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November 2017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黄子榕 2017-11-30 中共在台湾问题上更加自信,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问题上划出红线,收紧“一个中国”原则,要求台湾“总统”蔡英文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唯此双方才能开展对话。 针对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发表的十九大政治报告,陆台专家学者、媒体皆针对其涉台内容提出各自观点。台湾方面多认为,习近平只是重申“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拉拢台湾人民的措施更软,反“台独”的宣示更强,而先前所谓的“武统”传说只是又一个“狼来了”的恫吓之词,大陆也未设统一时间表,因此认定台湾问题不是中共当前要优先处理的议题。笔者认为,中共对台政策总体上并无重大变化,各方不必过度解读,但是明显的是,中共在台湾问题上更加自信,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问题上划出红线,收紧“一个中国”原则,要求台湾“总统”蔡英文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唯此双方才能开展对话。在反对“台独”方面,习近平清楚地表示,“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也强调“六个任何”:“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在促进统一方面,习近平首度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表示将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基于大陆改革开放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大陆展示了打击“台独”的信心、维护统一的气度。倚重组织与领袖反独促统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在历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均有表述。十八大政治报告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了反对“台独”的“三个任何”,即“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2016年11月11日,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六个任何”。十九大正式将“六个任何”载入政治报告,凸显了大陆反对“台独”的底线思维和坚定决心。习总书记在此次对台报告中,并无更强烈地采用硬性说法,反而延续此前的柔性政策,并将其内容实质具体化。然而,投机的台湾政客并不这么想,转而就“六个任何”大做文章,掩盖民进党不愿承认“九二共识”的事实。在蔡英文与赖清德执政背景下,统派如何引导民众正视两岸关系是一个症结点。其实,国民党对此一目了然,但却长期采取鸵鸟政策,导致两岸关系迟迟无法实现重大突破。目前,统派力量确实比前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先生执政时期出现微幅增长,但这是在民众不满蔡英文政府的施政方针与在野党不争气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批“情绪型支持统一的群众”。特定族群有抗衡民进党胡作非为的情绪,但他们表达意见的方式,只是使民众感到一时痛快,并不能达到让民众真心认同两岸统一的目的。两岸要统一,不能仅仅停留于情绪层面,而是要在理解、认同、信任等几个方面循序渐进,才能水到渠成。一直以来,台湾民众感性多于理性。然而,很奇特的是,谈到两岸统一,却又会反过来,相信或许维持现状更好。如果继续追问他们,“你心目中的现状为何?”答案往往是沉默,因为他们知道当今的情况,惨不忍睹。人、方式、理念在促统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几个因素。统派的组织或领袖人物,更是促统大业中的关键。统派不能只是整天抗议、打斗,更应该重视通过组织与领袖来正向引导,凝聚共识,扩大反独促统阵营的力量。蔡英文走向“行动台独”无论“台独”或是“独台”,其本质上都是分裂主义,大致可分成三类。1、思想“台独”,停留在信仰层面,但不见得付诸实行;2、口号“台独”,主要目的是欺骗民众,在选举中激起情绪作用;3、“行动台独”,把“台独”理念付诸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推动台湾走出中国。我们最需要关注和警惕的是“行动台独”。