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与日俱增。中国经济规模在2010年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位。而到2015年,即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以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 Parity)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可能已经超过美国的经济规模。所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等的一举一动,对国际市场和各国经济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与内地联系非常紧密的香港,更有必要去了解国家中长期规划,掌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才能把握机遇,提升香港自身的竞争力和经济结构。今年3月,国家将正式颁布“十二五”规划,值得香港各界认真研究和积极参与。
新定位带来新机遇
香港回归后,由于实行“一国两制”,与内地的经济运作体制不同。因此,国家制定“十五”(2000-2005)计划的时候,并没有把香港包含进去。但随着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香港方面希望纳入国家五年规划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十一五”(2006-2010)规划制订的时候,国家有关部门考虑到了香港的角色。但由于两地体制的不同,香港在“十一五”规划草拟阶段参与较少,“十一五”规划只是笼统地提出“支持香港发展金融、物流、旅游、资讯等服务业,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但在具体产业规划和实施上,香港的参与程度还是比较低的。
而国家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广泛征求了香港各界人士的意见。在不久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2011-2015)规划的建议中,则提出了“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十一五”规划相比,这个表述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了以大珠三角为核心的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二是从“十一五”规划中的“保持”香港三大中心的地位变为“巩固和提升”香港三大中心地位。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用词改变,其后面反映的是,随着国家经济的进步和内地各经济区域产业的提升,香港不能静态地固守原有的一些优势,而要紧密配合国家的发展规划,发展出自身的新的竞争力。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几条思想主线特别值得香港关注。这里面包括扩大内需、推进城镇化、改善民生和调整产业结构。这几点都可以为香港带来新的机遇,香港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协助国家达致这些长远的策略目标。
深挖内地消费需求
在扩大内需方面,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以“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独立章节进行论述,并提出了相对具体的政策措施和目标。这显示了中国落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由以往依靠出口转移到发展内需市场上。香港在内地投资的企业,过去大多集中在“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业,对内地的内需市场并不太熟悉。在珠三角的境外投资企业中,港资企业对开拓内需市场、实现产业升级方面,也不如台资、日资、韩资企业来得积极。香港的产业界、政府和研究机构可以携起手来,投入更多资源,帮助香港企业开拓内地市场。
国家现在正在以逐步提升居民收入的办法来扩大内需。随着内地居民收入提高,很多新的消费习惯和热点也因此发展起来,为香港带来很多新的机遇。比如说,现在很多内地市民开始有饮红酒的习惯。在过去的五年里,内地红酒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是世界年平均增长率的8倍。香港如今正在取代纽约,成为世界最大的红酒拍卖中心。这里面除了香港取消红酒税这个直接的诱因外,内地快速的市场增长和未来巨大的潜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内地像红酒这样新的消费热点还很多,香港人如果认真发掘内地消费市场的需求,可以找到很多新的商机。
城镇化方面,中国正迅速完善城镇体系,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市镇为基础的格局逐步形成。除了我们熟知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外,“十二五”期间还规划了十多个以大中城市为核心、城际快速交通网络为纽带的都市群。这些都市群,每个都有几千万人口,相对于上海或者广州这些市场竞争已经很激烈的城市,这些新兴的都市群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非常值得香港企业去开拓。
输出城市管理经验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的城镇化预计会超过50%。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镇常住人口超过农村人口,正式踏入城市社会。城镇化不仅带来消费需求,而且带来很多城市管理的需求,包括地铁、机场等的营运。比如说地铁,内地现在已经有超过30个城市在兴建地铁,其规模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香港在地铁和机场营运方面都有成功向内地城市输出管理的经验,未来香港应该更积极主动地树立在这方面的品牌和形象,在内地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寻找更多的机会。
改善民生是“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主题。国家正在着力解决国民的切身问题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双协调。香港在这些方面都有一定经验。例如,香港的慈善事业发展成熟,当中的一些慈善组织管理制度包括以法例规限慈善组织的服务对象、目标;要求公开经费来源,帐目受到监管等,香港可向国家推广有关经验。另外,香港建立了多个专业行业,从业员的专业精神和服务水平享誉全球。香港可就此向国家建议成立专业团体去监督专业人员的入职、考核、守则、培训等,以及如何倡导专业价值观、伦理精神等。还有,香港推动公共房屋的经验,为基层提供安乐窝和向上流动的希望,值得向内地建议。
寻求创新产业突破
“十二五”规划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主线是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规划中特别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认为要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的时机,结合世界一些新兴产业正在处于孕育期的特点,努力使中国在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全球领先地位。这些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对国家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中,节能环保技术、新一代资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已被国家确立为发展重点,相关的产业规划即将出台。
香港近年也想积极发展创新科技产业,并将其列为未来六大优势产业之一。但香港本身市场狭小,加上土地和人工成本昂贵,想靠一己之力来发展创新科技产业,往往事倍功半。而内地现在对新兴科技产业在资金、政策上的扶持力度,连欧美国家都叹为观止,加上内地具有市场规模大和人才汇聚的优势。香港想要在创新科技产业上取得一席之地,一定要多了解内地新兴科技产业发展的动态并与之相配合,发挥香港人善于把握市场机会的特点,取得两地协同效应,才能在创新科技的产业化上有所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