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衡 2011-07-27 中国的火车提速了,管理水平也要提高。从相关部门对温州列车追尾脱轨事故的处理来看,很多官员依旧怀抱着上个世纪初的态度,使用早就被摒弃的方法,来管理飞速发展的高铁以及不断觉醒的公民社会。 7月23日20时许,D301次列车在温州境内的铁路桥上与同向行驶的D3115次列车追尾相撞,火车车厢从高架桥上直插地面,造成39人死亡、近两百人受伤的严重事故。这是继7月1日才开通的京沪高铁连续发生多次故障后,动车和高铁再一次震动国人的心。 像蛛网一样在神州大地上延伸的动车,以及让奥巴马总统都声称要向中国学习的高铁,无疑是中国的骄傲,也被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是带动中国经济走出瓶颈的“火车头”。火车提速、动车与高铁,给世人一个印象就是快,不是火车的速度有多快,而是提速的速度很快。正因为这个快,早在武广高铁投入使用时,就传出了一些“风言风语”:有人说,参与技术工作的德国工程师坚持高铁必须试开一定时间后才能“验收”,而中方技术人员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因此他辞职了。这些当然只是传言,官方媒体报道的几乎是清一色的“世界先进水平”、“安全测试完全合格”等。实事求是的说,虽然网上对高铁的质疑一直不断,但鉴于中国高铁已达“世界先进水平”,还真的很少有网民能够确切指出高速列车问题所在。 直到刚刚开通不到两个星期的京沪高铁在五天内三次出现停车停电事故,大家才认识到,天下无敌的高铁竟然如此虚弱,一场暴雨就可以让他停车。7月23日的严重事故发生后,铁道部发言人在第一时间里确认的事故原因也是“雷电把列车弄坏了”。这个理由让在场的很多记者都目瞪口呆。 事故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与温家宝总理非常重视,当天就派副总理亲临现场善后,胡温对此次事故的指示毫不含糊:救人第一。但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话音未落,竟然出现这样的事:23日晚上8点多发生事故,连夜抢救,到第二天凌晨4点就宣布没有生命迹象了,也就是说现场的生命救援结束了;然而,在随后的时间里,接连又从坠毁的车厢里救出三位乘客,最晚的那个孩子是在24日下午5点多被救出的,距离有关部门宣布没有生命迹象已经超过了20个小时。在被追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时,铁道部发言人回答说:这是一个奇迹。 这是一个奇迹!几乎所有的网友都被这个奇迹弄得目瞪口呆,闭上眼睛都能够设想出来:这不是地震,不是被压在几米深的废墟下的受难者,而仅仅是几节从桥上坠落地面的列车车厢,救援空间甚至不到一千平方米,为什么在经过八九个小时后,竟然连活生生的生命都没有发现?网民们有理由对这种救援提出强烈的质疑。有网友说,他们为什么如此草率?给人感觉像要草草收场似的?有什么“阴谋”?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我们有理由责怪这些网民疑心太重,不相信铁道部与当地政府,甚至可以批评他们是“阴谋论”者,但就在这时,网民却发现救援现场又出现了“奇迹”:救援人员竟然使用重型机械在挖坑,并要把坠毁的列车就地掩埋。有网友传出这消息的时候,很多人不相信会有这种事,甚至当网友传上照片的时候,还有很多民众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从所有包括列车甚至飞机在内的救援历史上,都没有发生过在死难者名字都没有搞清楚、事故原因有待查明、事故现场的浓烟甚至都没有消散的时候,竟然就地掩埋列车(飞机)残骸。一位间谍小说作家在微博上这样写道:真不敢相信这是现实中国,有些像好莱坞间谍大片的故事情节,除非那列车上有高度保密的核子武器或者有人类无法控制的病毒,不然,恐怕连好莱坞导演们都不会想出这种就地掩埋的情节。 难怪著名的时评作家五岳散人在博客里感叹:中国奇迹,不能不承认这是中国奇迹。而惹人非议的“奇迹”,早就从高速铁路可能潜伏的隐患,迅速转向铁道等政府部门在管理、应急,与媒体和民众的沟通、危机处理中存在的严重不足。 实事求是的说,至今为止,急速发展的动车组与高铁是否在技术上存在安全隐患,并不能听网友的“一面之词”,最终可能还得靠国内国际专家,本着认真负责、以人为本的精神对高铁技术以及安全管理进行全面的检查。如果经过专家以科学的手段检查出的结果没有问题,确实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那么,发展快速铁路与高铁建设不但不能停,反而应该进一步扩展。笔者检视美国上个世纪中发展史发现,美国经济走出瓶颈再创新高,就与大力发展州际高速公路分不开,而人多地少的中国,在走到美国当初相似的发展水平时,以高铁为主(甚至取代高速公路)是一个明智与可行的选择。但这个选择是为了国家,为了国民,而不是为了某些人的面子,不是为了GDP。 纵观世界铁路史,高速铁路出事不是第一次,1998年在欧洲就发生一次很严重的事故。德国ICE列车884号时速为200公里的高速列车出事,造成101人死亡,原因查明是一个轮子出了问题。事后,德国经过几个月的细致调查,决定更换了所有高速列车的轮子,并把列车时速降为160公里。同时,德国控告2名官员与1名工程师误杀罪,补偿每一位受难者,为每一位遇难者树立纪念碑。案件到2003年才完成终审。而世界上高铁最发达的日本则创造了47年零死亡率的记录。 无论是日本还是德国,我们普通人看到的不只是,他们的技术是否过关,安全是否存在隐患,还有他们政府与铁路部门对事故的处理是否本着认真负责、以人为本的态度,如何真诚谦卑地与民众打交道。但是,温州列车追尾脱轨事故发生后,我们看到相关部门在事件处理中屡次失误,每每挑战网民的智商,不但没有起到安抚、平息民愤的作用,反而火上浇油,让民众看到一个和高速飞驰的列车极不相称的管理团队。 