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December 31, 2011

天大研究院 资源与环境课题组 2011-12-31 本文通过对中国周边国家的能源供应状况的分析,指出中国能源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及可能引发冲突的诱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七、结论 (一)中国周边能源安全环境不容乐观。 中国作为世界能源消费第二大国,要保持经济的增长速度,必须保持能源供给的可靠、安全。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周边的能源安全环境确实令人担忧。 1.能源保障渠道多样,面临的形势复杂。中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与同是能源消费大国的日本相比,能源的输入渠道要比日本的单一海上运输方式多出陆路火车运输、汽车运输和油气管道输送等方式,这些渠道的安全保证远比海上运输要复杂得多。 2.面临美国的军事威胁,安全压力巨大。中国目前从国外输入能源的主要途径有从中东、非洲经海上航运至中国南方的海上通道,中缅间至中国西南的石油管道,中国哈萨克斯坦原油管道、中国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道通到中国西部,中俄石油管道通到中国北方等四条。除中俄管道相对来讲安全些,其余三条通道都受到美国的军事威胁。美军可在亚丁湾与红海之间的曼德海峡、波斯湾与阿曼湾之间的霍尔木兹海峡、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轻而易举地截断海上通道。中缅管道也可能因美国对缅甸展开全方位攻势,拉拢缅甸倒向美国阵营而面临被阻断的危险。中国与中亚管道已在美军在中亚驻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3.中国的四条能源输入通道面临民族主义、恐怖主义的威胁。石油、天然气输出国的部分民众对本国的能源输出持不同的态度,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可能还会激发出与其生存利益攸关的矛盾,在其民族主义观念的鼓噪下,可能会对我输油管道做出不利的事情。而在海上,由于在南沙群岛的主权上存在着争议,一些国家在美国等支持下,可能会铤而走险,实施国家恐怖主义,对我海上航运进行攻击。 4.能源保障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抢夺能源引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也在与日俱增。中国与日本、印度、韩国等能源消费大国争夺相同的油气资源,而且每年能源消耗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面临逐年枯竭的危险,世界各国面临共同的能源危机。 (二)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要从全方位、多种类展开工作。 中国是一个能源相对贫乏的大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不仅带来巨大的能源消耗,而且降低了人均能源拥有率,因此,中国的安全只能是建立在全方位开发和多种类利用各种能源的基础上。 1.继续寻找可能的能源保障国与地区。目前,我国已开通四条能源输入通道,能否在此基础上再开辟一条中国与南美之间的海上通路。委内瑞拉是世界拥有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其开采的石油绝大部分买给了其现今的主要对手美国,其石油生产受美国的左右程度较高,可以利用委寻求石油出口多元化的时机,建立中国与委内瑞拉的海上石油通道。 2.继续加大水利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地热发电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国拥有世界上较丰富的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长江流域和黄河上游地区,一些资源尚待开发。近年来,我国的风能发电事业进展较大,在新疆、内蒙、甘肃、河北等地已经建立起一些风力发电厂,已成为世界上拥有风力发电容量最多的国家,但总体上讲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我国的太阳能资源也很丰富,我国也已是世界上多晶硅板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在国内太阳能发电项目进展缓慢。我国的地热资源利用率也不高,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18000公里的海岸线上有不少地方是可以利用潮汐来发电的,但潮汐发电在我国始终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没有引起各级的重视。 (三)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要从自身节能做起。 中国的能源消耗巨大,主要表现在单位数量的能源资源效能低、一些生产企业的生产流程设计不合理、生产工艺落后导致耗能高。因此,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要从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做起,努力减少能源的消耗。 1.国家应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步伐,将能耗高、产出少的小企业、小作坊关、停、并、转,让位于能耗低、产出高的集约化生产单位。 2.