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台湾大选中,民进党以摧枯拉朽之势袭卷选票,赢得总统及国会过半席次,获得全面执政地位,国民党则遭遇史上最惨烈的败选,显见人民对于现状有多么愤怒,也再度验证了民心的向背。 国民党败在自己手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次国民党大败,除了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8年执政不得民心外,国民党在选举过程中犯下一连串错误,也是重要原因,包括朱立伦迟迟不表态、中途换柱风波、副总统候选人王如玄的军宅风波、不分区立委名单不符社会期望、党产为人所诟病、无法掌握民意方向、周子瑜事件的应对失策等等,完全是败在自己手里,怪不得别人。 国民党未来是否能浴火重生,问题不在于民进党的作为,端看国民党能否痛定思痛,重新找回与人民的连结,蓄积能让民众感动的能量。国民党一向自认为经济、两岸事务是其强项,但是在马英九8年主政下,岛内经济衰退、失业率升高、贫富差距扩大、财政恶化、物价高涨、薪资偏低,许多经济政策因为官员的一意孤行和不懂与外界沟通,最终一事无成,例如自由经济示范区设置议而不决,而将农业加值纳入确有不妥,引来强烈批评,理应暂时搁置,先推动其它没有争议部分而不是僵在那里不动让后来者居上(如大陆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早在2013年9月即挂牌运作),却把过错推给在野党,这让民众看不下去;同样在货贸谈判中有关大陆830项农产品解禁争议,早应该采用有原则地部分开放而非全面解禁来化解争端,却又宣称在马总统任内绝不开放大陆830项农产品进口,导致自绑手脚自废武功,让两岸货贸谈判空转无法达成。 国民党的施政多年来偏重企业和财团,忽略农民权益,在经贸谈判中老是拿农业当交换筹码,让农民有朝不保夕之感,这才会让中南部农村成为民进党的大票仓。事实上,农村并非铁板一块,大陆在经过多种尝试后,选择透过与农户直接契作方式,协助将其农产品以溢价外销至大陆,确实发挥若干效果,农民多给予正面评价,虽然在合作对象、合作方式、采购时机、采购种类数量等方面都还有值得检讨和改进之处。相较之下,马政府施政虽然在两岸交流、观光旅游、贸易上有所进展,但是所创造出的两岸红利却被批评为少数财团、官二代、买办等垄断,一般民众特别是农民并未享受到好处,反而导致过度倾陆的质疑。对此马总统只会拿出一堆冷冰冰的数据为自己的政策辩解,而民众对此完全无感。 选举前夕,弱女子周子瑜被迫道歉的画面透过网络强力放送,挑动台湾人深沉的群体自尊,催出大量反陆选票,让原本告急的国民党选情更是雪上加霜,执政党岂有不败的道理。国民党高层若不能深刻反省,还藉此发动夺权斗争,那么国民党必遭民众唾弃,而且离泡沫化的日子不远矣!
