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在2月公布了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但由此引发了一场“派钱”风波,令今年社会对财政预算案的讨论几乎都集中在港府是否应当“派钱”给市民这一问题上,而对预算案中的一些关乎香港经济长远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多元化的问题和政策,却没有给予足够多的关注和讨论。
2009年,港府为了避免香港经济过分集中在金融、地产等行业,促进产业多元化,推出了包括教育、医疗、检测和认证、环保、创新科技、文化及创意在内的六大优势产业作为香港重点发展的产业。不过在2010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港府并没有对如何支持六大产业发展作系统地陈述,而同年的施政报告也只有一句话笼统的表述:“继续关注六大产业的发展”。今年是港府第一次在财政预算案中以比较大的篇幅来讨论六大优势产业的发展。
应该说香港政府确实做了努力来推进这六大产业,并在预算案中有所体现。但相关的业界人士读完财政预算案后,普遍的回应是政府做得不够,预算案中关于六大产业发展的部份更像是“对过去的总结”,而不是“前瞻性的政策”。因此,有必要检讨一下政府对六大产业的支持方式和策略。
港府现有政策工具成效有限
港府过去长期奉行“大市场、小政府”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一般不会为特定产业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提供政策支持。“六大优势产业”的提出,本身已经标志着港府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但由于港府过往不论从官员对产业的认识程度还是政府的组织运作体系上,都缺乏系统地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的经验,因此目前对六大产业的支持,大多还停留在比较初步的阶段。
现在港府在支持六大产业发展方面,主要是依靠两个政策工具:一个是批出一些土地,主要用于发展医疗和教育等产业发展;另一个是设立一些政府资助基金,来支持六大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两个政策工具在操作上都有一定缺陷,令他们所能达到的实际效果有限。
首先,港府在提供土地和基金支持的时候,基本是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坐等”心态,而不是类似新加坡和中国大陆政府那样,积极地寻找潜在的机会进行招商引资,建立“官、产、研、学”的一条龙合作组织和体系,主动为业界提供全面的支持。
其次,香港政府在基金支持的审批上,沿用了官僚体制的审批模式,对申请的程序和文书要求非常繁琐,而且对申请者自己所须提供的配对资金也有比较高的要求,未能贴近产业发展的规律、业界申请者的实际需求和财务状况。这令很多基金并没有得到很好使用。例如,港府去年为支持科技研发拨出了一笔两亿港元资金,但一年时间只批出了500万港元给申请者。照此模式和速度,这笔资金需要40年才能使用完。
再者,港府在土地和资金上支持的数量和力度,与周边城市和地区,包括新加坡、台湾、深圳等相比,明显逊色。比如,香港八所大学的土地和学生宿位都普遍存在不足的情况,对招收非本地生构成严重限制,但港府给予支持就不多。
在对科技研发的资金支持方面,香港也向来为人诟病。香港最近甚至出现香港几所主要大学的工学院院长联名上书政府,要求增加科研拨款的情况。虽然今年的预算案提出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香港的12间伙伴实验室提供每年每间200万港元的资助,但这只是杯水车薪,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教育医疗须以本地需求为先
这六大产业要想成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港府对这些产业的发展模式,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和思路,而不是像现在“零零碎碎”地拿出一点资金和土地来,对产业中的某些环节提供一些局部性的支持。
六大产业中的教育和医疗,不同于普通的商业性产业,他们是首先要保障本地市民需求的公共服务行业,只有在充分保证本地需求且有供应剩余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业化。这就要求政府对未来医生、护士、教师的培养和供应数量有一个规划(尤其是专业准入门槛较高的医生的数量),否则会出现面向非本地居民的商业服务和面向本地市民的公共服务争夺资源的情况。
在香港的医疗行业中,现在已经出现面向本地市民公共服务为主的香港公营医疗系统医生流失和短缺的现象。这对香港未来医疗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个警讯。香港只有两所大学有医学院,而医生的培养周期又比较长,使得中短期内显著增加医生供应量的可能性不大。香港在推进医疗产业化中,必须对产业未来发展的规模做出估算,通盘考虑医生和护士的供应数量。
香港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行业,因为有与国际接轨课程设置、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对周边地区尤其是内地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但教育和医疗一样,作为公共服务行业首先必须满足本地的需求。香港的高等教育现在主要依靠公立大学,现在本港有八所本地公立大学,每年招收本科生数目约15,000人,只占本地相关年龄段总人数的18%,比例偏低,尚不能完全满足本地学生的需求。而香港公立大学目前非本地学生比例为10.9%,远低于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发展教育产业、吸引留学生的国家。而且香港公立大学的扩张受到政府拨款、校园土地和学生宿位的种种限制。因此近期内香港公立大学很难有巨大的规模扩展计划。现在港府虽然做出了要支持私立大学发展的决定,但政府除了预留几块土地之外,缺乏对私立大学的统筹支持和整体定位,使得私立大学发展缓慢,难以和公立大学竞争。这不免使人担心私立大学的发展会重蹈“副学士”发展计划的覆辙。
港府须助业界把握内地市场
而检测和认证、环保、创新科技、文化及创意等产业,香港本地市场都比较狭小,政府能否全面分析香港在各个产业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帮助业界把握中国大陆巨大市场,成为这些产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以检测和认证产业为例,香港在这个行业的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香港检测和认证产业在国际上具有比较好的声誉,而内地在过去的数年中,由于在玩具、食品等行业的产品质量出现一系列问题,因此内地质量检测的声誉受到一定影响,这有助于香港向内地推广自己的产品检测和认证服务。但与此同时,香港目前检测和认证产业的规模比较小,没有形成集群效应。而检测和认证行业的一个特点是,这个行业需要以制造业作为基础,而香港本身没有什么制造业,关键在于能否争取在中国大陆加工的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认可和使用香港的检测和认证标准。而这些争取国家认可的工作,不是业界自己可以办到的,需要香港政府积极向国家争取。香港政府在这方面还需要多加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