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俞天任 2011-08-01 把日本国有铁路压垮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新干线的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以及和这些巨额建设资金所不对称的运行收益。 京沪、京港、京哈、杭福以及徐兰、沪昆、青太、沪汉蓉这八条客运专线是根据2004年国务院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及在2008年调整后的《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而制定的《国家铁路快速客运通道规划》提出的,通称“四纵四横”的高速铁道网骨架。根据这个计划,到2020年,中国的主干线客运专线网络全长将达到16,000公里,客运专线的时速将在300公里以上,而客货混行线路的时速也将达到200-250公里。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极其宏伟而极有意义的计划,这个计划本身不应该受到质疑,因为这个计划对于解决中国的交通问题会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但是,对这个计划寄予过高的期望也没有必要。高铁计划中投资巨大,投资回收周期长这一点始终是挥而不去的阴影。比如日本在开始建设新干线的1961年向世界银行借的8,000万美元贷款一直到1981年才算还清,而且还是在日元兑换美元的汇率从360:1上升到了240:1的情况下完成的。高铁只能解决人员的运输问题,客货混运的高速铁道到现在还没有看见实例。因为过高的速度带来的客货车之间制动距离上的巨大差异,使得客货混运变得十分复杂,几乎是无法实现的。除此之外,货物运输中的瓶颈并不是车辆的走行速度,货物的装卸时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铁路运输业务中,利润最好的那块实际上是货物运输。 日本的国有铁路一直是黑字经营,但是从新干线开通的1964年则出现了8,300亿日元的赤字,当时这笔赤字被历年留存利润所冲销,但是从1966年开始陷入完全赤字,再也没有扭转过来。后来这个赤字越来越大,最后终于以25万600亿日元的巨额长期债务压垮了日本国有铁路。日本国有铁路不得不在1987年被拆散民营化。把日本国有铁路压垮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新干线的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以及和这些巨额建设资金所不对称的运行收益。 日本现在收益最好的是从东京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从旧“国铁”分割转民营的东日本旅客铁道公司(“JR东日本”)在首都圈内所有铁道的年产值为8,500亿日元,而这一条东海道新干线的产值就超出1万亿日元。但是,考虑到“JR东日本”从旧“国铁”那儿继承下来的6万亿日元左右的债务的话,这个产值就不是个话题了。而从大阪到福冈的“山阳新干线”对于“JR西日本”公司也是几乎同样的情况,至于其他的比如“北海道新干线”之类的都还是在赤字运转着。 中国高铁应该不会出现像北海道新干线那样的情况,因为中日两国的人口分布不同。但中国的高铁也不会比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更好,毕竟运行票价要受到消费水平的限制,加上还有航空、高速公路等其他运输手段的竞争制约,票价不能无限制地飙升,而高铁的造价却应该是无法压缩的硬数字。这次温州动车事故发生之后,日本川崎重工立即表示非常关注,他们关心的是中国高铁规划会不会出现变故。因为中国高铁中采用的日本技术和零部件为数不少,一旦中国高铁计划发生变化,川崎重工等日本企业也将受到重大打击。这么看来,在资金回收方面的前景似乎不是那么光明。 现在,在事故调查报告还没有出来之前,就说这次发生在温州的动车事故是不是与铁道部为了压缩建设资金而做的动作有关,还为时太早。但无论如何,这次的动车事故,特别是铁道部之后那种极其骄横傲慢的表演,肯定使得人们对铁道部的信心大打折扣。这样,高铁在和航空、高速公路等其他高速运输手段竞争的时候也将棋输一招,而为了加强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又会使得高铁造价进一步膨胀或者影响新线路的,比如原定在7月29日通车的广深高铁就已几经推迟,现在预定在8月10日通车。 高铁竞争力的下降和造价的进一步上升肯定会加重铁道部的债务负担,实际上在今年3月份铁道部负债已经高达两万亿人民币,对总资产的债务比率达到了58%,比2008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这次的动车事故使得不少人士认为,银行和铁道部的合作方式将发生改变,新增贷款利率有可能上升,因为对铁道部的贷款的风险在增大。事实上,已经有媒体称银行将上调与铁道部相关项目的贷款利率,对于这种说法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回应是不会因为一起事故而影响定价策略。 现在铁道部在使用的是利率极为优惠的贷款,说是无息贷款也不为过,几乎和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拨款一样,也就是说全国人民在不顾经济规律地为高铁买单,而铁道部的表现还是那样的骄横和无礼。如果银行意识到了铁道风险或是重视经济规律的话,那么铁道部这个巨人很可能就立即会被压倒。
