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观察 大陆应协助民进党转型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陈紫衣 2012-08-08 民进党会不会再次执政,无法预期,但民进党的确代表台湾45%以上的民意走向,当大陆可以同时与国、民两党交流,才是拿下台湾百分之百民心的良策。 民进党新任党主席苏贞昌上任后,一度放出消息要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并请另一位天王人物谢长廷出掌主委。一时之间,苏谢合作的气氛,令各界对民进党内两岸政策转型的期待再起。但是不到一个月,苏谢合作破局,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已成一场空。 政客盘算错失转型机遇 苏贞昌上任之后,第一个战场摆在“立法院”抗争“美牛案”,民进党长达五天四夜占据主席台。有人批评是浪费“立法院”的资源,但多数人还是认为民进党终于动起来,发挥了“在野党”的功能,尤其对于苏贞昌强而有力的领导,大都给予高度的肯定。 苏贞昌彷佛打了一剂强心针,竞选党主席时放下身段的谦虚,停留不到多久就消失了,与谢长廷在两岸问题上的合作自然也随风而逝。表面上,虽是要不要辩论引起的意见不合,导致苏谢拆伙,但说到底,还是政治权力和利害的计算。 谢长廷在谈及是否接掌中国事务委员会主委时,曾要求民进党内必须要对两岸政策先举行一场大辩论,作为关键的条件。谢长廷的用意很明显,在于保护自己。因为 两岸政策的转型,如果只由单一的民进党的政治人物承担,风险会很高。谢长廷近年在两岸事务上具有非常大的企图心,想要扭转民进党在两岸政策的劣势,但眼看 过去许信良的“大胆西进”虽然叫好,却不叫座,还惹来满身伤痕。 谢长廷也担心自己步入过去许信良和朱高正的后尘,不仅无法成就民进党两岸政策向前迈进的大业,还可能伤了自己的政治实力和元气,令其届时真的必须要退出政坛了。若没有政策辩论、集体决策这把大伞撑着,谢长廷出任苏贞昌中国事务委员会主委的可能性相对降低。 问题在于,苏贞昌是打什么主意?又为何不愿意进行两岸政策的辩论? 其实在今年“总统”大选之后,外界舆论普遍指责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过于僵硬,根本无法跟上两岸交流的进程,也会成为民进党在争取执政大权时不能克服的弱点,要求民进党转型的声浪非常大。 但民进党显然还是受到基本教义派的牵制,不肯承认两岸政策上有基本面的问题,只在执行面才有问题,所以在民进党党主席选举时,各位候选人顾忌党员选票走向,纷纷回避两岸政策争议,致使转型时机一再流失。 到了苏贞昌当选党主席之后,尤其是任用前“陆委会”主委吴钊燮出任政策会主委,外界即看坏苏贞昌的两岸政策转型方向。一度认为苏贞昌在“行政院”时代提出 大幅开放的“苏修”政策会重现在苏主席的身上,但这显然是乐观的看法。虽然这种看法也是苏贞昌的幕僚提出来的,但苏贞昌在衡度党内外氛围之后,已经抛弃当 年改革者的作法。 按照一些接近苏贞昌的人士最近透露出来的说法,可以分析苏贞昌的想法,最简单的就是他要求在下届“总统”之路能够平顺,不要惹争议,尤其不要当两岸政策转型的牺牲者,更不能成为基本教义派的箭靶,何况在2014年的“七合一”地方选举,两岸政策不是最重要的课题。派系权争制约民进党转型 对于苏贞昌这种政客型的政治人物,他的想法一定是短视又重己利,这是不用怀疑的。 不过,民进党政治人物不管是苏贞昌或者谢长廷,为何都惧怕带领两岸政策的转型?这项转型很可能受到台湾主流媒体及民意的支持,民进党政治人物为何却视如毒水猛兽? 这里有两项重要原因,第一是两岸政策转型的形势再度与民进党派系权力斗争挂勾。 回想民进党在创党之初,许信良主导的“美丽岛系”和邱义仁、吴乃仁主导的“新潮流系”,在大陆政策上曾有激烈的辩论,当时获得外界一致叫好,迄今也成为民进党史上好评不断的历史事件,每每被拿出来当典范,期勉民进党。 但当时的过程却是腥风血雨的,许信良、黄信介和张俊宏等“美丽岛系”政治人物,被“新潮流系”打为倾中分子、跟国民党挂勾之类的罪名,当时甚至连张俊宏带 的黑框眼镜与当时中国大陆国家主席江泽民的眼镜相同,都是罪名之一。黄信介已逝,但张俊宏和许信良却成为政坛的没落一族,为民进党前途奋斗的结果是下场凄 凉。即使政党轮替,民进党取得政权,这些人并没有像“新潮流系”那样,在“扁朝”吃香喝辣。 “新潮流系”在那一场战役里,以邱义仁和吴乃仁为首,以激进的热情成功地为对手贴上标签,取得年轻人的认同,打赢那一战,成功为自己的派系建立更广大的资 源和人脉。