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外交已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环顾中国周边与整个亚洲,很难说中国已经交了很多值得信赖的可靠朋友。
尽管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交流合作有了很大发展,但这种经贸关系成果并没有换来政治上的收益。早在1996年9月李登辉当政时期台湾局势与两岸关系紧张时,印度尼西亚国际评论员裕则安迪就指出,“中国对台湾的军事威胁,很可能有一天会扩大到南中国海。对中国的可能威胁,亚太国家是那么担心,以致它们大都希望美国军事力量继续留在本区域,作为区域保护者。美国被认为是唯一能阻止中国环球军事野心的力量。台海危机使亚太国家更加深信,美国在政治经济与军事上留在本区域,仍然是本地区稳定、安全及和平的保证。”虽然在那以后,中国与东盟关系有很大进展,但是由于台湾问题的存在与南海领土主权问题又凸现起来,上述言论所表达的疑虑心情,可能较以前有增无减。因为中国越是强大,亚洲中小国家越是对中国抱有疑虑和警惕,越是寄望于美国的支持和庇护。正是这种形势,使得美国乘机重返亚洲,利用亚洲国家对北京的恐惧来扩张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增加遏制中国的能力。
亚洲的大国日本、印度,虽然奉行对华友好合作政策,但是内心对中国怀有相当的疑虑。中日、中印之间存在领土纠纷,不易通过谈判解决。日本遭受地震海啸灾难之后得到中国援助,不仅不能增进中日友谊,反而使日本因此而更增加了对中国的猜疑心思,深怕中国会借此而加强对日本的压力。
俄国虽然与中国保持友好合作,并签订条约解决了由来已久的领土问题。但是俄国人对“万古长青”的中苏友谊忽而变为势不两立的死敌这段历史记忆犹新,更担心恩格斯当年对俄国侵占中国150万平方公里的斥责,会变成中国将来旧债重提的依据。俄国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劳力缺乏,物产收入抵不上国家预算开支,急需中国提供劳力。但莫斯科与俄国人又不能不为此感到隐忧,担心将来中俄国力更加悬殊时,北京会改变政策,向俄国提出新的诉求,而使中俄之间的领土纠纷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争。日俄两国与其说是欢迎中国强大,还不如说盼望中国遭受挫折,削弱力量。
从更长远的前景来看,如果由于地球暖化使北冰洋解冻,则将来从亚洲到美洲的航行可以不必绕道太平洋,而直接从亚洲极北地带横渡解冻了的北冰洋直达加拿大或阿拉斯加,因而使这片冰封万年的广袤土地变为交通发达的繁荣地带,从而引发世界大国新的领土争夺与冲突的可能。即使这可能是世纪性遥远的未来,但是大国对于这种可能发生的前景,必须抱有先见之明,预作准备。
由于欧洲经济衰落,苏联与美国、西欧不再对抗,使北约失去存在价值而日趋衰微,世界经济政治中心正在从西方向亚洲迅速东移。亚洲地区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战略态势,蕴藏着未来冲突的可能性。那就是中国为了维护与保卫领土主权而可能最后采取武力行动,使那些长期占领南海中国领土的小国,加紧与美国的相互利用,力图借美国的介入来对抗中国压力。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日益强化它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一方面对美国施加压力,坚决要求停止对台军售,另一方面加紧向台湾喊话,要求两岸关系朝着政治协商方向进展。这可能意味着,中国高层与军方对台湾问题可能有了新的估计和意图,不允许两岸统一问题无限期地拖延下去,而在内部确定了某种时间表和谋求逐步解决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形势将来发生某种剧变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总而言之,两岸统一与南海领土主权问题能否通过和平协商解决,或者当前解决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是否必须通过武力解决,已经成为中国与有关方面必须考虑和急谋对策的问题。
从台湾形势来看,虽然两岸交流有了很大进展,但在政治体制、社会发展与人民心态方面依然存在很大距离。只有在中国大陆发展变化到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人民能够真正安居乐业,享受民主自由,生活水平超过台湾,台湾同胞才会觉得两岸共荣、统一比独立更好,统一问题自然会水到渠成,成为台湾人民自己的选择。只要北京从现实出发,采取稳步前进的政策而不操之过急,台湾与两岸关系会保持继续向好的方面变化的势头。
