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November 4, 2010

天大研究院 金融与经济课题组 2010-11-04 国际金融中心是指城市的金融枢纽地位突破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范围的限度,在更大的国际范围内发挥金融中枢的功能。总体上看来,国际金融中心具有集中金融资本,提升金融效率,争夺国际金融话语权等多重功能,从根本上促进金融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实现。当前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所处的阶段诱发了对布局和建设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强烈需求。因此,对于布局建设中国国际金融中心而言,充分认识其战略意义和潜在风险、把握其基本原则、合理定位和确定分工模式,明确推进的路径和操作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布局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意义 合理布局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服务中国大国战略的推进与实现、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化。 (一)服务中国大国战略的推进与实现 1、国际金融中心变迁与大国崛起 历史经验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迁移与金融中心所在国总体经济实力的对比交错共生,相得益彰:国际金融中心通过发挥高效集聚和优化配置全球资本、制定国际金融市场运行规则以及推动主权货币国际化等核心功能,促进所在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综合国力强盛的主权国家能够吸引全球资本进入所在国、推动所在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不断发展,鼓励高端金融人才的培养,可以引导所在国的核心城市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 17世纪初,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了世界历史上首家股票交易所,相对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而通过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源积聚和配置功能,荷兰逐步发展成为海上霸主;18世纪,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爆发,英国借此迅速发展,超越荷兰,成为当时综合国力最为强盛的国家,随着英国综合国力的日渐强大,伦敦逐步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了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免受战争影响的美国迅速崛起,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纽约也几乎是在同一时期超越伦敦,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新霸主。此后,纽约国际金融中心作用的发挥成为美国经济实力长期位于全球第一和美元长期保持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也不断巩固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正是出于对国际金融中心漂移与国家综合实力变迁内在联系的考虑,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历来成为大国之间金融和经济博弈与竞争的制高点。经过持续快速增长,中国总体经济规模稳步攀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尽管从贸易规模和经济总量来看,中国已属于贸易大国和经济大国,但中国金融的国际影响力显然与中国经济总体实力不相符合,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内地缺少类似纽约和伦敦的综合型国际金融中心,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也使得中国承受了与其利益极不对称的金融风险,中国金融安全受到众多潜在威胁。为此,中国需要通过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突破口,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逐渐平衡和优化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业务的收益与风险。 2、布局国际金融中心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布局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于中国大国战略的推进,提升中国金融实力、实现中国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转变。这种转变将产生一系列重要的变化,不仅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将极大地推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首先,促进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中,投资和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却日渐降低。过分依赖投资与出口,消费相对疲软,致使中国经济缺乏内生增长的持久动力。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经济增速骤然下降,充分说明中国现行经济增长模式的脆弱性,同时也彰显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中国消费水平来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并通过发挥其风险转移与分散、资源跨期优化配置以及财富效应等功能,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可产生显著的扩张效应。中国布局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通过推动金融产业的发展,为居民提供多样性的金融工具服务,毫无疑问将促进中国消费水平的提升,将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改善和不断优化。 其次,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受惠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中国制造业得以长足发展,然而在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同时,信息、生物、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中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之中处于弱势地位。金融业具有促进资本优化配置的功能,具有发掘新兴产业潜能、先导性注入资本和资源重组整合等功能,能够有效培育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布局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将促进包括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资本和创业投资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从而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金融环境。 再次,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随着中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强,近年来中西部等地区的经济增速整体高于东部沿海地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初见成效。布局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将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金融资本规模和金融机构数量也会随之扩张,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金融服务供求的整体格局。由于金融资本的逐利性,随着金融机构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中西部等地区凭借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速和拥有相对较多的潜力行业,配合以适当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将会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和金融人才流向中西部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对于形成中国更为协调和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产生持久的推动力。 (二)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化 如果从金融资产规模和金融机构数目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金融大国,但并非金融强国,突出体现为中国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国际金融市场定价权缺失、人民币国际地位有待提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匮乏,以及金融创新能力落后等许多方面。实现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转变,亟需在金融风险可控和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深化中国金融的改革开放。合理布局并逐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将对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产生良好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中国金融体系的推动力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极不平衡,间接融资比重过大,而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发展滞后。不平衡的金融体系使得金融风险主要集中于银行体系之中,并极大的抑制了中国金融效率的提升和金融功能的发挥。在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促进中国金融市场更快更好的发展既是客观要求又是必然选择,这无疑会促进中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 2、提升中国金融创新水平的突破口 国际金融中心能够有效促进金融机构的集聚、金融市场的深化和金融人才的集中。金融机构集聚和金融市场深化加大了对满足多样性投融资、风险管理等要求的创新型金融产品和工具的需求,而高端金融人才的集中则形成了金融创新的智力保证。因此,国际金融中心能够在供需两个方面产生合力,推动中国金融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 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助推器 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地位归根结底是该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已基本具备推进货币国际化的经济基础。然而,货币的国际化需要国际金融中心发挥便利货币全球流转窗口和渠道的功能。因此,合理布局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