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G Yifang 2011-10-19 Instead of embracing a mentality of “caretaker government”, this administration should, during the remainder of the current term, adopt a future-oriented...
Day: October 19, 2011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邓聿文 2011-10-19 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两岸关系的倒退如果台湾不怕,中国就更不应害怕。中国这样做,一点都不会失去什么(该失去的已经失去了)。只要中国把自己的事办好,无论台湾怎么折腾,它最终都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说不定还会加速两岸统一的到来。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日前公布了其参选搭档为民进党秘书长苏嘉全,以“英嘉配”对阵国民党马英九的“马吴配”。对于台湾地区2012年的这场领导人选举,此前台湾进行的各种民调都显示,如果即时进行“总统”大选的话,马英九和蔡英文的差距很小,可谓伯仲之间。有鉴于此,并考虑到蔡英文在其十年政纲中明确提出用“台湾共识”取代“九二共识”处理两岸关系,国际社会包括两岸很多人——主要是不赞成“台独”的学者和民众——忧心蔡英文一旦当选,两岸关系将可能会受到全面冲击,出现大倒退,重回李登辉和陈水扁主政时的紧张状态,这对统一会非常不利。中国国台办对此已发出警告。 假如蔡英文在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击败马英九,当选“总统”,两岸关系是否会真如许多人预测的那样出现大倒退,对中国不利呢?笔者的判断是,短中期看,两岸关系出现大倒退的可能性非常高,但这种倒退并非一定对中国不利,尤其长期来看,或对两岸统一是个积极因素。 正视台湾的政治现实 这个判断建基在以下的事实和分析上:首先,如果蔡当选,表明台湾地区的政党轮替已经不可逆转,台湾民主已经成熟。对中国来说,它的含义是,台湾已无支持统一的重要力量,或者说这种力量已经边缘化,在台湾政坛上起不到平衡作用,台湾的主流民意已被染“绿”。这个趋势将不会因中国的崛起和对台湾的厚利而有本质改变。 其实,从国民党重夺台湾治理权后,只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就会发现,台湾政坛已无主张统一的空间,无论蓝绿橘,不过是形式不一的“台独”。绿不用讲,蔡氏的“原教旨台独”比起陈水扁的“机会主义台独”来,其意志和立场只会更坚定;以国民党为主的蓝营,用台湾一些学者的话说,乃是“B型台独”或“独台”,尽管党章上标榜统一,但在其上台执政后,迄今为止,并未做过一件有利于促进统一的事情,党主席马英九更是视统一为毒药,可以说,国民党已经丧失了一个政党应具有的灵魂,从坚守党的理念和理想来说,它远不如民进党;以亲民党为代表的橘营,也是一个惟利是图的党。三支重要的政坛势力,不管主动或被动,其所追求的目标都与统一相去甚远,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遥,在“台独”立场上,没有本质的不同。 民主社会,政党的立场反映的是民意。台湾政党如此,民众也就可想而知。因此,蔡若当选,再清楚不过地表明,民众用选票表达了台湾没有支持统一的力量。特别是考虑到蔡的当选是在大陆不断往台输血,两岸关系大幅改善的情况下取得的,它更说明,台湾追求独立的趋势乃不可逆,甚至说台湾全民皆“绿”,也未尝不可。 对于台湾的这种民意及政治发展趋势,过去大陆并未很好体认,有些一厢情愿地以为两岸同文同种、同祖同宗,而且有现实的经贸和文化往来,台湾民众就会天然地亲近大陆,倾向统一,现今他们对大陆表现出的疏离感不过是一时受到李、陈当政时对大陆妖魔化的蛊惑,只要大陆秉持善意,改进对台工作方式,加强两岸交流和往来,台湾民众终究会转向统一。这种看法当然很好,但未能看到问题本质。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排斥,固与前述一些因素有关,根本却是由两岸长达上百年的分离造成的,这种分离再加上当今全球第四波民主化浪潮的影响,台湾民众的独立和自主意识只会越来越强,政治自主性不会因为大陆的物质诱惑以及统战方式变得更柔性而有改变。 正因为明了这点,所以国民党不敢忤逆台湾民意,但与民进党更强调意识形态以吸引支持者不同的是,国民党更突出利益色彩,想以利益之牌打动台湾民众。于是,国民党就利用“台独”要挟大陆,拼命向大陆要好处,让大陆对台湾人民让利,这样做有着国民党高层成员的个人考虑,但从党的角度看,则是为了在台湾政坛上,壮大与民进党的竞争资本,它无关统一。只是在民进党的一贯抹黑下,一部分台湾民众不明白此点,还是把国民党看做是个“卖台”的政党。对此,国民党心里清楚得很,因而,为了避免民进党的攻击,在和大陆的交往中,其所表现出的对政经切割的坚持,在第三者看来都有些太过。国民党的如意算盘是,两岸生意可做,然而政治甭谈,即使表面文章也不做。 从大陆方面来说,对台湾民众的政治自主性以及造成这种自主性的原因,掌管两岸关系的决策者及为其提供政策建议的智囊虽然意识到了这点,但抱着两岸一家亲的想法,以为可以经促统,慢慢积累互信,最终台湾民众为其利益考虑,转而放弃独立接受统一。所以,大陆虽然对国民党的政经切割的建议不满,但也不便反对,并密切配合国民党,在ECFA谈判及经贸往来中,大量让利于台湾而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并单方面满足台湾民众参与国际空间的要求,以示为台湾人民着想。 