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美国《新闻周刊》刊登了一篇经济述评,题为《中国对世界来说是否太大了?》(Is China Too Big For the World?)。文章本身只是对中国经济的规模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的一个简要评论,我更有兴趣的是文章的题目,这种提法似乎反映了外部世界一种有代表性的看法,或者是一种疑虑:中国对世界来说是否太大了?这种疑虑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经济方面,也可以是政治、文化、移民乃至于军事方面的,这种疑虑的核心,其实就是外部世界如何应对中华的复兴。
我不用崛起来形容中国重新成为强国,而是用复兴,因为在世界强国的行列中,只有中国曾经长时间是东亚的占主导地位的强国,近代以来衰落,如今正处于全面中兴的进程,因此是一个强国的复兴而非崛起。
历史主要的西欧国家,如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等都是从小国而崛起成为大国强国的;美国是西欧移民在北美洲建立的新国家,独立之后就不断对外扩展,从墨西哥和西班牙手中攫取了大片土地。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对中国伤害最大的两个国家,俄罗斯与日本的崛起,及其各自复兴进程的态势与中国有何不同,值得重点分析。为什么人们不说“俄罗斯对世界来说太大”或者“日本对世界来说太大”,这就有可比较之处。
先看俄罗斯。俄罗斯的历史就是扩张的历史。苏联的建立,一方面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在世界舞台,另一方面由彼得大帝开始的历代沙皇所全力推行的对外扩张(其攫取的最大土地是大清被割去的100多万平方公里),在苏联时期达到了顶点,苏联成为一个领土面积超过2200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其内在的僵硬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对外建立由自己控制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从内外两个方面导致了苏联的最终解体。俄罗斯如今恢复了元气,形成了俄罗斯特有的,在新的框架中经由选民选举产生的一党执政与总统独揽大权的民主极权体制,以丰富的自然资源首先是石油天然气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开始了复兴。从这个角度来看,俄罗斯是和中国一样,处于复兴而非由小国崛起为大国。
但是俄罗斯发展的方向,不可能是重新建立一个苏联。俄罗斯至今还在为历史上的扩张主义与大国沙文主义付出代价,仍然还在赎罪,虽然不是心甘情愿的赎罪。昔日大家庭的小兄弟,无论是东欧各国还是格鲁吉亚等高加索地区的小国,都对俄罗斯充满戒心,都愿意成为欧盟与北约的成员而不愿重新加入俄罗斯阵营。俄罗斯的法制与市场环境,都还差强人意,既无法加入欧盟(且不论欧盟是否同意接受),也无法在创新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方面成为真正的强国。人口是制约俄罗斯复兴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出生率低和老龄化,远东与西伯利亚人口的持续下降,17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居住着不到1亿5千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俄罗斯除了在石油出口和军事装备出口在国际市场有有重要地位,其他的商品都缺乏竞争能力,软实力的影响也不大。尽管俄罗斯仍然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在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还远没有恢复也不太可能恢复到鼎盛时期的苏联,因此在国际社会,没有出现“为什么俄罗斯对世界来说太大”这样的声音。俄罗斯在核军备和远距离打击方面能够与美国抗衡,今天的俄罗斯没有以此威胁别国,人们也就不那麽担心。
再看日本。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在19世纪中期之前,接受了中华文化;鸦片战争震昏了大清,却惊醒了日本。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一跃而从一个落后小国崛起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并且接连对外发动战争,试图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大东亚共荣圈”。1945年战败之后,在美军的占领之下日本推行了第二次改革,在冷战与全球化的特殊时空环境中,成为一个完全不同于1945年前的经济强国。1968年东京举办奥运会,当年日本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直至今天。通过大量出口各种工业产品,日本积累了巨额的财富,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日本的文化也在广泛输出,并且成功地塑造了日本货就是高端产品的形象。作为一个亚洲国家,日本所取得的成就是了不起的。
然而,岛国日本的发展空间有限。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而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单一民族国家能够建立具有世界意义的帝国。人口问题对于日本和俄罗斯一样是难以克服的障碍,日本婚龄人口超过一半不婚不育,人口的负增长使日本只能守住目前所拥有的巨额财富,无法成为像美国与欧盟那样的巨大经济实体。日本即使真的能够打开国门,大量接受外来移民,也无法在短时期内使人口迅速增长,更何况日本的岛国民族性是无法改造的。日本是一个成熟的现代化社会,各方面发展的空间都有限。日本的金融包括债权没有也不太可能发展成为支配世界的实力,日本的软实力(包括日本的语文、文化、料理、漫画)只能是世界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却无法形成像英语和美国文化那样的影响力。因此,尽管日本产品和广告遍及全球,日本的商人也活跃于五大洲,20世纪80年代日本曾经不可一世,到处收购各种资产与房地产、欧洲的名画古董,大有收购整个美国之势,但是在美国的精心反击、迫使日圆大幅度升值之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日本元气大伤,也使日本人与国际社会都看清了,日本能够保持“老二”的地位就不错了,要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称霸世界是不可能的。也因此,人们习惯于日本的这一态势,并不感觉“日本对世界来说太大”,虽然以日本掌握的日本以外的不动产和金融资产而言,其实日本对世界来说是很大的,至少比中国大多了。
日本为什么不“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与日本的战败有关,就是日本从1945年以来一直在美国的保护之下,并且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以军事同盟的方式固定下来,这限制了日本成为“正常国家”。在世界大国中,只有日本必须接受美国的保护。尽管日本的军事装备实力很强,但是二战之后日本就没有战争的经验,日本的军队不再是当年的皇军,日本在军事方面附属于美国,因此国际社会不觉得日本在军事方面很“大”。
相对于俄罗斯与日本而言,为什么人们觉得中国“大”?