最后,再来谈谈未来的中美关系。首先,应该认识到,美国衰退并不等于从此全面衰落。美国百年来从北美殖民地迅速发展为世界头号强国所依托的制度优越性并未改变与消失。美国衰退原因是决策失误而非制度失效。
法制完备,权利保障,政务透明,信息公开,舆论监督,是美国始终如一的长处。总统经过全民投票选举产生,民主共和两党可以对选民进行拉票,但绝不容许强迫选民或收买选民。即使在竞选中出现窃听对方电话的轻微罪行,最后也会导致总统本人遭受弹劾与下台的下场。
美国不分种族、性别和信仰,一切权利平等,不同意见可以包容,各种人才兼容并蓄,成为美国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备而行之有效的法制,是美国立国与稳定发展的基础。一切按既定的法制与程序运行,决不可能发生所谓“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或白宫军事政变的事情。美国的包容性与人人平等,是它能够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和国家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孙中山先生在谈到美国制度优越性时这样指出:“美国一经革命而后,其国体则一成不变,长治久安,文明进步,经济发达,为世界之冠。”此一评价,已经得到历史的证明。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也最为复杂,对世界全局影响最大的国际关系。美国是长期位居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是正在迅速崛起的新兴大国。对于美国来说,防止与遏阻中国对美国地位的挑战,仍然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首要任务。
多年来,由于中美双方都以增进合作为重,中美关系得以保持稳定进展。尽管由于人权问题、最惠国待遇、天安门事件、对台军售、西藏与新疆等问题而出现过不少困难与争执,但是总的来说,中美之间不存在必须使用武力,唯有经过一场战争才能解决的严重问题。
但随着形势与客观条件的变化,今后十年的中美关系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处理。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国力日趋强大,而且因为中国越来越急于解决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不能容忍两岸统一问题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以及北京表现出必要时不惜在南海领土主权问题上诉诸武力的意愿。
在美国国内,两党与国会中主张对台军售政策不变的势力不减当年。与此同时,怀疑与反对美国为了守护台湾而不惜与中国打一仗的舆论更有所抬头。由于台湾问题涉及美国重大利益,而且也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大牌,美国始终表明不会放弃《对台关系法》(Taiwan Act)与承担支持台湾防卫力量的政策,再加上美国以维护南海航行自由为名而要插手南海领土主权问题,更增加了中美之间发生冲突的机率。即使是一场极有限度的常规战争,也必然会使中美关系受到很大损害,而使亚洲国家在安全问题上进一步靠拢美国。
现在面临中美两国的一个紧迫问题,是中国坚决要求美国停止对台军售,而美国正在研判形势准备决策,并由美国副总统拜登访问北京时双方会商。美国会在中国压力下改变政策,按照中国的要求中止对台军售吗?回答是基本上不可能,甚至可以说绝对不可能。因为美国对台军售, 是根据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并由当时总统卡特签署,在1979年4月10日生效的《台湾关系法》规定而付诸实行的。除非美国参众两院开会以多数票通过决议加以废除,否则总统没有权力违反这一法案,擅自决定废止。
