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 Ping 2011-03-16 Definition of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new era should be broadened to cover overseas commercial interests and personal safety of...
Day: March 16, 2011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阎学通 2011-03-16 近日,中日GDP易位引发了中日人均GDP之辩。“人均GDP”是在上世纪60年代根据对世界各国经济规模和人口估算基础上发明的一个概念。由于各大国际金融组织以这个概念衡量国家的经济水平,于是误导了许多人用这一概念来理解或解释国家实力、社会状况、发展水平,甚至有人用它来麻醉自己。 别迷信人均GDP 人均GDP的位次≠国际地位。本文分析将全部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9年的GDP和人均GDP数据。依据IMF数据,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经济体是卢森堡、挪威、卡塔尔、瑞士、澳大利亚、瑞典和阿联酋。然而,这些国家的国际地位不但不能与人均GDP排第九位的美国相比,也无法和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 人均GDP的多少≠国际影响力的大小。上述人均GDP世界前八名的国家,其人均GDP少则4.7万美元,多则10万美元。然而,他们对于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不但不能与人均GDP低于他们的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相比,甚至比人均GDP2.7万美元的以色列、4484美元的伊朗、1176美元的印度要小得多。同样,人均GDP4283美元的中国比人均GDP4.2万美元的日本国际影响力大。 人均GDP≠民众生活水平。1个百万富翁+99个乞丐,使他们的人均财富为1万元。然而客观事实是,这100人的平均生活水平仍处于贫困水平。2004-2009年,我国人均GDP从1246美元增至4283美元,同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是我国贫困人口从2610万增加至4007万。贫困人口的收入主要用于食品,近年来食品价格大幅上升,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提升的贫困线标准,也许实际贫困人口多于统计数字。 人均GDP800美元≠小康社会。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09年全球GDP约为62万亿美元,人均GDP近一万美元。然而这并不意味世界已是小康社会。这道理同样适用于每个国家。2009年,人均GDP超过800美元的国家有149个,但其中被认为是小康社会的不多。其中伊拉克(人均GDP2625美元)、苏丹(人均GDP 1642美元)、巴基斯坦(人均GDP 1049美元)的社会情况都不如人均GDP542美元的坦桑尼亚。即使是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的巴西也不被认为是小康社会。 孔子在《礼记》中是以循礼守法、尊老爱幼的社会秩序为小康社会标准,而非财富量。以此为准,人均GDP为391美元的马达加斯加和4.3万美元的芬兰都是小康社会,而560美元的阿富汗和3.3万美元的意大利则不是。 人均GDP1000-3000美元≠社会动乱因素。根据IMF数据,2009年人均GDP位于1000-3000美元的国家有36个国家。这些国家的社会动乱的普遍性并没有明显地高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的国家。其中摩尔多瓦、吉布提、喀麦隆都是社会长期稳定的国家。相反,人均GDP在3万美元以上的法国和意大利却不如上述国家安定。 2009年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的经济体有37个。然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安定情况也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国家好。其中阿富汗、肯尼亚、乍得、利比里亚、布隆迪都是有名的社会动荡不安国家。人均GDP只有560美元的阿富汗明显比人均2111美元的蒙古社会动荡得多。 人均GDP是虚拟的 对人均GDP的迷信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其中借助虚拟事物应对困难是重要因素之一。“人均GDP”是一个描述虚拟事物的概念,从方法论的角度讲,它是个衍生变量,即不是真实的存在。 GDP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财富规模。无论GDP的衡量方法是否可以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的财富总量,但是国家财富总量是一个客观的物理存在。然而,在GDP上衍生出来的“人均GDP”所表达的事物却是一个客观物理上不存在的。自古以来,任何国家既不会将国家财富均分给每个人,也无法做到将国家财富均分给每个人。 在某种程度上,人均GDP和古人制造的“神仙”和“鬼怪”这些虚拟事物具有相同的性质,即由于他们不是存在的,因此用来解释社会现象时无需科学论证。例如,正面的成功、运气、巧合、发财,反面的灾害、疾病、暴乱、战争。“因鬼上身而得病”和“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阶段社会矛盾多发”,两种解释异曲同工。 现代科学不但增加人类的知识,也提高人类制造虚拟事物的能力。例如,人类已经可以在网络上享受并不存在的虚拟权力、财富和爱情,在金融领域运用衍生工具创造虚拟经济,在政治领域运用人均GDP来寻求政治快感。例如,面对2010年中国的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客观事实,日本官方说,“日本人均GDP是中国10倍多,将把这一优势传给下一代”;日本学者说“以后的目标应是提高人均GDP”,以此自娱自乐。 谨防人均GDP误事 人们对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解释可能各有不同,但都不否认虚拟经济与这场危机直接相关。以虚拟经济为主的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显得回升乏力。由于虚拟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很容易误事,甚至给参与者造成伤害,例如次贷、传销、高息集资、网络游戏。因此,对于人均GDP这种虚拟事物,我们需要特别小心,特别是在重大事务上,更要小心人均GDP的误导。 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社会正义与公平。人均GDP391美元的马达加斯加和4.3万美元的芬兰都实现较高程度的社会和谐,这告诉我们,人均GDP的高低与社会和谐无相关性。我们可以考查这两国在社会正义与公平方面是否有共性,在社会道德和社会制度建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盼望提高人均GDP减少社会矛盾,类似于祈求神灵保护健康。 国际地位是由综合国力决定的。人均GDP前八的国家的国际地位不如第137位的印度,美国和德国的人均GDP分别排世界第9和第19位,这告诉我们,人均GDP不靠前的国家仍能成为世界强国。只要我国保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综合国力要素平衡发展,人均GDP排得不靠前,照样可以建成世界一流强国。以提高人均GDP来提高国际地位的策略,难免会忽视国防、社会、制度的发展。一些学者已经提出,不扭转实体经济萎缩,特别是制造业萎缩的趋势,美国的世界强国地位将难以为继。 国际形象好坏是由友好关系多少决定的。人均GDP为2.7万美元的以色列,其国际形象远不如542美元的坦桑尼亚。这告诉我们,提高人均GDP并不能提高国家的国际形象,甚至可能引来国际社会抱怨,如未承担相应国际责任的抱怨。我国要从如何建立和增加盟友的角度考虑提高国际形象。荀子二千多年前说的“霸夺之与”至今仍未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