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August 2011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杨一星 2011-08-01 派出相关科学考察船只,对南海的气象环境、海洋状况、海底地形进行全面考察,这对于中国海军舰艇在南海海域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几个月,南海争端再起,中越两国针对南海划界问题互不相让,越南在6月13日举行大规模海上实弹演习,中国南海舰队也针锋相对,开展了一系列多样化的军事演练。恰在此时,中国首艘航空母舰的改装工作接近尾声。此消息一经传出,引得国内外媒体一阵猜测。究竟航母对中国南海争端的解决能起到什么作用,它在中国海军发展战略中又处于何种地位? 航母短期不易发挥作用 南海争端作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南海大部分海域超出了中国军力的实际控制范围,以至于长期以来,南海只是在名义上归中国所有,这就给了越南等国以可乘之机。鉴于这些国家已在南海一些岛屿上建立军事基地,并对部分海域形成实际控制,如果中国立刻以武力收复被侵占的海域,凭目前的海空军实力,不仅未必能取得全胜,而且反而将海上交通线至于威胁之下。因此,中国的当务之急在于防止这些国家对南海的进一步侵占,同时迅速展开与东南亚各国一对一的双边谈判,努力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在《南海各国行为宣言》、《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框架内解决南海争端。考虑到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在总体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以及中国市场对于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国土不至于丧失的前提下,长期维持南海和平并非一个艰难的任务。 那么,中国航母下水,是否有利于南海争端的解决呢?笔者认为,短期内航母尚难以在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中国航母短期内难以形成战斗力。尽管中国首艘航母的改装工作接近尾声,但从海试到正式服役还需要一段时间,再加上中国舰载机似乎尚未正式定型,因此单从时效性上来讲,航母对南海争端的解决无法提供太大帮助。 第二,航母作为一款典型的战略进攻性武器,如果针对南海争端进行部署,极有可能导致中国与南海周边各国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促使这些国家在“强敌”面前统一立场,共同与中国对抗,这将使中国变得十分孤立。 如何加强南海军事部署 在目前的形势下,如何加强中国在南海的军事部署,以保障中国的国家利益不受损害?笔者认为,有助于解决南海争端的军事手段和装备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能够在短期内进行部署;自持力较强,能够在远离中国大陆的海域长期执行任务;能够将冲突的烈度限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避免矛盾激化。而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方法包括: 第一,发展2000吨级以上的大型巡逻舰和大型反潜巡逻机。制造这两种装备的技术难度不高,而且可以通过改装其他类型的舰艇和飞机得到,因而可以在短期内进行部署。同时,这两种装备具有较强的续航能力和一定的自卫能力,能够较好地胜任南海海域的巡逻任务,实现南海巡逻的日常化。它们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再请求主力作战舰艇和飞机的支援也可以大大降低防御成本。 第二,派出相关科学考察船只,对南海的气象环境、海洋状况、海底地形进行全面考察。这些考察结果对于中国海军舰艇在南海海域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海底地形对于潜艇战斗力的发挥影响巨大。通过这些研究考察,即使南海海域真的爆发大规模冲突,中国海军舰艇也不至于在一片完全陌生的海域作战。 中国远洋海军建设肇端 航母短期内不适用于南海问题的解决,但并不意味着航母在中国海军战略中毫无意义。航母因其多样化的舰载机、现代化的指挥系统以及长时间的续航力而成为攻防兼备的海上霸主,航母也因此成为一支强大的远洋舰队所必需的核心。 中国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世界性大国,不论是从本国的自身利益还是上讲,都应该建立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与其他国家一道建立和维护新的国际秩序。