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October 22, 2010

天大研究院研究员 陈少波 2010-10-22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龙头将获得空前发展,其中也必将产生一些具备科技创新优势的高增长企业。 中国人民银行8月19日晚上突如其来的加息之举,震撼海外资本市场,美欧各地的股市、汇市、金市立即出现大幅调整,但是次日的香港股市却显得波澜不惊,全天仅下跌了0.9%,当天下午更从谷底反弹近200点。港股没有被内地加息所“震散”,固然有资金市、散户捞底等等因素支持,但是更重要的是,在香港这个投资中国的近水楼台,海外资本对中国经济未来长期发展的评估更为积极、正面。尤其令人关注的是,海外资本已开始捕捉机遇,竞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据投资界的朋友透露,香港一家全球性的大型银行新鲜出炉一份中国投资策略报告,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分析,并直接提供投资建议供投资者参考。10月18日五中全会闭幕,当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相隔不过两三天时间,香港资本市场迅即回应,对国策进行剖析。这种敏锐、高效的背后,显示着海外投资界对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关注。 数据显示,至本月初,全球投资中国或香港的股票基金已激增至2500只,比一年前增加了近五成。根据香港金管局的数据,资金正在不断流入香港。香港8月份狭义货币供应M1和广义货币供应M3分别达6971亿港元和36700亿港元,按年增长12.6%和5.6%。全球投资基金蜂拥至港,是要把握中国经济崛起的投资机会,而《决定》的正式出台则成为海外投资的新风向标。 《决定》是在今年9月经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七大产业被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五中全会闭幕当天,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决定》全文,时机上与五中全会刚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相为呼应,一脉相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思路。海外资本市场对此心领神会。 《决定》首次明确界定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更量化了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中国GDP的比重,2015年力争达到8%左右,2020年力争到15%左右。中国2009年的GDP为34万亿元人民币,按照目前每年8%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将有望超过45万亿元人民币,占比为8%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因此,投资界有“下一个4万亿”之说。 今日之“4万亿”与2008年的“4万亿”不可同日而语,后者是中国政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刺激经济之举,而前者则代表着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变,对投资者来说更是结构性的投资机遇。当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十年内崛起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意味着中国新经济发展方式的确立,而房地产、重型工业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地位势必被改写。因此,《决定》的推出,被海外投资界视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战略拐点。 《决定》明确了七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对如何强化科技创新、积极培育市场、深化国际合作、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投入,一一做了安排和指导,更明确将成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以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可以预见,随着相关配套措施的陆续出台,资源配置的相对倾斜,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龙头将获得空前发展,其中也必将产生一些具备科技创新优势的高增长企业。 正因为如此,布局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外资的必然选择,海外资本市场将会掀起投资中国新兴产业的热潮。全球各类中国投资基金将陆续推出相关概念的投资理财产品,大型跨国企业也会在中国市场捕捉新的商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取得突破,海外投资热潮如何发展,都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吴木銮 2010-10-22 房产税开征是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一个强烈的负面信号。从这个意义来说,房产税可以调节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让楼市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下来。 房产税近日成为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热点话题。据中国经营报近期的一篇报道,中央政府房产税有关文件已经进入会签阶段,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房产税征收将进入实际操作层面。 “十一”假期后,财政部、国税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启动了对房地产税会签的法律程序,会签之后就可能由国务院来进行最后拍板。9月29日国务院所属八部委房市新政将征收调节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的措词由“加快研究”(4月份国务院常务办公室会纪要)调整为“加快推进”。 在征税方面,房产税有可能对住宅类型方面进行细分,比如别墅、大户型等要多征收。对普通家庭来说,房产税可能设定一个免征额度(面积或者套数)。按目前的消息来看,中央可能会实行区别对待政策,税率决定权下放给地方政府。对于计征的方式目前还没有定论。一种做法是在最初的售价基础上进行计征,虽然此举简便易行,不过无法起到切实调控房产升值的作用;另一做法是进行市价评估,好处是随行就市,不过征税成本过高。 房产税等相关税种一旦开征,确实会给置业者强烈的信号,那就是投资房地产从长远来说并不是一种合算的投资。国内有种观点认为,日本开征房产税,整个房地产行业很快就垮了下去。这种提法是有夸张的成份,不过,房产税开征是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一个强烈的负面信号。从这个意义来说,房产税可以调节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让楼市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下来。 房产税第二个好处就是给地方政府创造一个稳定的税源。国际经验表明,财产税往往是地方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地方政府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公路和废水处理等方面投入巨额资金,房产税恰恰可以提供稳定的税源来弥补基础设施等投入所造成的资金不足。如果能够开征房产税,可能可以为地方政府财政解困找到一个可靠的替代渠道。这从长远来说是有利于地方政府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 房产税还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中国的贫富差距日趋加重。200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与美国处于同一水平,说明社会的重新分配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就推行大量调节收入分配的新政策,比如西部大开发政策等等。房产税开征后无疑会提高收入调节的效果。 不过,房产税所带来的好处不能高估。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中国的整个税负过高。尽管各种以税为名义的财产征收在中国不高,但是各种以其他名义征收的费用却相当高。福布斯2009年全球税收痛苦指数中,中国排名第二。因此,看税负不能仅仅看正式税收。在税负没有减轻的情况下征收房产税,有可能给中产阶层施加压力,而真正的富豪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避开这些税收。 对于房产税的征收,国内的意见纷呈。潘石屹认为,“从内心来说,中国征房产税有必要。三年之间,我一直在思考房产税的问题,世界各地的国家、地区都在征税,美国、英国、法国、香港……”;“征收房产税,最大的道理就是,不要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一个公司里,两个员工收入一样,十年前没有买房的员工,收入和资产就会很低,所以,长期来看征收房产税、遗产税对推动社会公平是有好处的。”不过,潘补充认为,他自己接触的人99%反对房产税。 有部分专家对开征房产税持反对意见。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认为,房产税在短期内对遏制房价有效,而中长期来说,未必有效。杨还认为,房产税有可能加重已经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购房者承担了大量各种配套设施的费用,每年还要再支付房产税有不公平之处。 近日,香港特首曾荫权就承认港府对楼价高企有一定的责任。他指出,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为了保证香港房地产业的稳定,港府对土地供应做了一些调整。而这几年香港土地供应过少,导致了许多新建住宅“豪宅化”(在给定的土地上建豪宅以图巨额利润)。因此,港府承诺今后每年将提供足够的土地供商业住宅使用。对于内地地方政府来说,土地财政无疑是问题的根源。地方政府如果不正视并解决土地财政问题,那么房产税开征等措施可能最后只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