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盛衰的因果关系与教训
从冷战时期到后冷战时期,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内,人们见证了大国兴衰与大国关系的一系列历史巨变:
——1950年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69年发生中苏珍宝岛武装冲突。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71年基辛格访华,中美关系化敌为友。
——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1991年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声无嗅地宣告解体。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里根与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经济繁荣,预算充裕,国力强盛。然而小布什当政八年,美国遭受恐怖袭击,陷入两场战争泥潭,由盛而衰开始走下坡路,奥巴马上台不得不费尽心机来收拾前人留下来的烂摊子。
——中国20世纪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的大三角关系格局,从70年代起转化为中美联手对付苏联的二对一局面。随之而来的变化是,由于改革开放大有成效,本来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远远落在美苏后面的中国,很快成为发展迅速、实力强大,不但超越苏俄,而且直追美国的世界大国。
——与此同时,原来在18、19与20世纪前半期曾经拥有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长期占领世界舞台中心的欧洲国家,在汹涌澎湃的历史浪潮中退居为二、三流的区域性国家,再也没有实力和机遇在国际社会扮演足以影响世界局势的角色。
纵观以上事实可以发现,大国关系好坏似乎大致上每隔二十年左右时间一变,而大国实力的盛衰变化则要经历一两代人的时间。毋庸置疑,这一切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力量的大小强弱、政策的得失和谋略的成败。基辛格的导师、世界著名国际政治学权威、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汉斯•摩根索(Hans Morgenthau)在他早年的名著《国际政治——争取实力与和平的斗争》(Politics Among Nations—The Struggle of Power and Peace,Third Edition,Publisher:Alfered. A. Knopf,1962,New York)一书中,把大国力量要素列举为地理环境、领土面积、国家资源、工业能力、军事准备、技术水平、武装力量的数量与质量、人口与分配、民族性格与国民精神、外交质量与政府能力、资源与政策之间的平衡以及民众对政府的支持程度等等。
但以现在的观点来看,除了这些有形的“硬力量”和资源因素之外,掌握大国命运的领导人更需要具备“软力量”,即如何准确判断形势把握时机,运筹帷幄扭转局势,分化强者,扶持弱者,以求保持均势,运用天时地利人和的内外条件来以弱搏强和反敌制胜。这些无形的因素即谋略,在关键的时候也许比“硬力量”更重要。摩根索对此没有涉及与展开论析,其原因可能是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在五十年代时尚未形成,但不免为此书的不足之处。
基辛格《论中国》一书,弥补了他先师著作中的缺点,谈到了大国谋略的特点与作用。基辛格自称访问中国几十次,每次与中国领导人交谈,他总是感觉到中国在审视世界局势与表述中国内外决策方面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经过多年的研究、体会与思考,他终于发现,中国外交与众不同,是因为它受到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有它独特的决策智慧与谋略运用。因此作为西方外交家,他第一次从文化角度来研究分析中国外交问题。
人们也许会问:文化跟外交有什么连带关系,为什么要从文化层面来看中国外交?美国《旧金山纪事报》书评的解释是:“中美间文化差异导致心理上的落差”,是基辛格新著中一个着重阐述的观点。作为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基辛格用历史的眼光分析了美国人该如何面对和尊重中国的文化。他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拥有悠久而复杂的历史,一名中国精英可以从几千年的文明中寻求发展的灵感,而一名美国精英只能回顾不到两百年的美国历史。”
这里所指的中国文化,并非一般狭义的文化、教育和艺术,而是包括中国整个山川形胜、历史背景、经济成长、社会演变、民族性格、思维特点、古今人物、生活习惯与行为准则,以及中国历史上反抗外族入侵实行民族复兴的精神在内,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融会一体的整体性文化。
基辛格在书里列举许多事实,诸如诸葛亮以虚掩实的“空城计”、依靠下子布局曲折迂回后发制胜的围棋,以及他把中国事态发展中的“势”称为“潜在的能量”,正是中国人从长计议、以巧取胜的智慧特点。
从广义上说,甚至连黄河的咆哮、长江的浩荡、昆仑的巍峨、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太史公的历史明鉴、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魏蜀吴三国分而治之的攻防之术,何尝不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铸造中国气质的重要元素?!中国人在面对自然、治理国家以至于经营人生各方面的开阔思考、胸怀与经验,汇集起来就形成为独特的中国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一向把“天地人”放在一起,称为“三才”。中国的史籍与诗文中,历来都是把“人”放在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中来表现的。古人所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上古八千岁,才是一春秋”等等,无不表现出中国人开阔的视野、心胸和气度。毛泽东的“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其思路与风格也跟庄子“逍遥游”与屈原“九歌”中那种丰富想象力与放荡不羁豪迈之气一脉相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