中美两国在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方面,利益是一致的。中国早已不是以前那个向全世界输出革命的红色大国,中国远洋海军舰队在世界范围内保护侨民、维护海上贸易秩序也符合全世界所有正常国家的利益,因此,航母作为中国远洋舰队的核心对于未来的中国海军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任何武器装备的发展都应该遵循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不应该盲目乐观。中国第一艘航母即将改装完工确实说明中国海军实现了一大突破,但这也同样说明中国对其航母建造能力缺乏信心,中国在改装“瓦良格”号时,尽管更新了雷达、动力和防御系统,但是由于其本身的设计风格问题,想在“瓦良格”号的舰体上同时实现增加载机数量、弹射起飞和固定翼预警机上舰困难很大,指望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就能实现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那样的战斗力更是不现实。因此,中国第一艘航母的训练意义应该会大于实战,不过这毕竟是中国远洋海军建设的开端。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俞天任 2011-08-01 把日本国有铁路压垮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新干线的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以及和这些巨额建设资金所不对称的运行收益。 京沪、京港、京哈、杭福以及徐兰、沪昆、青太、沪汉蓉这八条客运专线是根据2004年国务院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及在2008年调整后的《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而制定的《国家铁路快速客运通道规划》提出的,通称“四纵四横”的高速铁道网骨架。根据这个计划,到2020年,中国的主干线客运专线网络全长将达到16,000公里,客运专线的时速将在300公里以上,而客货混行线路的时速也将达到200-250公里。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极其宏伟而极有意义的计划,这个计划本身不应该受到质疑,因为这个计划对于解决中国的交通问题会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但是,对这个计划寄予过高的期望也没有必要。高铁计划中投资巨大,投资回收周期长这一点始终是挥而不去的阴影。比如日本在开始建设新干线的1961年向世界银行借的8,000万美元贷款一直到1981年才算还清,而且还是在日元兑换美元的汇率从360:1上升到了240:1的情况下完成的。高铁只能解决人员的运输问题,客货混运的高速铁道到现在还没有看见实例。因为过高的速度带来的客货车之间制动距离上的巨大差异,使得客货混运变得十分复杂,几乎是无法实现的。除此之外,货物运输中的瓶颈并不是车辆的走行速度,货物的装卸时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铁路运输业务中,利润最好的那块实际上是货物运输。 日本的国有铁路一直是黑字经营,但是从新干线开通的1964年则出现了8,300亿日元的赤字,当时这笔赤字被历年留存利润所冲销,但是从1966年开始陷入完全赤字,再也没有扭转过来。后来这个赤字越来越大,最后终于以25万600亿日元的巨额长期债务压垮了日本国有铁路。日本国有铁路不得不在1987年被拆散民营化。把日本国有铁路压垮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新干线的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以及和这些巨额建设资金所不对称的运行收益。 日本现在收益最好的是从东京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从旧“国铁”分割转民营的东日本旅客铁道公司(“JR东日本”)在首都圈内所有铁道的年产值为8,500亿日元,而这一条东海道新干线的产值就超出1万亿日元。但是,考虑到“JR东日本”从旧“国铁”那儿继承下来的6万亿日元左右的债务的话,这个产值就不是个话题了。而从大阪到福冈的“山阳新干线”对于“JR西日本”公司也是几乎同样的情况,至于其他的比如“北海道新干线”之类的都还是在赤字运转着。 中国高铁应该不会出现像北海道新干线那样的情况,因为中日两国的人口分布不同。但中国的高铁也不会比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更好,毕竟运行票价要受到消费水平的限制,加上还有航空、高速公路等其他运输手段的竞争制约,票价不能无限制地飙升,而高铁的造价却应该是无法压缩的硬数字。