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国梦与美国梦》兼论中国梦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 邢悦 2013-09-25 只有人人都有梦想的权利,人人才敢有梦想。有梦想就会有奋斗、有追求,每个人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整个社会才会朝气蓬勃,国家才会欣欣向荣。 自2012年以来,关于习近平的“全球评论和报道”系列书,天大研究院陆续出版了前两本,笔者都认真阅读,并受约撰写书评,对天大研究院精心搜集和整理全球重要智库和主流媒体对中国重大事件的评论和报道的尝试、努力、付出的心血及其现实意义给予肯定和赞赏。 拿到第三本书《中国梦与美国梦》时,原来封面上最吸引我的“全球评论和报道”这几个最能体现本系列书独具一格特色的词汇,这次似乎已经没有以往的风采,因为我对“全球评论和报道”已经不再满足。我在想:这本书有没有与其他两本书不同之处呢?难道“美国梦”也是一个具有时效性的话题吗?“中国梦”带动世界开始重新讨论“美国梦”了吗?编译者把“中国梦”与“美国梦”并列在一起,是否有些牵强附会? 带着这些疑问,我翻看此书,发现此书第二章“美国梦”的选材好像与本书副标题有些不符。因为此章所包含的内容不仅时间跨度很大,从1931年到2013年,而且内容也不仅是新闻性质的,还有美国经典文献,如《美国史诗》的节选、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以及美国总统奥巴马2007年参加竞选的演讲。不过,正是这些看起来似乎“不符”的内容,使我眼前一亮,产生了阅读此书的兴趣,并体会出此书的价值。 自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他提出的“中国梦”引发了人们对世界上所有“梦”的关注,尤其是最具影响力的“美国梦”。很多文章都对照“美国梦”来阐述“中国梦”,不过,在笔者看来,有些对比和观点太过牵强,甚至有可能误导读者。 书中第二章不仅编译了美国人关于“美国梦”的经典论述,而且提供了“美国梦”的鲜活事例,同时展示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人对“美国梦”的反思和检讨。这一章不仅显示编者不拘一格的开放精神和独具匠心的编辑水平,同时也增强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笔者认为,这是此书最有特色和最具价值的内容,不仅使读者对美国梦有了清晰而具体的认识,同时也启发人们对“中国梦”进行深入思考。 笔者根据中美两国政府、国家领导人和两国主流媒体对中国梦和美国梦的阐述,结合自己的政治学和美国政治文化的常识,整理出下表,以显示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不同哲学基础、基本逻辑和表现形式。 尽管可以看出中国梦与美国梦的明显差别,但笔者认为,中国梦还只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有待发展的概念,国内外对其还存在许多似是而非的解读,距离形成中国梦的理论体系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梦与美国梦之比较 中国梦 美国梦 来源 政府;国家领导人是中国梦的提出者,民众是中国梦的响应者 社会;政府是美国梦的响应者,总统(如克林顿、奥巴马)往往是美国梦的象征 背景 大背景:中国走出近代的屈辱史,实现了中国崛起; 小背景:习近平当选为中国最高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