Year: 2011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何亮亮 2011-08-01 如果明年的大选蔡英文当选,蔡英文不会采取激烈的中断两岸交流的方式,但一定不会承认“九二共识”,也一定会逐渐推行台独,这一定会影响两岸关系,但这也为大陆方面解决台湾问题,推行能够最终导致统一的战略创造条件。 明年是世界“超级选举年”,美、俄、法等大国要选总统,在大中华地区,大陆方面中共要召开十八大,香港要选新的特首,台湾则在明年1月就要举行“总统”大选,是最早大选的地区。 决定因素:中间选民与首投族 明年台湾的大选,将在两个主要阵营的候选人,即国民党的马英九和民进党的蔡英文之间展开激烈角逐。目前台湾的各种民调,马蔡二人的支持度都在伯仲之间,差距不大,可以预料越接近选举,台湾的选举气氛将越热烈。 如果以政治学的一般理论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情况而言,马英九应该能够在明年的选举中获胜连任。但是一般理论无法解释台湾的民意,以及政治人物的性格所带来的决定性影响。 马英九执政的风格是勤政廉政,这与陈水扁的执政风格形成鲜明对照,但是台湾大部分选民对此并不领情。民进党以及绿营的基本盘,亦即大约三成的选民,仍然对国民党乃至于外省籍政治人物有强烈的反感,他们不会投票给马英九。蓝营的基本盘通常超过四成,但是并不统一,新党以及其他独立候选人会分散马英九的一部分选票。台湾舆论都认为,中间选民以及“首投族”(成年首次投票的人口)将是决定因素。现在看来,蓝营选民对马英九的失望情绪很普遍,中间选民和“首投族”中希望“换人来做”的倾向也很普遍,这是对马英九非常不利的。 马英九执政以来,尽管他勤政、廉政,致力改善两岸关系发展经济且成果不俗(去年台湾GDP增长超过8%),但台湾相当多的民众却仍然不喜欢他,想要“换人”,这确实是有违一般的政治理论。 ECFA签署之后,给台湾经济带来的好处,大部分归于大企业和一部分行业,并未惠及全民(其实也很难惠及全民)。台湾失业率虽然下降,只有4.27%,但是青年人的就业仍然很困难,每10个青年人就有一个失业,包括很多“首投族”。大部分民众并不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楼价还在升,贫富差距还在扩大。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必定影响马英九的选情。 马英九之短与蔡英文之长 马英九政治性格的特点:一是在党内推行清廉政治,试图改造国民党,包括改变国民党基层由“桩脚”控制选区的传统,急于求成,结果得罪了大批国民党基层骨干,他们纷纷转投民进党或脱离国民党,这在去年的“五都选举”表现得很明显;二是试图做“全民总统”,他总是以背负国民党外省人原罪的姿态,向绿营民众示好,不仅没有带来绿营的选票,反而使蓝营的选民失望。他的政治“洁癖”既来自家庭的影响与对李登辉、陈水扁的厌恶,也来自政治上的理想主义和道德标准,但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特别是选举高于一切、一切以当选为目标的政治环境中,马英九的政治性格孤芳自赏,难于获得大部分选民的理解和支持。 马英九08年竞选时,陈水扁因素是对他非常有利的,陈水扁家族的贪腐曝光而民进党却不予或不敢反对,引起民间极大的反弹。红衫军虽然未能将陈水扁赶下台,凝聚的人气却有助于马英九的竞选。大批民众尤其是女性,她们本来不是国民党的选民,却支持马英九当选,她们自发组成的助选团体在台湾各地为马英九助选,为马当选立下汗马功劳,但在这次竞选中,这股力量已经消失。 蔡英文据说是女性同性恋,台湾民众都知道,但人们不以为意。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拷问蔡英文的性倾向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身为“总统”,蔡英文的性倾向可能影响执政。如果是在美国,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同性恋者,无论在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内部连初选都不可能进入,这固然反映了美国政治受宗教的影响以及重视传统的家庭观念,但也反衬出台湾在允许同性恋者成为领导人这方面即使在亚洲都是超前的。蔡英文与马英九的同质性,如都是留洋的博士,具有学术背景,减弱了马英九的优势;蔡英文连闽南话(台语)都不会说,这本来是绿营政客的大忌,但是在陈水扁事件之后,绿营的大佬已经不在乎候选人是否会说台语,而更重视候选人的清新形象以及对中间选民与“首投族”的吸引力,而这正是蔡英文的长处。苏贞昌本来是民进党最带有本土性的人选,能获得绿营铁票,但是苏在城市的中产阶级与青年人当中未必能够战胜马英九,而蔡英文对这一部分选民,是能够与马英九一争高下的。蔡英文既没有选举经验也没有行政经验,但去年在新北市的市长选举第一次参选就能够获得超过百万的选票,反映了她的潜质,绿营大佬包括李登辉、李远哲甚至陈水扁都支持蔡英文,就是看到了蔡英文能够超越绿营的既定格局。台湾的大部分女性选民在08年的选举中投票给马英九,明年她们很可能会转而投给蔡英文。 台湾的民粹具有很大能量。民粹往往是不理性的,既有社会底层对贫富悬殊不满的一面,也有一部分民众向往无污染生活环境的诉求。民进党极善于利用民粹为己所用,至于在选举中打倒昨日之我,对于民进党根本就不是问题。民众是很容易欺骗也很健忘的,例如反对核电,任何人执政都知道台湾无法离开核电站也不能不建新的核电站,但由于日本核泄漏事件的影响,许多民众反对核电,蔡英文就以反核为号召争取选民。 马英九执政并非一无是处,除了稳定和发展两岸关系,最近马团队处理食品饮料塑化剂问题雷厉风行,显示了他有为和强势的一面,如果在今年下半年台湾社会再次出现类似危机,马应能发挥这种强势风格,为自己加分。 