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 Zhiyu 2011-08-26 Beijing could leverage on James Soong’s political influence to restrain Ma Ying-jeou. If Soong is willing to cooperate with Mainland authority,...
Day: August 26, 2011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陈有为 2011-08-26 拜登此次访问的目的之一,是要在明年中国党政领导换届之前,摸一摸高层人士的情况,并通过与未来接班人习近平的接触获取亲自感觉的第一手材料,回去向奥巴马政府汇报。 美国副总统拜登日前访华之行,是继今年一月胡锦涛访美之后,中美两国领导又一次最高层级的重要会晤。在为时六天的行程中,拜登会见了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与温家宝总理,并与陪同访问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进行多次交流与会谈。此外,他还到四川大学进行演讲,参观访问了汶川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情况,并在行程中与中国公民进行了接触,对中国的发展成就获得了深刻印象。 拜登此次访问的目的之一,是要在明年中国党政领导换届之前,摸一摸高层人士的情况,并通过与未来接班人习近平的接触获取亲自感觉的第一手材料,回去向奥巴马政府汇报。 回顾近十年前,小布什政府也曾在江泽民即将从政坛隐退时,通过一批美国知名学者与胡锦涛见面,当面打量这位美国尚不熟悉的中国政坛储君,以了解他的内政外交方针政策。拜登此番与习近平连续六天亲密接触之后所得的印象是:习“很清楚自己想传达什么信息,处理问题的方式很有策略性,在与同事的沟通互动中也十分自信”。由此而显示出中国未来领导人的“风格将会变得更加开放和更加圆熟”。 对于习在与拜登会谈中提出的有关发展今后中美关系的四点建议,即“增强信心、放眼长远、深化合作以及相互包容”,美方印象极为深刻,认为拜登已经与习近平“建立了非常好的个人关系”。美国将欢迎习近平在不久的将来对美国的访问,以延续目前平稳发展的中美互利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拜登利用政治访问的机会与中国民众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例如在北京普通饭馆中品尝中国风味小吃,在四川大学的演讲,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与访问地震灾后重建的汶川,等等。 至于原来受到内外重视的美国对台军售问题,此次并未成为中美争执的一个焦点。这是因为,中美双方在拜登访问之前已经就这个问题达成协议,即美国将只对台湾现有的F—16A/B型战机提供价值45亿美元的升级支持,“短期内”对台湾急欲获取更为先进的F—16C/D的要求不予考虑,以降低台海发生冲突的风险。既然美国已经用实际行动对北京的关切做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再成为中美关系中的新阻力。 与上述问题相比,其实拜登此行最重要的任务是向中国政府当面解释美国债务危机的真相与提出保证,表明美国将承担金融风险的责任,不会将债务危机转嫁他国。 由于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美债危机席卷全球金融市场引起股市下跌,中国目前是美国最大的债主,所以中国最近不断敦促美国采取负责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减少财政赤字,妥善处理债务问题,以解有关国家之忧虑。 拜登在访华期间强调“美国有能力、有意愿并会全力应对我们面临的严峻财政挑战”, 希望中美之间加强合作,使中美两国与全世界“更多地从中获益”。其实他向北京端出来的都是“空心汤圆”,并没有做出任何切实有效的保证。实际上,美国除了以借新债还旧债,到时候继续提高国债限额,增加发行美元货币之外,不可能有任何切实有效的手段来解救美国的债务危机。 因此,拜登此行目的除了想以副总统身份对北京进行安抚,平息中国忧虑之外,更抱有要求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以帮助美国度过金融危机的目的。因为举目四顾,现在欧洲同样债台高筑难以自拔,日本经济连年低迷,除了中国财源滚滚之外,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救美国于水深火热的债务危机之中。 根据以上分析,拜登此次访华不但不能使中国安心,而且更进一步地提醒中国,美国债务危机的阴影仍然笼罩在美国与世界各国头上,无论近期或远期都看不出任何解决的办法。 我们只要对美国国债的情况稍加分析,就可了解它的严重性:1980年美国国债总额只有1万亿美元,但是现在已经超过14万亿美元,20年内猛增14倍。其中9.7万亿为可供国内外货币市场上销售的公共债务,它的近一半被世界各国中央银行所拥有,而中国又占有其中的四分之一,达1.16万亿,其数量仅次于美国央行美联储。 这就意味着,表面上看中国成为美国最大债主多么了不起,而实际上是中国在背负着美国国债的最大包袱,这么大的数额由美国花钱中国买单。