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观察 谢长廷登陆对民共交流的启示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陈紫衣 2012-10-22 谢长廷的一小步是否可以转化为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转型的一大步,这是谢长廷登陆之后两岸三党甚至美国都很关切的议题。 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这次登陆,被视为民进党与共产党交流的“破冰之旅”。谢长廷的一小步是否可以转化为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转型的一大步,更或者是民共交流未来只要复制谢长廷模式就可以建立长期管道,这是谢长廷登陆之后两岸三党甚至美国都很关切的议题。“谢长廷模式”难以复制 必须看到,“谢长廷模式”对民进党其他“天王”来说是很难复制的,如果大陆对其他“天王”都以谢长廷为模式,来进行民共交流,对大陆来说是有潜在风险的。 谢长廷与其他天王尤其是党内还被认为有未来性的苏贞昌和蔡英文,有三个比较不同的特质。 第一,谢长廷在论述两岸事务上愿意长期耕耘,即使高雄市长任内赴厦门参访被陈水扁阻止,基本教义派也对其怒吼不断,但他仍然陆续提出“宪法一中”、“宪法重迭共识”或者“宪法共识”等。 这次访问大陆,他可以重复这些主张而不被质疑,就是因为这都是他长期提过的,并非新闻。在台湾讲多了,在大陆讲出来时就很自然。试问如果现今换成蔡英文或者苏贞昌,他们能谈什么呢?难道纯粹旅游观光,又或者是硬对硬谈“台独”党纲对“一中”吗? 第二,谢长廷身段柔软,好像台湾一种打地鼠的电动玩具,从洞里冒出来被打下去之后,又会转到别的洞口出来。这些年的“宪法一中”、“宪法各表”及“宪法共识”就是这样一个一个被打下去后又提出来的。加上他本身有派系实力支持,被打下去之后,有智慧也有力量支持他再上来。 由于他的实力庞大,像绿营的电视媒体“三立”和“民视”,老板阶层都与他关系良好,过去微批“宪法共识”,如今在外界要求转型大势之下,出现了肯定但保守的声音,加上适时出现六成多支持谢访大陆的民调,让民进党内即使心里不十分服气,也不敢多加批评。 同时,谢在党内也尽一切地说明,例如本来发言都蛮吃味的苏贞昌,在10月9日与其见面两小时,出来之后肯定谢辛苦了,甚至说以后可以按照这种模式进行。谢苏两人是死敌,从某种角度看,如果苏贞昌聪明就该坐收渔翁之利,但苏在谢出发及刚回来时,发言并不客气,也许是因为他背着党的包袱。但苏谢会后这番发言,代表苏是想通了,也愿意以党主席身份沾光。 根据随行的民进党前秘书长李应元所言,谢长廷与苏贞昌谈时完全没有保留,与王毅、戴秉国和陈云林谈了什么,甚至沟通管道如何,知无不言,才得到苏的肯定。从目前看来,谢长廷这次登陆是成功的“破冰之旅”,党内杂音如姚嘉文等固然有,但苏肯定之后,这种杂音已不足惧,并逐渐减少。 第三,和苏贞昌、蔡英文不同的是,谢长廷不再有选举的压力。即使摊开过去选举历史,他也很少像陈水扁那样容易回到基本教义派取暖。毕竟政治人物一面临选举,行为难测度很高,大陆接待起来风险难免会增加,例如陈菊等。 谢长廷没有选举压力,又视两岸为舞台,他的两岸主张的变动度就相对地减弱,对大陆来说风险性相对地降低。所以这次谢长廷回到台湾之后,李应元说,谢长廷不会变来变去,因为他没有公职。 这三点代表谢长廷这次的交流模式成功,有其非常个人化特质的因素存在。如果大陆把这次谢长廷交流模式视为固定方式,不再以细致化、制度性地加以规范,面对其他“天王”时会有可能较高及不测的风险。尤其是苏贞昌个性多变,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也常常屈服于选举压力,与其交流会成为陈菊或者谢长廷,很难预测。再如谢长廷初时愿意以调酒大赛这种议题试水温,但苏贞昌的个性可能就会因被批评位阶矮化而不愿意。后续交流须增加稳定性 不论如何,面对民进党派系共治的结构,大陆如果单做谢的关系,无法扩大民共交流的范围和整体性,因此必须要兼顾苏贞昌等不同派系的人。当大家都有吃饼的期待时,才不会反对第一个先吃饼的人。 只是在继续发饼时,建立一些规范会比较好,因拿饼的人姿势或者吃相不同,就会摇晃敏感的民共交流神经。同时,为了降低双方的风险,让民共交流的路可以走得更长一点,一定要有一些手法细致的安排和设计才行。 至于如何设计或安排,大致可以有几种情况。一种是与民进党内有希望取胜2016年总统大位者或者有实力的派系建立联络,按照他们各自的需求和个人条件,建立不同的沟通管道。这样一来,大陆可以掌控党内不同派系的人,对各个人物也比较方便及安心,尤其是与苏贞昌和蔡英文亟须建立沟通管道。 但这样的方式,就会出现上述所说的风险,交流成功的变量增加很多。由于这些政治人物有不同个性,或者因应当时的政治需要,随时会有意外。 另一种方式就是以谢长廷为唯一的对口单位。