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anuary 19, 2011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杜平 2011-01-19 中美实力对比已非往日所能比拟。若没有中国给予合作和支持,美国在国内外很多领域就很难做成几件事。可以这么说,对于胡锦涛此次访美,奥巴马政府的心情更迫切、更满怀期待。 胡锦涛主席正在展开对美国的国事访问。从这次访美安排的细节来看,与过去相比,中方此次凸显务实低调的风格。 1月7日,中国外交部网站只公布了胡锦涛访美的时间,即本月18日至21日,此外别无其他任何细节,包括是否要访问华盛顿以外的城市等。在美国方面,白宫和国务院当时对胡锦涛的访问日程也未作任何公布。这显然是双方达成默契的结果。假若是在过去,中国最高领导人访美,美国媒体早就披露了日程安排和其他细节,并就美方关心的话题进行炒作。 究竟是什么原因?笔者分析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双方出于安全考虑,认为不宜过早公布胡锦涛的详细行程;其二是应中方要求,务实、低调地对待此次访问,不让媒体有过多诠释和渲染的机会。在两者之中,笔者认为后者是主要原因,因为这也符合胡锦涛主席务实低调的风格。 胡锦涛此次访美的持续时间很短,这一点同样可以佐证其务实、低调的作风。根据外交部的公布,访问时间为四天,但实际上,若把往返旅途所需时间排除掉,实际上只剩下两个完整的日子,也就是19日和20日两天。胡锦涛不远万里前往华盛顿与奥巴马会晤,更有很多重大的课题需要商讨,两天的时间足以被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从时间因素来看,胡锦涛在华盛顿的各种会晤、会见等活动,想必是最大限度进行简化和浓缩后的日程。因此,务虚的、礼节性的或者象征性的活动,应该是少之又少。 奥巴马前年底访问中国时,先到上海,再到北京,在两个城市停留。胡锦涛这次是回访,按道理也要访问至少两个城市。正如笔者事前所估计的,选择了芝加哥,因为这是奥巴马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可以称得上是家乡。而访问芝加哥的内容也与中美关系直接相关,如此才符合胡锦涛的务实风格。 中美两国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之间最近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再加上攸关两国利益的东北亚局势依然很不稳定,这些都使胡锦涛的此次美国之行十分重要。而双边关系越是重要,两国就越应该务实地对待最高领导人之间的会晤,使之既能产生政治象征意义,更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经过三十多年的开放,中国早已步入世界大国行列,国家领导人出访早已不再是稀奇之事,而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过去国门初开之时,中国初次面对世界,自信心不足,以致中国政府把领导人的出国访问当作一件极其隆重的事,出国时隆重送行,归来时隆重迎接,铺张浪费,既显得闭塞、没见过世面,更是错误地理解了领导人出国访问的目的。现在回头再看,难免会令人产生感慨。不用说政府官员,即便是平头百姓,现在对出国也早就不那么新鲜了。 笔者的感慨当然不只这些。中美两国在理论上应该是平等的,但其实从未真正平等过。过去,中国领导人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所受到的高规格接待在外交礼仪上原本是理所当然的,但中国方面往往视之为了不得的外交成果。 如今已是时过境迁,中美实力对比已非往日所能比拟。从近年来的情况,美国对中国的需求越来越多,甚至多于中国对美国的需要。若没有中国给予合作和支持,美国在国内外很多领域就很难做成几件事。可以这么说,对于胡锦涛此次访美,奥巴马政府的心情更迫切、更满怀期待。  
