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November 18, 2011

天大研究院 金融与经济课题组 2011-11-18 此次英国银行业独立委员会关于银行业改革建议并未动摇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改革新政的推行将有助于逐渐提升英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并可能在长期之内成为强化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推动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和一些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对以往的监管模式和监管实践进行总结与反思,纷纷推行新的监管理念和监管举措。为增强银行业的稳定性,保护消费者和纳税人的利益,在英国政府的倡导下,英国银行业独立委员会(ICB)于2010年6月成立,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能为评估英国银行业的状况并且推进银行业改革。2011年4月,英国银行业独立委员会发布了英国银行业改革建议的中期报告,确立了英国银行业改革的方向。本文试对英国银行业的新变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进行初步的探讨。 英国推出银行业改革新政的背景 与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相对中立的改革动因不同,许多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则是直接以本国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来推进银行业改革。英国推行银行业改革新政,其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 1、银行经营管理存在诸多弊端 长期以来,英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银行业过高的经营杠杆率、混业经营模式下不同业务缺乏必要的隔离、高奖金麻醉下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等等。这些弊端为英国银行在金融危机之中的糟糕表现埋下了隐患,导致其在危机来临时毫无防备能力。这种状况客观要求英国监管当局对症下药,通过推行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彻底消除银行业的自身弊端,促进银行业稳健性的不断提升。 2、国际金融危机重创英国银行业 尽管英国并非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和重灾区,但英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部分银行遭受挤兑风潮甚至濒临破产,银行业的功能严重弱化,政府不得不注入大量资金进行救助,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后,英国政府出资收购了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100%的股权、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RBS)83%的股权,以及劳埃德银行(Lloyds)的41%股权,并通过特别流动性计划为巴克莱(Barclays)和汇丰(HSBC Holdings)等大型银行提供了大量的应急资金支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英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的对银行业救助的成本将达到1320亿英镑,占英国GDP的9.1%。1 巨大的救助成本严重损害了普通纳税人的利益,也更加坚定了英国政府推进银行业改革新政的决心。 3、顺应国际金融监管的改革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反映了原有金融监管模式的不足,凸显了改革金融监管模式的必要性。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后,巴塞尔委员会制定并出台了新一代资本协议(巴塞尔Ⅲ),主要在强化资本监管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设定了新的要求和方法,并且为实施新资本协议制定出较为详细的时间表。美国金融监管当局则颁布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在限制单个商业银行规模和限制商业银行从事高风险自营交易两个方面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其他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瑞士、意大利等也分别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加快了金融监管改革的步伐。 在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和各国纷纷改革金融监管模式的背景下,英国金融监管当局也顺应国际金融改革的新趋势,根据英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金融监管的必要变革。 英国银行业改革新政的主要内容 英国银行业独立委员会秉承提升银行业稳健性、保护纳税人及消费者利益的基本职能,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英国银行业改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