民进党政府面临挑战 此次总统暨立委选举中,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摒弃过去坚持的台湾意识,改以维持现状创造模糊空间,不与大陆对撞;在内政上则充分掌握民众想改变的心态,凡事以民意为依归,最终大获全胜,全面执政。民进党若不能记取国民党完全执政却毫无作为的教训,新的执政团队也向财团靠拢,知法犯法(如为财团强征农地、兴建豪华农舍、农地非农用、土地集体炒作等),那么民意如流水,很快民进党也会再度尝到被民众唾弃的命运。 新政府在两岸、经贸、内政、国防、外交等方面的挑战将迎面而来,已经没有太多模糊空间,特别是选前受到关注的两岸农产贸易、开放含瘦肉精美国猪肉、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农业核心技术外流等争议并不会随选举结束而止息,而这些都涉及此次全面绿化的东部、南部地区农民的生计,将成为民众检验新执政团队能力与诚信的重要指标,也可以作为了解台湾未来棋局变动的参考。 一、货贸谈判已经接近尾声,民众相当关心结果的利弊得失,特别是有关大陆830项农产品解禁争议。马政府主张部分开放而非全面解禁,开放原则为台湾本地没有生产而需大量进口者,且开放不影响台湾农民种植还可换取具体利益者,并将以工业品所获利益支持农业发展,此举遭到亲绿学者与农运团体反对。未来新政府的态度究竟是同意马政府做法,还是继续维持禁止进口的现状?还是另有对策? 二、实施农(渔)业补贴造成市场扭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财政负担、资源枯竭等缺失,久为各界所批评。去年底召开的第十届WTO部长级会议终于决定在2018年前全面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大陆也在修改现行农业补贴方式并于去年宣布取消渔船用油补贴。台湾现行政策与WTO规范相违背的农(渔)业补贴包括:稻谷保价收购、肥料价差补贴、机材价格补贴、电费补贴、渔船用油补贴等,不仅造成庞大的财政负担,也妨碍农业建设、科技研发结构调整。新政府想要顺利加入FTA、RECP和TPP,就必须对过时和不当的农(渔)业政策、经费和农(渔)业补贴进行大幅度改革,而此举势将影响到农民生计,恐引发农村躁动,这对新政府执政能力会是一大考验。 三、大陆是全球各经济体都不敢忽视的消费市场,这些年两岸在和平稳定基础上,农产贸易快速成长,大陆不但超越日本跃居台湾农产品出口的首位,也使得台湾对大陆的农产贸易从逆差转为顺差(超过一亿美元),岛内许多农产品也以大陆为主要消费市场。由于台湾农产品对大陆市场的高度依赖使得两岸关系一有风吹草动,台湾业者即绷紧神经深怕受到波及。尽管民进党在选前强调会积极拓展农产品国际市场,分散单一(大陆)市场风险,但是以目前岛内生产之农产品质量来看,并非所有农产品都可以符合先进国家的需求,短期内想有显著成效相当困难。 四、随着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环境变迁、饮食习性转变、贸易自由化以及农村实际状况(农业高龄化、大量缺工、农业所得偏低等),台湾还需要保留多少农地以及农业用水才能满足未来民生需求以及农地资源有效利用,这应该是新政府制定农业政策的根本,也是未来订定“农业基本法”的重要内涵,但因涉及多方利益纠葛,始终未有定论。 五、关于选前一度沦为两党攻防焦点的含“莱克多巴安”美国猪肉进口议题,蔡英文主席虽然以言之过早、绝对会确保猪农权益的表态,暂时过关,如今民进党执政后对于是否为加入TPP而否开放含“莱克多巴安”美猪及其它国家猪肉已经无可回避,必须诚实面对。岛内养猪为内需型产业,主要属小规模家庭式经营,约七成养猪户仍采用传统养殖方式,猪肉的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和大量具低生产成本的美猪竞争,且台湾仍名列口蹄疫疫区,猪肉无法出口。因此,新执政团队想要信守承诺,让猪农能无惧外国猪肉竞争并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将是一大考验。 六、蔡英文选前承诺会让农业从弱势转为强势产业,不用怕国外农产品竞争。问题是传统农业(包括渔业)基本上属于3D(辛苦、危险与肮脏)产业,不仅工时长、工作辛苦、收入偏低、经常遭遇到天灾风险,致使愿意投入农业生产行列的年轻人不多,渔业更是需要依靠外籍渔工才能出海捕鱼。目前台湾同时存在农业1.0、2.0、3.0、4.0,所得差距大;固然有年收入高达数百万甚至千万者,但这毕竟只占少数,多数农民收入在全岛各行业年平均所得线之下,多数需依赖政府各项补助过活,如何兑现承诺将考验新政府的执政能力。 激情过后必须回归现实,岛内经济、民生、国防、财政等问题重重,新政府接棒后各项挑战才刚刚开始。除了慎选人才,避免在镜子里找人外,如何像GPS般引导人民,而不是让民粹牵着鼻子走,将关系到新政府的施政效能。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新政府施政能否赢得民心,我们相信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