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取得实质性进展。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6.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至52.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2%,新增城镇就业1,067万人,经济发展已经展现许多新亮点,凸显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振了市场预期和信心,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稳,经济增速持续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由降转稳的条件逐步积累。 加深加快推进国企改革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是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习近平主席多次就国企改革发声,指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一指示是在顶层设计阶段过去、改革实施阶段到来时发出的,是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再一次动员。从宏观上说,一些国有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象,从微观上讲,一些国有企业自身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国有企业必须要以积极的态度、坚定的决心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作出贡献。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要推进国家现代化、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有效调控宏观经济,不断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和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坚定不移依靠和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国有企业是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有企业要有制度自信。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必须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 “去库存”“去产能” 2016年的“去库存”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9,095万平方米,比10月末减少427万平方米。挖掘潜在的消费人群以实现房地产“去库存”,是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价格非理性的重要途径。从供给看,无论房地产投资、新开工还是购置土地等都显示房地产市场需要一个合理的引导。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导向不仅仅是从宏观经济角度考量,更是由于楼市正面临痛苦的去库存阶段,这既关系到启动需求,又关系到化解风险。为此,政府从财税、信贷、公积金等相关政策出发,鼓励改善性需求入市,加快商品房库存消化。为了千方百计实现“去库存”目标,除了从市场需求端因地施策之外,对供应端即土地市场的调节也成为楼市政策的一大重点。房地产“去库存”将会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此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有必要与市场结合到一起,通过改革打破一切制度门槛,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 “去产能”与“去库存”同样重要。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今年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目标任务均已提前、超额完成。去产能,既要继续化解过剩产能,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又要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去产能工作。产能过剩是新常态下中国传统经济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是当前经济运行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我国当前产能过剩的形势依然非常严重,它带来企业的恶性竞争,带来盈利能力的减弱,最后导致企业信心的减弱,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是解决企业困境的当务之急。我们今天面临的产能过剩,一方面是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则是有效供给不够。让过剩产能出清的方法有很多种,企业破产和兼并重组都较为常见。“去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一关键点。僵尸企业就像是一个个“黑洞”,不仅不能够给社会创造财富,而且它吸附甚至吞噬了大量的经济资源,使得我们本来应该用于扶植新兴产业或者新经济的宝贵资源被僵尸企业所拖累。此外,僵尸企业无法解决就业。所以,政府把清除僵尸企业作为重中之重。 “去杠杆”“降成本” “去杠杆”,既要降低企业杠杆率,又要不断规范政府举债行为。10月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目前,部分银行已经签订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规模超过1,000亿元。“去杠杆”任务的制定,有利于化解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更有利于“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为应付地方债务风险问题,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需要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时,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若地方政府债务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则可能带来一定风险,“去杠杆”这一任务实际上是对此做出了一个预案,而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前提就是加强债务置换的工作。此外,对于非法集资、以互联网为幌子的非法融资等金融领域的违法违规操作行为必须加大查处力度。 与“去杠杆”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实体企业的“降成本”问题。总的看,企业成本降低,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85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24元。全年预计降低企业成本超1万亿元。“降成本”,应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尤其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目前,我国实体企业明显面临着负担过重、成本过高的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政府在给企业提供更多便利时,要注重多提供一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具体措施方面,要不断减少地方设置的“门槛”,特别是省市一级的工商税务部门,要加强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能力。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减税降费,特别严格地整治不合理收费问题,同时,要降低物流成本,减少相关收费,考虑完善物流费用的结构。 实施创新驱动补短板 补短板,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要集中力量把功夫用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进而推进经济增长驱动由旧动力向新动力的转换。创新应是全方位的,包括制度、理论、技术、模式等创新。经济增长首先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其次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改革,包括国企、财税、金融体制、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都应加大推进力度。其次,要推动全社会力量进行创新、创业。社会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包括国有和民营企业,要激发它们的创新动力,特别是国有企业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个人是创业的主体,要改革科研、教育体制,解决当前应试教育和科研体制的弊端和问题,培养创新型人才。企业、政府、科研机构三者应协同努力,共同打造公共创新平台,在社会上形成整体创新合力,给那些有创新能力但资金缺乏的个人提供更多的帮助。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所以要通过金融创新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如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新型金融业务支持创新创业,还应鼓励跨国创新合作,特别是重大技术研发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五大理念助推供给侧改革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经济发展规律性的总结,秉持这样的理念,是实现供给侧改革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创新才有活力、协调才能和谐、绿色才能环保、开放才能融入、共享才能聚力。在五大理念的指引下,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呈现“五稳”、“五好”特征:增速稳、价格稳、就业稳、产业稳和需求稳;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创新和新动能成长较好、企业效益增长较好、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市场预期转好。 “五大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提示发展规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用新的发展理论引领时代发展,拓展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格局和新面貌;用全规律的发展理念指引未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根基、开辟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