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以“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点击进入习近平2010年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自2002年博鳌亚洲论坛创立时起,东道主中国通常都会在这一场合发表对世界和亚洲经济形势的看法,宣示中国的主张。习近平在演讲中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动力的阐述反映了中国最高层面向未来的理念和举措,引起外界普遍关注。
中国和亚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习在演讲中指出,亚洲已“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为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的引擎作用”。而首先走出危机阴影,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中国和亚洲经济实际已经摆脱危机,开始进入下一个经济发展周期。但危机引起的国际环境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也使中国和亚洲区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2010年初以来,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逐步得到肯定,一连串的国际性会议对世界经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诸如贸易平衡、金融监管、低碳经济、国际债务进行了多边和双边协调,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各国在上述问题的认识和行动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这对经济的进一步复苏,特别是下一轮经济增长有较大的影响。在华尔街式的金融创新失败后,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的动力和模式受到普遍关注。世界各国要求中国、美国、欧盟几大经济体对经济复苏和增长负起更大责任的呼声强烈。
在中国率先走出危机阴影的带动下,亚洲经济正处于新的活跃期,但同时,以加工业为主和过度依赖外贸的经济结构,也令亚洲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存在隐忧。特别是美国和欧洲出现对外实行保护主义,对内重新发展某些传统产业的趋势,再加上国际资源价格始终在高位徘徊,都为亚洲和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
习近平特别指出,“亚洲要保持良性发展势头,继续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必须注重完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亚洲特色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论断不仅阐明了区内经济面临的挑战,更对区内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做出了判断。这符合中国通常认为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理念,而这一理念来自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思想。
继续坚持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在对国家和地区发展模式的阐述中,习近平特别引用了胡锦涛主席在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对发展模式的论述。(点击进入胡锦涛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胡锦涛着重指出,各国和地区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和“一成不变”的道路和模式。习近平在这里引用胡锦涛这一重要论点,除了重申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外,也可认为是对外界有关经济发展模式争论的一个郑重回应。
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际上出现一股抨击美式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潮。由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巨大成就,并在全球经济危机中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其发展模式受到普遍的关注和赞扬。但多少有些出乎外界预料的是,中国并没有利用这个机会,刻意宣传本身的成功,向其他国家推广“中国模式”,而更多地强调了各国与地区之间的相互借鉴。普遍的分析认为,一是中国不愿意在此问题上被“捧杀”或“妒杀”;另一方面,中国最高领导已冷静认识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已融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应对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一些问题是过去30年没有遇到过的。事实证明,中国在这一问题上,采取谨慎态度和对形势做出冷静判断是明智和正确的,这使中国赢得了尊重。外界对中国形势的分析和判断通常并不准确,这或失之于对中国国情,特别是文化背景了解不深,或失之于过于强调自己的主观愿望。其实,中国自上而下早已形成一个共识,这就是必须走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而这条道路具有自主、独特和与时俱进的品格。这是中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得出的结论,而不会因为任何外部的压力和诱惑做出改变。
中国也无意就发展模式问题进行争论,强调一心一意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不会去否定其他模式,也不会输出自己的模式,并且特别不希望将发展模式问题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这可以被认为是中国“韬光养晦”策略的体现,也是“不争论”的国际版。
在发展模式问题上,习近平特别强调了,中国在坚持具有自身特色发展模式的过程中,要与时俱进,要符合时代潮流。他指出,为了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要求,中国已经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这已经成为丰富和发展中国模式的重要内容。在演讲中,习以更加开放的口吻强调,“中国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是知行统一,说到做到的”。这一宣示不仅与本届年会的主题:“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高度吻合,而且凸现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习近平使用“知行统一,说到做到”的用语,相信有一定的针对性。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后,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和传媒质疑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个别国家甚至使用了“中国骑劫了会议”的攻击性语言,将哥本哈根会议“未能取得预期成果”的责任归罪于中国。习近平“知行统一,说到做到”的话不仅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自主节能减排,履行国际义务的承诺,也暗含了对一些国家言行不一,在承担国际义务和责任中附加条件、刁难他国做法的批评,显示中国的承诺和决心是算数的,但同时也是自主的,用不着跟美欧的要求而起舞。
从2008年会到2010年会,从胡锦涛到习近平对中国发展模式的阐述中可以看出,中国在模式选择上的理念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这对于外界观察中国经济的走向和政策取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毋庸讳言,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间,走这条道路经常会遇到国内来自左和右的干扰,那么在后危机时期,走这条道路将会更多地受到来自国际,特别是美欧方面的压力和围堵。美欧对一个在价值观和发展道路上有着重大区别的经济体,始终会抱有高度的戒心,不会放弃其遏制战略。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交错的复杂背景下,中国最高层领导人在国际场合就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问题进行论述,强调中国仍将坚持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正处于发展中的亚洲国家也具有启发和鼓舞的作用。
绿色动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重要的官方文件中,较少使用绿色发展这一用语。因为在当今世界“绿色发展”、“绿色经济”包含了太多的含义,甚至相当政治化的解读。习近平的演讲题目,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列,一方面,显示出中共高层在这一问题上取态相当开放,以方便各与会国家和地区的理解;另一方面,可能也包含了中国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深入思考,即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标志,而且应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动力。
习近平在肯定中国30年来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坦承“环境和资源对发展的瓶颈制约也日益突出”。
中国经济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力显著增强。但改革与发展的代价和教训也是明显的,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增长方式粗放,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资源消耗过大,这与加工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较低有关;二是对环境和资源的损害较大。经过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原有发展模式的局限甚至弊病日益突出。利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的机遇,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保持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又好又快”发展最重要的选择。
一般来讲,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会提高经济增长的成本,降低增长的速度。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既保护资源和环境,又能有效解决增长和就业问题,尤为困难。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是能否将发展的约束力转化为发展的动力,能否使发展动力的主体与享受发展成果的主体相统一。许多国家的发展模式并不成功,或者是因为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或者是作为改革主体的人民,没有从改革中获得实惠,改革的热情下降,经济增长的动力下降,各种社会矛盾难以调和。
习近平在演讲中对此做出了框架性的阐述,提出通过六个方面的努力,做到以“绿色发展”为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概括来讲就是,在结构调整和产业改造中贯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通过科技支撑、自主创新实现将约束力向发展动力的转化,破解发展难题;在对外关系上,开放合作,和平共赢;在社会发展与改革中,达到以人为本,富裕和谐,不断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与过于强调增长的模式相比较,这是一个应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全新发展框架,是对原有模式的重大调整和进一步完善。平心而论,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增长和相对充分就业,很多发达国家也做不到。应该说,“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凭借巨大的成长性和内需潜力,通过自主创新,中国完全有可能再次创造奇迹,为世界做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