台湾民众是否接受大陆的这番善意,明年大选将会有结果。但即使马英九当选,也不一定表明台湾民众领大陆这份情,很可能是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也就是,你给我的,不要白不要,但要促统一,免谈。除非马英九和他领导下的国民党能够展现出非凡的道德勇气,主动将台湾民众往统一方向引导,但在目前台湾的政治生态下,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民主并非统一必要条件 其次,蔡若明年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也反证民主并非两岸统一的必要条件。台湾当局和民众拒绝与大陆统一的一个看起来十分正当和无懈可击的理由是,台湾是民主体制,大陆是专制体制,民主怎能被专制统治,屈服于专制之下呢?因此,台湾地区领导人开出的条件之一就是,要谈统一可以,大陆首先要民主。这一看法也得到了一些支持和赞成统一的人士附和。大陆则因现行体制的非民主性,遇到台湾提这个要求,也就显得缩手缩脚。 笔者曾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发文驳斥过此种似是而非的看法。简言之,无论从学理而言,还是从世界各国统独的正反经验来看,都不能说明民主是统一的要件,充其量,民主有助于国家的统一。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民主国家如英国、加拿大等长期存在闹独立的分离势力。笔者2008年也曾就该问题当面问过陈水扁时期美国驻台办事处主任包道格,他的回答很干脆,民主不是统一的必要条件。 其实,台湾的民主演化本身,就足以否证这一点。因为倘若该看法正确的话,随着台湾民主意识的深化和民主体制的完成,赞成统一的人应该越来越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越来越少;在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上,民众也应该选统一意识更多的马英九而不是独立意识更强的蔡英文为“总统”。台湾本土民主化的经验恰恰说明,民主是分离的加速器而非统一的黏合剂。台湾当局事实也明白这一点,它提出这个看法,不过是把它作为一个拒统的手段来用而已,内心并非真的希望大陆民主化。 这样来看,如果蔡英文明年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中国的因应策略反而变得很简单,这就是抛弃幻想,回归现实。所谓现实,有两个含义,一是要现实地看待两岸关系和台湾民意及政治格局,二是对这种发展趋势有一个现实的把握和评估。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看来,两岸关系短期可能会受到大冲击,从目前的“热络”状态往后退,这点从国台办对蔡的警告中已经表露得很明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既然台湾民众选一个台独领导人做“总统”,也就表明,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受损不以为然,心里已准备好承受这样的冲击;至少在台湾民众的选项中,比起“台湾建国梦”来,两岸关系的平稳发展是第二位的因素。若如此,中国也就没有必要顾忌台湾“人民”的心里感受,事情反而更好办。 不应惧怕两岸关系倒退 马当政时期,受制于马的“红皮绿心”以及用台湾民众做“要挟”,大陆在两岸关系的处理以及促统上一直很被动,投鼠忌器。马要ECFA给ECFA,要外交休兵给外交休兵,要国际空间给国际空间,这些在陈水扁时期台湾不可能得到的东西,马在短短两三年里都得到了。但是,大陆得到的却只是一个虚幻的、脆弱的、很不靠谱的两岸和平,失去的却很多,包括过度让利及不平等的经贸关系浪费的国家资源,以及某些本可取得的促统机会。 因此,在蔡当政时期,除非蔡回到“九二共识”,否则,大陆与台湾发展关系可采用如下模式:即政治上,全面封杀台湾以主权国家身份参与的国际空间;经贸则以类似于两国的关系来处理,这样,至少可以节约原先给予台湾的大量资源,用于国内发展。 长远而言,假如蔡当选又拒不回到“九二共识”基础上的话,那也就意味着目前中国所采取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完全失败,进而意味着中国领导人意图用“和统”方式实现两岸统一的不可能。“和统”既无可能,除非中国愿意失去台湾,那么,要实现两岸统一,就只有非和平一条路可走。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解决起来就简单得多:如果中国认为自己有实力现在收回台湾,那就采用非和平方式把它收回;如果觉得暂时还无实力收回,那就积蓄力量,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在这段也许十几年也许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基本可以不必理会台湾的种种挑衅,只要和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划一条红线即可,即不可与台湾发展实质的外交、军事关系。过去在同台湾的外交竞争中,为取得其他国家支持,中国在经济、外交方面让步太多。现在以中国崛起的态势,世界上没有多少国家会甘冒失去中国的危险同台湾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