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文
Tianda Institute

Tianda Institute

  • Home
  • Opinion & Analysis
  • Tianda Reports
  • Publications
  • Events
  • About Us
    • About Tianda Institute
    • Our Vision
    • Disclaimer
    • Contact Us
  • Home
  • 2014
  • September
  • 4
  • 港澳观察

“占领中环”失败 原因何在?

天大研究院研究员 吕国民
2014-09-04
从胆小鬼的博弈角度看,强手绝对不会当胆小鬼,强手更甚至会刻意地更加强硬,目的是要让对手知道,他不是好惹的,以后若要“硬来”,后果必定严重。
“占中”三子之首戴耀廷接受外国传媒访问时承认,“占中”策略性目标已失败。访问翌日,由于“占中”不明朗因素己消除,香港股市一举升穿之前高位,爆升几达六百点,创六年新高,这是香港金融市场对 “占领中环”失败的即时反应。但失败原因何在?我们可通过博弈分析,究其原因。

“占领中环”,全称是“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或简称“占中”,目标是争取香港无筛选普选产生特首的运动。2013年,香港大学法律教授戴耀廷在报章撰文,提倡公民抗命,以“占领中环”这一泛民的“最大杀伤力武器”为威胁,要求中央落实香港特首及全体立法会议员由普选产生。 要挟中央和特区政府在政改问题上作出退让。但历时一年的争取后,在上周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全面否决“占中”运动提出的“真普选”要求,“占中”发起人宣布运动的策略性目标失败。

泛民主派对形势的错误估算

在政治博弈上,“占中”发起人希望改变中央的选择,即把“占中”与有筛选的普选挂钩,令中央政府的原本两个选择有“筛选”普选或“真”普选,变为“占中”或“真”普选。

“占中”支持者认为,如果市民以公民抗命瘫痪香港经济,将能迫使中央政府作出妥协,给予香港人真正的民主普选。他们的推演是,中央政府在“占中”与真普选之间,会宁愿让港人有真普选,也不想“占中”“落地”。因为即使“占中”最终被强制性结束,但仍有很大可能会引发中国其他城市及地区的仿效;“占中”在香港出现,所产生的政治影响会是遍及全国内地,难以估计的。因此,虽然中央政府在“占中”及真普选之间都会有所失。但比较而言,中央政府的理性抉择应该是不让“占中”出现。

在是次的政治博弈中,“占中”人士有何讨价还价的筹码?他们认为,最大的筹码就是,一但与中央谈不拢,就会以“占中”作为重磅炸弹。但是这件武器是否能用得上,他们也不敢肯定。所谓“占中”其实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但虚张声势也需要别人相信才可发挥作用,倘若被对手看穿了,突然来硬的,就会即时陷入窘境。在谈判桌上,要使对手让步,就要使人相信自己不是虚张声势,而是有相应的谈判实力,以及坚持强硬到最后而不退缩的态度。

在胆小鬼博弈中(The Game of Chicken),两名车手向对方驱车而行,谁最先让开的一方就会被耻笑为“胆小鬼”,让另一方胜出。但如果两人拒绝收掣或转軚,任由两车相撞,最终谁都没有好处。这个博弈中,谁强硬,谁就赢。“占中”人士认为如北京不让步就占领中环,中央的损失会很大,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胆小鬼博弈的特点是:双方都可选择“强硬”或“退让”策略;若大家都“退让”,双方都得会保存面子。若一“强硬”,一“退让”,前者得益很大,后者却很没面子;若双方都“强硬”,则玉石俱焚,大家都损失惨重。此博弈的关键元素是能否做到两败俱伤的结果,若做不到此点,只能自伤,对手却丝毫无损,那就不能摆出要硬碰硬的高姿态。而强手只能有一个理性的反应:必定强硬绝不会退让,并把弱手打压到无力反抗。

显而易见,中央是强者,“占中”支持者是弱者。从胆小鬼的博弈角度看,强手绝对不会当胆小鬼,强手更甚至会刻意地更加强硬,目的是要让对手知道,他不是好惹的,以后若要“硬来”,后果必定严重。在现时“占中”的博弈中,中央就是刻意以强硬手段,使“占中”发动者无力反抗;或即使反抗,做成的也是微不足道的损害。事实上,“占中”底牌早已给中央看穿,“占中”所可能起到的破坏效果,也早已被估算好了。

