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February 27, 2013

——读《邓小平时代》有感 穆 骏 2013-02-27 继承小平,就是要继承他务实的精神;继承小平,就是要继承他从始至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继承小平,就是要继承他“摸着石头过河”,敢为人先的精神,而绝不是教条地墨守他的做法;继承小平,就是要学习他以问题为中心,一个一个不停地解决问题,而避免空谈误国,避免按照本本与所谓的理论治理国家,或者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继承小平,就是要与时俱进,超越小平。 随着美国著名汉学家傅高义(Ezra F. Vogel)新书《邓小平时代》在全球热卖,中文版顺利在中国大陆出版,世界再一次认识了邓小平。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少有像他这样的领导人:领导一个国家,从极度的贫穷落后,人民吃不饱穿不暖,发展到全球经济总量排行第二,民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可以这样说,邓小平为中国人留下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他在国际上地位之高,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出来。这本长达800页的传记,是迄今为止由外国人执笔的最详细、也相当公正客观的一本传记。 通读此书,笔者深深感觉到一个普通的伟人,一个伟大的普通人,对自己的国家与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而这种贡献绝对不只是物质财富,更多的是给中国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为执政者留下的政治遗产。下面让我们顺着此书的脉络重温邓小平的一生,并梳理他老人家为中国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与政治遗产。最具国际眼光与视野的中共领导人 邓小平是中共领导人中为数不多的“海归”,他16岁时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在那里,他边学习边工作,加入到周恩来领导的宣传社会主义理念的组织,周恩来负责写文章,而他的主要负责印刷。他擅长写字和刻板,因此得到了“油印博士”称号。那批法国回来的“勤工俭学”人员包括周恩来、李富春、陈毅、聂荣臻、李维汉,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这和他们留学海外的经历不无关系。 邓小平就是在法国期间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眼见早期资本主义的贫富差距与种种乱象,他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同样是这段时间的经历,让邓小平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活力、贸易的重要,这可能对他后来力主改革开放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与中共领导人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等有所不同,邓小平是最热衷出国访问,也去过最多国家的一位领导人。他是新中国第一位在联合国发言的最高领导人,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复出后先后访问了法国、日本和美国。 邓小平1978年上台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主要就是在经济上给民众以自主与自由,释放中国人过去被束缚住的致富愿望与热情。开放则有所不同,邓小平掌握主动,全面出击。在他执政期间,始终维系了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友好关系。过去30多年来,江泽民、胡锦涛与习近平,都是继承了邓小平制定的外交政策,沿着邓小平开创的外交路线前进。“一国两制”创世界政治制度史先河 小平不但提出了改革开放30年的外交大战略,为中国30年的经济发展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他还开创了对台湾、港澳以及西藏的新政策与新局面。尤其是在港澳实行的“一国两制”,更开创世界政治制度史之先河,是最能集中反映“邓小平理论”的典范。 上个世纪90年代,冷战刚刚结束,别说那个时代,就是整个世界历史上,一个主权国家实行两种制度的做法也并无先例。连美国等西方这些极具包容性的国家政权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国家里弄出一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别行政区,港人与国际观察家们完全有理由怀疑:中国能允许香港实行自由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吗?香港的高度自治、完善的法治与骄人的自由是否会受到破坏?说实话,当时恐怕没有几个香港人真正相信北京能够落实“一国两制”。 15年过去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如果现在问香港人,恐怕没有人会怀疑“一国两制”。从江泽民到胡锦涛再到习近平,中国三代领导人始终如一地执行了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方针。没有对“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守,就没有今天的香港。 邓小平处理香港问题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长期以来,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是西方进军大陆的跳板,也是各种反华势力的集散地,要在这样一个地方实行“一国两制”,来自海内外与体制内外的阻力一定不小,但邓小平却坚决果断,批评了不在香港驻军的说法后,又对香港的自由设立了明确的边界。据《邓小平时代》记载,邓小平说:1997年后,香港人可以继续骂共产党,假如把言论变成行动,打着民主的旗帜同大陆对抗,北京就不得不进行干涉。 15年后的香港,繁荣与自由依旧,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对“一国”与“两制”关系的争论,对2017年普选的争吵等等。笔者认为,回归邓小平,深入理解邓小平的思想,严格执行“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选择。在“小平小道”上思考出的大道理 大家都知道,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曾经被下放到江西南昌工厂里做工,那时他每天行走一条泥路——现在叫“小平小道”。据说,邓小平每天都会在这条路上散步,思考问题——当然是思考中国的问题。邓小平在这条小道上,思考出中国的大道。邓小平思考的道理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要改善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三起三落,下放基层,让他看到了民众的清苦。《邓小平时代》记载,子女来看小平,告诉他民众如何穷困,小平联系到自己所看到的,黯然神伤。 邓小平就是在这些地方——包括“小平小道”上思考了一个更加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不能折腾,必须结束文革,让这种折腾国家与民众的灾难不再重演。《邓小平时代》记载,邓小平1979年访美时,在国宴上,莎莉麦莲(Shirley MacClaine)对他说,有个文革期间被下放到农村的中国知识分子很感激自己从那段种蕃茄的生活中学到的东西,邓小平很快失去了耐心,打断她说,“他在撒谎”,然后向她讲述了文革是多么的可怕。 邓小平能够客观地看待历史,但对历史上邪恶之事,绝不姑息。最近有一股怀旧风,什么文革啊,上山下乡啊,在一些人眼中都成了风花雪月。前段时间,甚至有人借“唱红”宣扬文革,这要是邓小平在,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邓小平在如何对待过去与未来,如何客观公正地认识、评价历史上为当今领导人做出了榜样。随着互联网时代资讯越来越发达,中国人对历史真相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对一些历史事件要求重新评价的期望会越来越高,这对当今中国的领导人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从邓小平留下的治理国家的精神财富中吸取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执政实践 同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相比,邓小平是“问题型”的领导人:少谈主义,多解决问题。邓小平是最反对空谈的,空谈误国。他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理论与实践互相矛盾时,他不是像毛泽东一样,去用理论批判实践,而是改变理论以适合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