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后备军”,失业实质上与社会制度无关。时代进入了新世纪,失业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为资本主义领头羊的美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正经受着失业大潮的冲击。由于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比较完善,故有不少经验教训,可供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参考和借鉴。
美国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在2007年底开始的金融危机中,从小布什到奥巴马,美国行政当局一直在努力地扭转严重的失业状况。奥巴马自2009年上任始,提出过各种政府救助方案,包括现金、旧车补贴和购房税收抵免,以提振和刺激经济。但美国的失业率仍旧一路飙升,2008年的平均失业率为5.8%;2009年的平均失业率上升至9.3%,10月份超过10%,为10.1%; 2010年的失业率徘徊在9.7%,六、七月份下降到9.5% 。根据无党派的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CBO)最新预测,2011年全国失业率高于9%,2012年高于8%,只到2016年失业率才将下降到“自然比例”5.3% 。
就业危机最不寻常的指标是,长期失业人数大幅上升。2007年12月开始的这次金融危机,大约令640万人已经失业长达6个月以长,占了1400万失业人口的44.3%;有140万人更已失业两年以上。这是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长期失业率数据。
今年2月,美国失业率降至8.9%,为近两年来第一次低于9%。但是,依然有近1400万人失业,还有数百万人从事兼职工作,或再一次失去工作,但不再计入官方的失业统计。官方的失业统计显示,有大约600万人或近44%的人已失业六个月以上——达到了有史以来长期失业的最高水平,这一水平仅在这次经济衰退的高峰时被超过。而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人已经失业一年以上,平均找工作的时间目前约为9个月 。
从以下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失业率的走势:
美国失业率图 (未经季节性调整的劳动人口的失业百分比)
资料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2011年4月20日
失业、就业不足或就业不稳定,以及应对长期失业的焦虑,对人生的影响将不断回荡在今天和明天的整个美国社会里,甚至在就业市场复苏后的很长时间里也如此。失业对美国社会和心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它使贫困人口的整体健康水平下降,造成大量的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患者,增加了酗酒、犯罪和自杀率。失业也影响了民众的个人选择,如买房、持续教育、婚姻关系和退休都可能受经济条件改变的影响。婚姻虽然可以帮助减轻失业的打击,但失业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婚姻的解散或婚期的推迟。调查显示,已婚夫妇之间的不满在增加,这在经济衰退严重的地区尤为明显。此外,美国的出生率自2007年经济衰退开始一直在下降中。2009年美国失业率高峰期,尽管育龄人口增加了,但出生人数下降了2.7%。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62岁以上男性劳动者中许多人都推迟了退休。从2007年12月经济衰退开始至2010年12 月的3年当中,55岁以上并有工作的人数增加了7.6%,而这组年龄段的失业人数同时增长,这就表明了他们中退休的人较少。
美失业保险覆盖九成劳动力
美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时间比西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要晚,联邦立法是在1935年,各州立法是在1932年至1937年之间。这些最初的立法至今仍然有效,说明了其政策精神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期间,美国有1300万人失业,劳动力市场接近崩溃,失业率最高时达24.9%。当时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强调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用国家项目投资刺激总需求,以此来摆脱经济危机。社会保障制度就是“新政”的一个重要内容,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了《社会保障法》。此法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并规定了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老年补助以及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老年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老年人救济金保险、未成年人救济金保险等。《社会保障法》经各届政府多次修改,增加了保障项目,扩大了保障范围,提升了保障水平,如建立了医疗保险、教育保险、住宅保障等。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多样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所有的保险中,最重要的是失业和老年的社会保障。美国是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负责失业保险。联邦政府统筹兼管,而核心权限和财源都下放到州政府,私人机构积极参与其中,也起着十分重要和有益的作用。美国的失业保险自1978年起几乎扩大到所有的工薪者,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达全美劳动力的90%。每月雇主缴纳的失业保险税和州政府向职工征收的失业保险税是失业保险金的主要来源。其中,联邦失业保险税为职工工资总额的1%,州失业保险税则视各州的具体情况而定,平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5%左右。雇主解雇工人,还要交税,纳税多少根据被解雇者的工薪计算。
失业保险基金通过国家设置的专门社会保险机构进行管理。失业保险由联邦劳工部全面监督,所属的人力管理总署下设失业保险局管理全国业务。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有最高和最低限额,按照雇员以前工资以一定的百分比计算,一个工程师一般每月可领2000美元左右的失业金,基本领取期限为26周。在高失业率情况下,超过基本领取期限的失业者还可享受延长期失业金。延长期期限亦较宽松,有的情况下会延长好几次。
