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y 29, 2019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彭念 2019-05-29 随着缅甸2020大选的临近,缅国内政局出现了一系列变数,给中国在缅投资带来诸多风险。中国政府应提前研判缅甸政局新变化,并早做应对准备,以确保我们在缅甸利益不受损害。 随着缅甸2020大选的临近,缅国内政局出现了一系列变数,给中国在缅投资带来诸多风险。中国政府应提前研判缅甸政局新变化,并早做应对准备,以确保我们在缅甸利益不受损害。缅甸政局面临变数目前,缅甸国内主要政治力量有:执政的民盟、军方及反对党(巩发党)、少数民族政党。首先,民盟与军方仍保持合作关系,但双方的裂痕正在扩大。其主要原因在于民盟希望通过修改2008宪法来提振民意,赢得2020大选并缓解来自西方的压力。然而,军方坚决反对修改宪法中给予军方的优待条款,希望继续通过宪法来保障军方的政治影响力和特殊利益。目前,民盟的修宪诉求仍未触及军方核心利益,双方的斗争尚不够激烈。随着大选的临近,民盟将不得不迫于民意压力主动提出修改核心条款,与军方之间的摩擦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从而给缅甸政局带来动荡。其次,民盟与巩发党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巩发党在民盟执政后的两次补选中逐步扭转颓势,夺取议席不断增多,对民盟构成的挑战也在加大。不过巩发党群众基础很弱,很难在2020大选中打败民盟。尽管如此,巩发党也会通过制造话题,尤其是在能够吸引民众注意力的问题上(比如中国投资、罗兴亚难民)抹黑民盟,削弱民盟的竞选优势。再次,民盟与少数民族政党既会合作修宪,又会彼此竞争选票。自民盟提出修宪之后,民盟与少数民族政党的合作关系有所加强,毕竟修宪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争取更多自治空间。因此,在修宪问题上,少数民族政党会全力支持民盟。不过,在竞选过程中,民盟与少数民族政党之间仍然是竞争关系。由于民盟在民族和解及罗兴亚问题上“顺应”军方,少数民族政党对民盟颇有怨言。因此,少数民族政党会积极推出自己的候选人与民盟和巩发党竞争。综上,民盟在选民中仍然最具影响力,并有望赢得2020大选,但其竞选优势将被削弱。在此之前,即在2020大选到来之前,各方围绕修宪、民族和解、罗兴亚问题及中国投资的争论和博弈将呈上升之势,缅政局将出现一些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态势。中国投资风险上升随着缅甸2020大选的来临,中国投资将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中国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也将上升。首先,随着大选的日益临近,民盟将会从积极欢迎中国投资转向谨慎对待中国投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民盟近期成立“一带一路”实施委员会,签署中缅经济走廊和皎漂经济特区等合作协议,这也并不表明民盟真心实意地全力拥抱中国投资。实际上民盟当前对中国投资的欢迎态度是由西方投资“口惠而实不至”、民盟执政业绩和经济发展需要及其维持中缅关系稳定等多方因素共同促成的。随着西方对缅经贸合作的逐步推进,比如美国近日将其在东盟的首个商务中心设立在缅甸曼德勒、欧盟恢复对缅贸易普惠制待遇等,缅甸对中国贸易投资的依赖会有所减弱,缅甸会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来有选择地推进“一带一路”项目。此外,出于安抚民意、赢得选举的考虑,民盟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不太可能大幅度推动中国在缅大型投资项目,而将鼓励引导中国投资进入服务业及民生领域。其次,缅甸反对党(包括巩发党及对民盟不满的其它政党)也将集中火力批评民盟政府的内政外交,中国投资项目有可能成为攻击的靶子。同时,缅甸地方政府对于推动“一带一路”既不十分热心,也“力不从心”。不仅如此,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比如克钦邦和若开邦,对中国投资的进入仍有疑虑。比如,近期缅克钦邦三个政党的领导人就明确表示不希望中国重启密松大坝,并表现出对中国投资的抵触。再次,公民社会组织及部分当地民众对中国投资仍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缅甸境内公民社会组织众多,主要聚焦于民主改革、人权及妇女权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外来投资等。中国投资向来是这些组织批评的主要对象。当地民众对中国投资的批评主要集中于土地赔偿数额不够(涉及当地政府贪污赔偿款)、就业安置不充分、环保措施不到位等。随着2020大选的来临,他们对中国投资的批评也会上升,比如缅媒体《伊洛瓦底》杂志近期就在炒作中国欲重启密松大坝一事,企图激起缅社会反华投资情绪。最后,域外势力对“一带一路”的抹黑会加速。美国媒体及受美国资助的缅甸媒体一直在缅境内渲染中国投资所带来的“债务陷阱”,意图抹黑“一带一路”在缅投资项目。这直接导致中国在缅投资的皎漂深水港项目大幅缩减规模。随着2020大选的到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必然会借势加大对“一带一路”的恶意攻击力度。中国的应对举措首先,不要施压缅甸政府加速推进“一带一路”,相反应放缓“一带一路”在缅推进速度。考虑到当前正值缅甸大选前夕的敏感时刻,中方不宜催促缅政府加快实施“一带一路”,也不宜高调宣传“一带一路”在缅取得的巨大成就。相反,出于缓解民盟压力以及避免中国投资成为缅大选争议焦点的考虑,中方宜适度放缓“一带一路”在缅推进速度,尤其不应上马规模较大的资源开发型或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宜游说缅政府(包括地方政府)重启密松大坝。中方在缅“一带一路”建设仍应坚持共商共建、稳步推进、追求实效的基本原则,稳扎稳打,精雕细琢,绘制好“一带一路”在缅甸的“工笔画”。其次,继续调整在缅投资结构,鼓励成熟的民营企业进入缅旅游业、服务业及民生领域。考虑到缅甸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及其对于债务问题的担忧,中方宜继续调整在缅投资结构,逐步减少资源型大项目的投资比重,适当控制投资项目的融资规模或分阶段实施项目,鼓励和指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投资缅旅游业、服务业及民生领域,共创中资企业和缅政府民众均受益的双赢局面。再次,继续加强对缅公共外交,夯实“一带一路”实施的民意基础。中国对缅公共外交已取得一定成效,缅甸民众对华态度有所转变。在2020大选日益临近的关键时刻,中方应继续加强对缅公共外交,塑造中国在缅正面形象,让攻击抹黑“一带一路”的舆论不攻自破,让中国投资在缅大选中无法成为焦点,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一带一路”在缅实施的民意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