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 Chih Horng 2016-06-29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pro-independence “Green” camp has outnumbered the pro-unification “Blue” camp in Taiwan, Tsai Ing-wen is clearly...
Day: June 29, 2016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李气虹 2016-06-29 尽管“绿大于蓝”已成岛内政治版图的基本现实,但蔡英文体认到还有更多比“法理台独”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即使台独基本教义派蠢蠢欲动,台湾缺乏“独立”的条件和生命力这个事实不容否认。蔡英文是一名理性、务实、可预期的政治对手,大陆可考虑通过两岸经贸交流协助蔡英文当局改善岛内经济,同时北京政府有必要检讨对“中华民国”的历史定位及“一中各表”的立场,在“一个国家内部事务”上更尊重2,300万人对“中华民国”的情感认同。无论民进党是否借“中华民国”的外壳包装“台独”的实质内涵,大陆方面大可以创建于1912年的中华民国法统套住蔡英文的“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作为“台湾与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的最佳注脚。 5月20日,台湾地区新领导人蔡英文发表了就职演说,宣示将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来处理两岸事务,重申尊重“1992年两岸两会秉持相互谅解、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进行沟通协商,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的历史事实,在既有政治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虽然在“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的根本性问题上,蔡英文态度依然模糊,但应该看到她与传统民进党人在意识形态上有所不同,其模糊立场正试图在各方压力下寻求平衡点。为了遏制岛内“台独”的发展势头,争取两岸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目标,对蔡英文当局应该加以因势利导,使其不因经济困境而受激进台独势力裹挟,避免两岸民众在民族认同上越走越远。蔡英文的“台独”立场各界对蔡英文“台独”立场的印象,缘于1999年李登辉提出“特殊国与国关系”理论(两国论)。1998年,由于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李登辉当局决定由蔡英文召集一批国际法专家成立“强化中华民国主权国家地位”小组,研究如何在法理上证明“台湾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该小组在研究后向李登辉建议停用“一个中国是中华民国”、“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一国两区”、“一国两府”、“一个国家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等表述,并指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互不隶属,“中华民国”不拥有中国大陆的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也不及于台湾,未来两岸的政治谈判应在这个基础上进行。2000至2008年蔡英文主导了整个陈水扁当局八年的两岸政策,甚至还在2000年6月27日纠正了陈水扁准备在“一中原则”问题上采用国民党“一中各表”之立场。2012年蔡英文竞选“总统”时,她根据民进党1999年的《台湾前途决议文》提出“台湾就是中华民国”;这次在520演说中她强调“这个国家”、“捍卫中华民国的主权和领土”,也都是源自“两国论”的理论脉络。2000年5月30日,蔡英文曾在“立法院”备询时强调,不能把“两国论”与“台独”等量齐观。“两国论”的提出,是为了在国际社会倾向于模糊台湾地位的时候,提醒国际社会不能无视台湾的存在,提醒对岸我们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这是进行政治对话前的准备过程。当被问到她的族群认同时,蔡英文这样回答:“我是台湾人,这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我不否认我有中国文化因素,我也有中国人的血缘,但在政治上我是中华民国的国民。”如果以否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拒绝“一国两制”即是“独立的台湾”标准来看,蔡英文与李登辉、陈水扁、连战、宋楚瑜、马英九的基本立场一致。相较于民进党自1991年10月调整党纲提出通过公民投票建立“台湾共和国”的目标,或者“台独教父”史明(本名施朝晖)提倡建构“台湾民族”来对抗“中华民族”的台湾民族主义,蔡英文的“台独”立场则属于温和及隐性。换言之,如果以“中华民国在台湾”为中间路线,“两国论”在统独政治光谱上属于中间偏绿,“台湾共和国”、“一边一国”属于深绿,“台湾民族”为墨绿;相对地,“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属于深蓝,“一中各表”则属于中间偏蓝。“绿大于蓝”成为台湾政治版图新现实2000年陈水扁“渔翁得利”,以39.3%的得票率、相对多数优势首次为民进党取得台湾地区执政权,但国民党和后来的亲民党掌握“立法院”大多数席次。陈水扁被迫宣示要当“全民总统”及采行“新中间路线”,并在两岸政策上宣示“四不一没有”(不会宣布独立、不更改“国号”、不推动“两国论入宪”、不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今年蔡英文以56.12%的绝对优势击败朱立伦(31.04%),民进党也在“立法院”113席中斩获68席(国民党仅35席),首次实现“绿色全面执政”。根据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针对“台湾人/中国人认同趋势”的民意调查,截至2015年6月,自认是“台湾人”的民众占59%(2000年只有39.6%),自认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仅33.7%(2000年时占42.5%),自认是“中国人”则只有3.3%(2000年时仍有12.1%),岛内排斥“中国人”身份的趋势十分明显。尽管“绿大于蓝”已成岛内政治版图的基本现实,绿营在动员“修宪”时占有绝对优势,但蔡英文体认到还有更多比“法理台独”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年金制度面临破产,教育体制与社会脱节,经济缺乏动能,年轻人处于低薪困境,人口急速老化,出生率低,环境污染仍严重,政府财政不乐观,人民不信任司法体系,食品安全问题,贫富差距严重,社会安全网不足。即使台独基本教义派蠢蠢欲动,但在岛内经济高度依赖大陆“输血”的形势下,台湾缺乏“独立”的条件和生命力。而与台独立场激进的“时代力量”相比,蔡英文毕竟是一名理性、务实、可预期的政治对手,大陆可考虑通过两岸经贸交流协助蔡英文当局改善岛内经济,避免台湾民众因不满经济现状而转向支持“时代力量”,给两岸关系增添变数和风险。以“中华民国”法统约束蔡英文经贸政策工具虽足以遏制“台独”势力,长期而言却不足以促进两岸统一。为了“增进同胞福祉和亲情,共同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北京政府有必要检讨对“中华民国”的历史定位及“一中各表”的立场,在“一个国家内部事务”上更尊重2,300万人对“中华民国”的情感认同。眼下台湾年轻世代所倾向的“台独”立场,不像台独基本教义派和经历“二二八”事件的老一代本省人那样敌视“中华民国”的国号,无意以“台湾共和国”取而代之。对岛内大多数人而言,“中华民国”就是台湾,“青天白日满地红”就是“国旗”。笔者认为,“中华民国”能够在两岸青年之间构成重塑“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链接(而非未来两岸进行统一谈判时的政治链接)。无论民进党是否借“中华民国”的外壳包装“台独”的实质内涵,大陆方面大可以创建于1912年的中华民国法统套住蔡英文的“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作为“台湾与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的最佳注脚。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的对台方针,两岸未来的政治谈判终究绕不开“中华民国”的定位问题。在目前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当中,有173个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台湾当局的国家只有22个。从民进党可能长期执政、台湾青年不认同中国人身份的客观现实来看,“两个中国”已经下降为“次要矛盾”,“一中一台”才是主要矛盾。中国政府在处理“中华民国”的定位问题上,应该展现出更大的自信心和魄力,从而吸引台湾人民回归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