2011-01-19 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在美国展开的“国事访问”,为全球所瞩目。中美峰会所谈及的话题以及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在在吸引评论员和媒体关注。海峡对岸的台湾媒体和时事评论员,是如何观察和分析这一中美峰会呢? 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在美国展开的“国事访问”,为全球所瞩目。中美峰会所谈及的话题以及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在在吸引评论员和媒体关注。海峡对岸的台湾媒体和时事评论员,是如何观察和分析这一中美峰会呢? 台湾《工商时报》19日社论认为,胡锦涛主席罕见地以书面方式答复美国两家主流媒体的提问,不仅“针对美方饶富兴趣预备触及的四大议题领域,巧妙地预示了中方的基本立场与底线”,还针对“中美关系这个本体面,并集中归纳提出‘四要’建议。其一是要加强对话与沟通,增进两国间的战略互信;其二是呼吁美国要摒弃‘零和’对抗的冷战思维,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其三是强调要尊重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妥善处理彼此重大关切课题;最后则是要不断扩大两国的利益交汇点,在更广泛领域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 文章判定,“综观胡锦涛所强调的这‘四要’,既是原则立场的宣示,可以预见也将成为中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处理中美关系的行事准则,并且摆明不乐见美方以西方价值标准对中国说三道四,还寄望双方在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选择的同时,还能在国际事务上成为合作伙伴,也就是落实由中美G2来共同主导国际事务的新格局。” 《旺报》同日的社评则侧重于“中美贸易摩擦化解之道”。“一般预料,中美贸易摩擦尤其是人民币升值问题将是会谈焦点之一,双方能否就化解贸易摩擦达成一定的共识,备受全球关切。”文章建议,“美国应避免在人民币汇率议题上穷追猛打,给予大陆适当的调适期间;北京也应在分担国际责任上扮演建设性角色,协助全球贸易及金融秩序的重建。只要双方有诚意面对解决问题,中美经贸纷争自能迎刃而解,进而迈向真正‘战略合作伙伴’的互利关系。” 淡江大学美洲研究所教授陈一新先生19日发表于《旺报》的专栏文章认为,此次中美峰会“并不表示美中‘竞大于和’态势就会随之改变”。他针对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日前在首届霍尔布鲁克演讲会上的讲话,逐一质疑了她的观点。“当华府呼吁北京不要再以旧思维处理两国关系之际,中方这一阵子也呼吁美方不应以冷战思维对待大陆。从其它国家角度看来,这种针锋相对本身,就代表两国是以压倒对方取得上风为主要考虑。双方在许多问题上各有原则与立场,有些可能基于‘交换’的基础上相互妥协,有些则是双方都无可让步。” 陈一新认为,“显然,美国不但不会因中国大陆的快速崛起而退出亚洲,反而会与美国的传统盟邦与伙伴加强关系。目的何在?说穿了就是一种变相的‘有备无患’战略:如果中国行为良好,遵守国际规范,则美中自可继续朝正面、合作、全面关系发展,否则美国自会联合其它国为中国划红线定规矩。然而,快速崛起的中国又岂会甘于接受由美国主导的国际规范吗?” 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协会绿色制程委员会委员黄逸华19日发表在《中国时报》的文章《能源博弈 中美角力起点》,关注到中美之间在能源方面的竞和态势。文章指出,此次中美峰会中“军事与经济议题固然抢眼,但另外一个急速兴起却较少被外界注意到的主题则是能源。”他引用美国能源部长朱隶文之言,以“史泼尼克竞赛”来形容中美之间的清洁能源发展的竞争。“两国之间的清洁能源合作却仍在稳定进行中,包括筹建三个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研究经费募集拨付、人员投入等等。双方呈现出一边紧握双手,却又互扯后腿的奇特景象。” 作者认为,“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有机会全力发展绿色经济,夺下世界绿能生产基地地位,而其开发中国家地位更是拉开领先距离的关键原因。这才是中国在各次谈判中,都坚持京都议定书中‘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因为这个游戏规则对中国绝对有利。”“绿色经济对中国国力绝对有利,何以见得?最近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境内的清洁能源投资比前年更成长30%,达到510亿美元,这已经打破任何投资纪录,金额还在其次,重点在于全球各国的高科技企业投下500亿美元为中国绿色产业疯狂添柴,以中国的学习能力与企图心,不需要太久,这些技术也将为中国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