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广播公司9月13日报道,奥巴马政府正准备向美国国会提交一份有关向沙特阿拉伯打包出售一揽子先进武器的计划,涉及总额约为600亿美元。此计划如果最终获得美国国会批准,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一笔的军火出口 。
如此大宗的军火出口,出现在美军撤出伊拉克和伊朗核电站进入运行这些大事件的关口,又置身于美国战略重心可能东移的大背景下,因此显得不同寻常,在政治上这很有可能成为美国中东政策乃至全球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在军事上甚或是美国的全球战略进入新时代的信号。而这一系列转变所蕴藏的针对目标可以相信就是正在崛起的中国,必须引起中国的关注。
沙特空军将拥压倒性优势
此次军售所囊括的武器装备主要有84架F-15SE“沉默鹰”战斗机,加上对沙特现有的70架F-15S 进行现代化升级;70架AH-64D“长弓阿帕奇”、72架UH-60“黑鹰”直升机和36架AH-6“小鸟”直升机;以及这些飞机所需要的各类机载设备和攻击武器。美国同时向一个国家输出如此大量的武器,必然将会打破该地区原有的军力平衡,进而引发政治上的不信任和对抗,甚至导致军备竞赛。
军售清单中,最受瞩目的是F-15重型战斗机。作为美国空军的核心装备机型,其出口历来受到限制,因此至今只有沙特、日本、以色列、韩国和新加坡 有所装备。而沙特是中东地区除以色列外唯一拥有该机型的国家,并且早在1980年因“和平太阳”计划 就开始拥有F-15机型,目前装备总数约为225架。此次计划向沙特出口的F-15SE“沉默鹰”战斗机是对F-15E“攻击鹰”地优战斗机进行隐形化升级而来,装备了完善的电子设备和抑制雷达反射涂层,有能力进行战场电子压制,更重要的是以其1480公里的作战半径,部署在卡塔尔附近的达哈兰空军基地就有能力覆盖伊朗全境。军售计划中为沙特升级的F-15S只是经过技术降级的F-15E出口版本,升级计划能够很容易使这72架F-15S拥有F-15E的战斗力。这样一来,沙特空军以近150架F-15E系列战斗机在波斯湾乃至中东地区建立了压倒性优势。
用武装直升机压制伊朗可能用来封锁霍尔姆兹海峡的岸基反舰导弹无疑是很好的选择。70架AH-64D“长弓阿帕奇”因此令人瞩目。“长弓”实际所指的是“阿帕奇”直升机的翼顶扫描/火控雷达,它能把武装直升机的攻击能力发挥到极致。沙特原有的60架AH-64A并没有装备“长弓”雷达,此次军售也可能包括了对原有AH-64A的现代化升级。这样,总数近200架武装直升机令沙特对于敌国地面目标甚至海上目标的攻击能力将获大大提升。
和美国历来的军售相比,这次对沙特的大宗军售被赋予了很大的政治诚意。除了为获得巨额军售利润的目的之外,美国确实有意帮助沙特实现军事先进化。从此次美国出售的武器装备来看,在沙特有能力买单的条件下,美国并没有推销如F-16或F-35这些军火出口中最常见的中型战斗机,或者EF-18这种沙特从来没有装备过的机型,而是选择了可以立即交付、老瓶装新酒似的重型战斗机F-15SE。对于本来就装备同系列战斗机的沙特来说,交付后的新机可以立即进入战备,同时机务成本、训练成本和其它相应设备的升级成本将大大降低,可以说“省钱、省时、省力”。被降低的成本,可以使沙特用来购买更多其他军种的装备,而沙特也正有意购买300亿美元的海军装备 。当然不能否认,诚意的军火销售是为了换回诚意的政治支持。而奥巴马政府在这个时期所需要的政治诚意才更值得细致深入地揣摩。
从“以以制伊”到“以伊制伊”
虽然美国逐步撤离在伊拉克的作战部队,但仍保持有8个军事基地在伊拉克境内。驻阿富汗和驻伊拉克的美军加上波斯湾的美国第五舰队仍然保持着对伊朗军事打击和占领能力的优势。以目前伊朗的军事力量,想要抵挡集结在波斯湾上的美国航母空袭是几乎不可能的,更何况如果美国只计划摧毁伊朗境内的核设施,只需进行几次“外科手术式”的打击。因此,如果仅仅是为了遏制伊朗的核武器发展,对沙特如此大规模军售的战略举动就显得十分没有必要。
当沙特拥有了F-15SE这种具有雷达隐形性能的攻击战斗机后,意味着沙特也将拥有对伊朗乃至海湾地区任何国家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能力,所遇到的抵抗和反击能力也相当有限。因此,伊朗尚未发表任何评论,以色列却率先成为这次军售的最大反对者 。以色列的反对虽然并未阻碍奥巴马政府军售的决心,但是显然提醒了全世界,它对自身在未来国际社会和中东社会中地位变化的担忧。这种担忧也同样来源于它对美国全球战略导向发生变化所感到的不安。