首先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闭关锁国或陷于内乱的时候,人口多还没有给外部世界带来压力。外部世界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仅此而已。冷战时期中国的反苏立场,以尼克松访问中国为标志,使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获得了地缘政治与战略方面的重大利益,也使中国后来的对外开放获得了不同于苏联的国际环境。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这一战略转变尚未导致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竹幕”使中国保持了神秘感而不是对西方的威胁。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让生产力充分释放并且参与全球化的体制,如果没有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则人口众多本身并不意味着实力。然而这一基础是存在的,中国如此,印度也是如此。
文化大革命使中国走到了穷途末路。始于1978年底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在百年的历史漩涡中终于冲出了峡谷,走向海洋,开始奔向现代化,十几亿中国人的生产与消费能力一旦释放出来,是不能不让外部世界觉得“中国这么大”的。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还只是世界第三(与德国差不多,今年应可超过),但成为世界第一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在多项产品以及消费方面均是世界第一,手机数量与网民数量世界第一而且还在不断增加,都说明了这一点。现在世界上很少有地方看不到中国产品,大部分外部世界的人们,首先是通过使用中国货感受和认识中国的;日本商品的质量和价格肯定高于中国,而中国商品的“无孔不入”,先是从量的方面,随后也在某些领域从质的方面赶上日本或与日本并驾齐驱,而中国的后劲肯定超过日本。俄罗斯在这方面,还完全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各地,务工、经商、读书或移民,使外部世界从这些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币虽然还不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其作为通货“硬”的一面,却不输于美元、欧元与日圆,在中国周边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在流通。
以上述因素来衡量,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印度,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给人“大”的感觉,不过其未来的发展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其次,中国的“大”还远远没有发展到顶,然而其雏形却已经隐然可见,这就是大中华经济圈。这又是中国与俄罗斯、日本不同的地方。中国历史上内战多而规模大,长于内战,既是中国的历史包袱,却也在转化为一种动力。中华民国建立以来,中国一直陷于内忧外患,外有日本的虎视眈眈与不断的侵占,内有国共两党的内战,这一内战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演变为海峡两岸的对峙,环顾世界其他大国,未之有也。日本从19世纪中期江户幕府覆灭之后,就再也没有内战。俄罗斯(苏联)的红军与白军之战在20世纪20年代初结束后,也告别了内战。唯有中国,内战的状态至今尚未完全结束。可是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去意识形态化,以民族复兴为核心利益,逐渐为全民族所认同,作为复兴主体的中国大陆一旦对外开放,先是来自香港澳门与海外华人的资金源源不绝地投入,接着是台资大举进入。俄罗斯就缺乏这种海外同胞的资源。日本一直非常注意华人经济圈的发展,也是因为日本自身无法形成这样一个“圈”。
两岸三地的经济总量、外汇储备这些有形的指标,已经在国际社会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无形的软实力和聪明实力方面,中华民族也是不可小觑的,两岸的经济整合必然推动政治方面的整合,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大家庭(不是苏联那种以老大哥支配其他小国的“大家庭”),在国际舞台上,不可能不给别国“大”的感觉。未来亚洲的区域经济整合与政治整合,一定是以中国为中心,无论是在10+3(东盟10国加中日韩),在亚洲三强(中日印),中国都居于中心位置,这不仅是地理位置,更是经济和政治、安全的位置。从朝核问题的解决可以看出,东北亚的安全,必须是在中国的主导之下才能有效维护。
第三,中华民族的“大”与众不同的是,在历史上长期是东亚文明的代表,是东亚地区和平稳定的维护者;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表明,中国在有能力征服南洋与印度洋乃至于东非的时候,没有这样做,固然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农业文明达到顶点时无法自动提升自己,却也说明了中华民族历来以文明征服世界而不是以武力称霸,而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丛林法则,也使中华民族形成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的性格,这是必须有强大的武力作为基础的。未来中国的军力还可能给人“大”的感觉,大而不欺小,外部世界终能认清这一点,中国不可能因为西方的不满、担心而停止自己的军事现代化,如何保护在外国的中国利益以及活跃于世界各地的中华民族成员,也是中国军队的重要课题。
冷战之后的国际秩序尚未完全成型。中国凭借自己的“大”,发展为“强”,是必然的,此一进程不可能风平浪静,但也不可阻挡。在国际舞台,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与俄罗斯,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作用,明显大于俄罗斯;在非洲,中国的存在既使欧美不安,也引发了日本加大对非洲的援助,但是中国在非洲的地位仍然是无法取代的。日本即使成为“常任”,也无法获得中国现在这种地位和影响。
最后必须一提的是美国。美国在其崛起为超级大国的历史上,先是打败了英国殖民当局、墨西哥、西班牙;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分别打败了德国与轴心国;在冷战中又击败了苏联。美国面对的中国,却是其历史上从来没有遇到的对手,中国完全不同于德国、日本,也完全不同于苏联;中华民族既有古老的文化,但没有全民的宗教信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却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了自己稳定了世界经济;中国不对外扩张,不破坏美国的利益,但在国际社会的积极性存在越来越明显。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衰落不是中国的复兴造成的,而是美国自己的政策造成的,也无法将自己影响力的下降归咎于中国。美国统治精英在思考和探索新的全球战略时,如何应对中国,“中国对世界是否太大”必然成为一个命题,而“美国对世界是否太大”其实也是冷战以后国际社会面对的一个问题。
环顾世界,只有美利坚和中华民族,为两大巨人。
(何亮亮是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 |