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穆骏 2013-09-13 天大研究院推出的新书《中国梦与美国梦》较全面地收录了有关“中国梦”与“美国梦”的资料与文献,呈现了中美梦的相通之处,还原了一个筑梦、解梦与逐梦的过程。 习近平去年首次提出“中国梦”,今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更加以系统阐述,6月首次习奥会提出“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天大研究院推出新书《中国梦与美国梦——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暨首次习奥会全球评论与报道选辑》。这本厚达800页的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收集了习近平阐述“中国梦”的相关演讲,以及全球媒体、智库、学人和政治人物对“中国梦”的分析与评论;第二部分“美国梦”收录了从“美国梦”提出以来有关的重要文献、评论,尤其是奥巴马竞选总统前后的演讲与反响;第三部分则把焦点集中在世界各国媒体对习奥庄园会的评论,预示“中国梦”遇上“美国梦”,对“中国梦”与“美国梦”条分缕析,很有见地。 这本书看似只是简单的资料与文献汇集,但是三大部分布局清晰而有深意,使这本书尤为厚重,更有着深层的现实意义与对未来的指导价值。 新一届领导人上任后,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中国梦”。这本书集中收录了习近平对“中国梦”的阐述,从“强国梦”、“强军梦”到“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的梦”,再到“中国梦同美国梦是相通的”。中国梦是一种理想、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新一届领导人继往开来,继承中共前三个30年,开创新未来的纽带;也是执政党与人民之间一个庄严的承诺。“中国梦”一推出就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响应。 不过,也有部分人误读“中国梦”,一些政府部门试图循老方式垄断对“中国梦”的解释权,还有一些作者处心积虑寻找“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不同。这些都是对习近平倡议的“中国梦”理解不够,既没有深入历史,更没有放眼未来。 第二部分“美国梦”开篇是詹姆斯.亚当斯写于1931年的《美国梦》,这也是现有资料中“美国梦”最早的定义。他这样定义美国梦:“那是一片理想的国度,人人都过上更美好、更富裕和更充实的生活;人人机会均等、依靠能力或成就实现自我。” 这一部分收集多篇经典文章,比较全面地阐述“美国梦”。例如,“让所有的人都享有更美好、更富裕生活的美国梦,其根基在于,所有人都愿意不同程度地为这一梦想贡献力量”,“美国梦,作为一种理念,是指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任何人,都可以从最卑微的出身开始,经过自己的奋斗而获得成功,这一想法深植于我们的民族精神”, “真正的美国梦是过上富足而独立的生活,而美国人可以选择在哪里实现这一梦想,无论在农场还是在市中心” 等等。 美国社会的道德支柱就是美国梦。正如书中引文所说:“如果没有美国梦提供的乌托邦,美国人不会那么和谐,可能会奋起反抗。”美国梦的定义多种多样,例如“只要靠个人努力,谁都有机会成为百万富翁”;新一代的生活水平定会比上一代要高;在郊区拥有一套房子,有一个固定的工作、生活无忧等等,这些希望曾经为美国社会带来动力。 如果说以上就是经典文献给“美国梦”定义,那么,过去30年,哪个国家让世界上最多的民众实现了这样的梦想?答案是中国。这是毫无疑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让世界上最大的群体脱离贫困,让世界上最多的人住进了自己的房子,拥有了自己的小汽车,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这是中国梦,也是美国梦。 美国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Orville Schell)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当习主席谈到梦想的时候,他讲的是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梦想。而美国梦说的是个人梦:个人更富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生活。(因此,)我们谈美国梦,不是作为一个国家讲的,而是个人实现未来的可能性。而中国梦总是围绕着这个国家的统一、富强,以及更令人尊敬等目标。” 由于夏伟先生的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做一个回应,我们还是从《中国梦与美国梦》这本书中找答案。这本书虽然没有用太多篇幅对比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但这两个世界大国的“梦”都摆在那里,稍微有心的读者就会明白,什么叫“中国梦与美国梦是相通的”。 作为领导人,强调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是再恰当不过的。奥巴马曾经在演讲中强调美国人一起奋斗,他说:“美国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希望实现这些梦想并非仅仅为了我们自己——我们是为了大家好。所以我们才称之为美国梦”,“如果其他美国人没能实现美国梦,那我们自己实现美国梦的可能性也不大。”他还强调:“美国梦值得奋斗——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彼此。” 从奥巴马的演讲中,我们看到“美国梦”集体主义的一面,而如果我们对“美国梦”一路追踪下去,就会发现,从“美国梦”最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提出来,美国人就在为美国的富强打拼,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冷战,美国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美国人就是在国家强大与个人富裕的“美国梦”的指引下,从当时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一路上升到世界第一的位置。试想,没有美国强大的军力,抵御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攻击,何谈“美国梦”?没有美国在冷战中建立的强大经济实力,美国人的个人梦想又到哪里去实现? 个人梦与国家的梦不可分割,中国如此,美国也是同样。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遭受外来侵犯与欺辱的国家,没有强大的国力与军力,连自己的人民都无法保护,个体又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些对习近平倡议的“中国梦”有所误读的专家学者,不妨认真阅读一下这本《中国梦与美国梦》。虽说中国与美国,无论在历史传统与文化、政治制度与国情民性上都有所不同,但两国也有更多的相同之处,这是世界上唯一两个国土面积都跨越寒带、温带、亚热带与热带的超级大国,分别为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两国都对承诺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历史使命感。 虽说国际形势与环境同上个世纪美国第一次提出“美国梦”之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对照一下不难发现,习近平提出“中国梦”时的中国,同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有一些相似之处:当时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崛起大国,在国际上逐渐发挥其作用,国内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经济复兴势在必行,政治影响力超过英国也是全民期待与指日可待。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提出了“美国梦”,这是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也是随后百年来的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正如《中国梦与美国梦》中一些美国人同时提到的,由于这些年美国经济不振,越来越多美国人已经感觉到追梦乏力,相比而言,大洋对岸的中国,却在热火朝天地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几亿中国人过着小康生活,所有的中国人都过上了30年前他们连做梦都不敢想像的生活⋯⋯与此同时,发展中也不断出现各种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 在这个时候,习近平等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中国梦”。“中国梦”就是强国梦、强军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同美国梦是相通的。“中国梦”是联系执政党与人民的纽带,是党和人民共织美好未来的平台,强国强军是她的保障,人民的富裕安康是她的主要内容。阅读《中国梦与美国梦》,有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很多惊喜,这也是一个筑梦、解梦与逐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