随着伊拉克战争的逐渐结束,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国家对以色列的军事威胁逐渐变弱,美国对以色列的控制力也相对弱化。因此,撤离伊拉克后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一个新的伊斯兰代言人来平衡以色列的地区军事存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所采取的“以以制伊”策略——扶植以色列平衡伊斯兰国家,很有可能在未来转变为“以伊制伊”策略——以一个伊斯兰国家去平衡其他伊斯兰国家。
反思过往“以以制伊”策略所招致的很多伊斯兰国家对美国的忌恨,经过十年反恐战争的美国,到奥巴马政府这里有可能也有必要重新制定自身对伊斯兰民族国家的政策。在宗教上,伊朗是代表伊斯兰激进思想的什叶派,而沙特和其他海湾国家则代表着伊斯兰保守思想的逊尼派;在民族上,伊朗是波斯人,和伊拉克的巴比伦人有着同样强烈的复国情结,沙特主要是阿拉伯人,也有着强烈的宗教和民族使命感。沙特因为伊朗有封锁霍尔姆兹海峡的能力而对伊朗有所忌惮,同时又担心将来可能作为美国的地区代表被伊朗的核导弹瞄准。美国利用这种伊斯兰国家间的互不信任,可以大搞军备竞赛乃至地区冷战,同时也缓和了自身和伊斯兰民族间积累的仇恨,为美国未来的国内和国际反恐减压。
沙特在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和实际作用在这次军售中绝不容忽视。这次军售中的政治诚意极大可能蕴涵着借助沙特的影响力帮助美国重新获得伊斯兰国家认可的期待。在美国霸权的阴影下,沙特经济上的富有和政治上的无可作为也早已使得沙特成为全世界最为保守的伊斯兰国家,沙特人的宗教使命感及优越感历来强烈,又使之成为酝酿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基地。美国作为沙特最大的幕后支持者从不过问沙特的腐败内政、王权政治和极差的人权环境。在中东地区把这样一个原教旨主义国家过分地武装起来,对美国本身可能都存在一定的威胁。以色列对沙特的忌惮也不是没有根源的。敢冒如此大的政治风险,奥巴马政府此次军售的确用心良苦。
此次军售四大战略目标
作为冷战幸存者,美国无疑对军备竞赛的政治理论了解得十分透彻。路透社9月15日的分析报道指出,沙特周边地区国家未来几年中为了平衡自身军事能力和沙特的差距,所花费的军购费用可能在千亿美元左右 。但是,通过多角度分析,我们相信,这个可能成为美国史上最大的军售计划,其政治意义远远超过其千亿美元的潜在经济价值。
第一,示好伊斯兰。奥巴马8月13日在白宫隆重举行的开斋节 晚宴上表达了尊重伊斯兰宗教的强烈信号 ,其后又在“9•11”纪念日等重要活动中的谈话里强调“永远不与伊斯兰为敌”的口号;与他在2009年“9•11”纪念日表示坚决反恐的政治态度和不连贯的国内外施政相比,今年的一切活动和讲话都紧密相连,暗示着奥巴马政府已经建立了连贯的未来国际政策,和对目前状态作出调整的决心。这次军售显示,对伊斯兰势力的倚重和重建与伊斯兰友好关系将是奥巴马政府未来执政期中国际政治策略的重点。
第二,阻截欧洲。在美国忙于应付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头战争的时候,欧洲的政治影响力和军火商在阿拉伯开始生根发芽:2006年沙特宣布购买72架“台风战斗机”,2009年开始交付。而这次美国对沙特军售的诚意之足,明显也是为了阻止欧洲军火企业和欧盟政治势力在美国“能源后花园”沙特的继续蔓延。从美国和欧盟关系这一侧面,也反映出美国改变未来中东政策的决心。
第三,施压俄罗斯。伊朗最为重要的幕后支持者是俄罗斯,俄罗斯除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为伊朗撑腰外,也是伊朗主要的先进武器来源国。俄罗斯向伊朗出口了包括“基洛”级潜艇、“S-300”和“道尔M-1”防空导弹以及米格-29战斗机。美国出口F-15SE这个级别的先进战斗机给沙特无疑也是在给俄罗斯施压。让俄罗斯拿出点压箱底的先进技术武器来帮助伊朗对抗沙特的F-15SE,俄罗斯目前自身会感到技术和产能上的捉襟见肘,更何况还要应付来自东欧和南欧的压力。有了这层战略利益后,可以相信日后奥巴马政府的军火出口政策将是十分强硬坚决的。
第四,遏制中国。随着中国援建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开始进入运营状态,中国的能源通道突破马六甲困局已成可能。甚至有人将瓜达尔港称为“海上喀喇昆仑公路”,可见其战略意义深远。今年4月,中国又替代美国成为沙特原油的最大买主 ,美国对此的担忧毋庸置疑。既然中国已有能力在石油运输的中上游找到突破口,又有稳定的石油供应国,那么美国的应对之策无疑是在石油出口的源头为中国制造障碍,以加强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力和对中国崛起的能源遏制。
