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September 5, 2010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蒯辙元 2010-09-05 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签订了就人民币结算安排加强合作的补充备忘录。与此同时,央行还与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中银香港签署了新修订的《香港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和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写下具有新里程碑意义的一页。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桥梁和平台作用因此大大增强,进而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近一个月以来,香港人民币业务突飞猛进发展,人民币金融产品和工具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向亚洲,也向全世界展现了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 时隔一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在8月17日晚宣布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重要举措:将允许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的债券市场进行试点,以及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对马来西亚林吉特交易。这无疑对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来说是一大喜讯,势将为香港人民币业务大发展提供先机,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固 一般认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必须经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一、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清算,二、以人民币进行金融交易计价,三、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显然,香港作为境外人民币结算清算中心、人民币交易市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第一、第二阶段中其作用更为重要,特别是在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前,其作用更为独特。 对香港近中期的发展而言,抓紧抓好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必将巩固和壮大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不可动摇的基础和地位。现今,全世界都看好中国强劲而快速的经济发展(今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势不可挡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终势必与美元并驾齐驱,成为通用国际货币。因此,投资人民币如同投资美元一样,将成为未来世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而且投资人民币从长远来看,比投资美元更安全、保险,更有利可图。与此同时,全世界也看到在人民币尚未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国际货币之前,在人民币资本账户未开放或完全开放之前,境外资本投资人民币和进行人民币交易,香港以其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地位,必将成为境外资本投资中国的首选。因为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在人民币账户开设、人民币金融产品开发、 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签订了就人民币结算安排加强合作的补充备忘录。与此同时,央行还与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中银香港签署了新修订的《香港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和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写下具有新里程碑意义的一页。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桥梁和平台作用因此大大增强,进而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近一个月以来,香港人民币业务突飞猛进发展,人民币金融产品和工具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向亚洲,也向全世界展现了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 时隔一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在8月17日晚宣布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重要举措:将允许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的债券市场进行试点,以及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对马来西亚林吉特交易。这无疑对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来说是一大喜讯,势将为香港人民币业务大发展提供先机,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固 一般认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必须经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一、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清算,二、以人民币进行金融交易计价,三、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显然,香港作为境外人民币结算清算中心、人民币交易市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第一、第二阶段中其作用更为重要,特别是在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前,其作用更为独特。 