“行动台独”可怕之处在于,他们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推动去中国化、去蒋化、去孙化。他们将中华文化五千年精深的内涵与历史藉由课纲微调成了东亚史,这是其一;利用舆论制造话题,以所谓的人道、人权、民主为借口,寻求国际社会的认同,这是其二;联合“港独”、“藏独”、“疆独”势力,企图合力分裂中国,这是其三。蔡政府为了追求所谓的“主权独立国家”地位,无所不用其极,正全面实施“行动台独”计划,完全不顾及岛内民众的安危与生计。今年适逢两岸交流开放30周年,蔡英文又强调“两岸应该珍惜双方交流30年得来不易的成果及累积的善意”,再度提出“四不政策”,即“我们的善意不变、承诺不变、不会走回对抗的老路,但也不会在压力下屈服”。蔡政府拒不接受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采取“行动台独”路线,导致近一年多来两岸关系停滞不前,陷入僵局。这使台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动荡,民众的不信任与不安定感加剧。交流融合并进 实现民族复兴自蔡英文就职上任后,两岸民间交流更盛于马英九先生执政时期,原因在于马英九执政八年官方交流过盛,反而疏忽了民间交流。蔡执政后,由于两岸官方联系断线,企业、学术、文化等民间交流反而更频繁。马政府安于现状,反倒无法让民众深入了解大陆、加强融合、增加双方的信任感。由于蔡的两岸政策让两岸陷入僵局,民间交流互动反而比往年增长许多。目前两岸民间交流大方向是正确的,但长远效果还有待观察。毕竟两岸民众在认知和信任上存在差距,容易引发误解。大陆对台民众的便民政策与利多,让常往返两岸的民众、企业家、学者等非常有感。然而,两岸交流不能仅限于时常往返两岸的民众,由民间举办的入岛宣传也非常重要。今后,两岸交流不应只是单向地往大陆去,而应该是双向交往,以往大多数是台湾同胞赴陆,且都是特定属性范围内的交流,也都是特定族群,所以效果不彰,人数更多的弱势族群、家庭贫困人群没有机会去感受大陆的人文、历史、生活和民情。这些台湾弱势群体反而是大陆更该去关心、照顾的对象。台湾民众也希望陆方人民来岛内走走看看,了解台湾地方特色与民情,相互融入、互接地气。我们更迫切地希望,在蔡英文如此荒腔走板地治理台湾的情况下,统派能更务实地让各个阶层群众循序渐进式地了解大陆。不仅是组织参访交流团或是青年创业团,更多的是让台湾基层特别是弱势群体了解历史、认识国情、认同中华文化。这既能增进双方的认识、信任,又能熟悉大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当地习惯,促进彼此融合,让大家加深理解、包容。求同存异不就是如此吗?这样可以避免民众仅仅从媒体与政客偏颇的言论来认识大陆。中共十九大报告把两岸关系发展和台湾问题解决纳入到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大框架中加以定位,从而将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民族振兴、两岸关系发展统一起来。这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关心和依靠台湾基层特别是弱势群体,务实有效地促统,是新时期对台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原则。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郭振家 2017-11-15 赖清德被媒体看作是“高调、有个性和我行我素”的领导者,民调支持度在绿营一度独占鳌头。赖清德北上之后,如何处理与蔡英文的关系,如何应对民进党眼下面对的一大堆问题,甚至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两岸关系,均成为学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9月5日,蔡英文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三天后将由台南市长赖清德接任“行政院长”。赖清德与前“行政院长”林全出席了这场记者会。蔡英文提到林全在“行政院长”任内吃了很多苦,她感谢林全为改革两肋插刀;同时,她赞赏“赖清德能掌握民意脉动、快速响应民意需求、执行力有目共睹”,故郑重交付赖清德七项任务,尤其是加速执行攸关产业结构转型的“五加二产业创新计划”,可谓对赖寄予厚望。至此,媒体猜测已久的“林全下台”终于变成了现实。长期以来,赖清德被媒体看作是“高调、有个性和我行我素”的领导者,民调支持度在绿营一度独占鳌头,甚至被看作角逐2020年大选的民进党候选人之一。所以,赖清德北上之后,如何处理与蔡英文的关系,如何应对民进党眼下面对的一大堆问题,甚至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两岸关系,均成为学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蔡赖各有盘算赖清德为什么会接任“行政院长”?赖当然不是为了“救蔡”。