蔡英文当选的可能性甚高 两岸关于陆客台湾自由行的协议,对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两岸关系也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观光业一直是台湾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大陆旅行团已经给台湾经济带来了许多利好的因素,对于服务业和许多做小生意的民众,比ECFA的好处更多。另一个联系两岸的非常重要的制度性安排就是两岸直航。ECFA、两岸直航、陆客自由行,已经成为台湾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不能逆转,而是如果逆转将严重打击台湾的经济,反之对大陆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如果明年的大选蔡英文当选,蔡英文不会采取激烈的中断两岸交流的方式,但一定不会承认“九二共识”,也一定会逐渐推行台独,这一定会影响两岸关系,但这也为大陆方面解决台湾问题,推行能够最终导致统一的战略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如果蔡英文被绿营大佬裹挟,重新推行“去中国化”的政策以及不利于两岸交流的政策,必定引起工商界和其他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台湾政局的动荡是可以预期的。 蔡英文当选的可能性相当大,但还远没有成为定局。台湾选举的诡异现象就是类似04年的“三一九枪击案”(至今还是悬案)以及去年“五都选举”前夕的“连胜文枪击案”。在去年“五都选举”前,各地的民调包括国民党内部的民调都显示,国民党在五都只能取二席甚至一席,呈现一面倒的选情,然而在投票前夕发生了“连胜文枪击案”,激起那些本来对马英九不满不愿出来投票的蓝营选民同仇敌忾,走进票站,结果国民党在五都取得三席,虽然是险胜,却也有挽狂澜于既倒的效果,明年台湾大选会不会发生类似事件,是谁也无法打包票的,这也是台湾政治的可变因素。 《台湾观察》2011年7月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汤本 2011-07-29 一次访问并无法改变两军面临的所有具体情况。实际上,双方在南海问题、对台军售等事务上仍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上将访华三日,参观访问了中国二炮导弹部队等军事设施,和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举行会谈并共同举办新闻发布会。马伦此行传达了哪些重要的信息?美国媒体如何反应? 笔者认为,两军的高层互信得到了提升。两军高层互访是由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今年一月份华盛顿高峰会上规划的。中国总长陈炳德访美后,由马伦上将回访,同样访问中国军队不对任何外国军队领导人开放的军事基地。中美两军互相增加透明度,因为互信是合作的基础。两军还决定在夏威夷展开海上人道救援合作计划,以及在亚丁湾举行联合反海盗演练。两国军队抓住机遇,推进合作。陈炳德高度赞赏马伦为中美两军交流合作做出的巨大努力和表现的诚意。 不过,一次会议并无法改变两军面临的所有具体情况。实际上,双方在南海问题、对台军售等事务上仍存在着巨大的分歧。《纽约时报》认为“中美两军存在的障碍,将两军美好前景推远。” 《纽约时报》7月11日以““中方对美方的抱怨”为题报导了双方的分歧。报导透露,中方指出美日澳军演不利南海局势,美方回答则是预先安排的,并非针对南海局势。中方再度反问:为何不能改期,这不是一件难办的事。美方用“巧合”加以回答,并且举例说:在今年盖兹部长访华,也曾问过为何中国的隐形战机此时试飞,中方的回答是巧合。双方你来我往,先后用巧合为自己辩护,可见,中美两军互信存在巨大的差距。 陈炳德在赞扬马伦的同时也批评美国军费庞大,“美国的巨额军费,对美国经济和世界和平稳定不利”。客观地讲,美国媒体发表陈炳德这一看法,获得多数美国人的认同。可见中国军方在中美军方高层人士交往中,懂得用好公关手段,是能够引起美国读者共鸣的。 可以看出,中美两军高层人士近期交往取得成就,而且诚意可嘉,但是戒备犹存,在南海等问题上双方目前都无法说服对方。双方好像在打乒乓球,你推我挡,但是会否狠命抽杀,则还没有确定,仍在互相观察揣摩之中。 有评论员认为,越南和菲律宾等国事实上侵占了中国南海海岛。但中国官方的口径十分谨慎,只多次强调拥有无可争议的南海主权,至今没有明确指摘菲方“侵占”。但是,菲律宾外交部长在华盛顿明确表示:对已经被菲律宾侵占了的岛屿,“我们的就是我们的,我们是小国,也将拼命捍卫,绝不谈判。”小小菲律宾如此斗胆,显然是因为美菲合作(从会议到军事演习)壮了他的胆。 总之,套一句很有历史性的语言:中美两国军队合作的前景是光明的,但南海问题上是曲折坎坷的。两军决定在亚丁湾举行联合反海盗演练,将是两军合作中的亮点,值得关注。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韦戈 2011-07-29 民进党内部目前正发生严重的内讧和权力斗争,即使表面暂时善了,恐也伤筋动骨;国民党看来则似云淡风轻、正好整以暇地进行选战布局,但现在又跑出来了一个搅局的宋楚瑜,再加上还有尚未完成的不分区民意代表提名,未来是否真能一帆风顺,不会另起事端,恐也不能过分乐观。 明年一月台湾总统大选逐渐接近,两党对决态势愈见清晰。民进党内部目前正发生严重的内讧和权力斗争,即使表面暂时善了,恐也伤筋动骨;国民党看来则似云淡风轻、正好整以暇地进行选战布局,但现在又跑出来了一个搅局的宋楚瑜,再加上还有尚未完成的不分区民意代表提名,未来是否真能一帆风顺,不会另起事端,恐也不能过分乐观。