继续加大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科研,节能降耗,提高单位数量能源的产出效能,节约宝贵的进口资源。 3.鼓励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这一点上可以学习和借鉴近邻日本的经验,将人们日常生活的多种可再生资源回收加以利用,可节省大量重复加工所消耗的能源。 4.国家应该出台措施,大力强化公众交通事业,降低私家车出行率。目前,中国的私家车保有量为7206万辆。按每辆车每天消耗5升汽油计算,全国单日的油料消耗量就为26万吨。 (四)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中国现有四条能源通道,这些通道的安全不仅需要油气通道涉及国家提供安全保障,更需要我国自身的军事力量作为强大的后盾。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能源供给线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长,国家利益随着这些供给线不断延伸。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解放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时明确指出:“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打击恐怖主义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付国家恐怖主义也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应对超级大国的军事威胁更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平与安定是由军事实力营造的。 注释:1.本文是天大研究院资源与环境课题组“中国能源安全”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召集人是天大研究院研究员姜冬梅,课题成员包括张温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华君(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天大研究院 资源与环境课题组 2011-12-31 本文通过对中国周边国家的能源供应状况的分析,指出中国能源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及可能引发冲突的诱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六、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及安全隐患 (一)中亚五国的能源供应情况。 中亚地区不仅战略位置重要,而且中亚地区石油探明储量多达65亿吨,天然气12.9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球油气资源总量的3.6%和6.9% 27,成为继中东地区、委内瑞拉、俄罗斯之后的第四大石油产地,是继中东、俄罗斯之后的第三大天然气产地。 哈萨克斯坦为世界第11大油气资源国,为里海地区第三大油气资源国。油气工业为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占其外汇收入的50%,占其GDP 30%。据《BP Statistical Review World Energy June 2009》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1月,哈萨克斯坦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55亿吨,居世界第9位;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8317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7位。 塔吉克斯坦能源资源短缺,水力发电是塔吉克斯坦的主要能源,占国内能源消费总量的80%。目前塔吉克斯坦燃料依赖进口,石油、天然气均严重依赖进口,进口依赖程度均高达95%以上,所需进口的石油,97%来自乌兹别克斯坦进口。 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缺能源的国家,能源供应主要靠进口,95%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制品靠进口,石油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天然气从乌兹别克进口。 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储量丰富。其中,天然气产量居中亚第二位,约占全球开采量的2%左右;乌兹别克斯坦每年将开采量20%以上的天然气出口到邻国。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基本没有出口,相反自2003年起每年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几十万吨。 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西南部、里海东岸,面积49.12万平方公里,80%的领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天然气远景储量为2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位列中东和俄罗斯之后,约占全球天然气剩余储量的15.8%,剩余可采储量为2.86万亿立方米,目前,土库曼斯坦年产石油1000万吨,天然气800亿立方米 28。