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October 19, 2012

天大研究院研究助理 何龙 2012-10-19 “江南style”不可争议的红了,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也在不知不觉间让国际社会重新打量韩国的文化“软实力”。 人称“鸟叔”的韩国歌手朴载相凭借其新专辑《Psy 6甲》中的一首“江南style”不仅红遍大江南北,还赚得金银满钵。“江南style”上传到Youtube,不仅创造了Youtube上MV视屏点击率最快达到三亿大关的历史,还创造了点击率的吉尼斯世界记录,突破五亿大关在即。此歌攻破了英国单曲排行榜的榜首,过去五周也一直蝉联美国音乐榜的第二位,并且绝对有上升至榜首的潜力。世界各地就出现了“江南style”的各种版本,包括“伦敦style”、“中国style”、“香港style”等等,布兰妮、罗宾·威廉姆斯等大牌明星在美国的《艾伦秀》上也跟着“鸟叔”学骑马舞,连最近取得中网男单冠军的德约科维奇夺冠后也用骑马舞庆贺。 “江南style”何以能够如此爆红?有网友认为,“鸟叔”的走红得益于其低俗的搞笑成分。英国《卫报》的评论员将之归结于其对音乐“不严谨”的态度以及不在乎作品是否被别人模仿。而《纽约时报》的评论文章则表示,“江南style”用恶搞的方式讽刺韩国贫富差距拉大,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不管如何,“江南style”不可争议的红了,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也在不知不觉间让国际社会重新打量韩国的文化“软实力”。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韩国就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短短几十年时间已经成为了亚洲的旅游强国。本世纪初,韩剧风靡亚洲,影响所及,也带动了韩国旅游。“江南style”走红后即被韩国官方旅游机构韩国观光公社置于网站首页,成为政府推广旅游的又一“吉祥物”。韩国外交通商部公共外交大使马宁三表示:“虽然单靠一首歌曲无法打造韩国的文化品牌,但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商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 从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成功“申遗”到“江南style”走红,在显示韩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这对中国推动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和提升国际认同感有什么启示呢? 笔者认为,首先,中国可借鉴韩国的“借势助推”法。韩国可将“江南style”用于助推旅游业,中国同样可以借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势头助推中国文学在世界的影响。具体而言,可以鼓励中国文学作品的外译,因为有外语版本的中国文学作品是获得世界读者认同中国文学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有获得更多国际荣誉的可能。 其次,要对文化创作更宽容、包容。“江南style”的成功,既是民间创作智慧的展现,同时也离不开韩国政府对创作的包容。尽管被指低俗,被指恶搞,讽刺韩国社会现状的讽刺,但是韩国政府并没有去打压“江南style”。《纽约客》一篇题为《为何中国缺少自己的“江南style”》的评论文章转述韩国延世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韩研究专家鲁乐汉(John Delury)的分析。他指出:“韩国的喜剧作品中通常极具讽刺意味,拿政治、社会问题等开涮,颇为有趣。但在中国推广的大都是赞扬伟大的古典文化和经济发展,就显得不那么吸引人了。”的确如此,只有对文化创作持宽容、包容之心,在制度层面放宽对创作的管制,才能真正推动文化创新,中国的文化方可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经过审批筛选的文章失去了多元化,而人类的好奇心正是源于事物的多元。 再次,借鉴韩国和西方国家的做法,不仅继续弘扬传统文化,更注重按照现代传播的特性来提升文化软实力。西方的圣诞节和万圣节已经传遍世界,即使许多人不知这些节日的内在含义,但却因为这些节日的盛大仪式而印象深刻。在中国,除了过年的节日氛围比较浓厚外,其它节日似乎并未受到重视,更别说传播到海外。政府应该善于从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中汲取资源,并以类似“舌尖上的中国”这样令人喜闻乐见的风格进行传播,让前来中国的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自然风光,还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向一方 2012-10-19 中国除了以广西作为发展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主要平台之外,还可以考虑将香港作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一个战略基点。 在美国“重返亚洲”和中日就钓鱼岛主权的斗争升级的情况下,如何在周边地区营造出一个有利于中国的国际环境,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课题。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困境与挑战 与东盟的关系是中国外交上的重要一环。中国和东盟的关系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冷战时期,美国一直在经营其和亚洲国家的关系,和亚洲一些国家结成了各种联盟关系。较之中国,美国和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制度化水平更高。冷战给中国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留下的遗产是负面的,一些国家甚至对中国抱有很深的疑虑。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关系进入了一个互相调适的阶段。东盟各国采取现实主义的务实外交政策,把中国的经济崛起视为一个机会,调整自己和中国的关系;同时,中国也把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重心放在经贸关系上,以由浅及深、先经后政的方式逐步推进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正是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这种互相调适,双方关系才获得了快速的进展,并通过各种区域的和国际的、双边的和多边的途径使得双方关系趋于制度化。