对香港近中期的发展而言,抓紧抓好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必将巩固和壮大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不可动摇的基础和地位。现今,全世界都看好中国强劲而快速的经济发展(今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势不可挡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终势必与美元并驾齐驱,成为通用国际货币。因此,投资人民币如同投资美元一样,将成为未来世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而且投资人民币从长远来看,比投资美元更安全、保险,更有利可图。与此同时,全世界也看到在人民币尚未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国际货币之前,在人民币资本账户未开放或完全开放之前,境外资本投资人民币和进行人民币交易,香港以其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地位,必将成为境外资本投资中国的首选。因为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在人民币账户开设、人民币金融产品开发、人民币兑换流通、人民币市场交易、人民币跨境结算清算等方面,必将成为亚洲和世界重要的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人民币离岸大市场。而这也应是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的要务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首要解决出境人民币流通与交易 在当前一段时间内,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出境人民币的流通和交易问题,使需要人民币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融入人民币,拥有人民币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融出人民币,使持有人民币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可获得相应的收益。这就要求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在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交易市场等方面,必须建立健全且与之相匹配的制度、法规、机制和创新开发出足够多的人民币定价的金融产品和工具。这二者不但是绝对需要的,且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当然,就前者而言,香港已具备了众多的优势,香港不仅以其自由港、低税率的贸易投资环境著称,而且在现代化的法律法规体系、高度市场化的商业规范、政商信息的高度透明和自由流通、先进的风险管理、国际化的多样金融产品,世界一流的银行结算清算系统、众多的国际银行金融机构、庞大的财经人才队伍和国际金融专业团体等方面,无疑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但仍需配建和完善适合于离岸人民币结算清算和人民币市场交易的规制、体制和运行、监管的细则,以及健全的风险监测和防范机制。 就创新、开发合适的多种多样的人民币定价金融产品和工具而言,央行和金管局签订的合作备忘录,与人民币离岸清算行签署的清算协议,不仅为之扫清了障碍,而且为之铺平了道路。重要的是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在建设中应运用智慧、创造实践,加以落实、开拓和发展。令人高兴的是,香港的金融机构已经紧张而急切地行动起来了。为抢占商机,香港银行、保险、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正紧锣密鼓地积极开发人民币各项银行、基金产品,已显示出香港人民币业务的核心战略正在逐步完善,经营战役正在逐步展开。 积极防范海外热钱大举涌入风险 资本的本性是逐利而进,获利而退。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和人民币市场的开放,必然使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和人民币升值的资本热钱涌进香港,并通过香港大举进入中国内地。因而,与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随之而来的热钱大量进入的风险,对香港、对中国内地来讲,都需要防备和应对。 对中国而言,香港建设离岸人民币中心,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不仅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所需的,也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头两个阶段进程中建立阻挡热钱大规模涌入的防火墙所需。对香港而言,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不仅是进一步巩固和壮大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繁荣香港金融业,而且也是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做贡献,为防范热钱大规模进入内地充当好风险防火墙做贡献。 当然,对香港和中国内地而言,还须密切合作,对在香港大规模开展人民币业务还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人民币难以顺畅回流内地的风险等,加以切实有效的监测、监管和防范。这些都是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需要防患于未然,实时实地加以周全的考虑和及时谨慎的应对处理的大问题。 综观全局,展望未来,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恭逢中国包括港澳台经济发展的盛世,正当其时。这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充当排头兵、开路先锋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大发展,为香港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增添动力,加快速度,做出历史贡献。