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情况。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在新疆霍尔果斯入境,全长1833公里,入境后与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相连。2009年12月14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单线开通。2010年10月26日,中石油集团宣布,中亚天然气管道B线全线投产完毕,提前两个月实现双线通气。目前,中亚天然气管道双线日输气能力为2450万立方米。 中哈原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阿塔苏,经过中哈边界的阿拉山口口岸进入中国,全长1200多公里,2006年7月投入商业运营,截止2010年,三年来管道原油输送量累计达到2039万吨,约占中国原油年进口量的12%...
天大研究院 资源与环境课题组 2011-12-31 本文通过对中国周边国家的能源供应状况的分析,指出中国能源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及可能引发冲突的诱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五、中国与伊朗的能源合作及安全隐患 (一) 伊朗的能源供应。 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为世界第二大油气资源国,是欧佩克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伊朗的天然气储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俄罗斯。油气工业为伊朗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石油,外汇收入大多来自石油和天然气,占政府税收收入的80%~90%,占政府GDP的40%~50%。2010年10月11日,伊朗石油部长米尔-卡齐米宣布,伊朗已探明石油储量已经从先前的1380亿桶增加到1503亿桶,稳居全球第二。但是伊朗的自身炼油能力低下,40%的汽油依靠进口。 (二) 中伊能源合作。 中国与伊朗的能源合作自1997年大规模进口伊朗石油开始,至2010年伊朗已是中国第三大石油进口来源地,进口伊朗石油达2314 .7万吨。2000年中石油以参与伊朗天然气井的开发工作开始了与伊朗的合作工作,之后中石化参与了伊朗德黑兰炼油厂的维修工作,中信公司与伊朗合作开办炼油厂。伊朗也宣布在中国等地合作开办炼油厂,2007年伊朗甚至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在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伊朗还借鉴中国的技术开采伊朗的重质原油,而伊朗的重质原油储量占石油总储量的60%。 (三)中伊能源合作的安全隐患。 1.伊朗的“核危机”对中伊石油、天然气合作产生了阴影。2003年起伊朗的核计划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由于伊朗现政府一直奉行坚定的反美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伊朗实行了全方位的打压与制裁,甚至美国与以色列都扬言采取军事行动打击伊朗的核反应堆。中国出于自身全球安全利益的考虑,始终坚持用和平谈判的手段来解决伊朗核危机,中国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攻击,不断要求中国协调立场。中国对待伊朗核问题的微妙变化,就会对中伊间的能源合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2.伊朗作为欧佩克第二大石油输出国,必然会引起世界能源消费大国的注意,特别是中国、日本和印度三国,对伊朗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需求巨大,在伊朗的能源竞争活动日益加剧。目前,伊朗也是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来源国,是印度第二大石油进口来源国。尽管美国因伊朗铀浓缩问题多次向印度施压,要求印度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但印度为维护国内油价的稳定,没有答应美国的要求。 3.全球金融危机对中伊能源合作产生影响。2009年6月中石油集团与伊朗政府签署47亿美元的合同,由中石油接管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在伊朗世界上已知的最大天然气田南帕斯气田的股权,成为第11期项目的开发者。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石油表示,由于面临“资金问题”,无法为南帕斯气田项目投资提供所需资金。2011年8月16日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负责人宣称,如果中石油集团对南帕斯气田第11期项目的开发继续拖延,将肯定对其发出最后通牒。并称,如果该项目的开发维持目前态势,有可能会把整个项目转让给实力雄厚的国内承包商。此前,伊朗新任石油部长也曾表示,伊朗气田开发不需要外国承包商 26。