沙特成美国新全球战略试验田
从军售的外部条件和影响来看,各界学者可以很容易得出此次军售的三点目的:“一则借沙特来制衡伊朗;二则借军售来进一步控制海湾国家;三则解决就业问题进而全面重振经济” 。虽然每年军费开支占GDP比例高达10%(360亿美元)的沙特 对美国军火商和奥巴马政府而言,简直是最好的商机,但现实是600亿美元的军火出口和77,000个工作岗位 对现在美国国内经济的复苏只是杯水车薪。在目前局势如此复杂的大国角力中,政治上的任何错误或者缺乏远见都将导致日后严重的后果,更何况是有可能改变中东军事格局的大规模军售。奥巴马政府此次大规模军售的意图不会只是这显而易见的三点,而是在做中东政策和国内经济刺激以及全球战略等方面的多赢盘算,其核心更是全球战略导向的调整。
600亿美元的空军装备和300亿美元的海军装备,足以使沙特阿拉伯拥有中东地区的绝对军事优势,然而这是与美国全球战略的惯例不符的。美国从来不曾使其地区代言人拥有该地区的绝对军事优势,即使是优势,也只是空军优势或海军优势。另外,中东政策作为美国能源安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东政策发生任何细微的变化,都意味着美国全球战略导向的变化。
美国全球战略建设目标,随着美国军事科技的发展,以约每十年一次变化的频率演进。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提出“数字化全球”,随后展开全球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建设;二十一世纪伊始,目标进化为“48小时打遍全球”,随之建立了全球空中加油指挥中心;2010年,美国高调宣布其“空天飞机”研究的存在和“驭波者”超高音速巡航导弹的实验结果,暗示其在未来将有“一小时打遍全球”的战略打击能力,这也意味着美国的全球战略导向将发生变化。
拥有“一小时”绝对打击速度优势意味着拥有绝对的非传统战略优势,将使美国不再忌惮会对发生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突发性局部战争反应不及。而对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有着打击速度上的优势,意味着对任何针对美国的区域性战略战术挑战,美国都有着压制能力。美国因此可以允许他的各地区盟国拥有更为强大的战术军事能力,甚至培养其成为地区中的军事和政治霸主。这次对沙特军售无疑是检验新战略导向的一次实验。
沙特阿拉伯将成为美国新一代全球战略导向的试验田,通过逐步使沙特拥有更为强大的地区军事存在,来观察中东地区政治格局的变化。以沙特每年36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即使算上增长率,600亿美元军备进口,意味着在至少十年内,其军费开支的15%左右将被这次军购所占有,美国对沙特的绝对影响力至少也能保持5至6年时间,对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调整来说是足够的了。
中国中东能源战略受到威胁
美国帮助沙特获得了中东地区绝对军事优势以后,美国对其军事和政治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中国对沙特的影响力将不可阻挡地弱化。沙特的外交政策是摇摆于多个大国之下,但是现在却可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将会使中国为石油安全所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即使沙特在中东的军事优势和政治崛起只是短暂的,却是能够左右中国石油安全的。
沙特原本就是世界最大的原油出口国,北面波斯湾,南面红海国际运输航道,这次军售中的F-15SE还将赋予其对西北印度洋国际航道的控制力。即使从安哥拉和尼日利亚启航的油轮穿过好望角航道,也会暴露于沙特的打击能力下。从这样的军力布置来看,美国有意把沙特打造成“西亚的新加坡”,让沙特对西亚能源走廊的控制力达到与新加坡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力相当的水平也不无可能。随着沙特对伊朗和苏丹的军事威胁逐步扩大,中国即使在未来扩大对伊朗、苏丹或者安哥拉的石油需求,也无法更好地保证中国的石油安全。