尽管中国的要求合理合法,但是美国议会与政府不可能按照中国要求行事,至少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出美国有停止对台军售的可能,最多只能就军售的品种与数量做出某种程度的调整。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究竟怎样才能迫使美国接受中国要求呢?唯一的办法是要美国付出重大代价,使其望而却步。中国军政当局很可能对军售、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的前景作了多种估计与预案。其中之一包括,由于中国军力增强,战争后果难以逆料,美国由于各种因素而不愿出兵保护台湾。不仅台湾问题,关于南海问题上的发展态势变化也可能同样如此。中国这样的估计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因为无论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或民意因素,都不大允许美国为了台湾而跟中国打一仗。
然而,反过来想,难道美国就没有可能做出与中国愿望与决策相反的决定吗?恐怕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因为美国军政决策部门至少有一部分人会有这样的考虑,就是有意迫使中国采取军事行动。北京在南海或台湾问题一旦诉诸武力,就会使亚洲国家对中国产生更大疑虑和恐惧,进一步往美国靠拢以求保护,从而使美国在亚洲的地位会更加有利而不利于中国。
这就说明,有关内政外交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从目标、手段与后果三个方面来考虑。凡事不能只有一种方案,必须留有回旋余地,不能轻易疏忽,如果确立重大目标而缺乏有效的手段来付诸实施,必然会给人以行动与目标相脱节的印象。
在反对达赖访问欧美国家的问题上,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涉外部门屡次采取强势外交要求欧美国家按照中国意志来办。然而每次无不以失败而告终。事实上,中国越是提高嗓门,达赖本人越是高兴,越是得逞。因为他借此可以在西方面前抬高身价,显示自己不屈从于北京压力。而包括美国的西方世界也屡试不爽地证明中国涉外部门如此作为,不过是为了在中国公众面前显示其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强硬态度,但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无相应的实际行动来实施其强硬言词和目的。
除非中美之间发生难以容忍的事件,非得走向冲突不可,否则必须认清,保持中美关系平稳发展,符合双方的最大利益,不然各自都会遭受重大损失。
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提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论点,指出“很多人都知道美国很多消费依赖于中国,却很少人理解这种依赖程度。”因为目前贴着“加利福尼亚苹果设计,中国组装”标签的最新电子产品iPad、iPhone和iPod,大多数部件和最终产品,都是由中国龙华的富士康公司在中国加工制造的。其产量多到大约一分钟制造90部,每天生产13.7万部。而产品几乎全部从中国输往太平洋对岸,供应美国市场与广大美国消费者。
该刊由此指出,如果一旦中美交战,即使是中国实行海上封锁,也将会大大影响中国大陆、台湾、韩国、日本以及马六甲海峡附近的海上和空中贸易,使该地区的商业运输业务立即迅速衰落。因此它认为,在推进美国的战略考量时,“不能简单地将军事分析和更广泛的经济和政治因素分开。”
应该指出,中美关系是一把双刃剑。对美国产生的不利影响,对中国也同样如此。一旦中美开战,美国可能冻结中国在美资产,拒付一万多亿的美国国债。中国则会跟美国一样,立即失去美国市场,造成中国出口急剧萎缩,失去对美贸易的每年2300亿美元顺差,并且劳工大量失业,社会出现动荡,后果不堪设想。
这种情况说明,拥有力量与如何有效地使用力量,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采取任何重大行动之前,必须首先考虑目的、手段与效果的相互配合与一致,局部与全局、当前与未来的关系,对政策的正确性与可行性作两者兼顾,作出实事求是的选择,不能只求言词强硬而无坚决的行动。否则,一出手就打强势外交的牌,似乎非达到目的不可,结果往往以无声无息收场。如果以为单凭一方的正确性就必然会换来另一方的可行性,那就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最后仍然使自己的目标落空。
相关文章:
从基辛格新著看大国外交与世界格局之一:中美和解阻止苏联发动侵华核战
从基辛格新著看大国外交与世界格局之二:苏联解体结束美苏冷战对抗
从基辛格新著看大国外交与世界格局之三:力量消长导致中美关系变化
从基辛格新著看大国外交与世界格局之四:大国盛衰的因果关系与教训
从基辛格新著看大国外交与世界格局之五:毛泽东外交战略改变世界格局
从基辛格新著看大国外交与世界格局之六:中美共治世界的处方不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