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的世界格局、激烈的国际秩序转型之争,中国外交在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全方位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5年中国外交更加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外交新格局。中国外交发出了中国声音,提出了中国倡议,展现了中国特色,呈现负责任的大智慧。2015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重视和关注不断增加,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各领域诸多问题的解决也更加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在国际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建设性作用,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心。 外交理论创新与深化 2015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不断创新和全面深化,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等新理论和概念。中国已成为国际关系演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者、建设者,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发挥着负责任大国作用。 不断发展的外交实践需要不断创新的中国外交思路和理念。首先,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习近平主席在亚洲博鳌论坛、联合国系列峰会等重要场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发表演讲,系统阐述该主张。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五位一体”的总路径和总布局:倡导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其次,继续深化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论,为国际关系发展提供一种新模式。中国积极阐释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有其必要性和科学性。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已过时。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不公正、不平等现象仍然突出,多极化进程曲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部分国家迷信同盟体系,将同盟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强调新型国际关系有其必要性。中国将新型国际关系作为未来各国相处的新模式、新选择。中国多次在双边和多边场合阐述这一理念,并已获得积极回应。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洞察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演变大趋势的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大潮流的前瞻性思考,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主张一脉相承、互为补充。两者都以合作为本质,以共赢为目标,都承载着中国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回答了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具有更加丰富的政治、经济、安全、文明、生态等多方面内涵。新型国际关系则进一步回答中国主张构建什么样国家关系的问题;该理论的提出和倡议,受到了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肯定和欢迎,正在成为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又一面重要旗帜。 外交布局全面推进与完善 在前两年外交布局基本完成全覆盖基础上,2015年中国外交深耕细作,实现与各主要方向国家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对美外交方面,中国从被动应对变得更为积极主动,积极影响和塑造中美关系。对俄外交方面,两个大国携手走向民族复兴,迎来了两国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走出了一条结伴而不结盟、共同繁荣的新路。对欧外交方面,习近平专程飞赴伦敦,英国王室用皇家马车将习近平主席夫妇请入白金汉宫,开启了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紧接着,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先后来到中国访问。中欧合作更具全球性、战略性、示范性,对推动国际力量平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意义重大。习近平推动中美、中俄、中欧关系取得新进展,既为中国自身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又为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带一路”战略对接。2015年是“一带一路”构想完成规划并启动实施之年,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已同20多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是2015年中国外交的重点之一,在习近平主席的历次出访中,“战略对接”是一个频繁出现的关键词。习近平主席的元首外交利用各种场合,多方阐释了“一带一路”倡议,力邀各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使“一带一路”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保持了全面推进的良好势头。 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中国倡议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了主题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公开辩论会。习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宣布中国设立为期10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并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待命机制。中国成功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并支持其它国家二战胜利纪念活动。 为全球气候合作发挥重要引领作用。习主席出席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活动并发表讲话,提出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对策,鼓励各方在谈判进程中凝聚共识。中国提出对会议成果的四点期待,要求发达国家承担起责任,使最终成果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同时,中国践行大国责任,宣布将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它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使命与挑战 2016年中国外交需要加强与其它国家对国际秩序观的交流和探讨,使国际社会认识到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创立者、贡献者、改革者,而不是挑战者。美国的国际秩序观是其领导下的以西方价值观、军事同盟体系、联合国等系列国际组织为支柱的国际秩序,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政治日益碎片化的今天,越来越难以有效应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中国的国际秩序观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一系列国际机制、法律体系和原则规范。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但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与时俱进、改革完善。中国不能全盘接受美国领导的国际秩序,应尝试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国际秩序框架,最大限度地容纳各种利益需求和理念。 2016年中国外交要全力为国内建设和“一带一路”服务。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和转型期的关键节点之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为此保驾护航。中国外交将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主线,突出互联互通与产能合作两大重点,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继续深入对接。 2016年中国外交要积极与周边各国积极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维护地区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外交将坚定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与无核化,大力支持半岛南北双方改善关系;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升级版,打造中国—东盟友好合作新高地;支持印度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深入推进同南亚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以上合和亚信为平台深化与中亚的务实合作,助力中亚国家长治久安与发展繁荣。 朝核问题将是2016年中国外交的首要挑战。朝鲜执意要研制核武器,不会屈服于中国或美国等国际社会的外部压力,放弃核计划。朝鲜2016年之初举行第四次核试验,引起国际社会强烈震动。朝鲜核试验将会对东北亚安全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恶化东北亚安全形势和中国国家安全。 紧张的南海局势将是中国外交的另一挑战,尤其是菲律宾与中国的仲裁案将引起国际社会的很大关注。美国插手南海问题,发表意见和声明,挑战中国的“九段线”领土主张。越南与菲律宾联手挑战中国的海上权益,而美国甚至日本则为其提供战术支持,中国需要单独面临来自多方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