必须指出,美国的失业保险具有法律强制性,凡是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参加。美国的实践经验也表明,失业补贴对于解决结构性失业效果不彰。所以,职业培训、劳动力市场的开发、失业预防都应纳入保障体系与就业体系中。扩大劳动力需求、改善劳动力供给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手段,对解决现代社会的失业顽症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亟需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从1986年颁布实施《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始,到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经多年的发展,在保障失业人员生活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改革的深人,已大大落后于形势的要求,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第一,加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3亿,数量很大,且许多乡镇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失业人员较多,但目前《失业保险条例》未将乡镇企业职工纳入失业保险的范围;城镇企业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通过单位缴纳失业保险费,只在回乡前视工龄长短,给予一次性的生活补助,未有真正的失业保险,显然有失公平;个体工商户的雇员人数众多,且越来越多,他们流动频繁,也未被纳入失业保险范围。
随着政府机构的改革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国家公务员失业的情况难以避免,建立和完善我国国家公务员失业保险制度已势在必行(目前只有深圳市等极个别城市规定了国家公务员的失业保险)。
新增失业群体,如大学毕业生失业群体,目前人数不少。虽然此类人群没尽投保缴费义务,但国家应对其生活先提供一定的保障,帮其就业后再归还相应的保费。
因此,尽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失业保险制度,把国有、集体、私营、个体企业的职工,外资企业中的中方职工,政府、机关、团体事业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职工都纳入失业保险的范围。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乡镇企业职工、城市外来民工纳入失业保险范围,直至最后将农业劳动者纳入失业保险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
第二,强制实行失业保险。
为保证失业者的合法权益,发挥失业保险的作用,在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效力的前提下,凡属于国家失业保险法所规定类别的行业和员工必须无条件地强制投保失业保险。目前的情况是有不少企业和职工应该参加而没有参加失业保险。失业保险费与环保费用一样,应是每个企业的正常开支。要鼓励雇主稳定地雇佣工人,实行浮动失业保险税率,解雇员工越多,失业保险税率也越高。
第三,健全失业保险金筹集机制。
目前失业保险金的筹集来源较为单一,由企业交纳为主,国家补贴为辅。个人交得较少,主要表现为失业保险费提取比例低,只占职工工资总额的1%。根据这一比例收集的失业保险金,只够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总数的2%失业职工提供失业津贴,显然远远不能跟上形势。因此要向个人征收合理的失业保险金,各地区要有相关立法,此为开源。
坚决杜绝失业保险金被侵吞、挪用、浪费、部分社会成员和企业不愿参加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不当、管理混乱等现象。健全保险金管理,尽量做到公开化,此为节流。
第四,明确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条件。
失业保险补助应只向非自愿性失业者提供一定期限的现金收入保障。现金数量应与失业前工资水平与工作时间长度挂钩,受益人也必须在就业机构登记求职,所有的条款在细节上必须非常清晰。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是一个综合平衡的问题,要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做到有法可依,奖勤罚懒,雪中送炭,真正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要求。
治本必须依靠经济结构转型
最近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醒人们全面认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其中有这样一组数字:2009年中国三种产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8.1%、27.8%和34.1%。这表明,中国从事第一产业即农业的比重过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依然很低,其中从事第二产业的比重仅相当于美国工业化初期即1870―1910年的水平;第三产业则比发达国家的比重低了一半。这也说明了中国结构性失业问题依然严重。反过来讲,如果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得好,尤其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可吸纳大量劳动力。
新技术必然是影响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消长的重要因素。举例来讲,2008年中国每个就业者创造的GDP 为5855美元,这相当于美国的5.9%,日本的7.7%,俄罗斯的24.8%。换句话说就是,在创造财富的能力方面,一个美国人“顶”我们16个人,一个日本人“顶”我们13个人,一个俄国人也“顶”我们4个人!这就再一次说明劳动人口不是创造财富的绝对因素,生产率与产业结构可以和劳动力产生互动,因此也和失业问题有明显的关联。
中国的改革开放才仅仅几十年,学习别国的成熟经验对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和融入全球经济很重要。因此中国不能再满足于只做制造业大国,而将与制造环节无关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拱手让给欧美。掌控这些领域,可以在经济上取得主动,也是转化和消化失业大军的最好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