国、民两党可说目前都面临祸起萧墙的困扰,或许这就是政治的本质,也没什么好意外的。 民进党内斗 民进党不分区立委提名名单公布之后,大家立刻看到各界批评与民进党内的派系反弹。“公妈派”的蔡同荣及王幸男率先造反,炮打党中央,矛头针对“立法院”党团总召、前代理主席柯建铭,要求撤销其提名,说是要把疮划破、让脓流出。接着一些所谓的亲绿学者也出面指责,民进党这份提名名单不但缺乏民主的想象力,更欠缺阶层的多元性,其中只见派系妥协及权力分赃,根本没有新意和代表性。后来,有人甚至更上纲上线地开始质疑蔡英文的领导、决断能力。小英陷入困境。 事情目前又有新的发展。7月12日,原本低调回避的柯建铭突然转守为攻,大动作召开记者会,点名蔡同荣长期将“民视”当成个人政治斗争工具,作为利益交换的筹码,“假藉独派的外衣,进行政治斗争”,动辄威胁利诱同党党团同志让他们在阴影下问政,“比国民党还恶质千百倍”。柯还痛斥蔡同荣及王幸男的指控手段简直是“泯灭人性”。这哪像同志间的歧见,不知情者还以为是对国民党的指控呢! 好像还没骂够似的,柯建铭这次干脆把国民党、共产党一起拖下水来。除了前面所说的“比国民党还恶质”之外,柯还批蔡、王二人利用“民视”的斗争丑化手法,即使是“中共中央电视台也不会这样斗争同志吧”,“要杀柯建铭,国民党来就好,不用玷污你们爱台湾的双手罢”。国、共两党这次真不知是招谁惹谁了。 除此而外,民进党创党级大老蔡有全最近连续出面爆料,接着媒体跟进,明指民进党的提名人有人私德不检,淫人妻女,有人参加澳门赌场豪赌,这些人没有资格成为身列安全名单内的民意代表。被指涉的当事人有人喊冤,有人提出司法诉讼,希望还其清白,民进党党中央则希望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立刻止血,表面送交党内调查,但实则是要避免事态继续扩大,以免延烧到小英身上。但许多人已开始质疑蔡英文的判断能力及识人不明,这样岂有能力出任总统要职? 民进党不搞内斗,大家还不知道,这些整天披着民主、人权外衣的民进党政治人物是表面说一套,实际搞一套。这些人口口声声要国民政府党、政、军退出媒体,自己却干的是更卑鄙龌龊的勾当,男盗女娼之事绘声绘影,有嘴只会骂人,却没时间检讨自己,自己一向利用媒体打击对手,操弄政治,好像对政敌就可以无限上纲的致人于死而不顾,但只有当自己成了被斗争的对象时才会叫苦、喊疼,这些人即使不能说是死有余辜,至少也是现世报,活该倒霉、罪有应得。 宋楚瑜搅局 看完了民进党再来谈谈国民党。目前看来,国民党表面上相对稳定,经济持续改善,两岸稳定,又没有太大的天灾意外或突发事件,马英九的民调数字已经稍有回升,胜选机率看来是较前一阵子提高了不少,但不能掉以轻心的事还在后头。 话说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最近几度炮轰马英九,说是两人相见不如不见,国亲两党没有互信基础,质疑马英九的行政能力,暗批马的竞选操盘手金溥聪,他自己不排除出马竞选“总统”或“立法委员”,还说亲民党也要提名二十人以上参选“立委”,一幅要和国民党绝裂硬干的样子。说宋楚瑜不甘寂寞,想来搅局,这带有太强烈的价值判断与暗示,不够公平,说他是为了亲民党的生死存亡背水一战,恐怕又太过悲壮,实情可能介于两者之间,但他的行动会对蓝营产生多大的冲击,这才更是大家关切的重点。 宋楚瑜心中或有太多的悲情,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省长任内表现不凡,但李登辉硬生生的把台湾省给废了;两次大选本有机会一博,结果2000年被所谓的假民调给搞垮了,宋把罪算在马英九的头上;2004年和连战搭档,居然又有两颗子弹让煮熟的鸭子飞了。2005年为了和陈水扁见面,要与连战争取谁先、用何种规格访问大陆,及后来国亲整合的问题,让许多支持者简直到了痛心疾首的地步。2006年,他甘冒让绿营渔翁得利的危险,执意参选台北市长,结果只拿了5万多票,此时他已几乎成了蓝营选民共同唾弃的对象。 宋最大的问题在于情绪太多,常常公开掉泪,喜欢机关算尽,讲话让人觉得不太得体。比如说,他日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公开说,“人在家中坐、狗屎天上来”,“做总统的投资报酬率不高”,这岂是庙堂之上该有的语言?每次有人批评他不顾大局,权谋太过,他就振振有辞的说,就是因为每次都顾全大局、不会机关算尽,所以他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至于一般民众是否接受他的辩解之辞,当然最后还是只有透过选票来加以检验了。 小党有希望 就目前局势发展看来,虽说政治是一门化不可能为可能的艺术,国亲系出同源、理念相近,没有必要搞到视如寇雠的地步,宋楚瑜想必是要借着公开喊话,来对马英九及国民党施压,要求在某些问题上让步妥协,但宋楚瑜的丑话已经讲到这个份上,而且国民党的选举提名作业也已接近定案,国亲合作应该已经破局,将来当然只有兄弟登山、各自努力。马英九实在也没有再和宋楚瑜见面的必要,就像宋楚瑜自己说的,两人可以说是相见不如不见,就是见了又能如何。别见了吧! 至于宋楚瑜及亲民党的参选是否会对明年大选产生影响,这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在“总统”大选上,笔者认为选民或蓝营支持者自动弃保的可能最大,毕竟这是一对一的选举,其间容不得任何的闪失。宋楚瑜参选“总统”想要发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作用,先是蓝营的支持者就不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且宋只会让自己给搞得更加让人唾弃、自取其辱。其次,万一不幸真的就是因为宋楚瑜的得票让马英九落选,国民党再度丢掉政权,宋楚瑜的日子也绝对不会好过,千夫所指。大家总还记得,当年李登辉被国民党群众扫地出门的事情。 至于民意代表部分,选民出现分裂投票行为的可能则是确实存在。