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FANG Shuo 2011-07-11 In recent years, public governance has been a pressing concern on both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Day: July 11, 2011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邓聿文 2011-07-11 对中国经济存在“硬着陆”的担忧有些过虑。目前整个世界经济都处在一个通胀走高而经济减速的阶段,中国经济虽然也在回落,但经济表现还是相对较好的。 进入6月以来,外国投行突然集体看空中国经济,下调经济增幅,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两三年内存在“硬着陆”的风险。他们的理由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工业生产放慢可能较预期严重,中小企业的财务紧张局面将蔓延至经济的其他部分;受国内劳动力紧张、限电,以及欧美订单减少的影响,今夏出口增速可能为零;仍面临更严重、更长期的通胀压力。国内也有观点认为,受信贷紧缩过猛影响,中国经济存在滞胀危险。 笔者不用阴谋论的观点看待外国投行对中国经济的集体看空。基于自身利益、预测能力及在资本市场的话语权优势,外国投行看空或者看多中国市场都很正常。不过,根据以往其对中国股市和经济的多空预测,对错基本对半开,也就是说,外国投行的预测并不总是对的。所以,对外国投行的唱空或唱多言论,不妨姑妄听之,没必要一听唱空就把自己弄得神经兮兮,一听唱多就喜形于色。 但我们对问题本身,即是否存在硬着陆风险,还是要高度重视。经济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端赖于政府调控的艺术和水平,这里面的平衡关系很难把握,现实中各国多半是以硬着陆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速的回归和通胀的降低。以此判断中国经济以何种方式安全着陆,可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从经济增速、物价水平、就业状况三个方面来分析。 先看短期,即年内经济运行状况。截止目前的信贷紧缩程度无疑堪比金融危机前。正因为此,加上有史以来的电力短缺及廉价劳动力减少,才使得外国投行做出了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的预测。通胀的加剧似乎印证了此一预测,肉价再创新高,6月的CPI预计要超过5月,达到6%以上,年初定的4%的物价控制目标肯定要突破。但这是否预示着经济增速会大幅下滑,通胀变得不可控?至少从上半年的经济形势看,答案应是否定的。 一季度全国经济的增长达到9.7%,与去年全年及四季度的经济增速分别下降0.6和0.1个百分点,比去年三季度的经济增速还高出一个百分点,由此来看,中国经济虽然在下滑,但是一个平稳下滑的过程,且幅度也不大。二季度的经济增速虽还未公布,但从各项经济指标看,除了CPI因翘尾因素的影响走高外,其余经济指标还大体正常。因此,不出意外,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应能够保持在9.5%的水平。这样的降幅根本称不上“硬着陆”。 全年而言,随着夏粮丰收,物价翘尾因素的减少,以及主要工业品供过于求,进口迅速增长等,如果原油、农产品等国际大宗商品在下半年能够维持近期的跌势,或不再出现显著的价格上扬,物价虽然会突破4%的预定目标,但不大可能破5%。假如6―7月形成本轮物价上涨拐点,货币政策就有可能微调,企业的信贷情况会好于上半年。电力短缺虽然是影响企业开工的一个因素,但中国并不存在总体上的缺电;再加上保障房下半年的大范围开工建设,接过投资之棒,全年GDP增速仍可望达到9.5%左右,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至于就业,过去三年全国城镇地区新增3380万个就业岗位,每年都超过预定目标。今年上半年,劳动力紧张的局面并未得到缓解,这说明就业状况良好,下半年也不存在就业骤降的问题。 再从未来几年的情况看,根据一些经济学家预计,中国未来30年还能保持7到8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这个预测当然是偏向乐观的,它建立在中国城市化进程还会提供大量的投资机会和投资需求,特别是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公共投资增长;消费增长;社保体系的发展和社会福利支出的增加所导致的消费品市场的增长等基础上。如果说30年时间太长,充满着很多未知因素,那么最近的两、三年,是否存在外国投行预测的“硬着陆”问题? 我的看法是,虽然未来几年存在房价高企、银行呆坏账增多、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等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但亦不大可能出现经济暴跌的情况,除非出现大的政治问题。首先,连续七年的粮食增产,使中国目前拥有充足的粮食供应,这为制约通货膨胀持续走高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其次,三年36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也足以使得投资增速仍然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再次,随着收入分配政策的出台,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保障制度的完善,消费水平会进一步提高。