这一血淋淋的成王败寇先例,年代相隔并不遥远,而像谢长廷当年也是站在反“美丽岛系”的立场上,虽然他不像“新潮流系”那么激进,后来也跟“新 潮流系”翻脸,但他身历其境的感受,势必无法忘怀。正因为如此,谢长廷在私下谈论两岸政策转型这一问题时,态度上非常清楚:他想要做,但不想受伤,也不想 因此失去他的政治实力。他说,如果没有政治实力来支持,那么带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的后果,就是让他自己成为许信良或者朱高正之类的人,在政坛毫无影响力。 这是很多民进党政治人物的困境,他们宁愿坐视民进党两岸政策的问题越来越大,却不敢得罪基层党员,或者不小心在这过程中成为其他派系获得政治利益的工具。 今年跟当年又是一个样。在苏贞昌选党主席时,苏贞昌跟“新潮流系”结合,对抗了蔡英文、谢长廷和其他派系的人,于是苏贞昌在政党走向上就不得不再屈从“新 潮流系”。当林浊水等“新潮流系”的人大谈不用辩论时,苏贞昌更不敢动,苏贞昌不敢得罪“新潮流系”,也不想帮谢长廷再度造势,培养谢长廷成为民进党主导 两岸政策的功臣,替自己在2016年再制造更强的敌人,再度卡苏。 唯今之计,在于谢长廷如何运用弹性的手腕,可以将两岸转型的责任及功劳,分担给党内其他人,而不思自己独占功劳,才有可能在谢长廷和苏贞昌合作之下,将两 岸政策迈向转型之路。不过,这对谢长廷来说,是个困难的工程,谢长廷的第一次两岸开放步伐被陈水扁卡住,这是第二次机会,就看谢长廷如何运 作。 也许很多人质疑为何非谢长廷做不可?当然不是非谢长廷做不可,但比较其他人来说,谢长廷成功的比率会高于其他人。谢长廷目前在民进党内是没有政治前景的 人,在没有选举压力的考虑之下,谢长廷的意愿会比较高,而且谢长廷也算是民进党内对政治主张有创意、有思考能力的人,成事的机率自然比较高。更有弹性应对民进党 有关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在于大陆的回应态度。 台湾人民对于大陆有两种不同的情绪:一是理性地认知大陆是崛起的大国,经济上非靠大陆不可;二则是情感上的不认同。在许多的民意调查里都可以发现,即使国 民党马英九政府重新执政,台湾人对于大陆认同的比率仍然偏低;过去民调中认为既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的比率逐年在下降,现在很多人只认为自己是台湾人,并不 是中国人。 简单地说,大陆这几年对台湾的政策,不能说不成功,但经济上的活水却还不足以在感情层面改变台湾人对大陆的看法。很多人还是对于中国存在着不佳的印象,就 像民进党许多基层党员一样,对大陆十分反感。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很多,主客观都有,一时也很难化解。但对大陆而言,关键就看自身的战略高点何在? 像这次“总统”大选,台湾内政因素还是输给了两岸经济因素。如果大陆持续现今的作法,当然也可能让国民党继续在历次“中央级”选举获胜,机率很高,民进党 也可能因此无法再获得执政权。只是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大陆要不要把所有赌注都放在国民党身上?若遇到像马英九这样的执政成绩,只要有一次内政因素再 战胜两岸经济因素,那民进党就会有执政机会,对大陆而言,这是更麻烦的事情。 虽然目前看不出有这种可能性,大陆却不能不有所对策,因此大陆应该构思一套周全之策,对于民进党一些想要转型的政治人物,能够有更弹性的作法。例如不要放 弃立场,也许只要不强调,不凸显,或许就可以让民共交流顺利向下走,而这些弹性作法,并不一定会让大陆失去尊严和国家统一的立场。 民进党会不会再次执政,无法预期,但民进党的确代表台湾45%以上的民意走向,当大陆可以同时与国、民两党交流,才是拿下台湾百分之百民心的良策。 《台湾观察》2012年7月期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美国对华战略中的台湾角色Next: 海疆风云日紧:两岸合作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菠萝事件给处理两岸事务的启发 台湾观察 菠萝事件给处理两岸事务的启发 剖析台湾未来两场重要的选举 台湾观察 剖析台湾未来两场重要的选举 “天然独”实为教科书造就的“洗脑独” 台湾观察 “天然独”实为教科书造就的“洗脑独” 2020年两岸关系回顾与未来展望 台湾观察 2020年两岸关系回顾与未来展望 拜登打“台湾牌”不会突破底线 台湾观察 拜登打“台湾牌”不会突破底线 台海变局与应对 台湾观察 台海变局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