有人骂国民党是个烂党、民进党是个乱党,国、民两党都有太多不能让人满意的地方。如果不牵涉到国家认同、统独族群问题时,台湾许多选民未尝不希望有第三势力的存在,让有能力的人出来为民众做事服务,扮演监督制衡的角色。仅此一端就足以说明,包括亲民党、新党和台联党在内的小党都认为自己还有一线生机,但这一切都要看各党的提名人选是否优越、参选地区及竞争对手的强弱而定,亲民党并非没有希望。 换句话说,如果从政党生存及选举获胜的可能来看,宋或许更该参选“立委”,至于是参加区域选举或担纲不分区,以拉抬全党气势,而有关参选地区、排名顺序这些问题当然都得一并考虑,不过一切都看宋自己的选择了。如果“立委”选举能够跨过百分之五的法定门坎,亲民党应该还有一线生机;如果又是铩羽而归,亲民党准备关门打烊的日子恐怕就不远了。至于亲民党夺得席次的多寡当然会影响国民党对国会的掌控能力,这些也都需要精算才能有个定论。 另外,除了国、亲之间的恩怨情仇之外,另一个可能引发争议的未爆弹是国民党的不分区立委提名人选,由于名单迄今未见公布,所以眼前大家只把重点放在批评民进党的不分区提名人选不尽理想上面。如果国民党日后公布的名单同样不堪,甚至更差,或同样也是了无新意,不能满足民众的期望,我们可以想见,届时同样会有党内不满人士的反弹,而且社会、媒体、学者想必也会大加跶伐。到时候又是一片批评声浪,国民党日子想必不会好过,所以好自为之,精挑细选方为上策。 讲到最后,政治的本质就是争取权力。说好听点,政党就是一群理念相同的人,团结起来争取执政的机会,施展抱负;说难听点,就是一群特殊材料做成的政治动物,沆瀣一气地进行政治分赃。这些人如果不够自大,不够自以为是,难以成其事功,所以党同伐异事属必然。因此,与其说当前国、民两党的内讧、祸起萧墙事属偶然,还不如看成是必然的现象。未来如能平息纷争,当然也是相互妥协的结果,如果继续恶斗下去,当然就是利益未能摆平、分赃不均的展现。大家仍要见怪不怪才行。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汤本 2011-07-28 新闻集团的丑闻是因为新闻市场化,新闻市场化导致激烈的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某些新闻从业人员不择手段乃至涉嫌犯罪。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市场机制和市场价值统辖的现代世界。 因为窃听案和贿赂案,英美舆论一下子把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置于风口浪尖之上。美国的舆论几乎与英国舆论同步,政治家们的批判喧嚣震耳,有人甚至提出要求撤销默多克公司的执照。一时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陷入似乎无法抵挡的生存危机。 7月19日,英国议会对默多克父子的质询,针对新闻集团的高管是否对涉嫌用违法或不端手法获取新闻负有责任。默多克父子两人以谦卑态度以及撇清战术,说明高层并不知道下属所为,还强调出现丑闻的《世界新闻报》只占整个新闻集团收入的1%。 刚刚辞职的布鲁克斯也对丑闻表示不知情。英国警方两个负责人也因与此案关联而宣布辞职。这些变动和司法进展,使得整个美英和西方世界的舆论沸沸扬扬,对全球新闻媒体产生震撼和影响。 在听证会上,默多克强调:“新闻集团在全世界雇佣53,000多人,他们具有道德感,为自己的媒体骄傲,他们是优秀出色的一群新闻从业人员。”他似乎给了媒体和外界一个印象:出问题的只是新闻集团的一小部分,不是整体的灾难。 在听证质询会上,在默多克父子的撇清战术和谦卑态度奏效的同时,邓文迪用她机敏而有力的巴掌,给了那位用剃须泡沫袭击默多克的男士狠狠一击。这个听证会上的戏剧化情节,似乎预兆着新闻集团对于攻击歪曲决不手软。 然而,7月19日的《纽约时报》认为,英国反对党攻击首相卡梅伦或涉及此案。媒体认为,面对双重危机——英国债务危机和欧洲及国际债务危机,执政党已经陷入谷底。加上新闻集团的丑闻,卡梅伦不得不缩短非洲行程,赶回伦敦处理危机。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英国两大党政治互动关系因此发生变化,工党认可率提升到40%,保守党下滑到36%。 由于默多克受到新闻集团全体董事的支持,他又坚称自己不会辞去执行总裁的工作,新闻集团信誉受损,但股市得利,7月19日单日股票增加了4%,每股收盘价为15.78美元。可谓因祸得福。 但新闻集团的丑闻和司法诉讼依旧存在,现在的形势是一人自杀,多人被捕。客观评价,这场丑闻是因为新闻市场化,新闻市场化导致激烈的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某些新闻从业人员不择手段乃至涉嫌犯罪。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市场机制和市场价值统辖的现代世界。 不过,一个尖锐的问题马上冒出来:贿赂控制新闻资源的官员,从而买得新闻,这肯定是违法的。在西方世界的民主政治中,极端政治利益集团和财团,用政治捐款影响政策,甚至变相合法购买政策,损伤人民的利益,甚至损伤国家的安全,这难道不算违法?! 今天,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新闻文化制度,面临全面的自我挑战,面临危机。
