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长盖茨应邀访华,令中美军事关系触底反弹,而近期有关中国军力发展的报道,持续成为海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作为展示中国航空航天实力的一个窗口,去年11月举行的珠海航展有助于外界了解中国空军军力的最新发展状况。
关键部件接近世界水平
第八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展出了包括预警机、战斗轰炸机、无人机在内的一批中国空军的新式武器装备。根据官方发布的消息,这些装备的绝大部分零部件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同时,国产“太行”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新型飞机座舱综合显示器以及新型国产光电吊舱的参展也显示着,中国空军在发动机、航电系统等军用飞机的关键部件上经过不断的改进、创新,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既然中国已经拥有了这样一批先进的武器装备,外界关注下一步中国空军将如何让这些先进的装备尽快融入作战体系之中。在对抗强敌时,仅仅依靠部分先进装备的单打独斗,难以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在科索沃冲突中,南联盟空军尽管装备了具有优良空中格斗性能的米格-29战斗机,但苦于缺乏预警系统、地面指挥系统的支持,在北约主导的超视距空战中损失惨重。相反,在1982年的贝卡谷地空战中,装备了F-15、F-16战机的以色列空军由于获得了预警机、侦察机、电子攻击机的有效支援,同时配合以高效的指挥体系,所向披靡。由此可见,先进的武器装备只有在融入了整个装备和作战体系之后才能真正发挥“力量倍增器”的效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空军势必需要对原有的装备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整个装备体系的信息化水平。在这方面中国空军可以借鉴印度的经验,即先提高指挥系统的信息化水平,然后通过建立宽带数字化通信网实现各战区之间和各指挥中心之间的联网,加强航空航天力量、空中预警与控制系统、防空雷达及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指挥系统对空中作战行动的统一指挥,提高部队的战场感知能力、实时通信能力和决策能力。
地面攻击力量差强人意
此次航展也让外界看到中国空军发展的一些“隐忧”。按照大的战略指导方针,中国空军正在实现从“国土防御”向“攻守兼备”的转变,但在此次航展上,能体现“进攻”战略意图的装备差强人意。中国自行研制的歼-10战斗机是传统意义上的制空战斗机,主要任务是夺取制空权,对地攻击最多只能算是“兼职”。而在此次航展上高调亮相的改进型“飞豹”歼击轰炸机,尽管在原有机型的基础上对飞机的机体结构、航电设备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但由于其基础平台设计水平的不足,再加上受到发动机和机载雷达的限制,难以胜任高/低空高速突防、复杂条件下的精确打击等任务。
考虑到中国航空工业目前还难以向空军大量提供第三代多用途战斗机,在未来5到10年内,“飞豹”战斗轰炸机及其改进型预计将成为中国空军对地打击力量的中坚。因此,如何进一步对“飞豹”战斗轰炸机进行现代化改进,成为中国空军加强对地打击能力的当务之急。
此次航展的国外展品同样有喜有忧。“喜”的是中国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枭龙”战斗机首次“回娘家”参展,并在飞行表演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机动性能。尽管巴基斯坦方面对于枭龙战斗机的电子设备和机载武器并非完全满意(有媒体称,巴空军希望为枭龙战斗机换装法国的电子设备和机载武器),但枭龙战斗机的出口确实掀开了中国军用飞机对外出口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也有能力出口高性能的军用飞机。
航空引擎预研取得突破
“忧”的是参加此次航展的国外展团,不管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与国外同类型航展相比都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军用航空方面。连一向在此领域与中国有密切合作关系的俄罗斯此次也没有携实机参展,仅仅是展出了苏-35战斗机的模型,同时在现场播放了一些俄式新型战机的宣传片。由于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武器禁运,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俄罗斯都将成为中国在军用航空领域对外军事合作的首选,但考虑到中俄两国近期在国际战斗机市场竞争中的频频相遇,加上俄罗斯对中国研发能力的顾虑,未来俄罗斯对中国的军机出口及技术转让或会趋于谨慎。
中俄两国在军用航空领域进一步合作的走向还有待观察,然而中国从国际军用航空市场上获取先进技术的难度依然巨大却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中国已经开始推进ATPD航空推进技术验证计划,该计划一改以飞机立项为主、发动机研发仅为配套项目的原有模式,以提升航空发动机的设计能力为宗旨,以技术验证为核心,以打基础、建体系为主线。在这一计划的指引下,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展开全面预研工作并取得巨大进展,这说明中国已经意识到,在军用航空这一技术含量极高的领域,最关键的是把基础打牢,建立一个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预先发展再到工程发展的完整的生产研发体系,生产出适合自己国情的军用飞机。唯有如此,中国才能不再受制于西方的武器禁运,并在国际军用航空市场上站稳脚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