这次温州动车事故发生之后,日本川崎重工立即表示非常关注,他们关心的是中国高铁规划会不会出现变故。因为中国高铁中采用的日本技术和零部件为数不少,一旦中国高铁计划发生变化,川崎重工等日本企业也将受到重大打击。这么看来,在资金回收方面的前景似乎不是那么光明。 现在,在事故调查报告还没有出来之前,就说这次发生在温州的动车事故是不是与铁道部为了压缩建设资金而做的动作有关,还为时太早。但无论如何,这次的动车事故,特别是铁道部之后那种极其骄横傲慢的表演,肯定使得人们对铁道部的信心大打折扣。这样,高铁在和航空、高速公路等其他高速运输手段竞争的时候也将棋输一招,而为了加强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又会使得高铁造价进一步膨胀或者影响新线路的,比如原定在7月29日通车的广深高铁就已几经推迟,现在预定在8月10日通车。 高铁竞争力的下降和造价的进一步上升肯定会加重铁道部的债务负担,实际上在今年3月份铁道部负债已经高达两万亿人民币,对总资产的债务比率达到了58%,比2008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这次的动车事故使得不少人士认为,银行和铁道部的合作方式将发生改变,新增贷款利率有可能上升,因为对铁道部的贷款的风险在增大。事实上,已经有媒体称银行将上调与铁道部相关项目的贷款利率,对于这种说法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回应是不会因为一起事故而影响定价策略。 现在铁道部在使用的是利率极为优惠的贷款,说是无息贷款也不为过,几乎和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拨款一样,也就是说全国人民在不顾经济规律地为高铁买单,而铁道部的表现还是那样的骄横和无礼。如果银行意识到了铁道风险或是重视经济规律的话,那么铁道部这个巨人很可能就立即会被压倒。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何亮亮 2011-08-01 如果明年的大选蔡英文当选,蔡英文不会采取激烈的中断两岸交流的方式,但一定不会承认“九二共识”,也一定会逐渐推行台独,这一定会影响两岸关系,但这也为大陆方面解决台湾问题,推行能够最终导致统一的战略创造条件。 明年是世界“超级选举年”,美、俄、法等大国要选总统,在大中华地区,大陆方面中共要召开十八大,香港要选新的特首,台湾则在明年1月就要举行“总统”大选,是最早大选的地区。 决定因素:中间选民与首投族 明年台湾的大选,将在两个主要阵营的候选人,即国民党的马英九和民进党的蔡英文之间展开激烈角逐。目前台湾的各种民调,马蔡二人的支持度都在伯仲之间,差距不大,可以预料越接近选举,台湾的选举气氛将越热烈。 如果以政治学的一般理论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情况而言,马英九应该能够在明年的选举中获胜连任。但是一般理论无法解释台湾的民意,以及政治人物的性格所带来的决定性影响。 马英九执政的风格是勤政廉政,这与陈水扁的执政风格形成鲜明对照,但是台湾大部分选民对此并不领情。民进党以及绿营的基本盘,亦即大约三成的选民,仍然对国民党乃至于外省籍政治人物有强烈的反感,他们不会投票给马英九。蓝营的基本盘通常超过四成,但是并不统一,新党以及其他独立候选人会分散马英九的一部分选票。台湾舆论都认为,中间选民以及“首投族”(成年首次投票的人口)将是决定因素。现在看来,蓝营选民对马英九的失望情绪很普遍,中间选民和“首投族”中希望“换人来做”的倾向也很普遍,这是对马英九非常不利的。 马英九执政以来,尽管他勤政、廉政,致力改善两岸关系发展经济且成果不俗(去年台湾GDP增长超过8%),但台湾相当多的民众却仍然不喜欢他,想要“换人”,这确实是有违一般的政治理论。 ECFA签署之后,给台湾经济带来的好处,大部分归于大企业和一部分行业,并未惠及全民(其实也很难惠及全民)。台湾失业率虽然下降,只有4.27%,但是青年人的就业仍然很困难,每10个青年人就有一个失业,包括很多“首投族”。大部分民众并不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楼价还在升,贫富差距还在扩大。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必定影响马英九的选情。 马英九之短与蔡英文之长 马英九政治性格的特点:一是在党内推行清廉政治,试图改造国民党,包括改变国民党基层由“桩脚”控制选区的传统,急于求成,结果得罪了大批国民党基层骨干,他们纷纷转投民进党或脱离国民党,这在去年的“五都选举”表现得很明显;二是试图做“全民总统”,他总是以背负国民党外省人原罪的姿态,向绿营民众示好,不仅没有带来绿营的选票,反而使蓝营的选民失望。他的政治“洁癖”既来自家庭的影响与对李登辉、陈水扁的厌恶,也来自政治上的理想主义和道德标准,但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特别是选举高于一切、一切以当选为目标的政治环境中,马英九的政治性格孤芳自赏,难于获得大部分选民的理解和支持。 