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研究院研究员 郭闻 2015-04-24 “一周一行”新措施下,内地人走水货会减少,但空余出来的市场空间,可能会被港人补上。特区政府也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水货客”一般是指携带大量水货频繁进出香港的本港或内地人士。跨境“水货客”活动对香港北区一带居民生活构成滋扰,市民生活必需品也因水货客抢购而缺货,物价亦有所上升。“水货客”问题在香港已出现几年,今年年初更是激发起部分香港市民发起“光复屯门”、“捍卫沙田”、“光复元朗”等街头抗议活动。 香港特区政府有鉴于此,已于2014年6月向中央政府提出修改深圳居民“一签多行”为“一周一行”的建议。至本月,中央政府作出决定,自2015年4月13日起,深圳居民新申请和续期的赴港签注,由“一签多行”改为“一周一行”。 “一签多行”改为“一周一行”后,有效期仍为一年,签注费和申请签注的手续仍然维持不变。综合而言,“一周一行”的实施,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实践优化,也显示香港特区与中央政府的全力合作,强化对跨境“水货客”的管理。 纾缓香港负荷压力 取消“一签多行”的原因是要遏止“水货客”,从而改善通关环境和舒缓香港部分地区的居民压力——从理论上讲,“一签多行”变成“一周一行”后,访港次数将会由一年无限次变为最多52次的深港往返。 “一签多行”改为“一周一行”对大部分内地旅客不会有很大影响。据报导,超过九成的持“一签多行”访港深圳居民都是即日来回,因此,“一周一行”的调整预计对酒店业不会有很大影响。不过,这对来港购物和消费人士或会有轻微影响。 综括而言,“一周一行”措施,是针对直接造成“水货客”泛滥的“一签多行”作出收紧,但同时又尽量减少对其他内地访客,特别是观光旅游访客的影响。 对跨境学童家长带来不便 受“一签多行”收紧影响最大的应是“深港跨境学童”。“深港跨境学童”是指在深圳居住、香港就学、拥有香港户籍的学童,主要包括居于内地的香港人子女、单非(父母一方非香港籍)儿童和双非(父母双方均非香港籍)儿童。根据深圳边检部门统计,至2014年上半年,大约有1.6万“深港跨境学童”,他们每天都要跨境到香港上学。有些年纪较小的“深港跨境学童”更需要父母或亲人负责接送往返学校。 “一签多行”的家长在“一周一行”新规定出台后,不能每天接送子女上学,有些学校举办的家长活动也不能经常参加。为了每星期仍能多次往返,他们仍可选择改为办理“探亲”签注。可是,不少跨境学童家长表示,由于“探亲”签注只能三个月内多次往返,到期后需要再次办理,而且不能网上续签,相对来说,新规定仍会带来一些不便。因此,有跨境学童家长认为,“一周一行”实施後,他们会放弃每日自己亲自接送,改为让孩子改乘跨境校车往返深港两地。但是这样做却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一周一行”难遏“水货客” 由于“一周一行”的调整并不影响已发出的“一签多行”签注,因此,新政策的成效还需一段长的时间后才能够完全显现。而且,“一周一行”新措施虽然可对自由行的访港“水货客”起到抑制作用,但却禁止不了本身是港人的“水货客”的活动。 有报导指出,内地“水货客”仍可向旅行社买“L签”,让他们改以“自制多签多行”形式,继续频繁来往深港走水货,从而避开“一周一行”的限制。“L签”原本是内地旅行社发给出团团员的证明,在过往,“L签”常被没有自由行资格的深圳非户籍居民所使用。这些深圳非户籍居民在过关时,会向关员展示“L签”,指自己到港后是跟旅行团旅游而不是“自由行”。因此“L签” 可能被滥用,同样可以被深圳非户籍居民和“一周一行”“水货客”用于来往香港两地。据报导,内地一些旅行社,仍存有大量的“L签”配额可供出售。 此外,据统计,水货客中有60%是香港人。这批香港人完全不会受“一周一行”的影响。未来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将是:“一周一行”新措施下,内地人走水货会减少,但空余出来的市场空间,可能会被港人补上,因此港人走水货情况或会有所增加。整体而言,走水货的活动,并不会因“一周一行”的实施而有所遏止。 改善建议 1. “一周一行”让深港跨境学童家庭带来不便。因此,深港两地政府可考虑为跨境学童提供更多绿色通道,使跨境学童的家长能够克服障碍,接送子女上学。此外,两地政府也可考虑提供乘坐跨境校车的津贴,减轻跨境学童和家长们的家庭经济负担。 2. 香港特区政府可考虑在北区设立大型的展销会集中商品销售,提供摊位让小零售业者、创业者竞投。在展销会现场,可设立专线巴士,直达关口。这样的安排。有助减少“水货客”占用地铁和公共巴士,而对当地居民造成影响。由于展销摊挡成本较低,具可行性,香港政府只需提供闲置用地即可。这样可以极大方便两地“水货客”和内地的购物者,也可减轻香港各区的旅客负荷压力和减少对北区一带居民生活的滋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