而且美国媒体还反过来讥笑中国:我又没有强迫你买美国债券,是你自己要买;谁叫你拥有那么多的美国债券,除了美国债券之外你还有什么别的债券可买吗?既然你自己愿买,那你就自己来担当吧。 按照目前美国的经济与金融情况,由于美国制造业已被大大压缩,高新技术根本不可能容纳大量就业人口,美国在近期内不可能大量增加就业人口。这也就意味着美国的国民收入与购买力会继续萎缩,税收与国库增加有限,不得不继续增加美元流量,以新债补旧债,如此循环往复,必须有新的债主来支撑美国财政困局,而中国正好成为美国债务无可取代的“冤大头”。 因此,拜登访华之行未能向中国提出任何保证,其原因是连美国自己都不知道如何保,因为它确实找不出能够保证任何有效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美国债券危机的前景就必须未雨绸缪,有备在先,以免到时候措手不及,遭受巨大的财政与经济损失。为此,提出如下五点对策: 第一,鉴于美国经济恶化与债务危机沉重,可能引发新的全球金融危机,而中国长期以来又缺乏这方面的应对经验,有必要立即组建一个集金融、货币、贸易与市场于一身的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专家智囊小组。以专业机构或定期联席会议的形式,对当前美国财政情况动向与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形势观察,研究对策,并随时提出可行预案(Option),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金融与市场波动,有效捍卫中国的货币主权与经济权益。 第二,鉴于中国的货币储备与外汇积累数量过多,有必要改变过于集中购买美国国债的缺陷,实行必要的货币储备分散化与多样化的选择。 第三,改变过去单打一的办法,将一部分外汇储备变为对外投资,乘欧洲经济衰退的有利时机,在欧洲收购大中型的英资与外资企业,或对亚非与南美新兴经济国家进行投资;或者在国际市场上大量买进重金属等重要战略原料与物资,作为货币储备的转换与补充。...
天大研究院 港澳问题课题组 2011-08-26 从李克强的演讲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央在新形势下用好香港这个特殊优势的巨大决心。这是历史赋予香港的重大机遇,香港如果好好把握,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李克强本月访问了香港。与过往国家领导人考察香港有所不同的是,李克强带领了中央主管财经事务的几位主要官员一同来港,包括发改委主任、商务部部长和央行行长。如此强大的阵容一起出访,过去只在中国与美国等几个大国的战略对话中出现过。 这样一个重要的财经领导团队集体来港,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政治上,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二是在经济上,体现了中央对香港在国家的“十二五”发展中所能发挥作用的高度重视。香港的作用不单体现在“十二五”规划中有关港澳的那个专门章节,而且是在国家未来整体的金融、贸易、产业以致社会发展战略中,能够发挥到特殊的作用。 李克强访港期间,香港本地传媒做了不少报道。可惜大多数人只关心香港能从副总理宣布的新政策中得到什么实际“好处”,而对李克强访港的重头戏,即他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的主题演讲讲辞,却没有做出足够的解读和深度的分析。 深刻阐述两地合作的根本定位 李克强这篇演讲的重要之处,在于其从总揽全局的角度,深刻地阐述了内地和香港在经贸金融合作中的根本关系和定位。 回归十多年来,香港经济曾经遇到不少因外部因素引起的困难,包括亚洲金融风暴、美国科技网络泡沫破灭、沙士(非典)病疫以至近期的全球金融危机等,但是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受惠于自由行、CEPA等政策,香港经济得到了很多新的和有力的支持。但久而久之,有些香港人有了一味伸手等待中央来“送大礼”的心态。与此同时,由于内地城市和香港的经济差距正在迅速缩小,香港有些人还产生了香港是否会被“边缘化”的担心。 李克强的演讲,用了很大篇幅阐述了在新形势下,香港如何能够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国家发展的新战略下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对香港今后如何处理与内地经贸合作关系、保持香港在国家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和启示。 内地现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不但要提高服务业的规模和比重,还要提高服务业的质素和国际竞争力。同时,内地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的进程,急切需要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以及提升包括住房、医疗在内的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此外,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与日俱增,在金融、贸易和投资上,都需要更多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和平台。 