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结束的香港行政长官选举中,林郑月娥以777票力压曾俊华的365票,成为下一届香港特首。港人希望香港能在新任特首的带领下,理性面对黑天鹅事件频生的国际大变局和内部矛盾重重的挑战,渡过眼前难关。 林郑、曾俊华分别获得建制派、泛民主派的拥戴。就选举界别而言,林郑颇多选票来自工商界,曾俊华在教育界和社福界收获甚丰。2012年的梁振英、唐英年之争,涉及不同经济团体的利益。2017年选票结构则反映了香港经济阵营、社会团体的相异选择,折射出近年来困扰香港的症结所在。 香港向来定位为经济型城市,市民追求安居乐业。据香港传媒在选举前夕就新一届政府最优先政策领域的民意调查,51%受访者强调房屋问题,15%关注经济转型,另有12%、10%重视医疗、教育问题。该调查结果显示,前两届特区政府在经济领域和社会议题上失分甚多。 回归后经济放缓 回归20年来,香港生产总值(以当时市价计算)呈个位数增长,其中六年在国际市场冲击下甚至出现负增长。相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双位数增长,回归后的香港经济持续走软。 从改革开放至2005年前后,香港在粤港“前店后厂”合作推动下,进出口贸易、运输、仓库、邮政及快递服务业迅猛发展。随着内地人口红利的减少,香港厂商的科技创新裹足不前,影响制造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2000年至2015年间,香港经济加快集中至服务部门,服务业占香港生产总值比重从2000年的87.3%增至2015年的92.6%。 专业及商用服务、批发及零售、金融及保险、住宿及膳食服务受益内地因素,是增长最快的产业部门。通过吸引内企赴港上市,协助内企经港投资“走出去”,以及吸收内地居民投资金融产品,金融保险、专业及商用服务获得长足发展。金融及保险部门更上升为第二大产业,有望赶超进出口贸易,成为香港的龙头产业。批发零售、住宿膳食的蓬勃发展,基本由内地居民赴港自由行所创造。 两地逾30年的经贸紧密合作,使香港经济在工业、金融、本地消费等三大领域高度依赖内地。香港每遇经济挑战,工商界往往会同特区政府,向中央提出经济措施要求,促使工商界别向内地体制靠拢,进而影响该界别的选票取向。 基层从内地经济增长中获益甚少 必须指出,来自内地的经济效益没有均衡地辐射至香港基层。香港四大服务业中,金融服务创造了17.6%的增加值,仅占全港就业人口的6.5%。入境旅游业在自由行带动下,在2000至2015年间,新增14.67万个岗位,占同期新增职位的25.7%,唯该行业的人均增加价值仅为39.8万港元,是全港平均水平的64.6%,属低增值部门。内地旅客大量涌入,商界尤其是房地产业获利甚丰,却影响了本地居民日常生活,前者加大财富差距,后者形成民间磨擦。 内地经济效益在港的社会分配偏置格局,使得不少香港民众在现实中没有享受到内地扶持政策。更因传媒片面报导,在心理上抗拒两地经贸及人员往来合作。这种心态较多存在于工作范畴集中在香港境内的服务界别,教育和社福界从业员为甚。教育、高等教育界和社福界的选票归边泛民,与其位于经济效益分配的劣势地位不无关系。问题是,这类界别与香港年轻人互动殊多,且影响社会舆论走向。他们较易通过普选机制,将影响力扩大至政治领域。这解释了2016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中泛民青年议员较高的取胜率。 房屋政策维护商界利益 过去十年,房屋议题深度影响香港社会的和谐共处。2012年前,香港房屋政策采取亲商取态,造成了私人房屋的居住人口比例、居住成本(租金、借贷还款)、借贷还款年期的三重增加。这恰是香港80后步入职场、建立核心家庭的高峰期。 80后的教育、收入水平较高,缺乏资格获得公营租住房屋。香港经济放缓影响了他们的收入增长,而盛行于公营部门、教育界的合约聘用安排,降低他们的职业稳定性,不利私人楼宇借贷安排。他们在房屋领域的经济劣势尤为明显,怨气最大。 梁振英政府就职前,已认识到房屋问题的迫切性。他上任后,努力增加土地供应和兴建公屋。然囿于土地规划管理的繁冗程序,少数区议员利用议会程序阻挠公屋项目,加上房屋兴建需要数年,导致其任内新增房屋不多。供需依然失衡,楼价节节上升。 特区政府未能把土地、财政资源转换成民生资源,改善社会分配格局,并在管治体制、政策执行力、官民沟通等领域存在问题,令建制派、工商界推崇的特首参选人,较难在选举期间提升民望度。归根究底,是经济发展、政府管治能力,与社会分配脱节的结果。如果新一届依然沿袭“小政府、大市场”治理理念,经济利益可能会继续向工商界倾斜,极难从根源上修正经济效益、社会分配的错配格局。 新一届政府的施政方向 香港候任特首出身公务员体系,理解改革、调整政府内部管理机制的必要性。新一届政府宜在执政前期,加快把公共、财政资源转换成社会、民生资源,尤其是房屋供应,纾缓不同经济团体间的社会撕裂压力。 经济发展方面,需加速发展新兴产业、鼓励创业。一来增加香港经济活力,二则提供社会流动机会予年轻一代,突破现有财富格局,并减缓现有团体对政府施政的影响。 与内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内地政府制订扶持性措施时,需把更多的重点放在年轻一代、新兴科技、创意创业等领域,拓展与香港不同经济团体、社会阶层、年龄组别的往来,改变工商界独大的合作模式。 香港行政长官最终会走向普选形式。香港务必针对社会分配机制,从速做出根本性修正,营造普选的良好社会氛围。否则,每次全港选举活动,只会引发更多社会摩擦、争论乃至撕裂,而非凝聚社会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