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美国等西方多个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大选年,其中美国与台湾地区的选战已经拉开了序幕。选举本来是民主国家与地区定期的常态运作,从长远来看,即使是火爆的选举,对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局势影响有限。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近年来的选举几乎都离不开中国这个话题,而且随着各个国家与地区内部局势的演变以及中国大陆国际地位的迅速飙升,候选人利用中国问题为自己竞选增加人气、哗众取宠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马英九竞选连任要打中国牌
5月20日是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上任三周年,这个日子也预示着下一轮“总统”选举的选战已经开始。三年前接替陈水扁的马英九,其执政理念与实践都得到台湾多数民众的认同,尤其是在两岸关系上作风扎实务实,缓和了陈水扁执政期间造成的紧张局势,两岸签署了ECFA,两岸关系正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就在下一轮大选拉开序幕的这段日子,马英九借WTO内部文件“矮化”台湾的事件大打出手,一反低调作风,连续加码抗议,同时要求美国出售F -16战机等先进武器给台湾。据台湾大学一位姓李的教授透露,马英九还会在两岸关系上继续“发威”。他说,选战来了,这是意料之中的。
分析人士认为,马英九执政三年风平浪静,也没有太大的失误,携着执政资源,按说竞选连任压力不大。但他平稳的作风被指责为“缺乏激情”,在两岸关系上“稳健、务实”的做法却又被绿营指责为“太软”甚至“卖台”等,理性的看,这些本来都不是问题。然而,在一个不成熟的民主政体下,选举本来就不完全是理性的,选民们更不都是成熟的。这些不是问题的“问题”,也就成了马英九这次选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于马英九来说,还有一个问题:他的竞争对手民进党的候选人蔡英文是一名女性。台湾民众在看到两位候选人政纲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很可能出于“求变”、“求新”的心态而选择蔡英文。例如,台湾已有网友表态,台湾要创造几千年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奇迹,挑选一位女性“总统”。
马英九不可能没有感觉到这种压力,而从民主政治的操作来说,打破压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制造有利于自己的话题。笔者分析认为,这个话题很可能就包括两岸关系。以目前的事实来看,确实如此。
美国两党相争都拿中国说事
与台湾相比,美国总统大选同样激烈,在中国议题上可能会走得更远,也更加离谱。拉登被击毙,过去十年选举中最激烈的反恐议题将会暂退二线,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有可能把中国问题提到议事日程。最近已经出现这一迹象。
就在中美两国展开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之际,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接受美国《大西洋月刊》对她的独家采访。在这篇采访中,希拉里谈论中东革命时主动谈到中国,她称:“我们并不因为中国人权纪录糟糕就拒绝与其打交道,我们不拒绝跟沙特打交道……”希拉里随即高谈阔论民主自由是大趋势,中国试图阻止民主的大趋势是徒劳无益的。她说:“他们(中国政府)办不到,但他们要坚持尽可能长久。”
刚刚和中国领导人坐在一起盛赞中美关系与中国在全球经济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一转身就说出这样的话,不但令中国人震惊,就是西方学者也感到不解。有人归结为美国在反恐结束后需要寻求新的敌人,这不无道理,但不排除里面有选举因素。奥巴马上台后被指责为“忽左忽右”,让一些寄希望于他对华强硬的人颇感失望。共和党的多名候选人都有可能利用中国问题向奥巴马发起攻击。最近辞职回国的原驻华大使洪博培有可能问鼎共和党候选人,据与他有联系的中国网络意见领袖透露,洪博培如果有意问鼎总统宝座,中国问题将是他的拿手好牌。
希拉里的讲话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孤立的。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访问美国,美国卡尔文森航母获准停靠香港,两军展开了友好交流的时候,美国白宫、国务院、司法部、商务部、国土安全部、国防部六部门于5月16日公布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奥巴马政府称该战略旨在保障网络自由,打击网络犯罪,保护知识产权,确保网络安全,并警告说,如果面对危及国家安全的网络袭击,美国将不惜以军事力量反击。
这样一个“国际战略”,却是由美国单方面公布,不禁让人生疑。有美国学者指出,这个所谓的“国际战略”最主要的对象就是中国。在中东革命展示了互联网的威力之后,美国有人认为,在当今军事对抗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在经济对抗势必两败俱伤的情况下,虚拟的互联网成为了一个新的“冷战战场”。这符合美国的一贯政策,但在这个时候被急急抛出,自然是和后拉登时代以及即将来临的美国总统大选脱不了干系。
中国不应随“选举综合症”起舞
2012年是西方多个国家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的大选年,中共十八大也将召开,对于中国来说,一个和谐与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尤其重要。但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2012年的太平洋与台湾海峡都不会风平浪静。如何应对这一局势,我们认为不仅要讲斗争,更要讲斗争策略,看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更要看到合作与发展是大的趋势。
首先,对于西方国家与台湾地区的政客为了拉选票而挑衅中国大陆的行为,要坚决揭露与抵制,让大家看到问题的本质。但同时要有理有据,要就事论事,不应该陷入政客们设计的圈套,更不能随着西方与台湾政客的指挥棒起舞。这就要求首先我们自己得要有信心,相信无论是中美关系还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与合作是大势所趋,不是一两个政客们能够主导的。和谐的国际环境更加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与崛起。对一些挑衅不理智、过激的反应,恰好中了那些政客的圈套,而并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其次,要正确引导舆论,特别是让网民理性地看待“大选综合症”。大家知道,美国的“大选综合症”并不是一天两天了,中国政府与专家学者对此早有领教,也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处理的都是很恰当的。可问题在于,在信息开放、资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西方与台湾政客的表演都能够第一时间传到中国民众的耳中与眼中,民众的反应往往是第一时间的,一针见血又异常激烈。这种反应反过来又对两国关系、两岸关系产生一定作用。这显然是西方与台湾的政客所希望看到的局面。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与负责任的政府,中国政府应该让西方国家知道中国民众的反应,同时也应该通过各种不同途径,让民众了解更多的事实与真相,从而让民众能够更理性地看到这一问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虽然说这种“选举综合症”早已有之,但在中国崛起的特殊时代,对此不能掉以轻心。中国崛起引起世界关注,让很多持不同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产生疑虑,这种疑虑主要表现在平常的民意调查与大选时的各种动态,包括候选人根据民意而调整的政策主张。中国应该密切关注相关国家和地区在大选中涉及中国议题的各种动态与倾向,知己知彼,未雨绸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