天大研究院 资源与环境课题组 2011-12-31 本文通过对中国周边国家的能源供应状况的分析,指出中国能源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及可能引发冲突的诱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四、中国与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冲突与安全隐患 (一)印度 1.印度的能源供应情况。虽然印度煤炭储量较为丰富,为586亿吨,占世界储量的7.1%;但油气资源储量极为有限,石油储量5.8亿吨,仅占世界储量的0.4%,天然气储量为1.12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0.6% 22。随着印度经济增长的加快,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也不断加快,印度能源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1998-2008年印度石油净进口从5780万吨增长到10240万吨,天然气净进口量从无增长到108亿立方米,煤炭净进口从960万吨油当量增长到3710万吨油当量。印度海外能源的来源地主要是中东和非洲,除此之外,印度还同中亚、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地区的许多能源生产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中印之间的能源合作。中国与印度都是能源消费大国,2005年开始,两国讨论了中印在能源安全和节能领域进行合作的相关问题。同年12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联手购得加拿大石油公司在叙利亚油田37%的股份 23。中印还就共同开发苏丹尼尔油田达成了一致合作意见和协议。两国石油公司就共同开采伊朗的达瓦兰油田达成合作。印度甚至有人提出铺设从俄罗斯经过中国至印度的石油管道的建议 24。 3.中印能源冲突及安全隐患。 (1)中印海外能源的来源地基本相同,油气资源的抢购十分激烈。中国与印度对能源的需求巨大,在全球范围内都形成了既有合作、更有竞争的局面,甚至有时竞争大于合作。在中东、中亚、俄罗斯甚至于战火纷飞的利比亚,都有两国公司竞争的迹象。在非洲的安哥拉,中国公司在最后一分钟抢先签订协议,让印度公司望油兴叹。 (2)印度以中国为敌扩充军备的举动十分危险。印度自诩为最大的民主国家,将印度洋和孟加拉湾视为印度自己的势力范围,对中印之间1962年冲突中败于中国始终耿耿于怀,对中国与缅甸、巴基斯坦、孟加拉和伊朗加强友好关系采取敌视态度,始终以中国为假想敌进行军备扩充,甚至在2011年越南在南海侵犯中国主权时,应越南的邀请派出军舰以出访名义进入南海为越南撑腰。此外,印度还多次表达了要染指南海事务的意愿。 (二)巴基斯坦 1.巴基斯坦的能源供应情况。巴基斯坦石油探明储量为3962.07万吨,天然气储量为7928.76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北部旁遮普省的波特瓦盆地和南部的印度河盆地。此外,巴基斯坦海域的油气前景也较好。最大的油田是图尔纳尔,储量5568万桶。巴基斯坦煤炭资源比较丰富,根据巴基斯坦地质调查局(GSP)的估算,巴基斯坦的煤炭资源量在1850亿吨左右,主要分布在信德省,以及裨路支省、旁遮普省和西北边境省,其中1840亿吨在信德省,占全国总量的99.5%,2.17亿吨在裨路支省,2.35亿吨在旁遮普省,9千万吨在西北边境省。天然气使用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但原油产量仅占需求总量的18%,需大量进口 。 2.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能源合作。2009年3 月22日巴基斯坦水电发展署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于三峡坝区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双方在水电开发领域的长期战略合作。巴基斯坦拥有超过4万兆瓦的水电蕴藏储量 25。巴基斯坦《商业纪事报》2011年3月10日报道,在联邦内阁正式批准后,巴基斯坦将允许中国地质勘探部门勘探其国土上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产资源,并由巴基斯坦地质勘测部门同中国地质勘测部门签署全面合作备忘录。 3.中巴能源合作的安全隐患。 (1)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主义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巴能源合作。中巴之间原有以石油易货的协议,中方也曾派出人员在巴基斯坦境内进行勘探开采工作,但受到恐怖分子的自杀式爆炸的威胁而被迫中断。如今,巴境内的恐怖活动依然是对中巴各种能源合作项目的最大威胁。 (2)美国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军事行动也对中巴能源合作产生冲击。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借口,在巴基斯坦境内进行跨境军事打击行动,击毙了基地组织首领本拉登,却侵犯了巴基斯坦的主权,招致巴国内各阶层的不满,巴军方甚至扬言进行军事打击行动。这些对峙状况加剧了巴国内的动荡,不利于中国在巴境内的能源合作项目的开展。