易衡 2011-07-27 中国的火车提速了,管理水平也要提高。从相关部门对温州列车追尾脱轨事故的处理来看,很多官员依旧怀抱着上个世纪初的态度,使用早就被摒弃的方法,来管理飞速发展的高铁以及不断觉醒的公民社会。 7月23日20时许,D301次列车在温州境内的铁路桥上与同向行驶的D3115次列车追尾相撞,火车车厢从高架桥上直插地面,造成39人死亡、近两百人受伤的严重事故。这是继7月1日才开通的京沪高铁连续发生多次故障后,动车和高铁再一次震动国人的心。 像蛛网一样在神州大地上延伸的动车,以及让奥巴马总统都声称要向中国学习的高铁,无疑是中国的骄傲,也被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是带动中国经济走出瓶颈的“火车头”。火车提速、动车与高铁,给世人一个印象就是快,不是火车的速度有多快,而是提速的速度很快。正因为这个快,早在武广高铁投入使用时,就传出了一些“风言风语”:有人说,参与技术工作的德国工程师坚持高铁必须试开一定时间后才能“验收”,而中方技术人员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因此他辞职了。这些当然只是传言,官方媒体报道的几乎是清一色的“世界先进水平”、“安全测试完全合格”等。实事求是的说,虽然网上对高铁的质疑一直不断,但鉴于中国高铁已达“世界先进水平”,还真的很少有网民能够确切指出高速列车问题所在。 直到刚刚开通不到两个星期的京沪高铁在五天内三次出现停车停电事故,大家才认识到,天下无敌的高铁竟然如此虚弱,一场暴雨就可以让他停车。7月23日的严重事故发生后,铁道部发言人在第一时间里确认的事故原因也是“雷电把列车弄坏了”。这个理由让在场的很多记者都目瞪口呆。 事故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与温家宝总理非常重视,当天就派副总理亲临现场善后,胡温对此次事故的指示毫不含糊:救人第一。但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话音未落,竟然出现这样的事:23日晚上8点多发生事故,连夜抢救,到第二天凌晨4点就宣布没有生命迹象了,也就是说现场的生命救援结束了;然而,在随后的时间里,接连又从坠毁的车厢里救出三位乘客,最晚的那个孩子是在24日下午5点多被救出的,距离有关部门宣布没有生命迹象已经超过了20个小时。在被追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时,铁道部发言人回答说:这是一个奇迹。 这是一个奇迹!几乎所有的网友都被这个奇迹弄得目瞪口呆,闭上眼睛都能够设想出来:这不是地震,不是被压在几米深的废墟下的受难者,而仅仅是几节从桥上坠落地面的列车车厢,救援空间甚至不到一千平方米,为什么在经过八九个小时后,竟然连活生生的生命都没有发现?网民们有理由对这种救援提出强烈的质疑。有网友说,他们为什么如此草率?给人感觉像要草草收场似的?有什么“阴谋”?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我们有理由责怪这些网民疑心太重,不相信铁道部与当地政府,甚至可以批评他们是“阴谋论”者,但就在这时,网民却发现救援现场又出现了“奇迹”:救援人员竟然使用重型机械在挖坑,并要把坠毁的列车就地掩埋。有网友传出这消息的时候,很多人不相信会有这种事,甚至当网友传上照片的时候,还有很多民众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从所有包括列车甚至飞机在内的救援历史上,都没有发生过在死难者名字都没有搞清楚、事故原因有待查明、事故现场的浓烟甚至都没有消散的时候,竟然就地掩埋列车(飞机)残骸。一位间谍小说作家在微博上这样写道:真不敢相信这是现实中国,有些像好莱坞间谍大片的故事情节,除非那列车上有高度保密的核子武器或者有人类无法控制的病毒,不然,恐怕连好莱坞导演们都不会想出这种就地掩埋的情节。 难怪著名的时评作家五岳散人在博客里感叹:中国奇迹,不能不承认这是中国奇迹。而惹人非议的“奇迹”,早就从高速铁路可能潜伏的隐患,迅速转向铁道等政府部门在管理、应急,与媒体和民众的沟通、危机处理中存在的严重不足。 实事求是的说,至今为止,急速发展的动车组与高铁是否在技术上存在安全隐患,并不能听网友的“一面之词”,最终可能还得靠国内国际专家,本着认真负责、以人为本的精神对高铁技术以及安全管理进行全面的检查。如果经过专家以科学的手段检查出的结果没有问题,确实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那么,发展快速铁路与高铁建设不但不能停,反而应该进一步扩展。笔者检视美国上个世纪中发展史发现,美国经济走出瓶颈再创新高,就与大力发展州际高速公路分不开,而人多地少的中国,在走到美国当初相似的发展水平时,以高铁为主(甚至取代高速公路)是一个明智与可行的选择。但这个选择是为了国家,为了国民,而不是为了某些人的面子,不是为了GDP。 纵观世界铁路史,高速铁路出事不是第一次,1998年在欧洲就发生一次很严重的事故。德国ICE列车884号时速为200公里的高速列车出事,造成101人死亡,原因查明是一个轮子出了问题。事后,德国经过几个月的细致调查,决定更换了所有高速列车的轮子,并把列车时速降为160公里。同时,德国控告2名官员与1名工程师误杀罪,补偿每一位受难者,为每一位遇难者树立纪念碑。案件到2003年才完成终审。而世界上高铁最发达的日本则创造了47年零死亡率的记录。 无论是日本还是德国,我们普通人看到的不只是,他们的技术是否过关,安全是否存在隐患,还有他们政府与铁路部门对事故的处理是否本着认真负责、以人为本的态度,如何真诚谦卑地与民众打交道。但是,温州列车追尾脱轨事故发生后,我们看到相关部门在事件处理中屡次失误,每每挑战网民的智商,不但没有起到安抚、平息民愤的作用,反而火上浇油,让民众看到一个和高速飞驰的列车极不相称的管理团队。 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必须要有相应的先进管理;走在现代化前沿的动车与高铁,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配套。中国的火车提速了,管理水平也要提高。从相关部门对温州列车追尾脱轨事故的处理来看,很多官员依旧怀抱着上个世纪初的态度,使用早就被摒弃的方法,来管理飞速发展的高铁以及不断觉醒的公民社会。 