尽管有媒体分析二人均为“台独”的重要旗手,彼此之间惺惺相惜,但赖属于新潮流系,觊觎民进党“大位”久矣。此次赖清德北上,正值蔡英文和林全民调低迷,绿营媒体已经完全把林全当作拖垮民调的“替罪羊”,所以,“林全下台”的呼声一直很高。此外,2018年“九合一”县市长选举在即,赖清德并不太愿意被安置到新北市去PK声望很高的侯友宜,因为新北若败选,其政治成本过于昂贵,所以,赖清德北上是新潮流与英派协调的产物。然而,若是将行政团队完全交给赖,蔡将面临完全被架空的尴尬局面。所以,赖清德上任后的首次“组阁”,除了“金管会主委”顾立雄、“国发会主委”陈美伶、“行政院副院长”施俊吉等新人外,大多数阁员仍然是原先的“林全班底”,即便是换了的“阁员”也有很强的蔡英文背景。这证实了媒体的猜测,即当新潮流系催促蔡英文赶快换下林全的时候,蔡英文并不愿意彻底放权,她在人事方面依然抓得很紧。再加上之前提到的“蔡刻意突出强调赖的执行力”,表明蔡或许出于对赖清德“高民调”十分忌惮,并不愿意马上进入全新的“赖清德时代”。所以,政治性格均为强势的二人未来关系将十分微妙,必将互相倚重但又不乏猜疑。民进党难以走出困局蔡英文换掉林全的表面原因是林全一直拉低蔡的民调,好像林全一直在扯后腿一般,实际原因是蔡英文强压下的施政引发民众强烈不满,林全被呼下台实际上是民众对新政策的强烈期许。台湾民意基金会8月14日的民调中,蔡英文的“总统声望”居然掉到了29.8%,再不换林全的话,可能蔡英文在民进党内的话语权也会被大大削弱。赖清德刚刚上任五天就决定2018年度要为军公教人员加薪3%,赢得了阵阵喝彩。台湾民意基金会9月17日公布的最新民调,蔡英文的“总统声望”已经回升到46.4%,还被戏称为“枯木二度逢春,世间少有”。然而,台湾当下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因为蔡英文四面出击,似乎并不会马上得到解决。“一例一休”居然导致了“三输”的局面,即劳工薪资减少、雇主成本增加与物价上涨,如何调整成为关注焦点;“年金改革”导致民间对立情绪蔓延,虽然明年会对在职者加薪3%,但这是否能弥补之前对军公教的伤害以及是否能够刺激经济令人怀疑;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否继续向前推进,岛内意见不一,不断引发对立情绪;“前瞻”计划在实施阶段能否有足额资金支持,以及是否能够由此带动全面性投资增长;台湾的能源瓶颈已经影响企业的投资意愿,民进党“2025非核家园”的泡沫何时被戳破?此外两岸关系的冷却对台湾经济的伤害如何评估?问题很多,难度很大,赖清德“走下神坛”后会发现,他所面临的问题并不会少于财经背景出身的林全。蔡英文能给他多大的“自由度”,两人是否在重大问题上会保持一致,又或者会面临分歧公开化的窘境,时间会给出答案。两岸关系短期内并非赖清德施政重点赖清德6月提出语惊四座的“亲中爱台论”的时候,其实他已经与林全私下会面了,也知道即将在后半年某个时间接任“阁揆”。当时,赖清德就迅速公开澄清“不会放弃台独”来取悦深绿群众,但身为台南市长讲“亲中爱台论”,实际上已有他在两岸关系议题上“试水”的意味。短期内,赖清德上任后面临岛内棘手的问题比较多,所以,赖不太可能在两岸问题上有所突破,或者说两岸议题在赖的日程上应该是排在靠后的位置。当然,当蔡英文民调较高的时候,民进党内也不太会允许出现与蔡英文不一样的两岸事务表态。不过事情并不绝对。台湾当前最大的问题实际上是经济问题,而台湾的经济外向型特点十分明显,所以,赖清德面对大陆实力崛起以及“一带一路”的迅猛推进,不论是面对媒体还是面对“立委”的质询,均需要有较为清晰的表态,至少需要以此安抚各地台商。此外,赖清德对于2020年或2024年“很有想法”已经不是一个秘密。所以,其两岸政策的表态是延续蔡英文的意识形态挂帅,几乎“逢中必反”和猛推“去中国化”,还是有可能务实理性地向“柯文哲路线”靠拢,即便不回应“九二共识”也回应一下“两岸一家亲”,值得进一步关注。民进党未来走向充满变数民进党眼下就推出了赖清德,实际上反映了人才培养断层的窘境。赖清德是一张所谓的“王牌”,声望很高,被推上“行政院长”的位置之后就有可能越来越被消耗掉,甚至变成第二位替蔡英文“挡子弹”的“牺牲品”。毕竟,2000年以来至今三任领导人任用了13位“行政院长”,平均每人任期不过是1年4个月,从来没有一位后来能选上过“总统”。所以,尽管眼下赖清德似乎“风光无限”,但难掩危机四伏。一旦某些政策处理应对不当,民进党内其它派系就会群起而攻之。当然,赖清德不同于林全,由于有新潮流的背后支持,可能在许多政策推动上会更加顺利,甚至“立法院”也会主动挡下许多蓝营的“杯葛”。不过正因为如此,一旦发生诸如“815大停电”这样的事件,“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责任”,赖清德可能会更加难辞其咎。台湾民意基金会9月17日的民调显示,30.2%的民众最支持民进党,这其实只是某些绿营基本盘的回归而已。该民调同时也显示,“高达38.2%的民众没有特别支持哪一个政党”,这又反映了民众对民进党和国民党的极度失望。所以,未来民进党已经没有了2014年“讨伐国民党”时的“气势如虹”,民众在观望,2018年台湾政坛可能会再次“洗牌”。总之,赖清德北上对他本人和民进党而言其实是一步“险棋”,但绝非是一步“妙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