一年多以来,香港民调都显示,大部分的港人根本不相信“占中”能使中央退让。中央决定在2017年特首普选中,候选人必须经过提名委员会的筛选,是全面否定“占中”运动的要求。“占中”发起人和支持者由此表现出的愤怒,可能只反映其无法下台,骑虎难下的心态。

“占领中环”运动发起人之一戴耀廷在9月2日接受彭博采访时承认,“占中”运动策略已经失败,支持者也正在流失。北京拒绝让步,所以战略部分应该结束。 戴耀廷说,将选择一个对香港伤害最少的日子举行“占中”,公民觉醒才最重要。

公民提名超越中央底线

“占中”与中央的博弈为何会失败呢?因为他们所提出的要求是中央不能允许的,公民提名选特首超越中央底线。香港是中国一个特区,直辖于中央政府,行政长官普选是地方性选举,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行政长官普选要符合香港的法律地位,符合香港《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的规定,不能违反。此外,政制发展和选举安排难有所谓“国际标准”。香港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有关政制发展和选举模式必须符合香港的实际情况。虽然,中央可以容许有外国有居留权的人仕担当立法会议员。但是,就不可能让不认同“一国两制”或不认同中央主权的人为特区行政首长。

在外国的主权国家,反对党只是某一段时间的在野,赢了大选就可以执政。但相对香港的政治体制来说,“一国两制”是先决条件。因此,香港的反对派在本质上与主权国家的反对党是不同的。由于香港的反对派人士中有部份不爱国,在“一国两制”之下,中央不希望这些不认同“一国两制”或不爱国的政治人物有资格成为特首的候选人,因此,无论这些人是否有治港才能,都不能为中央所接受的。中央需要对特首候选人进行筛选。其中人个筛选的标准是:特首候选人必须是爱国的。“公民提名”方案无法保证上述标准得以执行,所以无法为中央接受。

“占中”威胁被过份高估

中环虽说是金融中心所在,但银行随着金融机构的全面电子化,数据中心都设在远离中环的地区,即使中环交通瘫痪,电子交易不会受影响,员工也可易地上班或在网上操作。“占中”实际做成的损失很可能并不会高过台风或暴雨的影响。加上股票交易所绝大部分的交易都是电子化,“占中”也不会导致资金外流、股市大跌,无法损害金融机构的实际运作。所以,“占中”人士认为“占中”是一枚威力惊人的核弹,将会瘫痪金融业、动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不合符事实。当然,在争普选的博弈中,香港泛民主派处于弱势,“占中”是他们认为唯一能令北京有所顾忌的群众运动,只是“占中”的破坏力被过份高估。

中央总动员“反占中”行动

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由于“占中”威胁被高估,某些本地亲中央的建制派人士便把“占中”运动视为假想敌,说服中央颁下总动员令。中央决定动员一切亲建制力量,包括港澳办、中联办等,支持特区政府遏制“占中”。工商界纷纷支持,主流传媒力空前归边效忠,就连公务员出身的主要官员也要签名表态支持“反占中”运动。

 “反占中”大联盟展开联署签名,宣称已有超过一百四十万名支持者联署。为了反制泛民派发起的“占中”运动,建制派更发起“八一七反占中”大游行。
主办方称有近1,500个团体及个人、合共19.3万人参加。 “反占中”得到中央和特区政府的支持,声势越来越大。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香港的“占中”与“反占中”的社会总动员,使社会的精力都内耗在政治争论的泥沼中。现时特区政府施政寸步难行,无暇处理民生和经济问题。“占中”运动若能告一段落,香港社会力量若能重回关注经济建设的轨道,才是对香港长期发展有所助益的做法。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澳门新政纲响应社会要求 首要建设宜居城市
Next: “占领中环”失败 原因何在?

相关文章

74e088d0-2144-496a-a1fc-6702c3962376 中国共产党心系香港社会民生
  • 天大报告
  • 港澳观察

中国共产党心系香港社会民生

74e088d0-2144-496a-a1fc-6702c3962376 中国共產党引领香港经济发展
  • 天大报告
  • 港澳观察

中国共產党引领香港经济发展

74e088d0-2144-496a-a1fc-6702c3962376 中国共產党书写传奇『香江篇章』
  • 天大报告
  • 港澳观察

中国共產党书写传奇『香江篇章』

pexels-stuart-rankin-6295359 香港迈向选举协商混合民主制度
  • 港澳观察

香港迈向选举协商混合民主制度

welfare 香港福利体系的弊端与政策建议
  • 港澳观察

香港福利体系的弊端与政策建议

monopoly 垄断——香港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 港澳观察

垄断——香港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Copyright © 2021 Tianda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