天大研究院 资源与环境课题组 2011-12-31 本文通过对中国周边国家的能源供应状况的分析,指出中国能源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及可能引发冲突的诱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三、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冲突及安全隐患 (一)越南 1.越南的能源供应情况。越南的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于北部湾、湄公河三角洲和红河三角洲平原洼地、昆岛南凹区域等大陆架。至今已探明的工业储量约10亿吨,其中3.1亿吨石油,天然气折合石油7.18亿吨。在东南亚地区,越南的石油储量次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而位居第三。在世界各国中,越南石油储量居第25位。较大的油田有“白虎”油田(储量2-3亿桶)、“大熊”油田(储量3~5亿桶)和“龙”油田(储量1~1.5亿桶)。原油已成为越南第一大出口商品。越南已成为世界上中等水平的产油国。越南的煤主要分布在广宁省,煤带全长150公里,煤层厚度20-28米,面积220平方公里,储量约36亿吨,其中可以露天采掘的有2亿吨。广宁省的鸿基煤矿是东南亚最大的煤矿,盛产高质量的无烟煤。此外,北太省的太原地区已探明煤的储量为8000万吨,谅山省那阳的火煤储量达1亿吨。湄公河三角洲平原的泥煤储量为4~5亿吨。红河三角洲有大储量的褐煤,约1280亿吨,但位于地下200-2000米深处,近期内尚无条件开采 16。 2.中国与越南的能源合作。中国与越南的能源合作主要由华南地区的发电企业购买越南煤炭的形式进行,越南2008年实现对华出口煤炭1691万吨,2009年攀升至2000万吨,主要由华南地区的六大发电企业作为燃烧拌煤使用,而且价格较中国北方工业用煤每吨要便宜40-50美元 17。 3.中国与越南的能源冲突及安全隐患。由于越南在1975年统一后,背信弃义对南海问题的立场有了180度的转弯,完全不顾越南历次对中国的西沙、南沙主权的外交承诺,宣称越南对南海的西沙、南沙拥有全部主权,严重违反国际法。越南对南沙的岛礁进行了抢占,并由越南石油公司在南沙群岛万安滩海域进行非法油气勘探,严重损害和侵犯了中国主权。 (二)菲律宾 1.菲律宾的能源供应情况。菲律宾所拥有的石油资源主要在巴拉望岛西北部海域,估计蕴藏量有3.5亿桶。另外,菲律宾由于火山资源所蕴藏的地热资源估计有20.9亿桶原油标准。中国与菲律宾的能源合作项目目前尚未展开。 2.中国与菲律宾的能源冲突。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冲突主要源于菲律宾强占中国南沙群岛的行动。菲律宾在1970年至1980年期间采取军事行动先后侵占了马欢岛、南钥岛、中亚岛、西月岛、北子岛、费信岛、草沙岛、司令礁8个岛礁。目前,菲已在所占岛礁上修建了两个小型空军基地,将3个岛礁建成陆军基地,并改善所占岛礁设施,提高岛礁的防御能力。菲政府还相继单方面宣布了一些海洋立法,规定200海里经济专属区,将我国南沙东部41万平方公里海域划入其领海 18。2011年7月菲律宾宣布在南海地区海域进行油气开发的招标工作,在此轮油气招标的15个区块中,第三、第四区块完全进入中国管辖海域内,还有4个区块处于跨界位置。 (三)缅甸 1.缅甸的能源供应。缅甸有百余年石油开采历史,1853年仁安羌油田的石油开始出口到欧洲,主要分布在缅甸中部和沿海地区。根据缅甸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十,已确定的天然气储量为25400亿立方米,已确知的原油储量为32亿桶。近年缅甸每年生产原油4000多万桶和天然气80多亿立方米,出口天然气50多亿立方米 19。 2.中国与缅甸的能源合作。中国的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三家石油公司已投资参与缅甸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2010年6月,中石油集团和缅甸国家油气公司签署了三项协议,明确了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东南亚管道公司将作为合资公司的控股股东,负责油气管道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营、扩建和维护。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93公里,中缅原油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71公里,并在缅甸西海岸皎漂配套建设原油码头。两条管道均起于缅甸皎漂市,经缅甸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和掸邦,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进入中国,最后通到昆明 20。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可以开辟中国从中东、非洲石油进口的新路径,可以绕过狭长的马六甲海峡,直接通过管道从缅甸港口运输到我国西南。 3.中国与缅甸能源合作的安全隐患。 (1)中缅在能源合作项目中受到印度因素的影响。印度始终将印度洋视为“我们的海”,近年来印度积极发展海军,已拥有3艘航空母舰、24艘潜艇,力求掌握对印度洋的控制权,并在安达曼群岛设立基地。对于中国与缅甸的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印度也十分敏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游说干扰。 (2)中缅合作引起美国的关注。在中缅原油管道细节敲定,步入全面施工阶段的同时,美国也加紧与缅甸接触。有媒体称,美国正试图拉拢缅甸制衡中国。在此之前,美国始终对缅甸采取敌对措施,在联合国安理会多次提议制裁缅甸,而中国多次行使否决权,帮助缅甸摆脱联合国的制裁。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开始一改过去的姿态,积极与缅方进行接触。美分析家认为,美国希望扩大本国公司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恰恰是中缅关系促使美国重新审视对缅政策,并不排除美国为制衡中国而接近缅甸。 (3)缅甸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可能对中缅能源合作产生不利影响。缅甸国内的“民主”势力不断发起对现政府的反对活动,缅甸部分地区存在的独立势力都会不同程度地对建设中的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影响到施工人员的安全。...
