对台湾的所谓“渗透”,包括“台胞居住证”申领、“公职人员赴大陆交流”、“两岸机构的机制化交流”等,而疫情发生后相关举措会进一步增强。思考与建议面对两岸关系的新情势和台湾政局的变化,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1.2讲话”的核心内涵为指导,进一步围绕着“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实施,合理有序、把握节奏,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向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具体建议包括:1.关注国民党的未来发展。尽管现阶段的发展严重受挫,但作为“反台独”的政党,国民党仍是“反台独”的有效支点,因此,必须关注国民党的发展,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继续保持与国民党的合作。2.坚持“没有交流合作就没有维持和平的可能”的政策基调。在维持台海问题上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斗争思维”,以斗争取得台海局势稳定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而非“为稳定而稳定、为和平而和平”。为此,可以“没有两岸交流合作就没有维持和平的可能”为诉求,划定红线,震慑民进党,避免“台独”升级,为做台湾民众工作创造有利条件。3.在重点的时间节点上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态势和路径进行明确宣示。针对台湾“大选”的实际情况和蔡英文的“5.20”,建议由中央对2020年对台工作总体框架进行规划,明确两岸关系的基本路径和发展方向,坚持“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推进和实施,强调以“两制的包容性增强一国的凝聚力”,坚持以“一国两制”作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最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台政策框架和两岸交流合作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