马英九08年竞选时,陈水扁因素是对他非常有利的,陈水扁家族的贪腐曝光而民进党却不予或不敢反对,引起民间极大的反弹。红衫军虽然未能将陈水扁赶下台,凝聚的人气却有助于马英九的竞选。大批民众尤其是女性,她们本来不是国民党的选民,却支持马英九当选,她们自发组成的助选团体在台湾各地为马英九助选,为马当选立下汗马功劳,但在这次竞选中,这股力量已经消失。 蔡英文据说是女性同性恋,台湾民众都知道,但人们不以为意。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拷问蔡英文的性倾向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身为“总统”,蔡英文的性倾向可能影响执政。如果是在美国,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同性恋者,无论在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内部连初选都不可能进入,这固然反映了美国政治受宗教的影响以及重视传统的家庭观念,但也反衬出台湾在允许同性恋者成为领导人这方面即使在亚洲都是超前的。蔡英文与马英九的同质性,如都是留洋的博士,具有学术背景,减弱了马英九的优势;蔡英文连闽南话(台语)都不会说,这本来是绿营政客的大忌,但是在陈水扁事件之后,绿营的大佬已经不在乎候选人是否会说台语,而更重视候选人的清新形象以及对中间选民与“首投族”的吸引力,而这正是蔡英文的长处。苏贞昌本来是民进党最带有本土性的人选,能获得绿营铁票,但是苏在城市的中产阶级与青年人当中未必能够战胜马英九,而蔡英文对这一部分选民,是能够与马英九一争高下的。蔡英文既没有选举经验也没有行政经验,但去年在新北市的市长选举第一次参选就能够获得超过百万的选票,反映了她的潜质,绿营大佬包括李登辉、李远哲甚至陈水扁都支持蔡英文,就是看到了蔡英文能够超越绿营的既定格局。台湾的大部分女性选民在08年的选举中投票给马英九,明年她们很可能会转而投给蔡英文。 台湾的民粹具有很大能量。民粹往往是不理性的,既有社会底层对贫富悬殊不满的一面,也有一部分民众向往无污染生活环境的诉求。民进党极善于利用民粹为己所用,至于在选举中打倒昨日之我,对于民进党根本就不是问题。民众是很容易欺骗也很健忘的,例如反对核电,任何人执政都知道台湾无法离开核电站也不能不建新的核电站,但由于日本核泄漏事件的影响,许多民众反对核电,蔡英文就以反核为号召争取选民。 马英九执政并非一无是处,除了稳定和发展两岸关系,最近马团队处理食品饮料塑化剂问题雷厉风行,显示了他有为和强势的一面,如果在今年下半年台湾社会再次出现类似危机,马应能发挥这种强势风格,为自己加分。 蔡英文当选的可能性甚高 两岸关于陆客台湾自由行的协议,对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两岸关系也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观光业一直是台湾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大陆旅行团已经给台湾经济带来了许多利好的因素,对于服务业和许多做小生意的民众,比ECFA的好处更多。另一个联系两岸的非常重要的制度性安排就是两岸直航。ECFA、两岸直航、陆客自由行,已经成为台湾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不能逆转,而是如果逆转将严重打击台湾的经济,反之对大陆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如果明年的大选蔡英文当选,蔡英文不会采取激烈的中断两岸交流的方式,但一定不会承认“九二共识”,也一定会逐渐推行台独,这一定会影响两岸关系,但这也为大陆方面解决台湾问题,推行能够最终导致统一的战略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如果蔡英文被绿营大佬裹挟,重新推行“去中国化”的政策以及不利于两岸交流的政策,必定引起工商界和其他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台湾政局的动荡是可以预期的。 蔡英文当选的可能性相当大,但还远没有成为定局。台湾选举的诡异现象就是类似04年的“三一九枪击案”(至今还是悬案)以及去年“五都选举”前夕的“连胜文枪击案”。在去年“五都选举”前,各地的民调包括国民党内部的民调都显示,国民党在五都只能取二席甚至一席,呈现一面倒的选情,然而在投票前夕发生了“连胜文枪击案”,激起那些本来对马英九不满不愿出来投票的蓝营选民同仇敌忾,走进票站,结果国民党在五都取得三席,虽然是险胜,却也有挽狂澜于既倒的效果,明年台湾大选会不会发生类似事件,是谁也无法打包票的,这也是台湾政治的可变因素。 《台湾观察》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