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观察 台湾“反服贸”运动对香港的启示及应对之道 牛悦 2014-05-19 台湾这次以社会抗争逼迫政府建制机构撤销政策的做法对香港目前就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具体方案的争议有着多种启示。 3月18日,因反对国民党籍的台湾地区“立法院”委员张庆忠在前一日草率宣布完成《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委员会审查,学生团体进入“立法院”静坐抗议,揭开了“反服贸”运动的序幕。期间经历了3月23日晚占领“行政院”以及随后被台湾地区的警察强制驱离,3月30日发动50万人(警方统计数字为11.6万人)占领凯达格兰大道。这场“占领”行动令世界哗然。恰逢香港进行关于2017年行政长官选举和2016年立法会选举的公众咨询,而香港社会部分人士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占领中环”行动,台湾这次以社会抗争逼迫政府建制机构撤销政策的做法对香港目前就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具体方案的争议有着多种启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第一,“反服贸”运动凸显了大陆“以经统政”策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相关政策只能令部分人满意,尽管这一部分人有着种种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影响力,那么该政策的落实会遇到困难。相比较而言,香港近年来对大陆提供的经济优惠政策也有类似的反应,这里面最明显的就是开放内地居民赴港“自由行”政策。“自由行”政策刚推出时,确实为百业凋敝的香港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但是随着依“自由行”政策来港人数逐年上升,确实为商业区的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对交通设施、购物场所、旅游景点等的承载能力构成一定压力。近年来多次游行集会中,“反自由行”逐渐成为突出的主题。部分有心人士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挑动香港居民情绪,将之作为阻碍、破坏陆港融合的武器,最终的目的是破坏“一国两制”的落实。此次台湾“反服贸”运动的成功必定会刺激反对陆港融合人士,令其以更激进的手段鼓动部分香港市民反对大陆对港的各项优惠政策。 第二,此次“反服贸”运动以年轻人和在校学生担当社会抗争的主力军,这主要是因为年轻人和学生群体自认为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会挤占自己的就业和上升空间。青年上升渠道被窒碍并非是单一地区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概莫能外。而这种状况或是导致青年以暴力发泄不满(例如2011年的伦敦骚乱),或是造成整个政治体制动荡,甚至是“变天”(例如自2010年开始蔓延的“阿拉伯之春”)。相比较香港而言,香港的年轻人和学生群体利用社会抗争手段争取对己有利的政策也与日俱增。最明显的例子就是2012年“学民思潮”占领政府总部,迫使特区政府收回德育及国民教育科三年开展期的规定。最近的发展是,“学民思潮”以“占领中环”相要挟,逼迫特区政府采纳其提出的全民组成行政长官提名委员会的方案。此次台湾“反服贸”运动的成功会刺激香港的年轻人和学生群体,一旦“占领中环”启动,必定充当行动的主力军,再现“反国教”期间围堵政府总部一幕。 第三,在此次“反服贸”运动中,政府建制机构中的反对派提供符号支援和物质支援,台湾地区“民进党”的“四大天王”悉数到场,支援学生占领“立法院”,同时在物资供给和后勤保障方面提供支持。这些本应利用议会抗争等合法手段争取政策制定的人士以非法手段进行抗争,是台湾政治民粹化的集中体现。然而,这种做法也是一把双刃剑,“民进党”的选民基础中有相当部分是支持两岸服务贸易协定的人士,“民进党”在利用此次运动为自己增加政治资本的同时,也要避免被选民用选票淘汰。这种困境其实也是香港反对派的真实写照。反对派一方面要利用“占领中环”凸显自己与中央和建制派的符号差异,另一方面也要小心避免刺激温和选民,防止他们用脚投票。 第四,此次“反服贸”运动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政策推行者面对社会公众的解说不充分,而造成的后果是,政策反对者的谎言说了一千遍,就成为了真理。“反服贸”参与者颇为推崇台湾大学某经济学教授对服贸协定的讲解,但事实上,这份讲解错漏百出,如果不是其专业能力不足,就是别有用心。然而遗憾的是,反“反服贸”的论述严重缺失。这种状况与香港极为相似。目前,反对派对“占领中环”有一套详尽完备的理论论述,从国际标准到“公民抗命”,可以说武装到牙齿。但建制派却缺乏有力的、能与其相匹敌的理论叙述,仅从基本法法律条文出发,并不能打动普通民众。 以上四个层面的问题环环相扣、互为因果。正是因为政策的受益方不能涵盖最广泛的社会群体,在推行落实过程中才会面对困难,而如果这个非受益群体是以年轻人或学生为主,则更为困难,年轻人等不及用自己手中的选票发声,更倾向于采用激进的社会抗争手段。年轻人理想化、有热情,容易受同侪影响,容易被他人鼓动,反对派可以站在年轻人的身后,提供符号支援和物质支持。面对台湾“反服贸”运动带给香港的种种启示,笔者认为,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在应对目前香港政改问题和长远的陆港融合问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如下。 首先,政策的受益群体应尽可能广泛,不能笼统以“对香港好”作为证明政策正当性的论据。对于政策负面效应要有长远考虑、严肃认识,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其次,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吸引年轻人和学生群体支持中央推行的政策。随着年轻人逐渐成年,拥有投票权,他们在未来影响政策落实的能力会越来越大。如果不能从心理上赢得年轻人对政策的支持,未来他们就不仅诉诸激进社会抗争,还会用尽合法手段制造两地融合的障碍。 再次,要利用反对派支持激进社会抗争面对的两难,吸引中间选民支持政府决策和施政。区分反对派中的激进力量和温和力量,在站稳立场、有理有节与反对派斗争同时,顾及温和力量感受,最大程度吸引最广泛的支持力量。 最后,做好政策的理论论述支持工作。反对政策的声音通常是系统化、有章法、以“专家”讲授的方式推出,而支持政策的声音往往缺席。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要尽社会责任,不怕论战,真理越辩越明。支持政策的人士也要有组织集中起来系统回应反对派人士的论述。 (本文写于2014年3月)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治港有道:关键在推行三大政策Next: 完善CEPA需要创新思维 相关文章 中国共产党心系香港社会民生 天大报告 港澳观察 中国共产党心系香港社会民生 中国共產党引领香港经济发展 天大报告 港澳观察 中国共產党引领香港经济发展 中国共產党书写传奇『香江篇章』 天大报告 港澳观察 中国共產党书写传奇『香江篇章』 香港迈向选举协商混合民主制度 港澳观察 香港迈向选举协商混合民主制度 香港福利体系的弊端与政策建议 港澳观察 香港福利体系的弊端与政策建议 垄断——香港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港澳观察 垄断——香港经济的结构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