应该说,人们能够理解,一个走在前列的高新技术,难免会出了一些事故,甚至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民航的发展,高速公路的普及,哪一个不是伴随着空难与居高不下的交通死亡人数?民众可以想象得到,动车与高铁会出现故障与事故,甚至部分民众因为忧心而也宣布不坐高铁,这并不奇怪。但是,最让民众想像不到的,是事故发生后官员的那些所作所为,为什么他们就有“本事”把一件铁路事故演变成全民对官僚机构的无能的愤怒?事实上,事故发生后,民众对高铁安全的担忧,迅速被对那些不负责任、傲慢的官员的愤怒所代替。 这些年,也曾发生过比此次更为严重的事故。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民意,及时通报情况,实事求是,原本并不困难,而政府在处理相关事件时的透明与公开,也能更多地得到民众的理解。但是,至今为止,相关部门对这次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处理工作,明显却给人一种开倒车的感觉。
全球主要货币汇率趋势评析(二) 天大研究院 金融与经济课题组 2011-07-27 一、 欧元汇率走势回顾 2009~2010年,欧元在震荡中略显贬值,参见图2-1。欧元自2008年年中呈下行趋势以来,经2008年12月小幅回调,2009年年初即呈现贬值态势。两年间欧元汇率走势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年1~2月,欧元兑美元贬值。由于欧元区经济衰退加深,受经济数据疲弱与欧央行降息影响,2009年2月18日欧元跌至1.2537,为年内最低点,较2008年12月26日1.4067贬值幅度达10.88%。 第二阶段:2009年3~11月。随着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回暖,欧元在经历短期震荡后触底反弹,2009年3月6日欧元兑美元汇率达到低点1.2622。此后进入震荡升值通道,并于2009年11月达到年内最高点1.5038,升值幅度达到19.14%。 第三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6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加大,引发欧元汇率急剧持续下跌,2010年6月7日跌至年内最低点1.1914,为2006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相较于2009年11月最高点跌幅达到20.77%。 第四阶段:2010年7~11月。欧洲债务危机暂时缓解、欧元区经济数据好转,欧元触底回升。2010年11月4日,美国宣布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当日欧元兑美元汇率升至1.4215,较2010年6月7日升值幅度达19.31%。自2010年12月起至2011年3月,欧元在小幅震荡中调整,但受欧元加息预期影响,有升值趋势。 图2-1 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势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二、影响欧元汇率变动的因素 1.欧元区经济低速增长的基本态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元区经济陷入衰退,2009年GDP同比下降4.1%。此后,受大规模刺激政策影响,欧元区经济逐步企稳,并于2009年第三季度触底反弹,四个季度GDP环比分别增长-2.5%、-0.1%、0.4%和0%。 2010年欧元区实现GDP增长率1.7%,与美、日等国相比,经济复苏缓慢,参见图2-2。第一季度环比仅增长0.4%,而同期美、日复苏力度强劲,分别增长0.9%和1.5%;第二季度美、日经济复苏放缓,而欧元区触底后实现环比增长1.0%;第三季度受全球贸易增长放慢影响,欧元区环比增长0.3%;第四季度欧元区投资大幅下降,出口放缓,环比增长0.3%。 图2-2 2008-2010年欧元区与美日GDP增长率比较 资料来源:欧盟统计局、美联储、日本内阁府 欧元区经济复苏缓慢且不均衡,难以遏制欧元汇率走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生经济增长力不足 从影响欧元区GDP的各项指标来看,2009年上半年私人消费、出口和投资均陷入萎缩,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对GDP贡献重大;下半年欧元区出口迅速恢复,对于GDP增长起到关键作用,参见表2-1。欧元区对外贸易保持较大顺差,其中7月顺差额达到123亿欧元,全年实现顺差223亿欧元。2010年上半年,欧元区经济复苏主要得益于出口迅速恢复,而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受新兴经济体复苏放缓、进口需求下降以及欧元升值影响,下半年欧元区投资大幅减弱、出口增长放缓,经济增长环比减速。 表2-1 ...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邓聿文 2011-07-26 国家不能仅仅站在铁路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必须从中国的改革大局、全民的福利和经济的发展这个高度去推进铁路改革。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已造成39人遇难,200多人受伤。这是近10多年来中国铁路发生的最严重事故,也是铁路大提速后首次。 