这一点显著表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以及中国与东盟之间其它种种10+1机制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一步巩固,东盟已超越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但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仍受到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美国加快重返亚洲的战略部署。自美国宣告结束伊拉克战争后,逐步把战略重心移至亚洲。它除了加强军事影响力,如与亚洲传统盟友日本、韩国等进行军事演习外,还逐步扩大其经济影响力。2011年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上,美国便向各成员积极倡议《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希望藉此巩固美国在亚洲的经济地位,并制衡中国在区内的经济影响力。这些举动都令亚洲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可能对中国加强与东盟的合作以至企业“走出去”带来负面影响。 二是由于历史原因,部分东盟成员国在政治上对中国存有一定戒心。2011年,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在领土问题上出现颇大争议。虽然各国都从大局着想,尽力化解政治分歧,但是有关事件再次突显了中国加强与东盟的合作存在的困难。影响所及,一些经贸关系,例如以中国政府或中国国有企业身份参与的投资项目,都容易引起争议。香港可作为与东盟关系的战略基点 现在中国和东盟之间一个制度化的战略交往平台,是每年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广西与越南毗邻,在边贸发展上有一定优势,但这个平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除了边贸以外,广西与东盟中影响力最大的几个国家,包括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经贸往来有限。加之广西自身的经济发展程度,与东盟中的不少国家大致处于同一阶段,竞争关系多于互补关系。因此,中国除了以广西作为发展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主要平台之外,还可以考虑将香港作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一个战略基点。 历史上,香港与东南亚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少移居东南亚的华人都与香港保持密切联系,如部分亲人仍在港定居,或利用香港作为中国与东南亚贸易的中介地等。长期以来,香港政局和商业环境稳定,也成为东南亚居民融资、贸易、旅游等的重要选择地之一。而香港有一批较早进入东南亚地区发展的政商人士,其知识、经验等对内地商界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不仅如此,与东南亚当地政府有着密切关系的华人巨贾和财团,比如马来西亚的郭鹤年、印尼的林绍良、泰国的陈有庆、新加坡的黄志祥,都和香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香港可以成为联系东盟国家政商界的一个得天独厚的平台。 同时,香港的经济结构,尤其在金融、法律、会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优势,令香港经济与除新加坡之外的其它东盟国家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东盟各国也非常愿意以香港作为企业融资、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平台。 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在一国前提下,其制度又与国际接轨,因此由香港注册的企业牵头的项目较易让东盟成员国接受。另外,中国内地可凭借香港的服务业以大展拳脚,加快推动内地企业对东盟国家投资的进程。五项措施加强香港战略角色 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应考虑进一步加强香港在东盟事务上的角色。就近期而言,可以迅速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尽快启动香港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建议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商务部等与特区政府协商,尽快启动香港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此举可创造“三赢”的局面:中国大陆的企业可借助香港的东南亚网络,减少进入东盟时遇到的各种障碍;东盟的企业也可借助香港对内地市场的熟悉,开拓内地的庞大市场;对香港而言,虽然香港大部份制造业北移,短期而言获益可能有限,但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和加深,香港的服务业将有更大发展空间。 第二,不少内地企业家进入东南亚地区投资,都面对着不熟悉当地行业、劳工、制度、社会状况等困境。建议中央政府加强利用香港各界与东南亚地区的联系,以及其香港工商界人士对该地区的知识、经验等,鼓励香港各界如行业协会牵头组织考察团、培训团等,加强内地商界对东南亚地区的了解。 第三,香港有不少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学,中央政府可鼓励这些大学与东南亚地区的大学合办研讨会、课程、交换生计划等,让香港以至内地的学生可以加深了解东南亚各国的制度、风俗、语言等,为国家培育更多精通东南亚地区的人才。 第四,利用香港的名义加大对东盟成员国的投资。建议中央政府及国有企业加强利用香港平台,例如设立香港注册公司,以增加对东盟成员国的投资。此举有助减少有关投资可能引发东盟成员国在政治上的反弹,有利加快落实国家的“走出去”战略。 第五,签证政策上做出便利化安排。由于历史原因,香港对东南亚部分“非资本主义国家”的签证较为严格。建议外交部与特区政府讨论和研究,定期评估东盟成员国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的状况,进一步简化东盟成员国的国民申办来港签证的办法,最终达至免签证待遇。 《港澳观察》2012年9月期相关链接:香港在国家东亚战略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