由于发展的历史轨迹不同,相对于内地,香港还具有多方面核心竞争优势。一是整体制度上的综合优势,这其中包括与西方接轨的市场准则和管理规则、健全的法制体系、以及自由港和低税率的优势;二是在金融业和专业服务业上,香港汇聚着具备国际级水准且经验丰富的专才,并能提供优质的服务;三是在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准方面,有很多值得内地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学习的东西。 正如李克强指出,香港现在拥有的这些优势,正好和内地的需求形成互补。对于香港来说,如果想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升自身的优势,香港不应该只是消极地等待中央给“礼物”。如果香港能从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角度来考虑香港的新定位,在国家发展中作出自己特有的贡献,必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影响和竞争力。 切实扩大CEPA的受惠面 李克强在这个演讲中,还宣布了多项支持香港发展、促进内地与香港经济进一步合作的具体政策与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中,除了原有CEPA模式的深化和补充,还包含一些有特别新意的政策举措,值得香港各界密切留意。 李克强的演讲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也就是2015年),基本实现内地和香港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这是中央第一次以提出明确时间表的方式,来推进CEPA的深化和实施。 CEPA从刚开始订立到现在,已经八年多了,这期间对促进香港服务业进入内地市场,起了很大作用,但香港服务业向内地发展仍然面对两个障碍。一是服务业不像制造业,受到内地与香港在法律制度、审批程序、资格认定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影响较大,进入内地市场难度较大;二是服务业项目的审批主管权都掌握在中央相关各个部委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手上,这是代表内地与香港签订CEPA的商务部未能完全掌控的。由于相关的审批环节多,程序复杂,时间长,且手续费用不菲,使有志向内地开拓服务业的香港专业人才面对“大门开了,小门不开”的情况。 这次李克强通过提出时间表、明确工作目标和时限的方式,来协调中央相关的部委机构,加速解决CEPA实施以来存在的问题,加大服务业开放的层面和深度,切实扩大CEPA的受惠面。这对香港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长期性利好消息。 确立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先发优势 李克强演讲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要点,在于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新政策。香港自从开拓人民币离岸市场以来,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由于缺乏较好的人民币回流机制,在港的人民币用途和收益率受到很大的局限,制约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壮大。很多香港的人民币投资者,为了得到更高一点的储蓄利率,不得不以“蚂蚁搬家”的形式,将在港的人民币储蓄转移到内地的银行存起来。 李克强这次带来的有关人民币产品的新政策,包括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资格机构投资者方式(即RMB QFII)投资内地的证劵市场,扩大国债在香港的投资规模、允许内地的金融和非金融企业在香港发债,无疑会提高香港人民币投资产品的收益率,增强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吸引力。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有关人民币的新政策,是允许香港企业使用人民币赴内地进行直接投资。这是在以人民币为贸易结算货币政策出台之后,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从历史上看,金融中心的发展具有集聚效应,因此“先发优势”十分重要。而国家现在从宏观战略上把人民币离岸市场这个机会优先给了香港,对香港确立在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中的先发优势,无疑有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