天大研究院 资源与环境课题组 2011-12-31 本文通过对中国周边国家的能源供应状况的分析,指出中国能源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及可能引发冲突的诱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二、中国与东亚国家的能源冲突及安全隐患 (一)朝鲜 1.朝鲜能源供应情况。据韩国统一部的统计资源,朝鲜煤炭的探明储量为147.4亿吨,其中无烟煤储量117.4亿吨,褐煤储量30亿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可开采储量约为79亿吨。朝鲜煤炭大体分为无烟煤和烟煤,无烟煤产地主要在平安南北道,烟煤主要分布在咸境南北道。根据区域划分,朝鲜有四大煤田,分别是平安南道北部、平安南道南部、咸境北道北部和咸境南道南部。10 目前朝鲜本岛没有发现有石油资源,在东海与中国平分的大陆架上正在进行石油勘探。 2.中朝能源合作情况。自朝鲜实行部分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对朝鲜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中国的五矿集团获得了朝鲜最大的无烟煤矿龙登煤矿的开采权,中海油参与了朝鲜西海(东海)海上石油开发。中朝两国还在鸭绿江上先后合作建设了云峰电厂、渭源电厂、太平湾电厂等三座水电站,2010年4月又在吉林集安市境内开始建设望江楼、文岳电站两个水电站,总装机容量8万千瓦,年发电量3.08亿千瓦时 11。 3.中朝能源合作中的安全隐患。 (1)朝鲜半岛“无核化”一直是困扰东北亚安全的问题,朝鲜为了保证其自身的安全,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地下核试验,这不仅招致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强烈反对,也对中朝之间的合作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威胁着中朝间业已开展的各项合作。 (2)朝鲜在中俄两国之间寻求平衡,一些作法也损害了中国的利益。《环球时报》2011年8月25日报道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赴俄访问,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闭门会晤后,宣布成立俄朝韩三方委员会,铺设跨境天然气管道。这对中俄之间的天然气谈判构成巨大压力,也是对中国能源的一个不安全因素。 (二)韩国 1.韩国的能源供应情况。韩国是一个能源极度匮乏的国家,能源进口的依存度高达96.7%。韩国海关2011年6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5月,韩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同比去年暴涨了22%,达到239万吨;韩国5月份煤炭的进口量也上升了33%,从去年同期的720万吨猛增到950万吨。2011年4月,韩国共进口原油7600万桶,同比去年涨幅达8%左右。印尼是韩国液化天然气的最大来源地,占韩国进口总量的30%左右;而韩国煤炭的主要来源地是澳大利亚和印尼,来自两国的煤炭也占到韩国煤炭进口总量的30%左右 12。2011年8月16日有报道说,韩国欲从日本进口成品油来平抑国内的油价,为此,韩国考虑放宽对石油进口的限制、修改石油制品的环保标准,并参照日本的标准修改韩国国内的标准,为进口扫清障碍 13。 2.中韩的能源冲突及安全隐患。 (1)韩国不惜抢夺苏岩礁来扩充本国的能源来源。2011年8月22日《环球时报》报道说,韩国对位于东海大陆架上中国专属经济区内的苏岩礁从2000年起采取变“礁”为“岛”的动作,企图将苏岩礁及周边水域纳入其专属经济区。韩国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控制苏岩礁水域周围埋藏的油气资源。韩国的这一举动极易引发中韩两国间为争夺苏岩礁的控制权而带来的军事冲突。苏岩礁附近还是主要货运航路和军事航道。 (2)韩国在多种能源和多个国家、地区与中国展开竞争。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报告称韩国的石油进口77%的来自于海湾国家,其中,沙特阿拉伯是韩国最大的石油来源国,韩国从该国进口的石油占其石油进口总量的29%。中国的石油进口同样也来自中东和非洲,沙特阿拉伯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来源国,2010年中国从沙特进口原油3666万吨,占石油进口总量的15.32% 14。韩国对中国与蒙古开展的煤炭贸易十分关注,与日本一道采取各种手段,企图夺取中国获得的份额。韩国对中国与朝鲜开展的能源合作更是关注,也在通过各种渠道,试图影响中朝之间的合作。 (三)日本 1.日本的能源情况。日本同韩国一样也是个能源资源极度贫瘠的国家,有资料称,在明治维新30年时,日本就基本上用光了国内的石油资源;而到100年时,日本用光了国内的煤炭资源。日本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天然气主要来自亚洲的印尼、马来西亚、文莱,中东地区的卡塔尔和阿联酋。日本的煤炭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以来,日本为保证其煤炭进口,一直是通过日本政府与澳大利亚、中国、印尼等主要煤炭出口国签订政府间长期协议进行的。日本的电力供应有20%-25%来自于煤炭。 2.中日的能源合作。长期以来中日之间一直保持着煤炭供应的关系,日本从中国进口优质煤炭作为其发电厂的燃烧用煤,日本还将一部分中国优质煤炭作为战略储备使用储存起来。中国则是日本节能技术输出对象国,日本意欲与中国在能源利用方面加强合作。由于中国与日本的主要石油来源地相同,海上航运线路的安全也不尽相同,保障中东至东亚海运航线安全也需要双方加强合作。...
