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围绕南海问题,中美爆发激烈的外交舆论战、军事威慑战、法律规则战以及贸易摩擦战。未来,美国将持续以这四种主要战略所构成的成本提升策略来不断抬高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经济、政治、外交及军事成本,以高额成本软化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立场,遏制中国海洋军事力量的快速扩张,尽量延缓中国崛起向周边区域辐射的速度及力度。 成本提升策略的核心 成本提升策略是主导国与挑战国博弈时经常采取的一种博弈策略。通常,拥有实力优势的主导国会通过一系列议题设置来引导挑战国进行应对。主导国会根据挑战国应对的重点及强度来调整其成本提升策略的侧重点及力度。随着主导国输入压力的不断上升,挑战国也会被迫集中资源予以应对。主导国与挑战国之间的博弈呈现出砝码不断加重的螺旋式竞争格局。 最终,要么主导国的成本超出收益,要么挑战国的成本超出收益。如果主导国实施成本提升策略的成本远远超出收益,则主导国将被迫放弃成本提升策略,或转而采取其它策略应对挑战国,或承认挑战国的主导地位。如果挑战国应对主导国成本提升策略的成本远远超过收益,则挑战国或采取极端措施打击主导国,或承认主导国的领导地位。 成本提升策略的核心就是主导国与挑战国之间围绕资源、意志及策略的比拼。对于主导国而言,是否能具有足够优势的资源可供调用,是否具有足够坚定的意志及政策工具来持续实施成本提升策略,将是成本提升策略成败与否的关键。同样的,对于挑战国而言,是否正确评估自身实力与主导国实力之间的差距,是否能够凝聚国内共识来应对主导国的压力,是否能拥有足够的政策选择工具来化解主导国的一系列成本提升策略措施,将是其能否破解主导国成本提升策略的关键因素。 美国成本提升策略的实施 在当前的南海争端中,美国正针对中国实施成本提升策略。该策略具体表现为外交舆论战、军事威慑战、法律规则战以及贸易摩擦战。在外交舆论战层面,美国的具体政策为:一,美国政府、国会及军方齐声指责中国通过军事化手段单方面改变南海现状;二,美国拉拢日本、菲律宾及越南等与中国存在海洋领土争端的国家一起指责中国在南海的维权举措;三,美国积极利用地区及全球重大会议、论坛等契机突出南海问题,并指责中国的维权措施。 美国的外交舆论战试图孤立中国,给中国施加巨大的外交压力,使得中国后续的维权举措承受更大的外交压力,从而延缓中国在南海的持续维权举措,同时迫使中国集中资源开展外交反击战。由于美国营造南海紧张局面,域内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难度加大,这使得中国赢取相关国家外交支持的难度随之增加,也迫使中国投入更多的资源去打好这场外交舆论战。 在军事威慑战层面,美国的具体策略为:一,美军通过军舰、军机定期巡航南海争议海域来威慑中国,并且通过提升巡航规模、巡航频率、巡航地点以及巡航方式,美军可以根据中国的反应来随时进行调整;二,美军通过与日本、菲律宾及越南等国加强防务合作来增加中国在南海动武的成本,同时也抵消中国在南海军事部署的实际效用;三,美军通过与南海域内及周边国家举行针对性的联合军事演习来给中国施加军事压力,延缓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建设步伐。 美军的军事威慑战旨在保持并提升美军在南海对中国的优势,延缓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建设步伐,以军事实力阻吓中国在南海采取武力等激烈方式解决领土争端的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美军试图以军事威慑战增加中国海军向远洋投射影响力的成本,最终延缓乃至阻止中国海军向远洋扩张影响力的实际举动及潜在雄心。 在法律规则战层面,美国的招数主要有:一,美国屡次要求中国遵守国际法保证南海航行自由,以国际法解决南海争端;二,美国利用国际海洋法庭即将对菲律宾提出的南海领土争端仲裁案做出判决之际,大肆渲染中国不承认仲裁结果的严重后果,塑造中国不遵守国际法律及规则的负面形象。美国的法律规则战是外交舆论战及军事威慑战的补充。该战略旨在削弱中国的大国信用及软实力构建,从而给中国与相关国家谈判解决南海争端施加困难,并增加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及域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信用成本。 在贸易摩擦战方面,美国一方面出台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另一方面又积极鼓动欧洲国家对中国实施反倾销调查。其目的在于警示中国南海问题的负面效应已经蔓延至中国与美欧国家之间的正常贸易活动。美国试图以贸易摩擦提升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的代价。 美国成本提升策略的制约因素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针对中国采取成本提升策略也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的干扰。首先,在资源投入及调集能力方面,美国正在面临成本不断攀升的窘境。在外交舆论战方面,美国在双边及多边场合对中国施加的外交压力正在被中国的外交反击战逐步削弱,尽管中国启动的外交反击战代价颇高。这迫使美国投入更多的外交资源来提升对中国的持续外交压力。然而,越来越多的域内国家却对美国的外交舆论战忧心忡忡,甚至有所怨言。因而,即便美国增加外交资源投放力度,其效果也会逐步衰减。 在军事威慑战层面,尽管美国不断提升军事威慑的规模、频率及力度,其对中国的威慑却呈现出递减效应。这迫使美军在南海周边部署更多的先进军舰及军机,更加积极地提升盟友的军事实力,并更加频繁地举行规模更大的联合军演,这些都需要美军付出高昂的成本。而美国缓慢增长的防务支出难以赶上快速上升的防务成本。 在法律规则战方面,尽管美国借机渲染中国不遵守国际法律规则的严重后果,但国际法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弱势地位决定了这种战略的局限性。而在一个经济互相依存度不断提升的全球贸易环境中,贸易摩擦战难以持久,也无法对中国长期施加压力。 其次,在凝聚共识应对南海问题方面,美国国内也存在分歧。早前美国政府与军方在海军巡航南海争议海域方面存在分歧。近期,这种分歧出现减弱迹象,但这并不表示美国国内对在南海问题上的成本提升策略完全赞同。随着中美南海角逐的深入,美国需要投入越来越多的经济、政治、外交及军事资源来应对中国,而这完全有可能激起美国国内的反对浪潮及孤立主义倾向。 最后,在政策工具的选择方面,可供美国选择的有效工具并不多。除了上述四大主要战略,美国目前并未制定更为有效的政策。总体而言,美国目前的成本提升策略确实拔高了中国在南海维权的成本,也阻碍了中国海洋力量向远洋扩张以及中国崛起态势的持续提升。然而,美国在资源投入及调集能力、凝聚共识应对南海问题以及多样化政策选择工具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却制约了成本提升战略实际效用的充分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