对于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中所存在的风险,也必须时刻怀有危机风险意识,进行科学监测,切实防范,全力应对,方能化险为夷,变危为机,立于不败之地。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向一方 2010-09-05 如果香港能够把握好亚太区域经贸整合的这个机会,利用好其熟悉中国内地市场,又在传统上与东南亚及日韩等国均有密切联系的优势,就可以成为整个区域内最重要的商业营运中心和贸易枢纽之一。 2010年8月, 台湾立法机构正式通过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不仅标志台海两岸的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也意味着两岸三地的大中华经济圈的整合进一步加强。对于香港来说,有必要检讨一下如何改善现有与内地的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合作关系的安排》)合作模式,以应对区域经贸新格局形成之后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CEPA成效受限制度成本 2003年,正当香港经济在沙士(非典型肺炎)过后陷入一片惨淡之时,中央给了香港“内地旅客自由行”和CEPA两个大礼。“自由行”对香港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但CEPA对港人北上开拓内地市场的作用却一直未尽如人意。CEPA实行之后,每年都会签署一个补充协议,以进一步对香港开放内地市场。至今已签订了六项补充协议,但其中的亮点不多。作为港人强项的法律、医疗、建筑、展览等行业的人才北上,基本上没有很大的突破。 CEPA之所以成效有限,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不管是CEPA还是ECFA,其本质都是不同关税区之间自由贸易协定的安排。对制造业的货品来说,通过关税减免的安排,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台湾优势产业电子、石化等产业的产品,通过ECFA就很容易进入中国内地。然而,香港的优势产业恰恰不是制造业,而是服务业。但服务业的开放受到两地不同的法律制度、审批程序、资格认定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因素影响,难度要大得多。虽然CEPA也给予以香港为原产地的货品零关税的优惠,但由于香港已经没有太多的制造业,能取得以香港为原产地认证的货物金额,比起香港与内地之间每年数以千亿美金计的贸易额,实在是微不足道。 而内地对于服务业项目的审批主管权,很多是掌握在中央相关各个部委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手上,并不是代表内地与香港签署CEPA的商务部所能完全掌控的。这种情况导致相关审批环节多,程序复杂,时间长,且手续费用不菲,从而使得有志北上拓业的香港服务业人才需要面对“大门开了,小门不开”的情况。如港商要在内地申办一个合资医院,不仅要经过市、省、中央一级的卫生部门批准,还要经过市、省、中央一级的主管外经贸的部门审批。此外,还要经过医院所在地的国土、消防、环保等部门审批。各个部门的审批都办好,至少要二、三年时间。法律服务方面,即使港商只是在内地申办一个联营法律事务所,也要一级级报到司法部及商务部审批。 在CEPA下,内地政府各部门对港资项目的审批管理,既不同于内地本土项目,也不同于其他外资项目。但在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层面,CEPA的具体操作方式及办事程序仍未完全确立。由于各个地方政策不一,解释各异,造成港人依CEPA协议进军内地市场的制度成本剧升,实际运作过程相当繁复,港人的投资热情也因此锐减。 内地政府热情显著减低 中央为了鼓励港人“个体户”北上创业,还在CEPA中特别规定了港人在内地可以当个体工商户,广东各地也相继出现了为这些港人“个体户”所建的“香港城”商场。但根据CEPA规定,凡是内地“香港城”的租户与商场签订的租赁合同都必须写明售卖香港货品。尽管专门销售香港商品的“香港城”、“香港街”、“零关税销售特区”等商业宣传口号在广东许多地方不断进入人们的视线,但最关键的内容落实方面却根本不到位。例如,许多“香港城”存在的同一问题是,规模过小,品种单调、贫乏,产品的种类、数量及档次都远远达不到人们期望的要求。即使是在东莞市常平镇这样一个香港人聚集的地方建立的CEPA“香港城”,商场内也仅有5个香港个体户,原产地香港的零关税产品所占比例很小,一些内地产品竟公然挂上“零关税”旗号冒充港货,导致“香港城”货不对办,经营陷入困境。 而内地地方政府,尤其是广东省,本希望通过CEFA引入高水平的香港公司,能提升当地的服务业水平,实现产业升级换代。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发现,香港在金融、会计等行业的大型企业其实都是外国公司,他们无需通过CEPA也可进入内地市场。而CEPA逐渐变成内地政府单方面向香港的中小型服务业企业让利和开放市场的行为,对地方经济结构提升的贡献有限。因此内地的地方政府对CEPA的热情也大大减低。 先行先试突破现有框架 在当前的形势下,香港需要突破CEPA的现有框架,与内地建立超越一般自由贸易协议的更紧密关系。这方面可以选择以广东为突破口。现时,广东省也积极想打“香港牌”,以争取中央给予更多的改革试点政策。粤港两地可以共同向中央争取更大的先行先试的权力,不需要通过每年一签的CEPA补充协议,而是争取中央给予一个大的框架性授权,让广东和香港协商合作的领域和方向,而且对粤港协商所产生的协议,国家做一次综合性认可,而不需要再通过各个部委审批。这样才能突破CEPA现有模式,实现两地双赢。 同时,香港应该把握亚太区内一个以中国內地为核心的自由贸易区正在逐渐形成的机遇。现在中国内地已经和台湾签了ECFA,也和东盟签定了自由贸易协定,与日本和韩国的自由贸易谈判也在密锣紧鼓的酝酿当中。这意味着一个和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规模相当的新贸易区正在形成。更重要的是,过去亚太地区内的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往往都是以欧美为最终目的地,亚太地区的经济体主要只是扮演了一个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工厂”角色。因此欧美消费市场稍有波动,对亚太地区经济的影响就很大,以至于有“欧美一打喷嚏,亚太就感冒”的说法。但现在随着亚太区域内部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以及中国內地内需市场的逐渐扩大,以亚太区域内部为最终消费市场的贸易比重正在不断扩大,这将逐步改变过去亚太区出口高度依赖欧美消费市场的局面。 对于香港来说,应该利用好其熟悉中国内地市场,又在传统上与东南亚及日韩等国均有密切联系的优势。如果香港能够把握好亚太区域经贸整合的这个机会,就可以成为整个区域内最重要的商业营运中心和贸易枢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