天大研究院 资源与环境课题组 2011-12-31 本文通过对中国周边国家的能源供应状况的分析,指出中国能源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及可能引发冲突的诱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摘要】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也成为能源消耗大国。在中国周边国家中不乏像日本、韩国、印度这样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能源争夺与合作,中国已建立了四条能源战略输入通道。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变化构成了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威胁。而美国始终把打压中国的崛起作为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国周边国家的能源供应状况的分析,指出中国能源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及可能引发冲突的诱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 能源 冲突 安全 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目前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拥有3.197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2的中国还被视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期待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世界经济的复苏。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步入了腾飞的轨道,经济增长连续十多年保持了10%以上的速度,被世人惊叹为“中国速度”。但同时,在经济发展的背后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中国已经从1994年以前的石油出口国转而成为石油进口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2010年中国以20.3%的能源需求高于美国的19%成为能源消耗第一大国 3。中国还是世界上拥有周边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这些周边国家中日本、印度、韩国等都属于能源匮乏的国家,但它们也是能源消耗的大国,2010年的石油消费量分别占全世界总需求的5.0%、3.9%、2.6%,居世界第三、第四和第八位4 。在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潮中,中国与周边国家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能源利用方面的冲突,这其中不仅有经济利益的原因,也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利益的驱动,还造成了中国国家安全的隐患,需要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 一、中国与北方国家的能源关系及安全隐患 (一)俄罗斯 1.俄罗斯能源供应现状。俄罗斯是一个能源储藏量十分丰富的国家。据俄罗斯官方统计,俄拥有世界13%的石油储量,远景石油资源量超过600亿吨,仅东西伯利亚的石油储量就高达175亿吨。俄罗斯拥有世界1/3的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一,仅探明储量就高达47万亿立方米。另外,俄罗斯还拥有世界20%的煤炭储量和14%的铀储量。俄罗斯还是世界上石油出口第二大国和天然气出口第一大国。2010年俄罗斯出口石油2.468亿吨,天然气出口量1849.44亿立方米 5。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能源供应商,欧洲三分之一的石油来自俄罗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石油天然气输出系统也较完善,俄罗斯天然气80%以上供应欧洲市场,天然气管线主要从西西伯利亚出发,经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到达欧洲,年运输能力约1358.4亿立方米。 2.中俄能源合作状况。中国从1994年的石油出口国成为石油进口国后,石油的消耗量大增。据统计,2009年中国原油消费达3.88亿吨,其中自产1.89亿吨,进口1.99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 6。之前,中国进口的石油主要从中东和非洲的产油国通过马六甲海峡海运,受限制因素很多,特别是海上安全问题。为了确保中国的战略安全,加强建设石油的战略储备,中国寻求石油进口目标国的多元化,开始尝试与从陆地接壤的邻国俄罗斯进口石油。1994年俄罗斯主动提出建设从俄罗斯境内伊尔库茨克州安加尔斯克经中国满洲里入境、终点为大庆的输油管道项目。该项目在双方签署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石油股份公司会谈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关于开展中俄原油管道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继续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定》、《关于开展铺设俄罗斯至中国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原则协议》、《中俄关于共同开展铺设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协议》等一揽子协议、联合公报和联合声明后,经过了十几年多轮艰苦曲折的谈判,终于在2009年开始动工建设,2010年11月全线建成试运行,2011年1月1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行,年输送原油1500万吨。在管道项目建成之前,中俄石油贸易主要由铁路运输,从2002年的100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1530万吨。 3.中俄能源贸易的安全隐患。 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方面具有互补优势,两国之间可以说基本上不存在争夺能源的冲突问题。但受周边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1)俄罗斯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有利用能源作为外交和军事武器的需求,在亚洲地区寻求平衡,不让中国成为其石油能源的唯一受益国,从而拉日本和韩国与中国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争夺,干扰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石油贸易定价。 (2)日本和韩国出于对中国发展的嫉妒和恐惧,同时也是为了保证本国发展的需要,在俄罗斯石油资源的利用上,不断与中国展开争夺,甚至是利用金钱等手段,阴谋挫败中国与俄罗斯正常的石油贸易,中俄石油管道项目之所以一拖再拖,就是因为日本用145亿美元利益的利诱俄罗斯修建安加尔斯克至远东纳霍德卡的管道来取代安加尔斯克至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 (3)俄罗斯为了保证其自身国家利益,从来就未将所签订的协议当成束缚自己的工具,这一点从其远东石油管道的“安大线”到“安纳线”再到“泰纳线”的变化就可看出端倪来,还可从俄罗斯不顾协议执意提高飞机发动机供货价格的作法得到警示,更可从上世纪俄罗斯撕毁与中国的协议撤走专家的表现来有所感悟。毕竟在中俄石油管道的另一端,丰富的石油黑金是掌握在俄罗斯一方,突然中断供应的情况不知会不会再次出现? (二)蒙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