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日本世纪地震和1995年的阪神大震灾有很大的不同,不仅仅是震级、受灾范围和可能的受灾人数不同,对日本经济的直接打击方式和程度更是大不相同。
上次受灾的神户只是一个港口城市,并非一个产业中心,虽然神户市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但遭受了重大打击的大型企业实际上就只有神户制钢所一家公司。但是,这次地震直接袭击了东京周围的两大工业地区:以千叶县的千叶市为中心、面临东京湾的“京叶工业地域”和从东京到横滨的所谓“京滨工业地带”延伸出来的包括埼玉县、群马县、枥木县和茨城县的“北关东工业地域”。这些地区是日本钢铁、化工、石化、汽车和半导体产业集中地带,也是日本制造在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那一部分。现在丰田、本田、尼桑在灾区的近十个工厂和开发机构停工,灾区内的钢铁和石化企业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打击。不但厂房设备的损坏令生产无法进行,断绝的交通更使得物流陷入瘫痪,生产恢复正常还需要一段时间。
雪上加霜的是,东京电力公司旗下的福岛一号、二号核电站都遭受到了地震袭击,不管最后是不是能够控制局势,但是这两个核电站将在一个很长时间内无法使用已经成为不争事实。
因此,这场地震将会把一直很不景气的日本经济再往下拉一个百分点,几乎已经成为现在日本经济界和财界的共识,甚至还不乏更加悲观的议论。是否下拉一个或几个百分点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济被下拉的时间会持续多久?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就从来一直好转过,GDP像被冻结了一样几乎就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还不时出现负增长。所以,即使真的出现这种负增长也不是什么大事,更何况深入分析一下,日本经济还有可能会出现反转。
阪神大震灾发生时,虽然日本泡沫经济已经破灭,但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的自负还在。日本当时面临着战后最大的日元升值压力,为了消解这种压力,各大日本企业开始把制造基地向海外尤其是向中国大陆转移。阪神大震灾除了灾后重建外并没有产生什么大的需求,因为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开始高速经济增长,国际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并不大。
与阪神大震灾相比,日本此次世纪地震所处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大不一样,所引起的经济反应也很可能会不一样。虽然从去年开始的日元升值,其幅度可与上次阪神大震灾时相媲美,但是现在依然留在本土的这些日本企业生产基地都是经过了长期日元升值考验的,虽然日元以及日本的人工成本依然坚挺,但是这些生产基地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都是属于那些无法替代的部分,没有再向外转移的必要和压力。如今这些生产基地遭到破坏,一般说来,日本企业现在会选择在原址修复,而不会转移到海外。日本企业一直有主动为国分忧的传统,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往海外转移生产基地而影响国内就业,这些已经经过了日元升值考验的生产基地更绝不会轻易放弃。
因此,这次日本地震的灾后重建所产生的需求规模上就大大超过了阪神大震灾,再加上重建产业中心所产生的大量需求,令所涉及的产业超出了传统的土木建筑行业而拓展到了为钢铁、化工、石化、汽车和半导体产业提供设备的所有行业,令日本这次震灾复兴的规模会变得更加大,对于降低国内失业率将有巨大帮助。
日本并不缺少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缺少的是一个使用这些资金的名目。这次震后重建也许正好给了日本经济一次复兴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