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读 如何看待中国体育“举国体制”?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杜平 2012-08-03 我们不能简单地责怪“举国体制”抢走了公众的资源,而只能说,中国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公众体育,应该更多投资于公共体育设施。现在中国政府也完全有这个能力做到。 伦敦奥运会开幕之后,关于中国体育运动的“举国体制”再次引起热烈议论。有些人认为,中国通过国家体制、国家资源培养金牌运动员,却忽视了全民体育运动,公众体育设施很少,中国不论赢得多少金牌都不能证明中国是个体育强国。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国家舍得在楼堂馆所上投资,舍得划出大片土地建高尔夫球场,但却舍不得为公众建设体育设施,这是中国在提高人口健康素质方面做得很不够的地方。 香港虽然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机会很小,但公众体育设施的建设却做得相当好。虽然地少人多,但每个社区都有体育设施,规模也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笔者所居住的大埔区,综合体育场馆就有两个,足球场至少有两个,免费开放的室外健身设施还有不少。但是,在中国内地,在很多大中小城市,公众的体育设施很少,乡村地区就更少。这是中国未来发展必须要改变的。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用这种现状来完全否定体育领域的“举国体制”。为什么?因为现在国际体育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要在国际体坛上保持一席之地,现阶段还离不开“举国体制”的支持。 首先,体育人才必须及早发现、及早选拨、及早培养。如果国家不支持,那么,很多有潜力的人才就没有发展的机会。在中国参加奥运的运动员中,我相信大部分都是来自于贫寒的家庭,而他们的家庭本身不可能为他们提供挖掘潜能的机会。即使是天才,也没有人会发现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国家的力量来发现他们、培养他们,除此之外,他们没有其他出路,没有其他出人头地的机会。事实上,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使他们能够沿着这条道路,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甚至改变了他们家庭的生活处境。在这个意义上,笔者甚至很赞成“举国体制”,因为它让那些原本没有机会、在经济上属于弱势群体的青少年,得到了自我提升的机会。这也是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有效途径。 其次,中国热爱体育的人很多,但真正愿意投身于体育事业的人并不多。有钱人的孩子可以学这个项目、那个项目,但是有多少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接受严苛的体育训练?有多少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如果没有“举国体制”的支持,没有多少孩子会去学田径、举重。越是富裕的家庭,就越不会允许自己的孩子从事这个职业。 再次,因为竞争激烈,国际体育越来越工业化,越来越科学化,没有国家的支持,很多项目只是靠个人奋斗是出不了成绩的。中国没有多少家庭有能力自成一体搞某个体育项目,因为要花很多钱,要很好的教练,要很好的设施,要先进的技术,甚至连饮食都要讲究科学营养。这些都不可能指望个人去做,也没有任何个人敢于去做。体育也是一种风险投资,培养一个运动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很大投入,但很有可能到头来一无所成,没有回报。 那么,为什么西方国家没有“举国体制”?这也要具体看是哪些国家。即使在富裕国家,体育的发展也不能完全靠个人,只能部分做到。比如这次奥运会的东道主英国,除了足球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之外,其他所有项目的运动员家境大多不错,至少小学、中学上的都是精英学校,这些学校收费很高,体育设施和训练当然很好,而普通学校的学生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即使有潜力也不能出人头地。英国《卫报》8月2日专门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篇评论,指出英国体育靠的是精英家庭,成功的青少年都是出自精英学校,而普通人家的孩子都无缘接受良好的体育训练。 因此,在中国目前这个阶段,体育“举国体制”的存在是合理的。如果立即取消,中国体育水平会一落千丈。但是,肯定举国体制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承认中国全民体育的发展就是好的、足够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责怪“举国体制”抢走了公众的资源,而只能说,中国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公众体育,应该更多投资于公共体育设施。现在中国政府也完全有这个能力做到。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枪口下的美国民权Next: “南海声明”暴露了美国的焦虑 相关文章 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改革尘埃落定 热点解读 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改革尘埃落定 放棄意識形態之爭 共享RCEP成果 热点解读 放棄意識形態之爭 共享RCEP成果 台湾选举尘埃落定后的政治生态 热点解读 台湾选举尘埃落定后的政治生态 美伊战争是将来时 热点解读 美伊战争是将来时 聚焦中国之治,“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讨会在港成功举办 热点解读 聚焦中国之治,“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讨会在港成功举办 日本不再值得中國學習了嗎? 热点解读 日本不再值得中國學習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