因为谢长廷行为惯性比较高,操作起来意外少。但是这会产生另外的问题,就是对苏或者其他政治人物而言可能无法服众,也很难避免谢存有私心而偏袒蔡英文等,造成很大的混乱。 不过,如果依照大陆对谢的善意及互动的良好模式,跟谢谈条件,给他一些“独家代理”的条件,同时要求他在两岸这一块平衡对待苏蔡两人。由于新潮流系已另有管道,而且其与谢的仇可能比苏谢更深,所以这一方法只适用在苏或蔡身上。也就是说,如果苏蔡愿意,也循着谢长廷这次建立的管道进行登陆,在登陆的细节上让谢有适度参与和建议,以期让未来苏蔡登陆的表现都能不出意外,双方可以互利。 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就需要苏贞昌把“中国事务委员会”主委一职释出给谢,谢自然有角色为苏蔡登陆提供意见。这次民进党内虽然很多人没有出言批评,但私下并不看好谢这次之行,并认为谢会因此而被苏排除掉“中国事务委员会”主委的位子,像柯建铭方面就有类似的声音。 现在苏的确是表示要延后成立,但这倒不必以恶意相看。其实,在当下是有必要的。民共交流就是要有一种节拍,热冷冷冷、热冷冷、热冷、热,就是说谢大陆之行成功,苏贞昌愿意帮其背书或者共享其成,也需要冷一下,以让基本教义派党员比较安心,以及有时间来调整心态。 同样地,大陆目前也要以静制动,看看最后苏贞昌如何安排“中国事务委员会”这个机构及位子,由此才能确定谢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也要确定谢的确是可信之人。何况在11月8日十八大召开之前,也不适合再有任何大动作了。善用谢长廷促进民共交流 既然有了谢的“破冰之旅”,大陆对民进党就有了施展影响的突破口。如果能够技巧性地助谢取得“中国事务委员会”主委,则让谢在民进党内就民共交流中的细节,帮助大陆起到补漏之效。 这肯定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如果可以成功,可以透过谢这个具有理论主张高度的角色,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论述也可能有所改变和影响,让其朝稳定化发展,而不只是仅在高层来来去去。高层之间的来来去去,很容易遭到基层党员以“朝贡”之名激烈反对,平添变量。 当然,如果真要如此操作,前提必须是双方在互信基础上建立非常稳固的关系。大陆与谢长廷之间要有更多的沟通,同时还要适度适时释放对苏蔡的善意,避免谢长廷独领风骚,既害了谢,也会影响大陆与其他人可能发展的关系。大陆方面有必要对后续操作进行全面性评估。 不过,跟谢长廷建立管道,跟江丙坤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谢长廷要留名、要继续留在政治舞台的欲望,比取得经济实惠的欲望要来得高。因为背负着“退出政坛”四个字,他在台湾内政也就是选举上的舞台很小了,所以他高度期待在两岸舞台有所发展。大陆可以就他所提出的“宪法一中”等主张进行研究,或者对他在北京提出参与国际社会等要求进行检讨,寻找其中是否有可协商的空间,从而让双方都有小让步却能产生大进展。 谢长廷这次登陆事件,成功建立一种民共交流模式。外界普遍期待民进党要转型、要重新执政之下,民进党内虽然嘴巴上不松口,但都认为这次谢是成功的,是大赢家。当然,内部还是有些暗潮,一定会有人此刻向苏施压,不要再将“中国事务委员会”主委给谢,甚至建议苏自己当。总之,谢登陆之行,表面是平静地过关了,但平静的水波下是巨浪汹涌,需要一段调整期,谢短期不会有动作。倒是苏在未来两个月内对“中国事务委员会”是什么态度,不失为观察的指标之一。 这次谢长廷登陆之行,在双方默契下做得很漂亮,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转型已经被启动了,党内的气氛是看好的居多。很多人都认为两岸政策绝对是下届重掌政权的关键,而且越接近2016年,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转型就越必要。但是要改变民进党一二十年的想法,还需要时间,对高层人士如此,对基层党员更是如此。 《台湾观察》2012年10月期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2014地方选举触发国民党版图重整Next: 用日本方式化解钓鱼岛“国有化”问题 相关文章 菠萝事件给处理两岸事务的启发 台湾观察 菠萝事件给处理两岸事务的启发 剖析台湾未来两场重要的选举 台湾观察 剖析台湾未来两场重要的选举 “天然独”实为教科书造就的“洗脑独” 台湾观察 “天然独”实为教科书造就的“洗脑独” 2020年两岸关系回顾与未来展望 台湾观察 2020年两岸关系回顾与未来展望 拜登打“台湾牌”不会突破底线 台湾观察 拜登打“台湾牌”不会突破底线 台海变局与应对 台湾观察 台海变局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