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September 29, 2010

2010-09-29 曾因“党内政变”下台的陆克文,不久前被任命为澳洲工党政府的外交部长,让很多人跌破了眼镜。毫无疑问,这是本届澳洲政府最有意思的任命。其实,无论对于吉拉德还是陆克文,这一任命都是正确的选择。 曾因“党内政变”下台的陆克文,不久前被任命为澳洲工党政府的外交部长,让很多人跌破了眼镜。但是,笔者认为,这个“意外”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 陆克文是近年澳洲政坛风头最劲的人物之一,他在澳洲总理任内的大部分时间里,民调居高不下,一度创造了高民意支持的记录。虽然由于矿业暴利税而民意下滑,但并没有工党内部一些人士预计的那么严重。按照政坛一般规律,这种被党内大佬抛弃,又以如此方式下台,陆克文的从政生涯基本上就算结束了。可是,陆克文为何马上又出山,“变身”澳洲外长?他今后还有可能东山再起吗? 首先,这是陆克文的选择,也是他的政治智慧使然。陆克文突然下台,澳洲分析人士大多认为他的政治生命结束了,也就此认为他有可能对现任工党执政者“反戈一击”,甚至会在他们大选中背后“捅上一刀子”,至少他会保持沉默。鉴于陆克文政治实力依然存在,仍然有深厚的民意基础,他的报复甚至他的沉默,都有可能让工党根本无法赢得这次大选。可是,陆克文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不计个人恩怨,放下个人的政治挫折,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为工党与吉拉德拉票。 大选结果显示工党与反对党不分胜负,这个结果让工党大佬出了一身冷汗。有一位工党领导人私下承认,从这个结果看,如果陆克文没有摒弃前嫌的话,工党很可能在第一轮选举中就落败了。从这位当时有份参与赶陆克文下台的工党领导人话中,不难看出陆克文此举让他重拾工党大佬的欢心与信任。 其次,从吉拉德的工党政府来看,这次惊险的大选让他们第一时间认识到联合一切力量的重要性。目前工党虽然用争取独立议员支持的方式取得了组阁权,但这是一个相当弱势的政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将会在外交与内政上面临来自在野党令人无法想象的挑战。这就要求他们首先要联合党内各派力量,陆克文在工党里的势力自然不可小觑,他的重新入阁使得吉拉德有了整合工党各派势力的基础。 再次,尽管澳洲媒体与在野党对陆克文的任命有各种质疑与猜测,但是外交界人士却看好这一任命。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目前仍在澳洲外交部任职的外交官告诉笔者,陆克文在外交上的成绩有目共睹,特别是他在位时与美国发展关系,得到美国的高度肯定。美国高级官员对于以那种方式突然让陆克文下台,私下里多次表示不理解与担忧。 至于有澳洲媒体认为,陆克文任外长后有可能独断专行甚至把总理吉拉德架空,这位外交官表示,这种担忧是多余的,陆克文在总理任期确实有我行我素的表现,但相信他已经吸取了教训。再说,那些独断专行,鲜有表现在外交上。换句话说,陆克文在外交上的政策基本上是得到工党一致认同的。 对于中澳关系,笔者特意与这位澳洲外交官交换意见。他说,陆克文虽然是中国通,但澳美关系始终是澳洲外交的主轴。在陆克文上台后,中澳关系一度陷入低谷,除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其实也和澳洲正在调整澳美关系有关。他说,情况已经有所变化,自从中国领导人李克强、习近平先后访问澳洲后,中澳关系大大改善。现在,陆克文出任外长,中澳关系向好的势头应该不会逆转。 这位曾经在陆克文任外交官时就同陆克文打交道的老外交官说,陆克文能够出任外交部长,毫无疑问,是这届政府最有意思的任命,无论对于吉拉德还是陆克文,都是正确的选择。他说,从他个人与陆克文打交道的经验看,陆克文是一位知错能改、善于吸取经验教训的政治人物,他这次能够从总理职位上下台不久就重掌外交部,并不完全是出人意料。他说:“他今后还有在澳洲政坛东山再起的可能,那时,你也不用感到意外。”■穆骏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俞天任 2010-09-29 如果从分析日本政坛变化的视角来看这次钓鱼岛撞船事件,我们可以注意到,日本政坛出现了“教科书政治家”。对他们来说所谓政治,不管是国内政治还是国际政治,都应该是像教科书那样的,如果不对头的话,那也绝不是教科书的错误,而是现实错了。 日本政府最近在钓鱼岛水域的表现是很反常的。日本政府不顾中方的抗议,不断扩大事态,非法扣押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十天后于9月19日居然宣布再延长十天,直到24日才宣布释放詹其雄。 前原主导钓鱼岛撞船事件 从表面上看,这些事件都与一个叫做前原诚司的人有关,此人在2005年5月以后当过大概半年的民主党代表。