对于死难者,我们寄以深深的哀思。目前,抢救工作还在进行,国务院调查组也已成立,这起动车追尾事故到底是因雷击而导致的意外灾难,还是在雷击的背后隐藏着人为因素,相信随着调查的深入,会给遇难者家属和广大公众一个交代。 但对政府来说,这起事故也暴露出一个严重问题,即众所诟病的铁路体制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近年来,中国铁路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高铁建设突飞猛进,不少建设项目提前完成。如京沪高铁项目由原计划的2012年底竣工提前到2011年6月底实现通车。但铁路建设的大跃进也留下了一系列安全隐患。像6月底京沪高铁正式通车以来,不到20天的时间连续出现6次运营故障,尽管铁路部门解释称处于磨合期,高铁也不是动车,可在短短一月内连续发生铁路客运运营故障现象,这在中国铁路史上还非常罕见。 铁路是中国当前为数不多的几个还在坚持计划管理的行业。虽然20多年来,铁路体制改革逐一尝试了资产经营责任制、客货运分账核算、“网运分离”、“网运合一,区域竞争”、主辅分离、实行三级管理模式等变革,但这只是铁路内部的变革,是一种“技术”行为,而政企分离、政资分离的实质,尚未真正触及。 铁路线路因其具有的“自然垄断”性质,从而使得铁路的管理体制具有高度的行政垄断特点,不仅政企、政资不分,而且整个行业就是一家超级的垄断企业。各铁路局和铁路分局作为铁路运输企业,虽然分别为一、二级法人,但并不真正拥有法人财产权,企业不能以其拥有的法人财产独立地在市场活动中自主决策、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整个国家铁路系统内部基本是下级铁路部门向上级铁路部门负责,核心和关键的生产经营决策出自铁道部,财务清算制度也由铁道部掌控,因此,铁道部才是真正唯一的经营主体。可它又是全国铁路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市场规则、行业政策的制定及监督。 这种政企合一的体制必然会导致政府与企业间的权责边界不清,造成铁路投资体制单一,行业内不存在相互竞争,企业普遍缺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动力,从而社会资本难以进入其中。 铁路系统之所以形成这种封闭的行政垄断体制,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一是对铁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运能不足而需要大发展,还是提高已有轨道的使用效率,改革铁路体制,一直争议不断。争议的结果是2003年后铁路部门提出了跨越式的发展思路,认为铁路应以发展为主,集中力量办大事,把铁路运输能力瓶颈问题先解决,铁道现有的体制因而维持了下来。二是作为全国性的基础设施产业,铁路和一般工业企业及其它竞争行业不太一样,其改革重组需要一些特别的安排。如对铁路是上下分离还是分拆,在专家学者间就一直存在不同意见。三是原先的铁路管理方式为军事化或半军事化,整个铁路系统内部是个非常严密的整体,尽管这些年也将一些与运输关系不大的辅助功能剥离了出去,但很不彻底,至今还保留着公检法等体现专政职能的机构,这在中国的部委中罕见,此种管理体制延续下来也就构成了今天的局面。 客观而言,鉴于铁路所具有的自然垄断性质和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确实不宜用一般的国企改革思路去改革铁路体制,但是,铁路改革至今进展不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在强化过去的体制,根子其实在于多年垄断形成的特殊利益。这个特殊利益不打破,改革就不可能进行下去。而要打破这个特殊利益,国家就不能仅仅站在铁路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必须从中国的改革大局、全民的福利和经济的发展这个高度去推进铁路改革。 要打破铁路系统长期形成的行政性垄断,铁道部首先须与各铁路局、铁路公司脱钩,并将行政管理和资本管理分开,成为纯粹的监管部门,同时让后者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使企业决策和资源配置的法人。只有这样,地方铁路局、铁路公司作为铁路企业才有动力引入社会资本,改造为多元主体共同出资的股份公司,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而有了独立的资本管理,铁道部也可以专司市场准入、技术、安全性标准等监管,提高铁路的服务水平。 像其他改革一样,中国铁路的改革,并不缺大的思路和方向,缺少的是改革的勇气和决心。此次动车追尾事故再次证明,如果不想更多的惨剧发生,铁路改革就必须早日进行,没有任何条件可讲。
DU Ping 2011-07-25 The Philippine government should be aware that it is unwise to ally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protest against China over...
YU Tianren 2011-07-25 It is still unknown whether China’s high-speed rail technology will be taken to Court by Japan’s 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 Ltd.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