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必须要有相应的先进管理;走在现代化前沿的动车与高铁,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配套。中国的火车提速了,管理水平也要提高。从相关部门对温州列车追尾脱轨事故的处理来看,很多官员依旧怀抱着上个世纪初的态度,使用早就被摒弃的方法,来管理飞速发展的高铁以及不断觉醒的公民社会。 应该说,人们能够理解,一个走在前列的高新技术,难免会出了一些事故,甚至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民航的发展,高速公路的普及,哪一个不是伴随着空难与居高不下的交通死亡人数?民众可以想象得到,动车与高铁会出现故障与事故,甚至部分民众因为忧心而也宣布不坐高铁,这并不奇怪。但是,最让民众想像不到的,是事故发生后官员的那些所作所为,为什么他们就有“本事”把一件铁路事故演变成全民对官僚机构的无能的愤怒?事实上,事故发生后,民众对高铁安全的担忧,迅速被对那些不负责任、傲慢的官员的愤怒所代替。 这些年,也曾发生过比此次更为严重的事故。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民意,及时通报情况,实事求是,原本并不困难,而政府在处理相关事件时的透明与公开,也能更多地得到民众的理解。但是,至今为止,相关部门对这次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处理工作,明显却给人一种开倒车的感觉。
Day: July 27, 2011
全球主要货币汇率趋势评析(二) 天大研究院 金融与经济课题组 2011-07-27 一、 欧元汇率走势回顾 2009~2010年,欧元在震荡中略显贬值,参见图2-1。欧元自2008年年中呈下行趋势以来,经2008年12月小幅回调,2009年年初即呈现贬值态势。两年间欧元汇率走势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年1~2月,欧元兑美元贬值。由于欧元区经济衰退加深,受经济数据疲弱与欧央行降息影响,2009年2月18日欧元跌至1.2537,为年内最低点,较2008年12月26日1.4067贬值幅度达10.88%。 第二阶段:2009年3~11月。随着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回暖,欧元在经历短期震荡后触底反弹,2009年3月6日欧元兑美元汇率达到低点1.2622。此后进入震荡升值通道,并于2009年11月达到年内最高点1.5038,升值幅度达到19.14%。 第三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6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加大,引发欧元汇率急剧持续下跌,2010年6月7日跌至年内最低点1.1914,为2006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相较于2009年11月最高点跌幅达到20.77%。 第四阶段:2010年7~11月。欧洲债务危机暂时缓解、欧元区经济数据好转,欧元触底回升。2010年11月4日,美国宣布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当日欧元兑美元汇率升至1.4215,较2010年6月7日升值幅度达19.31%。自2010年12月起至2011年3月,欧元在小幅震荡中调整,但受欧元加息预期影响,有升值趋势。 图2-1 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势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二、影响欧元汇率变动的因素 1.欧元区经济低速增长的基本态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元区经济陷入衰退,2009年GDP同比下降4.1%。此后,受大规模刺激政策影响,欧元区经济逐步企稳,并于2009年第三季度触底反弹,四个季度GDP环比分别增长-2.5%、-0.1%、0.4%和0%。 2010年欧元区实现GDP增长率1.7%,与美、日等国相比,经济复苏缓慢,参见图2-2。第一季度环比仅增长0.4%,而同期美、日复苏力度强劲,分别增长0.9%和1.5%;第二季度美、日经济复苏放缓,而欧元区触底后实现环比增长1.0%;第三季度受全球贸易增长放慢影响,欧元区环比增长0.3%;第四季度欧元区投资大幅下降,出口放缓,环比增长0.3%。 图2-2 2008-2010年欧元区与美日GDP增长率比较 资料来源:欧盟统计局、美联储、日本内阁府 欧元区经济复苏缓慢且不均衡,难以遏制欧元汇率走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生经济增长力不足 从影响欧元区GDP的各项指标来看,2009年上半年私人消费、出口和投资均陷入萎缩,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对GDP贡献重大;下半年欧元区出口迅速恢复,对于GDP增长起到关键作用,参见表2-1。欧元区对外贸易保持较大顺差,其中7月顺差额达到123亿欧元,全年实现顺差223亿欧元。2010年上半年,欧元区经济复苏主要得益于出口迅速恢复,而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受新兴经济体复苏放缓、进口需求下降以及欧元升值影响,下半年欧元区投资大幅减弱、出口增长放缓,经济增长环比减速。 表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