虽然沙特一直想通过在各个大国间保持平衡的外交关系来发挥和提高自己在能源方面的战略价值,但是如果美国确有扶持沙特成为中东一霸的诚意,沙特有可能为此牺牲一些其他国家的利益,特别是当其政治地位在中东被提高到不再需要一部分国家支持的时候。而一旦沙特和伊朗进入政治对抗阶段,这两个伊斯兰国家很有可能成为中东的朝鲜半岛,存在于伊斯兰国家间的好战性必须时刻加以警惕。
美国培养遏制中国的前沿力量
虽然对沙特军售只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伏笔,但是它恰恰像在中国的能源咽喉上套上了一根绳索。未来十年里,美国将利用更多的战略伏笔,在各个方面为中国套上更多的绳索,当这些伏笔在未来发挥作用时,就像在一点点勒紧绳索并最终凝成一股巨大的绞索,以驯服中国。
通过数额庞大的对沙特军售,调整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部署和政治影响力,奥巴马政府此举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是为了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实际上是培养新的中东代言人。如前文所论,沙特作为美国的全球战略试验田如果真的在几年中开花结果,那么这些危险的种子,势必会被美国种植在中国周边地区,成为遏制中国的前沿力量。
通过将沙特培养成中东地区霸主的手段,美国很可能将腾出更多的军事能力空间,针对中国的敏感区域诸如南海和钓鱼岛等来做文章。一旦沙特成为一个榜样,其他的美国追随者将更主动地提出类似的要求,日本、菲律宾甚至越南和台湾都有可能步沙特后尘。如果美国将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武器装备出口给日本或者越南,那么很有可能对中国和俄罗斯产生巨大的遏制作用。俄罗斯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中国在琉球群岛和台湾问题上的话语权将被削弱。奥巴马政府还没有进入扩大对台湾军售的这个阶段,但是远在西亚半岛上的变化必须加以严肃关注。
通过建立与伊斯兰国家的友好关系,美国凭借经济优势很容易扩大自己在伊斯兰国家中的影响力。由于中国国内的伊斯兰民族问题也十分尖锐,如果美国利用伊斯兰复国情结,在中国周边地区的伊斯兰国家进行秘密的颠覆活动,将很可能把国外的反华势力变成中国国内的独立势力。由于东突多年来仍未被扑灭,更容易被加以包装利用,使得中国的敌对势力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多个层面上对中国进行遏制和攻击。
中国须尽早应对美国战略变轨
美国此次对沙特的超大规模军售体现了奥巴马政府的政治远见,显示出美国对未来十年全球战略格局变化的思考。其意义很明显,就是力图打破中东目前的格局,开创新的战略平衡局面,以腾出更大的军事和政治能力来应付在太平洋地区日益崛起的中国和俄罗斯。
以目前的发展速度,十年后的中国和俄罗斯将有足够的军事能力对美国发起地区间的挑战甚至压制;如果美国的军事和战略建设现在还没有开始进行调整的话,“大船难调头”,一旦威胁形成,再对战略重点地域和战略建设目标作调整恐怕为时已晚,而美国一旦失去了地区间的军事或政治优势,对中国和俄罗斯崛起的遏制将前功尽弃。
美国通过一系列的布局行动,在满足了全球军事与政治战略需求以外,美元也能借助政治影响力重新成为国际市场上硬通货,美国才能恢复经济元气。毕竟以美国的GDP水平,全世界能够挽回美国经济的只有美国自己,挽回美国经济则必须先改变政治上的被动,占据战略上的先机。
此次军售蕴含了奥巴马政府很深的政治考量,其背后是奥巴马政府智囊所酝酿的新战略思潮。如果这种新思潮在奥巴马政府治下获得肯定和利用,那么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很有可能将迎来拐点式的变化!崛起中的中国即使目前不能赶超美国的军事实力,但是如果能够从源头上抓住美国战略导向的变化,那么就有可能对美国未来的外交政策进行预判,从而能够从容应对国际政治角力。
9月24日,美国重回东盟会议的发言台,继续就南海问题向中国发难;9月26日,美国和韩国在黄海举行军演。可以说,这已经不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信号,而是其结果了。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还只是美国的试探和挑衅,而美国未来的战略重心将会越来越向亚太地区倾斜。因此,中国必须保持对未来的警惕,把握先机,及早应对美国的战略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