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读 “沪港通”遇冷待 “沪强港弱”成形 天大研究院研究员 吕国民 2014-11-20 由于内地散户仍需时间熟悉香港市场,而香港构投资者资金实力雄厚,一般都有备而来,较为进取,因此,“沪港通”遇冷待、“沪强港弱”的格局也在意料之内。 “沪港通”自周一(11月17日)启动至今,市场反应“沪强港弱”,交投量开始出现不继。 “沪港通”包含“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份,开通首日,“沪股通”(北向)开通仅4小时,130亿元人民币额度就被耗尽。至3日后(19日),全日使用额度下降至不足两成。 而“港股通”(南向)每日额度为105亿元人民币,至19日,成交极为疏落,全日仅2.53亿元人民币成交,只占全部额度2.4%。对此,有分析认为,参与“港股通”的投资者以内地散户为主,而参与“沪股通”的则多为机构投资者。由于内地散户仍需时间熟悉香港市场,而香港构投资者资金实力雄厚,一般都有备而来,较为进取,因此,“沪港通”遇冷待、“沪强港弱”的格局也在意料之内。形成此一格局的原因,大政可分为以下六个方面:一、 汇率波动风险高 “沪股通”的“北上”资金明显多于“南下”资金,这可能是因为汇率价带来的风险,使内地散户投资港股却步。“港股通”采用港币报价交易,以人民币结算,这种安排虽然方便了内地投资者,但另一方面也给内地投资者带来汇率损失的风险。在两天后股票交割时,内地投资者可能因汇率波动而造成损失,投资获利可能也得不偿失。二、 汇率买卖差价高 “沪股通”的好处是可预先兑换人民币,成本上较“港股通”低得多。如果每次交易都需要兑换人民币与港元,其中的买卖差价由银行赚取,一买一卖之间,要兑换两次,其中可能有1%的资产会被银行收取作为交易费/差价,这不利于投资者的积极交易。有香港的A股投资者称,参考汇率买卖差价高达5%,就算实际成交的差价相距近1%,相信也不会有意欲落盘购买A股。三、 两地法规不同 有基金经理认为,由于两地市场法规及信息透明度不同,“沪港通”表现欠佳,合符预期。因为两地法规始终不一样,即使在中港互联互通下,A、H股差价仍会维持,如内地有升跌停板机制,买卖不能即日鲜等,都会使内地同一公司的股价要有一定折让才有可能吸引力港资北上购买。此外,基于法规不同,两地在于信息披露上也有不同和不对称的地方,这也会增加港人北上购买A股的风险。四、 “沪港通”投资成本过高 内地券商只收取佣金。据调查,境内券商有的参考境内A股标准,最低收取5元人民币佣金,有的参考港股标准,最低收取100港元佣金,但沪港通券商收取万分之八和万分之六佣金居多。 而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卖港股时,除了佣金之外,还需交6种费用。香港证监会表示,内地投资者需要交纳的费用包括6种:交易费,由香港联交所按成交金额0.005%双边收取;交易系统使用费,由香港联交所按每宗交易0.5港元双边收取;交易征费,由香港证监会按成交金额的0.03%双边收取;股份交收费,成交金额的0.02%,最低两港元,最高100港元,由香港结算双边收取;证券组合费,按持有港股市值计算,最终由香港结算收取;上述各种费用内地股民要向港交所缴纳。 由于需要负担高昂的交易费用,因此内地投资者炒港股总体成本比A股为高。加上现时“港股通”的投资目标只限大蓝筹票;大蓝筹通常是升幅慢、波幅小;因此,“港股通”过高的手赎费会令内地散户认为无利可图而不参与。五、 资格境内投资者(QDII)额度未用尽 “沪港通”开通之前,基金投资者只能够透过QFII等机制投资A股市场,但是这些渠道都设有限额。这次开通“沪港通”可为国际基金投资者打开另一投资通道;再加上国家税务总局为“沪港通”订立了3年内毋须缴付股票增值税的优惠,国际基金投资者将会乐于采用此渠道进入A股市场。 目前合资格境内投资者(QDII)额度尚未用尽,“沪港通”只是扩大投资内地的渠道,故此投资者并无迫切参与的需要。另外,对于高端富裕人士而言,投资内地股票市场从来都不会是有太大限制,因为高端富裕人士都有办法拿到RQFII投资渠道的额度,故此,“沪港通”对现有机构投资者或高端富豪的帮助也不是很大。六、 “沪港通”推出时机不合 目前港股正处于较高水平,再加上沪股因“沪港通”的消息而被过度追捧,选择在此时开始推出“沪港通”时机并不合适。有基金经理称,现在政府开通“沪港通”,就如要求一个基金经理要在恒指30000点时开仓一样,有些强人所难,因为输面太高。 “沪港通”启动后市场反应一般欠佳,令到早前购入股票的机构投资者都争相沽货离场。“沪港通”推出后,昨日(11月19日)港股下跌至23373,三日共累计下挫713点(见图)。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沪港通”正式开通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Next: 香港物流业受惠中澳自贸协定 取消“限奶令”可期 相关文章 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改革尘埃落定 热点解读 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改革尘埃落定 放棄意識形態之爭 共享RCEP成果 热点解读 放棄意識形態之爭 共享RCEP成果 台湾选举尘埃落定后的政治生态 热点解读 台湾选举尘埃落定后的政治生态 美伊战争是将来时 热点解读 美伊战争是将来时 聚焦中国之治,“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讨会在港成功举办 热点解读 聚焦中国之治,“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讨会在港成功举办 日本不再值得中國學習了嗎? 热点解读 日本不再值得中國學習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