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也成为能源消耗大国。在中国周边国家中不乏像日本、韩国、印度这样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能源争夺与合作,中国已建立了四条能源战略输入通道。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变化构成了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威胁。而美国始终把打压中国的崛起作为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国周边国家的能源供应状况的分析,指出中国能源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及可能引发冲突的诱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 能源 冲突 安全
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目前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拥有3.197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2的中国还被视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期待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世界经济的复苏。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步入了腾飞的轨道,经济增长连续十多年保持了10%以上的速度,被世人惊叹为“中国速度”。但同时,在经济发展的背后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中国已经从1994年以前的石油出口国转而成为石油进口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2010年中国以20.3%的能源需求高于美国的19%成为能源消耗第一大国 3。中国还是世界上拥有周边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这些周边国家中日本、印度、韩国等都属于能源匮乏的国家,但它们也是能源消耗的大国,2010年的石油消费量分别占全世界总需求的5.0%、3.9%、2.6%,居世界第三、第四和第八位4 。在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潮中,中国与周边国家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能源利用方面的冲突,这其中不仅有经济利益的原因,也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利益的驱动,还造成了中国国家安全的隐患,需要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
一、中国与北方国家的能源关系及安全隐患
(一)俄罗斯
1.俄罗斯能源供应现状。俄罗斯是一个能源储藏量十分丰富的国家。据俄罗斯官方统计,俄拥有世界13%的石油储量,远景石油资源量超过600亿吨,仅东西伯利亚的石油储量就高达175亿吨。俄罗斯拥有世界1/3的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一,仅探明储量就高达47万亿立方米。另外,俄罗斯还拥有世界20%的煤炭储量和14%的铀储量。俄罗斯还是世界上石油出口第二大国和天然气出口第一大国。2010年俄罗斯出口石油2.468亿吨,天然气出口量1849.44亿立方米 5。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能源供应商,欧洲三分之一的石油来自俄罗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石油天然气输出系统也较完善,俄罗斯天然气80%以上供应欧洲市场,天然气管线主要从西西伯利亚出发,经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到达欧洲,年运输能力约1358.4亿立方米。
2.中俄能源合作状况。中国从1994年的石油出口国成为石油进口国后,石油的消耗量大增。据统计,2009年中国原油消费达3.88亿吨,其中自产1.89亿吨,进口1.99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 6。之前,中国进口的石油主要从中东和非洲的产油国通过马六甲海峡海运,受限制因素很多,特别是海上安全问题。为了确保中国的战略安全,加强建设石油的战略储备,中国寻求石油进口目标国的多元化,开始尝试与从陆地接壤的邻国俄罗斯进口石油。1994年俄罗斯主动提出建设从俄罗斯境内伊尔库茨克州安加尔斯克经中国满洲里入境、终点为大庆的输油管道项目。该项目在双方签署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石油股份公司会谈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关于开展中俄原油管道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继续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定》、《关于开展铺设俄罗斯至中国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原则协议》、《中俄关于共同开展铺设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协议》等一揽子协议、联合公报和联合声明后,经过了十几年多轮艰苦曲折的谈判,终于在2009年开始动工建设,2010年11月全线建成试运行,2011年1月1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行,年输送原油1500万吨。在管道项目建成之前,中俄石油贸易主要由铁路运输,从2002年的100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1530万吨。
3.中俄能源贸易的安全隐患。
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方面具有互补优势,两国之间可以说基本上不存在争夺能源的冲突问题。但受周边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1)俄罗斯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有利用能源作为外交和军事武器的需求,在亚洲地区寻求平衡,不让中国成为其石油能源的唯一受益国,从而拉日本和韩国与中国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争夺,干扰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石油贸易定价。
(2)日本和韩国出于对中国发展的嫉妒和恐惧,同时也是为了保证本国发展的需要,在俄罗斯石油资源的利用上,不断与中国展开争夺,甚至是利用金钱等手段,阴谋挫败中国与俄罗斯正常的石油贸易,中俄石油管道项目之所以一拖再拖,就是因为日本用145亿美元利益的利诱俄罗斯修建安加尔斯克至远东纳霍德卡的管道来取代安加尔斯克至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
(3)俄罗斯为了保证其自身国家利益,从来就未将所签订的协议当成束缚自己的工具,这一点从其远东石油管道的“安大线”到“安纳线”再到“泰纳线”的变化就可看出端倪来,还可从俄罗斯不顾协议执意提高飞机发动机供货价格的作法得到警示,更可从上世纪俄罗斯撕毁与中国的协议撤走专家的表现来有所感悟。毕竟在中俄石油管道的另一端,丰富的石油黑金是掌握在俄罗斯一方,突然中断供应的情况不知会不会再次出现?