去年民主党执政之后此人担任国土交通相,这次在钓鱼岛海域抓捕中国渔船的海上保安厅正是在他管辖之下的水上警察。事发之后,此人坚持“东海不存在领土问题,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要根据日本国内法律严肃处理中国船长”的立场。本次菅直人组成改造内阁之后,前原诚司改任外务大臣,延长拘留期限和起诉船长都是他上任外相之后的作为。 日本并不是什么严格的三权分立国家,政治家们并不把所谓“三权分立”的原则看作金科玉律。日本的举动基本上都可以看作是政府行为,特别是现在的民主党在夺取政权时所打的旗号就是“政治主导”,所以基本上可以认定这是一起政治主导的事件,绝不是现在日本政府想刻意打扮的仅仅是警察或司法案件。这次事件的核心人物就是现外相前原诚司。 但也不能从本次事件中简单地推导出前原诚司是反华、仇华或者是在搞什么军国主义。前原诚司在担任国交相的时候在扩大中国游客来日旅游和增加中日之间班机数量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然而在渔船问题上前原诚司所持的观点十分简单:钓鱼岛是日本领土,因此日本有权按国内法规严肃处理,决不让步。 前原闯祸后为何人气不减 可以把前原诚司看成一个现象,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因为“前原诚司现象”的出现表明日本政界人物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外国人在观察前原诚司的履历时会感到很不理解,这位前原在担任民主党代表的时候曾经干过一件让民主党无地自容的事,因此不得不辞去党代表的职务。 2006年2月,民主党一个叫永田寿康的议员,指控当时的自民党干事长武部勤在小泉解散众议院搞“邮政选举”的时候接受了名噪一时的明星企业家堀江贵文三千万日元。永田寿康还拿出了送钱的电子邮件和武部勤儿子的银行账号作为证据。 前原没有认真核对这些资料就在国会上捅了出去,结果事实是这些所谓的证据全是乌有。结果永田寿康辞去议员的职务,前原诚司辞去党代表职务,永田寿康后来自杀。 一个已退休的自民党议员对这件事的评论代表了一般日本人的看法:“年轻,没经验,又在在野党,没拿过贿赂——有从银行走钱拿贿赂的吗?等着警察上门还是怎么着?” 日本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轻结果,重过程”,虽然前原诚司干的这件事让民主党很没面子,但前原诚司还是很认真地在干,所以是可以原谅的。这就是前原诚司在闯出那么大的祸之后还有人气、还有人支持的原因。 日本出现“教科书政治家” 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一般都被视为僵硬,当年麦克阿瑟用“日本人只有12岁”来形容日本的思维方式。回过头看甲午战争以来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结束的中日交流史就会发现,实际上即使是一些臭名昭著的甲级战犯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刻意要使中华亡国灭种,但日本特有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仔细研究日本人的主张就会发现,日本人主张的每一句话实际上多少都有点道理,但是全盘地看,要么前提就是错的,要么侧重面是错的。日本人永远不会发现自己的错误,因为日本人有一种不讲逻辑、混淆主次的倾向,每次都是碰了壁之后才发现自己的那些莫名其妙的主张实际上从一开始就错了。 太平洋战争的失败,使得当时的日本人认识到了日本式思维方式的缺陷,因此在战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人还是能够全面地分析形势,找到最适合日本的行动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自民党内能够存在一个从田中角荣经竹下登一直连绵下来主张日中友好的势力。 这个连绵四十年不断的势力的最后传人是民主党的小泽一郎,更年轻的政治家中已经没有能够柔软地去思考、去观察、去分析的人物了。那些战后出生,和经济高度成长期同时生长的前原诚司这一代人实际上完全是日本式的思维方法,把他们叫做“教科书政治家”并不错。对他们来说所谓政治,不管是国内政治还是国际政治,都应该是像教科书那样的,如果不对头的话,那也绝不是教科书的错误,而是现实错了。民主党这一点尤为突出,从去年9月份开始执政之后,无论内政外交的任何大小问题都是根据同样的思路,在“胡闹,失败,再胡闹,再失败”这个怪圈里转不出来,内政的儿童津贴也好,外交的普天间美军陆战队基地也好,都是一个路子。 “前原现象”的出现本身很值得注意,因为和前原诚司持同种思维方式的日本政治家肯定会越来越多,中国对日政策的做法必须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