正如大摩亚洲非执行主席史蒂芬•罗奇所说,不管是从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还是银行业坏账等方面来看,中国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和值得忧虑的地方,但还远没有到会引发经济“硬着陆”的地步。 总之,对中国经济存在“硬着陆”的担忧有些过虑。目前整个世界经济都处在一个通胀走高而经济减速的阶段,中国经济虽然也在回落,但经济表现还是相对较好的。目前来看,全国的投资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消费增长基本稳定,出口还在恢复,这个趋于平缓的过程是健康而正常的,基本不存在“硬着陆”的风险。但长期而言,中国需要加强对经济和社会领域一些结构性问题和制度的改革。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石之瑜 2011-07-11 台湾真正遭逢的,是同样一群人,他们既有理想,又受权势好处所蛊惑,可说是“机会主义的理想主义”,在没权力时用理想主义思考,在有好处时就当政客。 翻开台湾的理想主义史,首先看到不反攻的“反攻大陆”,这个神圣使命塑造台湾成为“复兴基地”,但实际制造了“万年国代”等等既得利益。俟反攻无望,国民党转而宣称坚守自由民主阵营,以三民主义模范省自居,藉由人民公社与文化大革命的对比,竟仍可取信。只是在今人眼中,当时国民党其实是箝制自由民主的罪魁祸首。不过如今,国、民两党同样鼓噪自由人权不绝于耳,人们则又甘之如饴,从不及反省,这样自我良好的感觉会因此助长了哪些政客?牺牲了那些自由人权? 环保是台湾新近的价值,但是“塑化剂事件”说明,在台湾,专司环保的立委却可介入对毒物的管制,抵制管制,可见环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岂止环保如此?自由主义在台湾震天价响,但是朝野两党侵犯自由从不自觉。“台独”又何尝不够理想?每到竞选时动员选票的力量无出其右,但其领导人反而践踏最力。简言之,任何理想主义到了台湾,似乎终将成为悲剧。 政客当然无疑是所有理想主义的杀手,然而讽刺的是,他们同时是理想主义想要说服的主要对象,所以他们懂得利用理想主义替自己擦脂抹粉。理想主义者找上政客,形同与浮士德签约,就像学运如果找上政客,最后一定是遭到政治化,成为党派斗争工具。政客利用理想主义为掩护,从事与理想主义完全相反的言行,替自己谋取更大好处,造成理想主义者沦为政客帮凶的下场。 如果以为这是理想主义与政客的搏斗,恐怕太单纯。台湾真正遭逢的,是同样一群人,他们既有理想,又受权势好处所蛊惑,可说是“机会主义的理想主义”,在没权力时用理想主义思考,在有好处时就当政客。所以,国民党曾经真想要光复大陆,真愿意坚守自由民主,而民进党也真信仰“台独”,真关心自由人权。但是,他们也都随时真的会变成滥权自为的机会主义。 对理想主义掣肘最大的,就是理想主义者自己的妥协性。知识界偏偏就有人自诩进步势力,但他们的进步理想都靠泊来品,缺乏思想性、本土性,因此不能坚持,作梦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谋杀理想主义,甚且会残忍地从事迫害、剥削。其结果,自由人权可以是斗争政敌的祭旗,环保主义可以是掩护毒物的场域,“台湾独立”可以是搜集选票的野台。 台湾的理想主义是悲情的剧本,是想象自己遭外来统治者压制的不平之鸣。理想主义者所欠缺的,因而是权力,乃利用理想主义汲取生命动力。换言之,理想与政客不是彼此搏斗,而是一体两面的自我搏斗。故一旦尝到权力滋味,往往发现权力比理想更能弥补人格中的匮乏。这就敲定理想主义在台湾的终极命运。 回忆马英九很久以前对中国统一充满了憧憬,他岂能预期自己今天变成了《中国时报》专栏作家傅建中笔下的那样,只对台湾的原乡有钟情,对于中国则是不堪回首。不过,假以时日,这未必不能改变,连战不也是同情过台独,李登辉不也是对中国曾有所向往?反反复复的,不只是人格问题,而是台湾处在其历史条件下,只会临时借用随手能取得的思想资源,就算取得当时也许很认真地相信某人某学说,但长远来看,没有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所以,每一次认真,其实不过是没有意识到的对当下情境的一种敷衍策略。 今天政客厉害之处,是看出来台湾思想界没有固定灵魂,自己只能是情境的产物,所以益加玩世不恭。就像马英九这样一位人人过去印象中的正直之人,也学得比谁都调皮起来。听他一下说“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一下又说台湾绝非中国一省;或者一下说要称大陆为大陆,不能称中国,一下又如傅建中在《中国时报》为文讽刺他以台湾为原乡,对中国则不堪回首的态度。可见,若“台湾共和国”对选举有用,不妨敷衍偷渡,有害就俏皮澄清。 可是,如果台湾不是中国的一省,不就如从“史编局”局长退役下来的傅应川在《旺报》投书所质疑的:一旦拒绝承认国军是中国军队,不就等于影射中华民国不是一个中国吗?傅将军没想到的是,对马阵营而言,“一个中国”与“台湾共和国”都属思想兼职性质,可以轮流,也必须轮流,因为各自要满足的选民不同。 好笑的是,夜路走多碰到鬼,不小心就会在某个不习惯的场合说了其他场合才该说的话。比如,之前“新闻局长”杨永明用“台湾共和国”政府部长名义,投书到西班牙文的报纸,事后解释是对方弄错了,好像外界错怪杨永明了。但投书是他自己投的,对方为什么要改名称呢?如果要改他的名称,要不要事先问他一下呢? 所以,说是错怪,也未必错怪,本来“一个中国”与“台独”就都是兼职的,必须轮流在不同场合出现,不能因为是在自己原来没要出现的地方出现,就说是错了。 “外交部”因为有的国家在给台湾人民免签证待遇时,注明台湾是中国的一省,造成马英九的政治困扰,因此便有人图谋,应设法安排其他国家之后协商是否给予台湾免签证时,夹带一封以“台湾共和国”为对象的函件寄给台湾,这样就可以在将来需要时出示给“台独”看,免签证待遇的取得,并不是只有靠作为中国的一省而已,而是各种可能都有。这种考虑方式,不是疯狂,不是没有灵魂,而是台湾兼职理想主义、兼职“台独”、兼职“一中”的文化性格,毕竟灵魂也要生存,因此四处兼职也不为过。 《台湾观察》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