(二)蒙古国
1.蒙古国能源蕴藏情况。地处亚洲大陆心脏和亚欧板块腹地的蒙古国是一个内陆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游牧畜牧业国家,在广袤的草原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80多种矿物中主要有铜、铁、煤、锰、铬、钨、钼、铝、锌、石油、页岩矿等。煤是蒙古国最丰富的资源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蒙古国东部地区的煤质优良、煤层厚、储量多。阿尔泰地区以石炭纪形成的煤为主,其所生产的煤2/3用于电厂发电。南方以二叠纪的煤为主,北方以侏罗纪的煤为主。目前,蒙古国共发现煤矿床250处,初步探明储量约500-1520亿吨,现在,蒙古国煤的开采总量不到500万吨。蒙古国最大未开采的煤矿位于南戈壁省塔本陶勒盖煤田,生产潜力为50亿吨,其中15亿吨为炼焦煤,35亿吨为蒸汽锅炉用煤,煤的发热值为5000——5500卡/公斤,煤层埋深16米,厚度为3—30米 7。蒙古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其南部和东部的东方省、东戈壁省、中央省等地区。据蒙方新闻媒体报道,蒙古现有22个油田,初步估算储量达60—80亿桶,与中国接壤的东、南、西部地区就有13个比较大的石油盆地,储量约30亿桶以上,仅东方省塔木察宝鲁地区储量就有15亿吨,东戈壁省东巴彦储量为7亿多吨。
2.中蒙能源合作情况。由于蒙古拥有的煤炭资源,特别是焦煤资源是世界上最好的,世界最大的焦煤矿是位于蒙古的储藏量为64亿吨的塔旺陶勒盖煤矿,而且蒙古的煤炭产量是世界主要动力煤出口国印度尼西亚煤炭储量的3倍还多,蒙古政府2009年制定的煤炭出口目标是1200万吨 8。目前,其生产的煤炭主要出口到中国。中国的神华集团已为投资开采塔旺陶勒盖煤矿进行了大量工作,包括在中国国内修建自内蒙古甘其毛道口岸至包头市万水泉车站的铁路。中蒙两国在石油勘探、开采方面的合作始于2002年,胜利油田井下试油测试大队成立蒙古国项目部,承担蒙古国宗巴音地区的试油作业施工任务,成功恢复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遗留下来的老井6口,并对其中3口井实施了压裂增产。中国石油大庆塔木察格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在蒙投资的较大企业之一,该公司与英国SOCO公司签署了购买蒙古国第19、21和22区块的勘探开发权 9。
3.中蒙能源合作中的安全隐患。
尽管中国与蒙古的能源合作具备地缘优势,但由于中蒙两国在历史上曾有着特殊的关系,两国在能源合作的过程中却不时有着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影响着合作的顺利进行。
(1)中蒙两国的能源合作遭受它国的干扰较多,在煤炭合作方面,日韩两国由于前期获得的开采份额较少,极力钻营,干扰中国与蒙古的正常煤炭贸易。而俄罗斯为了控制蒙古的石油市场,以不再提供价格优惠的汽油为要挟。
(2)蒙古国内的反华势力竭力阻扰中国与蒙古的能源合作。2011年8月22日《东方早报》记者李跃群报道称本似尘埃落定的塔旺陶勒盖煤矿项目西部区块争夺战再起悬念。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在20日称,“因国民不支持,总统也无法支持”,表示出于对舆论调查结果的重视,将对方案进行重审。而在不久前的7月4日,蒙古政府还发布声明称,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财团,夺得上述区块40%股权。
(3)中国国内各类型企业为了能在蒙古的矿产资源开发上分得一块蛋糕,在蒙古的市场上进行了无序的竞争,甚至是进行掠夺性开采,破坏了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引起蒙古国内的一些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